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进一步研究毛叶香茶菜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方法 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和纯化 ,通过各种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毛叶香茶菜的 70 %丙酮粗提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得到 5个已知的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 ,分别为Epinodosin(Ⅰ )、Odonicin(Ⅱ )、Lasiodonin(Ⅲ )、冬凌草甲素 (OridoninⅣ )、Shikokianin(Ⅴ )。结论 化合物Lasiodonin(Ⅲ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
3.
在继续对显脉香茶菜Rabdosia nervosa (Hemsl)C.Y.Wu et H.W.Li茎叶有效成分的研究中,又分得一种新的对映-甲壳杉烷型二萜,经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确定其结构为1α、15β-二羟基-6β-乙氧基-6,7-B-断裂-对映-贝壳杉-16-烯-6,20-环氧-7,20-内酯,命名为显脉香茶菜丙素(rabdonervosinC)。  相似文献   

4.
毛叶香茶菜二萜成分的细胞毒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毛叶香茶菜的二萜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和纯化毛叶香茶菜的二萜成分,用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其结构,用MTT法筛选其细胞毒活性。结果从毛叶香茶菜叶中分离鉴定14个已知对映-贝壳杉烷类二萜:effusainA(1),lasiodonin(2),skikokianin(3),rabdosichuaninD(4),oridion(5),lasiokaurin(6),1-αO--βD-glucopyranosyl-enmenol(7),rabdoterninA(8),epinodosin(9),epinodosinol(10),isodonal(11),isodonoiol(12),rabdosinB(13),rabdosinate(14);化合物1、2、3、5、6、9、11、12、13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人卵巢癌细胞(HO-8910)和人肺癌细胞(A-549)的生长表现出强的抑制作用。结论毛叶香茶菜富含具有细胞毒活性的对映-贝壳杉烷类二萜。  相似文献   

5.
从河南新县产的四种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中分得了七个新二萜化合物和五个已知的二萜化合物。列出了这些新化合物的结构、名称、分子式、分子量、熔点、比旋光度、紫外吸收值及最主要的~(13)C—核磁共振化学位移值。简述了它们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从毛萼香茶菜中分离制备2种黄酮和2种二萜化合物,并研究其体外抗病毒活性。首先采用硅胶、ODS、制备型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和波谱方法,从毛萼香茶菜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制备了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羟基蓟黄素(1)、蓟黄素(2)、假细锥甲素(3)、毛萼晶D(4)。然后对毛萼香茶菜乙醇提取物和4个化合物开展了体外抗流感病毒(H1N1,H3N2)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活性研究。结果显示,毛萼香茶菜乙醇提取物和4个化合物对流感病毒H1N1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12的抑制效果较优,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14.45±4.90)和(24.54±3.82)μmol/L。但化合物12对H3N2和RSV的抑制作用则相对较弱。以上结果表明,毛萼香茶菜乙醇提取物及化合物1~4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尤其是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可能是其抗病毒作用的有效物质之一,本研究为毛萼香茶菜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毛叶香茶菜Rabdosia japonica(Burm.f.)Hara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民间用于抗菌消炎,也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我们曾对河南新县白云山产毛叶香茶菜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从叶的乙醚提取物中除了得到齐墩果酸等三萜酸外,尚分得了4个ent-Kaurene型二萜化合物,已作报道[1].我们新近又从茎叶的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个二萜化合物,并做了详尽的图谱数据测定.根据图谱数据分析,X-ray所示的晶体结构确定该化合物为rabdoepigibberellolide [2],见图1.近20年来,虽从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中分离出许多对映-贝壳杉烯(烷)型二萜化合物,但ent-Gibberellane型二萜化合物的分得在国内尚属首次,另外,此化合物的波谱数据亦是首次详细给予归属.  相似文献   

8.
香茶菜属Isodon植物中的很多对映-贝壳杉烷类二萜化合物都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作者又从皱叶香茶菜I.rugosus地上部分甲醇提取物中分得一新的对映-贝壳杉烷  相似文献   

9.
为了寻找新的抗癌活性成分,从河南省嵩县产内折香茶菜[Rabdosiainflexus(Thunb)kudo]叶的乙醚提取物中分离得2种成分,其中一种根据各种光谱和化学证据推断其化学结构为新的二萜化合物,命名为内折香茶菜素B(inflexusinB);另一种成分鉴定为齐墩果酸。提示:内折香茶菜素B有明显的细胞毒和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新县香茶菜属植物二萜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疏花毛萼香茶莱Isodon eriocalyx var.laxiflor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疏花毛萼香茶莱叶经70%丙围提取,采用硅胶或MCI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包括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及质谱)或直接与标准品对照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疏花毛萼香茶菜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布卢姆醇A(I),2—醛基—5—经甲基呋喃(Ⅱ),3,4—二经基苯配乙醇(Ⅲ),咖啡酸(Ⅳ),咖啡酸乙烯酯(Ⅴ),对—羟基苯甲酸(Ⅵ),间—羟基苯甲酸(Ⅶ),对—甲基苯甲酸(Ⅷ);3,4—二甲氧基苯酚(Ⅸ),迷迭香酸(ⅩX),迷迭香酸甲酯(ⅪM),滨蓟素(Ⅻ),8—羟基滨蓟素(ⅩⅢ),乌苏酸(ⅩⅣ)和2α-羟基乌苏酸(ⅩⅤ)。结论 化合物I~Ⅴ,Ⅷ,Ⅸ和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蓝萼香茶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蓝萼香茶菜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活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和纯化化合物,用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蓝萼香茶菜叶中分离鉴定4个已知化合物。其中3个为对映贝壳杉烷类二萜:蓝萼香茶菜甲素(1),蓝萼香茶菜乙素(2),蓝萼香茶菜丙素(3);1个为黄酮甙类:藿香甙(4)。结论化合物4为首次从香茶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测定拟缺香茶菜药材中二萜类成分Kamebacetal-A、Kamebacetal-B、肾形香茶菜丙素的方法。方法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SPE-HPLC)测定3个二萜类成分的含量。使用Venusil C18(4.6 mm×250 mm,5μm)反相色谱柱;流动相:乙腈(A)-水(B)梯度洗脱;流速:1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30 nm。结果拟缺香茶菜中Kamebacetal-A、Kamebacetal-B、肾形香茶菜丙素分别在0.056~0.448 g/L(r=0.999 2),0.002 6~0.020 8 g/L(r=0.999 4),0.016~0.128 g/L(r=0.999 7)内与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53%(RSD=2.16%),96.02%(RSD=2.01%),98.23%(RSD=2.10%)。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准确、稳定,可用于拟缺香茶菜中Kamebacetal-A、Kamebacetal-B、肾形香茶菜丙素的含量测定,为拟缺香茶菜抗肿瘤谱效关系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从河南新县产道孚香茶菜[Rabdosia dowoensis(Hand—Mazz)Hara]叶、茎的醇和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二萜化合物,根据各种光谱数据解析,推断其中一个为新化合物,化学结构为对映—11β-羟基-3β,6α,7β-三乙酰氧基—16—贝壳杉烯—15—酮,定名为道孚香茶菜素(dowoensin)1,另两个2,3为已知化合物.分别与信阳冬凌草甲素和乙素(Xindongnin A and B)为同一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RP-HPLC法建立蓝萼香茶菜药材的指纹图谱。方法:采用Diamonsil钻石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积比70∶30),流速为1.0 m L/min,柱温为20℃,检测波长为231 nm。结果:建立了蓝萼香茶菜药材的RP-HPLC指纹图谱,5批蓝萼香茶菜药材指纹图谱R≥0.962 7。结论:采用RP-HPLC指纹图谱检测技术可以有效控制蓝萼香茶菜药材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16.
毛叶香茶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毛叶香茶菜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方法 利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和纯化化合物,用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毛叶香茶菜叶中分离鉴定5个化合物:(1)木脂素(+) - 1- hydroxypinoresinol;(2 )三萜2 α-羟基乌苏酸;(3) hyptadienic acid;(4)黄酮胡麻素;(5 )胡萝卜甙。结论 化合物3为首次从香茶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和4为首次从毛叶香茶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大叶香茶菜中的三萜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叶香茶菜中的三萜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大叶香茶菜叶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出4个三萜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熊果酸(化合物1)、2α,3α-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化合物2)、2α,3α,24-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化合物3)、2α,3β,23-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化合物4)。结论4个化合物均为三萜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大叶香茶菜中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