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藏药花锚中的(口山)酮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藏药椭叶花锚中(口山)酮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和重结晶等手段进行分离;借助红外光谱、质谱及核磁共振谱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以不同浓度化合物对Fe2 -半胱氨酸(Cys)诱导大鼠肝微粒体丙二醛生成的影响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分离得到8个(口山)酮化合物(化合物Ⅰ~Ⅷ),其结构鉴定为1,7-二羟基-2,3,5-三甲氧基(口山)酮、1-羟基-2,3,4,7-四甲氧基(口山)酮、1,7-二羟基-2,3,4,5-四甲氧基(口山)酮、1,7-二羟基-2,3-二甲氧基(口山)酮、1,5-二羟基-2,3-二甲氧基(口山)酮、1-羟基-2,3,5-三甲氧基(口山)酮、1-羟基-2,3,4,5-四甲氧基(口山)酮、1-羟基-2,3,5,7-四甲氧基(口山)酮;其中1,7-二羟基-2,3,5-三甲氧基(口山)酮为新化合物;化合物Ⅰ、Ⅲ(10μg/ml、100 xg/ml)对Fe2 -Cys诱导大鼠肝微粒体丙二醛生成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从椭叶花锚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8个(口山)酮化合物,且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花锚为龙胆科花锚属,有清热利湿,平胆利胆之功效。此药本省盛产,民间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据认有退黄疸之作用。根据本院药理教研室对花锚的药理作用研究,初步证实花锚生药煎剂对实验性四氯化碳(ccl_4)肝损伤的大白鼠,有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的作用。本实验室观察了花锚对ccl_4引起大白鼠肝损伤的组织学及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3.
利胆与溶石排石中药的研究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胆药或称利胆退黄药,是指能以促进胆汁分泌,加强胆囊收缩,促进胆囊排空的药物而言。主要用于治疗黄疸,包括胆囊炎、胆石症、黄疸型肝炎等疾病。 溶石排石药用于治疗肝胆结石或泌尿结石。 1、利胆药 茵陈 茵陈是中医治疗黄疸最常用的药物。研究证实茵陈的多种制剂和成分如煎剂、水浸剂、去挥发油水浸剂、挥发油、醇提物、茵陈色原酮、甲基茵陈色原酮、6,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羟基苯乙酮、绿原酸、咖啡酸等,均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胆作用,在增加胆汁分泌的同时,也增加胆汁固体物,胆酸和胆红素的排出量。茵陈煎剂可降低麻醉犬奥狄氏括约肌紧张度。6,7—二甲基香豆素与栀子所含的京尼平(ginipin)对促进大鼠胆汁分泌有协同作用。采用正  相似文献   

4.
花锚为龙胆科花锚属植物椭元叶花锚(Halenia elliptica.D Don)的干燥全草。据《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花锚性味苦寒,功能清热利湿,平肝利胆,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胃炎,头晕头痛,牙痛等症。藏医用以治疗黄疸症。我们曾用花锚煎剂进行动物实验,证明能促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离并鉴定高原植物椭圆叶花锚Halenia elliptica全草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元素分析(EA),核磁共振波谱(NMR),质谱(MS),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差示扫描量热(DSC)等分析方法,测定其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确证从椭圆叶花锚中所得到的两种针状结晶化合物,分别为1-羟基-3,7,8-三甲氧基Shan酮(1-hydroxy-3,7,8-trimethoxyxanthone)和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Shan酮(1,7-dihydroxy-3,8-dimethoxyxanthone)。结论 上述两种Shan酮衍生物为首次从藏药花锚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花锚草及乙肝健片中1-羟基3,4,5-三甲氧基酮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使用Hypersil C18柱(5μm,4.6mm×250mm),以甲醇—0.5%的磷酸(60 4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243nm。结果:1-羟基3,4,5-三甲氧基酮在(0.01416~0.1062)μg(r=0.9999)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3%,RSD=2.07%(n=6)。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结果满意,可作为花锚草及乙肝健片质量控制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花锚草及乙肝健片中1-羟基3,4,5-三甲氧基(口山)酮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使用Hypersil C18柱(5μm,4.6mm×250mm),以甲醇-0.5%的磷酸(60∶4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243nm.结果1-羟基3,4,5-三甲氧基(口山)酮在(0.01416~0.1062)μg(r=0.9999)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3%,RSD=2.07%(n=6).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结果满意,可作为花锚草及乙肝健片质量控制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花锚草及乙肝健片中1-羟基3,4,5-三甲氧基(口山)酮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使用Hypersil C18柱(5μm,4.6mm×250mm),以甲醇-0.5%的磷酸(60∶4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243nm.结果:1-羟基3,4,5-三甲氧基(口山)酮在(0.01416~0.1062)μg(r=0.9999)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3%,RSD=2.07%(n=6).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结果满意,可作为花锚草及乙肝健片质量控制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花锚草及乙肝健片中1-羟基3,4,5-三甲氧基口山酮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使用HypersilC18柱(5μm,4.6mm×250mm),以甲醇-0.5%的磷酸(60∶4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243nm。结果:1-羟基3,4,5-三甲氧基口山酮在0.01416μg~0.1062μg,(r=0.9999)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3%,RSD=2.07%(n=6)。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结果满意,可作为花锚草及乙肝健片质量控制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王琼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7):2972-2974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花锚草及乙肝健片中1-羟基3,4,5-三甲氧基(口山)酮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使用Hypersil C18柱(5μm,4.6 mm×250 mm),以甲醇-0.5%的磷酸(60:4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243 nm.结果:1-羟基3,4,5-三甲氧基(口山)酮在0.01416 μg~0.1062μg,(r=0.9999)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3%,RSD=2.07%(n=6).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结果满意,可作为花锚草及乙肝健片质量控制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糖克煎剂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e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糖克煎剂组、罗格列酮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STZ联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正常组予等量无菌枸橼酸缓冲液注射。造模成功后糖克煎剂组予糖克煎剂10.8 g/(kg·d)灌胃,罗格列酮组予罗格列酮4.74 mg/(kg·d)进行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均予蒸馏水5 mL/(kg·d)灌胃,连续4周,分别检测药物干预前后各组大鼠糖耐量、空腹胰岛素水平,并计算各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利用铜试剂显色法检测各组药物干预后游离脂肪酸水平。结果:药物干预后糖克煎组和罗格列酮组HOMA-β均高于模型组(P0.05),FFA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糖克煎剂显著降低T2DM模型大鼠血中FFA水平及使胰岛β细胞功能好转。  相似文献   

12.
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e capillarisHerba)是清热利胆的汉方药。基础研究表明它有解热、利胆、降压、利尿和抗微生物等多种活性。作者在研究四种生药(茵陈蒿、石上柏、白术和山豆根)的水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时发现菌陈蒿有直接的细胞毒作用。进一步分离得到其有效成分为茵陈色原酮(capillarisin),即2-(对-羟基苯基)-6-甲氧基-5,7-二羟基色原酮。该化合物曾报道具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抑制肝功能障碍的作用,但未见有抗肿瘤作用。作者指出它在体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导十一种天然(口山)酮对大鼠脑线粒体A和B型单胺氧化酶(MAO)的抑制作用.十一种(口山)酮分别为:1-羟基-3,8-二甲氧基-(口山)酮,1,3-二羟基-7,8-二甲氧基-(口山)酮,1,3-二羟基-8-甲氧基-(口山)酮、  相似文献   

14.
从民间治疗肝炎的药物椭园叶花锚(Halenia elliptica D·Don)的全植物中分离到四种(口山)酮类成分和两种三萜酸类成分,通过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分别被鉴定为1-羟基-2,3,4,5-四甲氧基(口山)酮(Ⅰ),1-羟基-2,3,5-三甲氧基(口山)酮(Ⅱ),1-羟基-2,3,7-三甲氧基(口山)酮(Ⅲ),1-羟基-2,3,4,7-四甲氧基(口山)酮(Ⅳ),熊果酸(Ⅴ)和齐墩果酸(Ⅵ),其中(Ⅴ)和(Ⅵ)文献记载对降低谷—丙转氨酶的活性和退黄作用有较好的效果,本文报道上述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离鉴定青叶胆 Swertia mileensis全草的酮类成分。方法  95 %乙醇浸提 ,经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 ,UV,IR,MS,1 H和 1 3CNMR波谱方法确定化学结构。结果 分得 12个酮成分 ,分别为 1-羟基 - 2 ,3,4 ,5 -四甲氧基酮 (1- hydroxy- 2 ,3,4 ,5 - tetramethoxyxanthone, ) ;1-羟基 - 2 ,3,7-三甲氧基酮 (1- hydroxy- 2 ,3,7-trim ethoxyxanthone, ) ;1-羟基 - 2 ,3,5 ,7-四甲氧基酮 (1- hydroxy- 2 ,3,5 ,7- tetram ethoxyxanthone, ) ;1,5 -二羟基 - 2 ,3-二甲氧基酮 (1,5 - dihydroxy- 2 ,3- dimethoxyxanthone, ) ;1,5 -二羟基 - 2 ,3,7-三甲氧基酮 (1,5 - dihy-droxy- 2 ,3,7- trimethoxyxanthone, ) ;1-羟基 - 2 ,3,5 -三甲氧基酮 (1- hydroxy- 2 ,3,5 - trimethoxyxanthone, ) ;1,5 -二羟基 - 2 ,3,4 ,7-四甲氧基酮 (1,5 - dihydroxy- 2 ,3,4 ,7- tetramethoxyxanthone, ) ;1,8-二羟基 - 2 ,3,6 -三甲氧基酮 (1,8- dihydroxy- 2 ,3,6 - trimethoxyxanthone, ) ;1-羟基 - 2 ,3,4 ,7-四甲氧基酮 (1- hydroxy- 2 ,3,4 ,7- te-tramethoxyxanthone, ) ;1,2 ,3,5 -四甲氧基酮 (1,2 ,3,5 - tetromethoxyxanthone, ) ;1-羟基 - 2 ,3,4 ,6 -四甲氧基酮 (1- hydroxyl- 2 ,3,4 ,6  相似文献   

16.
川西獐芽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川西獐牙菜Swertia mussotii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川西獐牙菜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羟基-3, 4, 7, 8-四甲氧基呫吨酮(1)、1, 7-二羟基-3-甲氧基呫吨酮(2)、1, 3, 7-三羟基呫吨酮(3)、1, 3, 7, 8-四羟基呫吨酮(4)、1, 3, 8-三羟基-7-甲氧基呫吨酮(5)、1, 3-二羟基-7, 8-二甲氧基呫吨酮(6)、1, 5, 8-三羟基-3, 4-二甲氧基呫吨酮(7)、1-羟基-3, 4, 5, 8-四甲氧基呫吨酮(8)、1-羟基-3, 5, 8-三甲氧基呫吨酮(9)、(S)-(+)-龙胆内酯(10a)、(R)-(?)-龙胆内酯(10b)、1, 8-二羟基-3, 7-二甲氧基呫吨酮(11)、1-羟基-3, 7, 8-三甲氧基呫吨酮(12)、1, 7-二羟基-3, 8-二甲氧基呫吨酮(13)、1, 7, 8-三羟基-3-甲氧基呫吨酮(14)、1, 3, 5, 8-四羟基呫吨酮(15)、1, 7-二羟基-3, 4, 8-三甲氧基呫吨酮(16),芒果苷(17)、齐墩果酸(18)。结论 化合物19 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a10b为首次从獐牙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紫红獐牙菜Swertia punicea Hemsl.系龙胆科獐牙菜属植物,主要分布于湖北、四川、贵州等省区。具清热除湿、利胆的功效,在湖北西部等地区用于治疗肝炎、胆囊炎疗效较显著[1]。为了阐明紫红獐牙菜治疗乙肝的物质基础,本实验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得到9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芒果苷(mangiferin,1,3,6,7-四羟基-2-C-β-吡喃葡萄糖苷,)、獐牙菜苦苷(swertiamarin,)、当药醇苷(swertianolin,8-O-β-D-吡喃葡萄糖-1,5-二羟基-3-甲氧基酮,)、葡萄糖(glucose,)、1,7,8-三羟基-3-甲氧基酮(swertianin,)、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酮()、1,…  相似文献   

18.
用四氯化碳将大白鼠造成实验性肝损伤,证明花锚中的(口山)酮甙是治疗这种肝损伤的主要有效成份,其他成分或甙元则作用不明显。在总(口山)酮甙中,含量最高的花锚甙(2、3、5、7—四甲氧基(口山)酮—I—O—B—D一葡萄吡喃糖—(6—1)—B—D—木吡喃糖甙)又是主要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利胆排毒口服液抗内毒素血症作用。方法:以大鼠胆汁流量的变化为指标,研究利胆排毒口服液的利胆作用;采用显色基质法测定小鼠胆汁及尿液中内毒素含量;采用在体肠管运动实验法观察利胆排毒口服液对小鼠肠推进功能的影响;用对二甲苯诱发小鼠耳廓肿胀法,分析利胆排毒口服液的抗炎作用;灌胃利胆排毒口服液,观察其对内毒素病理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大鼠体内实验结果表明,利胆排毒口服液能促进大鼠胆汁分泌,给药后20~40 min时间段胆汁分泌较用药前增加(4.5±1.5)滴(P0.05),给药后40~60 min时间段较用药前增加(5.5±2.5)滴(P0.05);能减少小鼠胆汁及尿液中内毒素含量,对照组和口服液组胆汁含量分别为(84.3±12.1)EU·m L~(-1),(51.7±14.4)EU·m L~(-1)(P0.01);对照组和口服液组尿液中内毒素分别为(17.2±2.1)EU·m L~(-1),(12.5±1.6)EU·m L~(-1)(P0.01)。小鼠体内实验结果表明,利胆排毒口服液能对抗二甲苯引起的炎症反应,对照组和口服液组耳肿胀抑制率分别为0%,59.02%(P0.01);能促进小鼠肠推进功能,对照组和口服液组碳末推进率分别为(55.08±0.39)%,(99.12±0.87)%(P0.01);能保护小鼠免受致死量内毒素的损害,模型组、口服液组存活率分别为0%,100%(P0.01)。结论:利胆排毒口服具有良好的抗内毒素血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流苏龙胆Gentiana panthaica中的酮类成分。方法采用多次的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与波谱分析技术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流苏龙胆中分离得到6个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羟基-2,3,4,7-四甲氧基酮(Ⅰ)、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酮(Ⅱ)、1-羟基-2,3,4,5-四甲氧基酮(Ⅲ)、1-羟基-2,3,7-三甲氧基酮(Ⅳ)、1-羟基-2,3,5-三甲氧基酮(Ⅴ)和1,7-二羟基-2,3,5-三甲氧基酮(Ⅵ)。结论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