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 从生物物理化学的角度,探讨黄连及其不同炮制品药性的客观真实性。方法 利用微量热法,测定了大肠杆菌在黄连不同炮制品总生物碱作用下的生长热谱曲线,得到了相应的生物热动力学参数,结合本草文献报道,综合分析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连药性的影响。结果 黄连不同炮制品总生物碱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偏温性药姜制黄连、酒制黄连、吴萸黄连使大肠杆菌指数生长期的生长速率常数显著减小,生长代谢过程中热量释放显著增加。偏寒性药生黄连、醋制黄连、胆汁黄连也使生长速率常数减少,却使热量释放略增加,两者存在较稳定的差异。结论 微量热法可作为刻划中药药性的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物热动力学的中药四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中药四性的研究现状,为探讨中药四性研究的新思路和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国内外的有关资料,对中药四性的研究发展进行评述和前瞻性分析。结果和结论 中药四性的研究一直是中医药基础研究的难点和热点课题;中药四性研究一直无突破性进展,近10年来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生物热动力学知识的创新应用,使中药四性的研究有望实现一定突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典型寒热中药黄连、制附子对大肠杆菌生长代谢作用的影响,探讨微量量热法用于中药寒热差异及量化研究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微量量热技术,测定大肠杆菌在不同浓度寒热中药水煎液干预下的生长热谱曲线,分析其热力学参数。结果黄连、制附子均可影响大肠杆菌产热效应,其效应影响与药物浓度具有正相关关系;黄连组的热焓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制附子组的热焓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微量量热技术是从生物体生命周期及能量代谢角度,观察中药寒热效应差异的客观化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5.
目的选取大肠杆菌做为工具菌,建立板蓝根不同萃取部位的生物热力学研究方法。方法采用微量热法测定大肠杆菌在板蓝根不同萃取部位作用下的生长热曲线特征谱图,得到相应的生物热动力学参数,评价板蓝根不同萃取部位的差异性。结果板蓝根不同萃取部位能够不同程度地抑制或促进大肠杆菌的生长,其中水提物、萃取后残渣促进其生长,而有机溶剂萃取物则抑制其生长;在热力学参数上表现为随着有机溶剂萃取物的极性降低,萃取物的抑制率下降、细菌传代时间延长;在生长热特征曲线上则表现为最大产热峰强度和对应的培养时间具有显著的差异,其中水提物、萃取后残渣的最大产热峰强度不变或略下降、达峰时间提前,有机溶剂萃取物的最大产热峰强度明显下降、达峰时间滞后,且存在特异的后期产热现象,可以较好的表征提取物间的差异性。结论微量热法可以较好的反映板蓝根的生物热力学参数及特征,该方法可为其他生物模型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筛选药物、确定最佳用药量提供定量依据。方法应用微量量热法测定了不同浓度的薄叶蓟总黄酮苷对大肠杆菌代谢作用的热功率—时间曲线。结果计算出细菌生长的速率常数,建立了细菌生长速率常数与药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并确定了最佳促菌浓度和最小抑菌浓度。结论最佳促菌浓度为1.77×10^-5g/ml,最小抑菌浓度为2.52×10^-4g/ml。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从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角度,探讨黄连与吴茱萸分煎后配伍时的药性差异。方法 黄连和吴茱萸药材用水分别煎煮,分煎液按相应的比例配伍,在100 ℃下水浴加热1 h,得单味药分煎后配伍所得的左金丸、甘露散、茱萸丸和反左金丸药液。采用微量热法,测定了痢疾杆菌在类方水提液作用下的生长代谢热谱曲线,获得相应的生物热动力学参数,结合文献报道,综合分析黄连与吴茱萸分煎后配伍时的药性差异。结果 黄连与吴茱萸分煎后配伍的药液之间存在稳定的药性差异。左金丸及类方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痢疾杆菌的生长代谢过程,左金丸的抑制作用最强,反左金丸的抑制作用最弱,4方抑菌作用强弱顺序为:左金丸>甘露散>茱萸丸>反左金丸。结论 微量热法可用于刻画黄连与吴茱萸分煎后配伍时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微量热法研究不同产地的大黄对大肠杆菌生长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道地药材品质鉴定的新方法.方法 应用微量热法研究了不同产地大黄在37℃对大肠杆菌生长代谢过程的热效应变化,根据热动力学参数,分析了同产地大黄的药效差异.结果 不同产地的大黄对大肠杆菌的生长代谢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使大肠杆菌生长速率常数减小,传代时间延长,而且以川大黄的抑菌效果最佳.结论 产地不同,生药的质量也不同,生物热化学方法可以作为道地药材品质鉴定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麦冬对大肠杆菌代谢作用的微量量热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微量量热仪测定了大肠杆菌在含不同浓度麦冬的培养基中的热功率 -时间曲线 ,按指数生长模型对生长段进行了数学处理 ,得到不同浓度麦冬作用下大肠杆菌的生长速率常数。结果表明 ,浓度较小时 ,麦冬对大肠杆菌生长代谢有促进作用 ;浓度较大时 ,麦冬对大肠杆菌生长代谢有抑制作用。从而确定了最佳生长用药浓度 ,及临界生长用药浓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两种制备方法的桃花止泻冲剂进行生物热动力学比较研究,以评价其生物活性差异.方法:制备桃花止泻冲剂的粗粉制剂和微粉制剂,采用微量热法测定大肠杆菌在桃花止泻冲剂粗粉制剂和微粉制剂的水溶液作用下的生物热谱曲线,获得相应的生物热动力学参数,评价桃花止泻冲剂粗粉制剂和微粉制剂的生物活性差异.结果:随着桃花止泻冲剂的粗粉制剂和微粉制剂水溶液浓度的增大,大肠杆菌生长代谢的生长速率常数和最大产热功率值均减小,最高峰的出峰时间和生长抑制率均增大,表明细菌的生长受到抑制,且抑菌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强.粗粉制剂的半抑制浓度值为35.9 mg/ml,而微粉制剂的半抑制浓度值为31.4 mg/ml.综合分析二者水溶液作用下大肠杆菌的生长代谢曲线和生物热动力学参数可知,桃花止泻冲剂微粉制剂的抑菌作用强于粗粉制剂.结论:微量热法可用于分析桃花止泻冲剂粗粉制剂和微粉制剂的生物活性差异,超微粉碎能增强桃花止泻冲剂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大黄不同炮制品对四膜虫毒性的差异。方法 采用微量量热仪考察大黄不同炮制品对四膜虫生物热活性参数的影响。结果 大黄不同炮制品对四膜虫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顺序为生大黄>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对四膜虫生长的抑制毒性表现为:随着抑制率的增大,传代时间(tG)延长,最大热功率(Pmax)逐渐降低,达最大热功率时间(tmax)逐渐延后;四模虫整个生长过程的产热量不同程度地减少,以生大黄减少的最为明显。结论 大黄经炮制后,有明显的减毒作用,四膜虫生物热活性研究可用于中药毒性的早期筛选。  相似文献   

12.
中药的寒热温凉属性,主要是从药物作用于正常机体所直接产生的不同证候反应或对疾病证候的改变中总结出来的。由此可见,药物寒热温凉属性的研究,常常离不开对机体证候的观察。文章研究认为,由于在以往的药性评价过程中,未充分认识到证候客观化的重要性,从而导致药性客观性评价的困难。因此,加强动物证候模型四诊信息客观化与中药药性评价的相关性研究,对于推动中药药性的客观化研究,以及拓展和丰富以辨证论治为特色的中医药基础理论与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中药的寒热温凉属性,主要是从药物作用于正常机体所直接产生的不同证候反应或对疾病证候的改变中总结出来的。由此可见,药物寒热温凉属性的研究,常常离不开对机体证候的观察。文章研究认为,由于在以往的药性评价过程中,未充分认识到证候客观化的重要性,从而导致药性客观性评价的困难。因此,加强动物证候模型四诊信息客观化与中药药性评价的相关性研究,对于推动中药药性的客观化研究,以及拓展和丰富以辨证论治为特色的中医药基础理论与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测定黄连中的3种生物碱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对痢疾杆菌生长代谢的影响,从热力学角度研究小檗碱类生物碱抑菌作用的量效关系。方法 以微量热法测定小檗碱类生物碱作用于痢疾杆菌生长代谢的热谱曲线,并得出相应的热动力学参数,如生长速率常数、产热功率、最大热功率出现时间、抑制率、传代时间等,根据热动力学模型,拟合了3种生物碱产热功率-质量浓度关系,并进行初步的量效关系分析。结果 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对痢疾杆菌的生长代谢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 0.08~1.20 mg/mL 内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最大热功率出现时间和传代时间延长,生长速率常数降低和最大产热功率降低,抑制率增加,且与药物质量浓度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 3种生物碱对痢疾杆菌的抑菌活性的强度顺序为小檗碱 > 巴马汀 > 药根碱,从热力学角度研究抑菌类中药的量效关系具有定量、灵敏、快速等优势。  相似文献   

15.
从蛋白质、糖类、脂类和基因等初生物质方面,对近年来四性与初生物质相关性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展望其发展趋势。认为目前中药四性与初生物质关系的研究出现了新的思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以及新的方法的形成,中药四性与物质基础的研究将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从而不断推进中药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6.
中药四性理论现代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的前提和关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认为现有中药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中药药性理论,而中药药性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中药四性理论,所以,以中药四性理论现代研究为突破口,构建科学的现代中药药性理论体系是中药现代研究的前提和关键。认为构建起以中药四性理论为核心的现代中药药性理论指导下的中药提取和评价平台将成为推动中药现代研究的不可替代的有效途径。同时,认为开展中药四性理论现代研究须具备两个基本前提,一是把握向度,坚持以中医药学基本理论为指导;二是正本清源,科学界定中药四性理论思想体系和个药科学合理的四性属性。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药四性物质基础研究技术路线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为进行中药四性物质基础研究可按如下技术路线开展工作。文献研究(系统梳理中药四性理论体系,科学界定中药四性属性)→药材基源性状研究(界定标准药材,探寻与四性属性相关的因素及其规律性)→成分系统分析(明确个药基础物质成分)→成分种类、数量、存在形式研究(寻找基础物质成分种类、数量、存在形式与四性属性的相关性规律)→组合药靶模型作用机制分析(以功效相近、四性属性相同的药物组成一类药组,针对主要功效选取观察靶点,制备药靶模型,研究与四性属性可能相关的基础成分作用机制)→数据处理→文献研究(分析评价药性界定依据)→模型验证(评价药性界定依据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中药四性和微量元素含量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尝试利用化学计量学技术从整体上探讨无机元素含量水平与中药四性的关系,对115味中草药的32种元素的三电极直流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数据应用模式识别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多变量统计分析。以中药四性理论为依据的三类药物(温热药、平性药、寒凉药)中,有监督模式识别方法之一——线性判别法(LDA)的正确判断能力高达70.43%,显示了这115味中草药的数值分类结果和以中药四性理论为依据自然分类的良好的一致性;2个无机元素含量均值中,寒凉药类有84.37%高于整体,而温热药类和平性药类分别有90.62%和84.37%低于整体,进一步证明了中药无机元素含量水平是决定中药四性的物质基础之一,揭示了微量元素含量和中药疗效之间存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从生物检定角度,探索并建立表征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粉针质量波动性的方法。方法 采用微量量热法,建立基于痢疾杆菌的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粉针质量波动评价方法,制备避光室温、高温(60 ℃)及光照(4 500±500)lx样品S1~S9。以生物热活性图谱的相似度和微量量热学参数如指数生长期速率常数(k1),最大发热功率(P1)、达峰时间(T1)、发热量(Q1),稳定期最大发热功率(P2)、达峰时间(T2)、发热量(Q2)为评价指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生物热活性图谱相似度S、参数T′m、P′m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相似度分析结果显示,与避光室温(22 ℃)样品S1~S4相比,光照(4 500±500)lx样品S7~S9相似度较高(R>0.85),而高温(60℃)样品S5~S6的生物热活性图谱相似度较低(R≤0.700)。结论 以相似度及微量量热学特征参数定性定量表征不同样品的抑菌活性,所建立的生物热活性图谱全面反映模型生物的热生物学信息,提供了专属性较强的二维信息,可作为化学指纹图谱的有益补充,可以用于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粉针的质量波动性检测。  相似文献   

20.
认为中药四性理论构建模式存在如下特点:①个药定性是基于证-功效-药性模式基础上的分类归纳;②自体理论形成是基于无序实践经验基础上的总体认知模式;③归属于中医理论体系过程属逻辑贯穿与同一化改造模式。因此,中药四性理论的构建模式是群体性构建模式而不是个体性构建模式,是同质性构建模式而不是异质性构建模式,是关联性构建模式而不是排他性构建模式。认为中药四性理论构建模式对现代研究有两点启示:保持特色,发挥优势,努力开创自主发展新道路;正视不足,重点突破,在求是的基础上攻关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