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蓼科植物拳参的水溶性成分,并测试其DNA裂解活性。方法:利用反相层析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与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自拳参根茎的60%丙酮提取物中分得10个化合物,确定其结构分别为没食子酸(I),色氨酸(Ⅱ),2,6-二羟基苯甲酸(Ⅲ),(+)-儿茶素(Ⅳ),绿原酸(Ⅴ),(-)-表儿茶素5-O-β-D-吡喃葡萄糖苷(Ⅵ),(+)-儿茶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Ⅶ),1-(3-O-β-D-吡喃葡萄糖革-4,5-二羟基-苯基)-乙酮(Ⅷ),(+)-儿茶素-5-O-β-D-吡喃葡萄糖苷(Ⅸ)和(-)-表儿茶素(Ⅹ)。结论:化合物Ⅱ,Ⅲ,Ⅴ-Ⅹ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Ⅰ,Ⅳ,Ⅵ,Ⅶ,Ⅸ,Ⅹ具有很强的DNA裂解活性。  相似文献   

2.
从秦岭大黄RheumqinlingenseY.K.Yang,D.K.ZhangetJ.K.Wu根茎的乙醇溶性部分分得10个化合物,经光谱学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大黄酚(chrysophanol,Ⅰ)、大黄素甲醚(physcione,Ⅱ)、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Ⅲ)、大黄素(emodin,Ⅳ)、大黄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chrysophanol8-O-β-D-glucopyranoside,Ⅴ)、大黄素甲醚8-O-β-D-吡喃葡萄糖苷(physcione8-O-β-D-glucopyranoside,Ⅵ)、芦荟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aloe-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Ⅶ)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Ⅷ)、大黄酸(rhein,Ⅸ)和大黄酚8-O-β-D-(6′-O-丙二酸单酰基)吡喃葡萄糖苷[chrysophanol8-O-β-D-(6′-O-malonyl)glucopyranoside,Ⅹ]。其中化合物Ⅹ系新化合物,Ⅵ和Ⅷ为首次从秦岭大黄中分得。  相似文献   

3.
从峨眉雪胆Hemsleyaemiensis块根中分得7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3-O-a-L-吡喃阿拉伯糖(1→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甙(Ⅰ)、竹节参甙Ⅳα(Ⅰ)、雪胆皂甙Ma1(Ⅲ)、雪胆皂甙G1(Ⅳ)、雪胆皂式H1(Ⅴ)、雪胆甲素(Ⅵ)和雪胆乙素(Ⅶ)。这些化合物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化合物Ⅰ为首次从雪胆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4.
从多舌飞蓬Erigeronmultiradiatus(Wall.)Benth.全草中分得12个化合物,其中7个为黄酮,经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为:芹菜素(Ⅰ)、槲皮素(Ⅱ)、木犀草素(Ⅲ)、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即灯盏甲素(Ⅳ)、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即异槲皮苷(Ⅴ)、黄芩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即灯盏乙素(Ⅵ)和黄芩素-7-O-β-D-葡萄糖苷(Ⅶ)。以上化合物均系首次自该植物中分得,其中Ⅴ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从菟丝子CuscutachinensisL.中分得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新芝麻脂素(neo-sesamin,Ⅰ)、山柰酚(kaempferol,Ⅱ)、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Ⅲ)、4',4,6-三羟基橙酮(Ⅳ)、槲皮素(Ⅴ)、金丝桃苷(hyperoside,Ⅵ)、软脂酸(palmiticacid,Ⅶ)、硬脂酸(stearicacid,Ⅷ)、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Ⅸ)和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Ⅹ)。其中Ⅰ为新化合物,Ⅱ和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6.
黄连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黄连花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经柱层析分离。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为香豆酸(Ⅰ),间二羟基苯甲酸(Ⅱ),槲皮素(Ⅲ),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Ⅳ),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乙酯(Ⅴ),氯原酸乙酯(Ⅵ,氯原酸正丁酯(Ⅶ),胡萝卜苷(Ⅷ),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Ⅸ),甲基-O-β-D-葡萄糖苷(Ⅹ),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Ⅺ),芦丁(Ⅻ)。结论 Ⅰ、Ⅱ、Ⅴ、Ⅸ、Ⅺ均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得到,Ⅵ、Ⅶ为首次分得的天然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前已报道[1],从五加科植物刺人参QplopanaxelatusNakai中分得4种蒽醌类化合物。我们继续报道从本植物中分得的另外7个化学成分,经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为紫丁香苷(syringin,Ⅴ)、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stigma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Ⅵ)、谷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sito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Ⅶ)、豆甾醇(stigmasterol,Ⅷ)、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Ⅸ)、二十二烷酸(behenicacid,Ⅹ)、二十四烷酸(tetracosanoicacid,Ⅺ),其中Ⅵ、Ⅷ和Ⅹ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掌叶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的果实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对掌叶覆盆子果实的甲醇提取物进行柱色谱,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7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Ⅰ)、槲皮素(Ⅱ)、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Ⅳ)、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Ⅴ)、对羟基苯甲酸(Ⅵ)、三十一烷(Ⅶ).结论 除了化合物Ⅵ,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紫花苜蓿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紫花苜蓿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氯仿和正丁醇萃取部分分得7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apigenin-7-O-β-D-glucoside,Ⅰ)、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side,Ⅱ)、脲嘧啶核苷(uridin,Ⅲ)、β-甲基-吡喃葡萄糖苷(methyl-α-L-glucopyranoside,Ⅳ)、芹菜素(apigenin,Ⅴ)、苜蓿素(tricin,Ⅵ)、7,4′-二羟基黄酮(7,4′-dihydroxyflavone,Ⅶ)。结论化合物Ⅰ~Ⅳ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从土茯苓Smilaxglabra根茎中分得9个化合物,经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槲皮素(Ⅱ),上茯苓甙(Ⅲ),琥珀酸(Ⅳ),棕榈酸(Ⅴ),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甙(Ⅵ),胡萝卜甙(Ⅶ)及豆甾醇和谷甾醇的混合物(Ⅷ,Ⅸ)(化合物Ⅰ另文报道)。Ⅲ为一新化合物,其化学结构为5,7-二羟基色原酮-3-O-α-L一鼠李糖甙,命名为土茯苓甙。Ⅵ和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地锦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和Sephadex LH-20纯化,从地锦草中分得9个化合物,经理化生质和波谱分析鉴定了它们的结果。结果它们分别为β-谷甾醇(Ⅰ),没食子酸(Ⅱ),鞣花酸(Ⅲ),短叶苏木酚(Ⅳ),槲皮素(Ⅴ),山奈酚(Ⅵ),芹菜素-7-O葡萄糖苷(Ⅶ),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Ⅷ),槲皮素-3-O-阿拉伯糖苷(Ⅸ),结论:化合物Ⅲ,Ⅳ,Ⅶ,Ⅷ和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猫爪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提取和柱色谱分离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醋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粗贝壳杉黄酮-4′-甲醚(Ⅰ)、榧双黄酮(Ⅱ)、罗汉松双黄酮A(Ⅲ)、白果素(Ⅳ)、异银杏素(Ⅴ)、穗花杉双黄酮(Ⅵ)、猫爪草苷[4氧-代-5-(O-β-D-吡喃葡萄糖基)-戊酸-正丁基酯](Ⅶ)、4-氧代-5-(O-β-D-吡喃葡萄糖基)-戊酸甲酯(Ⅷ)、苯甲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Ⅸ)。结论化合物Ⅰ~Ⅵ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Ⅷ是新的天然产物,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3.
多裂山莴苣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多裂山莴苣Lactucalaciniata根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β-香树脂醇乙酸酯(β-amyrenylacetate,Ⅰ),吉曼尼醇乙酸酯(germanicolacetate,Ⅱ),β-谷甾醇(Ⅲ),豆甾烯醇(Ⅳ),二十二碳酸(Ⅴ),11β,13-二氢莴苣内酯乙酸酯(11β,13-dihydrolactucinacetate,Ⅵ)和胡萝卜甙(Ⅶ)。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化合物Ⅰ,Ⅴ,Ⅵ,Ⅶ为首次从该属中分得。药理实验表明,化合物Ⅵ具显著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4.
从黄花杜鹃Rhaododendronprzewalskii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中分得8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和化学方法鉴定其结构为:熊果酸(Ⅰ),(+)-儿茶精(Ⅱ),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甙(Ⅲ),桦木甙(Ⅳ),桦木精醇(Ⅴ),木毒素-Ⅰ(Ⅵ),闹羊花毒素-Ⅲ(Ⅶ)和马醉木糖甙A(Ⅷ)。  相似文献   

15.
天葵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天葵子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溶剂萃取、正相和反相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天葵子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唐松草酚定(Ⅰ)、对羟基苯乙醇(Ⅱ)、正丁基-α-D-呋喃果糖苷(Ⅲ)、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Ⅳ)、果糖(Ⅴ)、β-谷甾醇(Ⅵ)、胡萝卜苷(Ⅶ)。结论化合物Ⅰ~Ⅲ为首次从毛茛科耧斗菜族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Ⅴ为首次从天葵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红直獐牙菜的苷类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和Sephadex LH20纯化,经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基化学结构。结果:从红直獐牙菜的水溶性部分得到7个化合物,他们分别为8-O-β-D-吡喃葡萄糖-1,5-二羟基-3-甲氧基Shan酮(I)、8-O-β-D-吡喃葡萄糖-1,3,5-三羟基Shan酮(Ⅱ)、1-O-β-D-吡喃葡萄糖-3,7,8-三羟基Shan酮(Ⅲ)、异荭草苷(Ⅳ)、落干酸(V)、龙胆苦苷(Ⅵ)和β-龙胆二糖(Ⅶ)。结论:化合物Ⅲ、Ⅳ、V和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灰毡毛忍冬花蕾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溶剂萃取及柱色谱方法分离灰毡毛忍冬花蕾的化学成分,通过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灰毡毛忍冬花蕾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其中1个单萜苷类成分、2个香豆素苷类成分、1个三萜皂苷类成分、3个黄酮苷类成分,分别为(2E,6E)-3,7-二甲基-8-羟基八二烯-1-O-β-D-葡萄糖苷(Ⅰ)、6-甲氧基香豆素-7-O-β-D-葡萄糖苷(东莨菪苷)(Ⅱ)、香豆素-7-O-β-D-葡萄糖苷(茵芋苷)(Ⅲ)、齐墩果酸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酯(Ⅳ)、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Ⅴ)、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Ⅵ)、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Ⅶ).结论 化合物Ⅰ~Ⅴ为首次从忍冬属中分得.  相似文献   

18.
老鼠簕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鼠A canthus ilicif olius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快速低压干柱分离,经理化常数测定,结合IR1、H-NM R1、3C-NM R、ES I-M S鉴定结构。结果从老鼠茎的75%乙醇提取液中共分得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六烷酸(Ⅰ)、豆甾醇(Ⅱ)、正三十四烷醇(Ⅲ)、2-苯并唑啉酮(Ⅳ)、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Ⅴ)、香草酸(Ⅵ)、4-羟基-2-苯并唑啉酮(Ⅶ)、槲皮素(Ⅷ)。结论化合物Ⅶ是首次报道的天然产物,化合物Ⅰ、Ⅲ、Ⅵ和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报道。  相似文献   

19.
沙苑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沙苑子总黄酮提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方法分离化学成分,根据波谱数据及理化常数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是大麻苷(Ⅰ)、杨梅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Ⅱ)、异槲皮苷(Ⅲ)、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苷(Ⅳ)、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Ⅴ)、芒柄花苷(Ⅵ)、西伯利亚落叶松黄酮3-O-β-吡喃葡萄糖苷(Ⅶ)、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Ⅷ)、毛蕊异黄酮(Ⅸ)、沙苑子苷A(Ⅹ)、鼠李柠檬素3-O-β-D-葡萄糖苷(Ⅺ)。结论西伯利亚落叶松黄酮3-O-β-吡喃葡萄糖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的成分。  相似文献   

20.
中药羊蹄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研究蓼科药用植物羊蹄(Rumex japonicus Houtt.)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法和层析法分离、纯化羊蹄的化学成分,并通过理化性质与光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结果:从羊蹄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酚(Ⅰ)、大黄素甲醚(Ⅱ)、大黄素(Ⅲ)、酸模索(Ⅳ)、β-谷甾醇(Ⅴ)、大黄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Ⅵ)、大黄素甲醚8-O-β-D-吡喃葡萄糖苷(Ⅶ)及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Ⅷ)。其中化合物Ⅵ,Ⅶ,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结论:分离到的8个单体化合物为羊蹄活性成分的深入研究和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