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综述了近年来关于3种药用松果菊:狭叶松果菊E ch inacea angustif olia、紫花松果菊E.purpurea和淡紫松果菊E.p a llid a的生物活性成分和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这3种药用松果菊的鉴别方法,并对松果菊属植物的药理活性进行了总结。药用松果菊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多糖、糖蛋白、咖啡酸衍生物和烷基酰胺类。松果菊制剂具有增强免疫、抗炎、抗感染等功效。在生物技术领域,有关松果菊属植物的首例转基因已在狭叶松果菊中取得成功。采用离体培养法已建立了松果菊的植株再生体系,实现了植株的离体快繁。  相似文献   

2.
松果菊Echinacea purpurea(L.)Moench为菊科松果菊属药用植物,原产北美,是印第安人的传统药材。由于其具有显著的抗感染与免疫促进作用,近年来在西方应用广泛,成为闻名世界的“免疫”草药。国内外有关松果菊的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较多,证实其含有多糖、多酚、咖啡酸衍生物、挥发油、烷基酰胺、类黄酮等成分[1~3]。目前我国学者对松果菊的药用研究和质量控制越来越重视,已有报道对松果菊中的菊苣酸、松果菊苷和挥发油进行测定[4~7]。本实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松果菊提取物中的多酚,进一步完善了松果菊的质量标准研究。1材料与仪器松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考察新疆和田地区不同产地的管花肉苁蓉不同部位中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和苯乙醇总苷的含量.方法 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普法(HPLC)和紫外分光光度(UV)法检测管花肉苁蓉不同部位中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和苯乙醇总苷的含量.结果同一株管花肉苁蓉中松果菊苷在根部与顶部的含量差异最大达22.4倍,毛蕊花糖苷在根部与顶部的差异最大达到16.7倍,苯乙醇总苷在根部与顶部的差异最大达到8.7倍.结论 管花肉苁蓉各部位有效成分含量的差异悬殊,有效成分主要分布在根部,实验结果将为更加合理科学地使用开发管花肉苁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肉苁蓉组织培养技术生产苯乙醇苷类活性成分。方法 研究碳源、生长素和培养条件对细胞中松果菊苷、洋丁香酚苷(类叶升麻苷)和2′—乙酰基洋丁香酚苷3种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合成的影响。结果 葡萄糖有利于上述3种成分的合成,6—BA 1mg/L与IAA 1mg/L或6—BA 1mg/L与2,4—D 2mg/L的激素配比有利于松果菊苷和洋丁香酚苷(类叶升麻苷)的积累。15℃黑暗和25℃光照处理可以促进松果菊苷和洋丁香酚苷(类叶升麻苷)的积累。其中IAA 2mg/L与6—BA 1mg/L、25℃黑暗条件下培养时3种苯乙醇苷类的总产量达到1937.7mg/L。盐生肉苁蓉愈伤组织中的主要成分与天然肉苁蓉基本相同,而且愈伤组织中的松果菊苷、洋丁香酚苷(类叶升麻苷)和2′—乙酰基洋丁香酚苷含量高于天然肉苁蓉。结论 盐生肉苁蓉的愈伤组织或细胞可以代替肉苁蓉生产苯乙醇苷类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 减少在到定肉苁蓉愈伤组织中松果菊苷含量时对照品松果菊苷的用量研究。方法 以绿原酸为内标,用HPLC到定肉苁蓉愈伤组织中的松果菊苷的含量。结果研究到定的校正因子为2.3;肉苁蓉对绿原酸的相对保留值为1.973。测定了各种肉苁蓉愈伤组织中的松果菊苷的含量。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
谢峻  谈锋  冯巍  陈斌  苏静 《医学教育探索》2009,40(12):1967-1970
目的 克隆狭叶松果菊 〖WTBX〗Echinacea angustifolia 3-脱氢奎尼酸合成酶基因并考察其在各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快速扩增 cDNA 末端技术,以狭叶松果菊组培苗 cDNA 为模板,克隆出狭叶松果菊 3-脱氢奎尼酸合成酶基因全长序列并通过半定量 RT-PCR 分析其在不同器官中的表达模式。结果 克隆到的基因 (命名为EanaroB) 全长为 1 424 bp,编码一个 442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其氨基酸序列与植物来源的 3-脱氢奎尼酸合成酶同源性都在 80% 左右。将得到的序列提交 Genbank,序列号为EU293857。半定量 RT-PCR 结果表明,狭叶松果菊EanaroB 基因在狭叶松果菊的根、茎、叶、花中均有表达,但花和叶中的表达量较高,在根和茎中较少。结论 采用 RACE 和 PCR 的方法从狭叶松果菊中克隆出了咖啡酸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上的一个基因 EanaroB,为进一步研究咖啡酸类衍生物生物合成代谢途径提供一定依据,为今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咖啡酸类衍生物,包括苯乙醇苷类物质松果菊苷的代谢工程打下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健脑丸的质量控制标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健脑丸中丹参、天麻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肉苁蓉中的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结果:用薄层色谱法鉴定出天麻素和丹参酮ⅡA的存在。采用HPLC法测定了该丸剂中毛蕊花糖苷的含量,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平均回收率为:松果菊苷97%,毛蕊花糖苷102%,RSD值为:松果菊苷0.91%,毛蕊花糖苷1.8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能有效控制健脑丸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松果菊苷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松果菊苷低、高浓度治疗组,模型组、松果菊苷低、高浓度治疗组采用阻断部分肝血供的方法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试剂盒测定丙二醛(MDA)活性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免疫印迹法分析HO-1、Nrf-2蛋白的表达含量.结果 HE结果显示,松果菊苷低、高浓度组肝损伤程度较模型组明显改善;与模型组比较,松果菊苷低、高浓度组大鼠肝脏组织中MDA含量下降,SOD活性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松果菊苷低、高浓度组大鼠ALT及AST活性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松果菊苷治疗组HO-1、Nrf-2蛋白的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松果菊苷可以通过激活Nrf-2信号通路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3种松果菊属药用植物花粉的形态。方法:对3种花粉进行了光镜(LM)和扫描电镜(SEM)的观察。结果:松果菊属3种花粉形态特征基本一致,但在花粉颜色、大小、萌发沟特征及外壁纹饰上种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松果菊属3种植物花粉在形态上存在种间差异。此研究结果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本实验室前期处方优化的松果菊苷固体脂质纳米粒(ECH-SLN)的物理性质和体外细胞摄取情况进行评价,为今后眼部制剂的改进奠定基础。[方法]根据本实验室前期优化的处方,采用乳化-固化法制备ECHSLN,运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及X射线衍射法(XRD)表征其物理性质,并选取人角膜上皮HCEpiC细胞与人晶状体上皮SRA 01/04细胞,对罗丹明123固体脂质纳米粒(Rhodamine 123-SLN,Rh 123-SLN)进行体外细胞毒性评价及细胞摄取研究。[结果] DSC结果显示仅松果菊苷和物理混合物(空白SLN∶松果菊苷=5∶1)在150℃出现松果菊苷的熔化吸热特征峰,空白SLN、ECH-SLN和物理混合物在110℃和230℃均出现SLN的两个熔化吸热特征峰;XRD结果显示松果菊苷和物理混合物在20°时出现明显的松果菊苷特征峰,空白SLN,ECH-SLN和物理混合物在20°~25°范围均显示SLN的范围特征峰;结果均表明松果菊苷作为药物以分子分散状态被包裹在固体脂质纳米粒(SLN)中;细胞活力影响实验结果显示Rh 123-SLN浓度为5.13μg/mL和10.25μg/mL时对两种细胞均无明显毒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细胞摄取实验结果表明Rh 123溶液不能被细胞所摄取,而Rh 123-SLN的细胞摄取量与药物浓度和孵育时间呈正相关。[结论] ECH-SLN能够将松果菊苷递送到眼细胞,这可能为氧化性白内障的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药物递送系统。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5.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6.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根据儿童急性腹痛的特点,诊断儿童腹痛应综合临床及相关检查提供的依据,做出准确诊断,给予适当治疗。方法:对临床328例腹痛患儿进行选择性辅助检查和分析。结果: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腹腔内疾病占64.63%,共17种病因;腹腔外疾病占35.37%,共6种病因。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在儿童腹痛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72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有效组)47例和治疗无效组(无效组)25例,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降钙素酶原变化及影响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的降钙素酶原显著低于无效组的患者(P<0.05);年龄>65岁、心功能≥3级、COPD、糖尿病、肺部双侧受累(X线示)、菌血症、感染性休克和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肺部双侧受累、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及心功能≥3级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测定降钙素原变化率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