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和比较鸢尾属不同植物射干、日本鸢尾、德鸢尾清除DPPH·药理活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DPPH·含量,色谱柱:Kromasil C18(5μm,250 mm×4.6 m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80:20)检测波长517 nm。比较各样品对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结果:射干、日本鸢尾、德鸢尾清除DPPH·的IC50值分别为0.020、0.004、0.018。三者对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强弱顺序为:日本鸢尾〉德鸢尾≥射干。结论:不同鸢尾属植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有较大差别,提示除射干之外的其它鸢尾属植物也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RAPD技术对射干类药材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及混淆品鸢尾属鸢尾Iris tectorum、野鸢尾I.dichotoma、蝴蝶花I.japonica、德国鸢尾I.germanica等5种药用植物进行分子水平的鉴定。方法:CTAB法和DNeasy^TM Plant Mini Kit法提取射干类药材5种原植物总DNA,以随机引物进行随机扩增。结果:用OPD-08(5’-gtgtgcccca-3‘)等作随机扩增引物进行随机扩增时,可得到识别这些物种基因组DNA的多态片段。结论:RAPD法能有效的鉴别射干类药材,把射干和鸢尾、野鸢尾、蝴蝶花、德国鸢尾等药用植物区分开。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射干提取物中鸢尾苷、野鸢尾苷、鸢尾黄素、野鸢尾黄素、次野鸢尾黄素及白射干素6种有效成分含量的HPLC法。方法:采用KromasilC18色谱柱(5μm,4.6mm×200mm),流动相为乙腈和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265nm。结果:鸢尾苷、野鸢尾苷、鸢尾黄素、野鸢尾黄素、次野鸢尾黄素及白射干素线性范围分别是:0.3188~1.9129μg(r=0.9910),0.1156~0.5782μg(r=0.9998),0.0633~0.3164μg(r=0.9990),0.4146~2.0730μg(r=0.9991),0.0818~0.4091μg(r=0.991),0.0458~0.2291μg(r=0.9990),对照品线性关系良好,各对照品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44%、98.29%、97.41%、98.01%、98.34%、96.73%。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射干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不同采收期鸢尾科射干属和鸢尾属植物射干、日本鸢尾、德国鸢尾的有效活性成分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最佳的采收期。方法:采用HPLC法对8月、9月采集的射干、日本鸢尾、德国鸢尾中射干苷、野鸢尾苷、鸢尾黄素、野鸢尾苷元、次野鸢尾黄素、白射干素进行测定。结果 :9月采集的射干和德国鸢尾中射干苷、野鸢尾苷、野鸢尾苷元、次野鸢尾黄素含量高于8月采集的样本。日本鸢尾中有效成分含量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鸢尾科植物射干、德国鸢尾的最佳采收时间为9月。  相似文献   

5.
射干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目的:研究中药射干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及SephadexLH-20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射干乙醇提取物的乙醚萃取部分分得8个化合物,其中6个异黄酮,分别为德鸢尾素(irilone,I)、染料木素(genistein,Ⅱ)、鸢尾甙元(tectorigenin,Ⅲ)、野鸢尾黄素(irigenin,Ⅳ)、二甲基鸢尾甙元(dimethyltectorigenin,Ⅴ)、次野鸢尾黄素(irisflorentin,Ⅵ),另外2个化合物为β-谷甾醇(Ⅷ)和豆甾醇(Ⅷ)。结论:其中化合物I和Ⅱ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6.
从射干Belamcandachinensis根茎的乙醇提取氯仿溶解部分分得9个已知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确定为野鸢尾黄素,白射干素,次野鸢尾黄素,3-豆甾烷醇,茶叶花宁,鸢尾甙元,β-谷甾醇(Ⅶ),3',4',5,7-四羟基-8-甲氧基-异黄酮和八聚异戊二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射干中多种异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乙腈-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66nm,柱温:25℃,用外标法定量,同时测定中鸢尾苷、野鸢尾苷、鸢尾黄素、野鸢尾黄素、次野鸢尾黄素和白射干素等6种异黄酮类成分的含量。结果:经过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射干药材的含量以及在根茎与其须根的含量上进行比较,发现彼此之间含量具有很大差异,通过本次实验所得到的各成分含量数值作为参数,能够准确、真实、直观地揭示HPLC法对建立10个不同产地射干药材及须根中多种异黄酮类化合物成分的质量控制的标准性。结论:对不同产地射干中6种异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此法可用于射干药材中6种异黄酮类化合物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射干清咳片中6种活性成分的体外溶出特点。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C第二法,以0.05%磷酸二氢钾(含0.3%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为溶出介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Kromasil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0.5%磷酸水溶液(A)和乙腈(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5nm,流速1.0mL/min,测定射干清咳片中6种活性成分的体外溶出度,计算活性成分的累积溶出率。结果:60min时鸢尾苷、野鸢尾苷、鸢尾黄素、野鸢尾黄素、次野鸢尾黄素及白射干素的累积溶出率分别为92.45%、92.26%、80.97%、86.21%、80.51%及79.41%。结论:在0.05%磷酸二氢钾(含0.3%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中,射干清咳片中的6种活性成分具有同步性溶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射干的最佳干燥温度。方法:在50℃、60℃、70℃、80℃和90℃的温度下干燥射干,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在不同温度下干燥的射干其次野鸢尾黄素的含量。结果:在60℃下干燥的射干其次野鸢尾黄素的含量最高。结论:射干的最佳干燥温度为60℃。此研究结果可供药品生产企业采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查离体大鼠肠道菌群对射干饮片中异黄酮苷代谢转化的影响。方法:将射干饮片与离体大鼠肠道菌群在厌氧条件下孵育24 h,孵育后饮片用水清洗干净并干燥至干,采用HPLC法对射干饮片中射干苷和野鸢尾苷及代谢产物鸢尾黄素和野鸢尾黄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大鼠肠道菌群对射干饮片中射干苷和野鸢尾苷有显著的代谢转化作用,孵育24 h时有79%射干苷和70%野鸢尾苷被转化,代谢产物分别为鸢尾黄素和野鸢尾黄素。结论:离体大鼠肠道菌群对射干饮片中的异黄酮苷类成分有代谢转化作用,而这种作用显著提高了射干饮片异黄酮苷元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重庆市无偿献血者中人细小病毒B19感染状况,评估B19病毒的流行病学情况,为本市乃至中国未来制订实施更为科学合理的输血安全策略提供基础数据。方法用ELISA对无偿献血者血液进行B19 IgM 和IgG抗体筛查。结果1104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中,B19 IgM和IgG阳性率分别为5.07%和36.68%(P<0.05)。女性B19 IgM 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P<0.05),而在男性和女性中B19 IgG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中B19 IgM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19 IgG阳性率随着年龄升高而升高(P<0.05)。不同血型人群比较、不同季节献血者B19 IgM和IgG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HIV阳性样本与阴性样本中B19 Ig M 、B19 Ig G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重庆市献血者中,仍有少部分人群感染B19病毒,在尚未开展B19病毒筛查的情况下,存有输血传播该病毒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雀儿舌头叶和茎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水蒸汽蒸馏法分别提取雀儿舌头叶和茎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从雀儿舌头叶和茎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中分别鉴定出42和41种化合物,叶中的主要成分为十六碳酸(7.20%)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97%),茎中的主要成分为十六碳酸(12.07%)、二甲萘(5.60%)和三甲萘(5.10%)。叶和茎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组成和含量上的差异,将会对其药理作用和抗癌活性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不同部位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 将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51例(62眼)随机分成A、B两组.A组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上方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辅助丝裂霉素C治疗.B组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下方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辅助丝裂霉素C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眼不适症状持续时间、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以及翼状胬肉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不适症状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翼状胬肉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方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可取得与上方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相同的效果,且术后异物感持续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4.
任嫒姝  付钢  邱雨  何科 《重庆医学》2015,(35):4955-4957
目的:研究缺氧对人牙周膜细胞骨保护素(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基因表达的影响,揭示缺氧在正畸牙移动压力侧骨吸收中的作用。方法采取酶消化法结合组织块法培养人牙周膜细胞。取3~5代细胞,分别在常氧(O2浓度为20%,对照组)和缺氧(O2浓度为2%)状态下培养3、6、12、24 h ,采用RT‐PCR检测OPG、RANKL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15.0软件包,对RT‐PCR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在培养3、6 h时,缺氧组和对照组OPG、RANKL 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培养12、24 h时,缺氧组OPG mRNA 表达水平低于常氧组,而缺氧组RANKL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常氧组,缺氧组RANKL/OPG的比值较常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氧可以影响人牙周膜细胞OPG、RANKL mRNA的表达,在正畸牙移动压力侧骨吸收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揭示栽培黄连Coptis chinensis群体的遗传关系。方法以24个不同来源地的栽培黄连群体为试材,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用Treeconw软件分析遗传相似系数,UPGMA方法聚类,构建遗传系统树。结果36对引物共得到276条扩增条带,其中有120条呈现多态性,占43.48%,从DNA分子水平显示出供试种质遗传多样性并不丰富。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877 0~0.951 9。聚类结果显示栽培黄连群体遗传关系与来源地无明显相关性,仅在小分支中表现出一定的地域相关性。结论栽培黄连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显示遗传背景较为单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 HBV)新基因型I与肝脏疾病的关系,为乙肝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病例对照研究的原理,采集97例慢性乙型肝炎、72例肝硬化、10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117例HBV无症状携带者血清标本,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进行HBV DNA扩增和序列分析。用STAR软件和NCBI基因分型工具进行基因分型,分析HBV新基因型I及其他基因型在各类肝脏疾病中的比例。结果共采集标本390份,HBV基因型I占5.90%,基因型A占0.77%,基因型B占32.05%,基因型C占61.03%,基因型G占0.26%;HBV基因型I在HBV无症状携带者、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组中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I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检出率与其他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I、C高病毒量率均高于基因型B (P<0.01)。基因型B在HBV无症状携带者、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呈减少趋势(P<0.01);基因型C的检出率则呈增加趋势(P<0.01)。基因型I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度均高于基因型B,基因型C在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度均高于基因型B。结论 HBV 新基因型I 与肝脏疾病有关;基因型C 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与生药鉴定有关的种内变异,对19个不同栽培居群的板蓝根样品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居群的板蓝根在性状上可分为胶质和粉质两大类,它们的显微组织特征虽基本相同,但淀粉粒的大小、复粒数量占淀粉粒总数的比例不仅在两大类之间有显著差异,不同居群之间也有较明显的差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栽培居群板蓝根性状特征的改变与淀粉粒特征的改变有关。经异地  相似文献   

18.
毛越苹  齐庆  谭国珍  郭庆  曾凡钦 《医学争鸣》2009,(17):1587-1590
目的:比较小鼠真皮间充质干细胞(mdMSCs)和人胚胎真皮间充质干细胞(hdMSCs)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b)组织修复作用的影响,探讨异种属真皮间充质干细胞(MSCs)促进hsFb组织修复的可靠性.方法:采用低血清培养基,以消化-贴壁-传代法体外培养、鉴定mdMSCs和hdM—SCs,并与体外分离培养的bsFb于transwell培养体系中共培养,采用样本碱水解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第1,4日培养上清液中羟脯氨酸(Hyp)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结果:不同种属MSCs(mdMSCs/hdMSCs)对共培养上清液Hyp含量的影响差异(F=0.174)以及不同处理组(即不同细胞密度MSCs)培养上清液Hyp含量差异(F=1.304)均无显著性.不同时间(即第1和第4日)共培养上清液Hyp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712,P〈0.01).不同种属MSCs(mdMSCs/hdMSCs)对上清液TGF—β1的含量影响差异(F=0.062)以及不同处理组(即不同细胞密度MSCs)培养上清液TGF-β1含量差异(F=1.991)均无显著性.不同时间(即第1和第4日)培养上清液TGF-β1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0.699,P〈0.05).结论:不同来源真皮MSCs与hsFb共培养对胶原分泌和TGF-β1表达无影响,组织修复过程中,异种属真皮MSCs的诱导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