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生长期黄芩茎叶中总黄酮及野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黄芩茎叶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茎叶。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四川、云南、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其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具有抗真菌、抗炎症、降血脂、降血压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不同的采收期对黄芩茎叶质量影响很大。因此,我们以栽培的黄芩茎叶为样品,以总黄酮和野黄芩苷为成分指标,测  相似文献   

2.
黄芩根及其茎叶成分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芩又名腐肠、泾芩、条芩等,多年生草根植物.传统根入药,性寒,味苦,归肺、胆、胃、大肠等经,具有清热燥湿、泄火清心、凉血活血等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芩根提取物尤其是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抗爱滋病、降血脂、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药理作用.黄芩除了根的广泛研究与应用,近年来,它的茎叶研究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植化研究发现,黄芩茎叶的主要成分也是黄酮类化合物,已经确定的三个单体成分是野黄芩苷(主要成分)、白杨素-7-O-D-葡萄糖磷酸苷和黄芩苷.而黄芩茎叶黄酮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芩茎叶黄酮也具有较强的抗炎、抗氧化、抑制肿瘤和较强的记忆改善作用.综合黄芩全草研究现状,就近年国内外对黄芩根及其茎叶的药理学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更有效的控制黄芩茎叶总黄酮分散片的质量.方法:依据2005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高效液相的相关内容,利用HPLC测定黄芩茎叶总黄酮分散片中野黄芩苷的含量.色谱桂:Discovery C18(4.6×250mm),流动相:用甲醇与甲酸水为流动相;前30分钟以甲醇浓度由40%×70%的梯度洗脱方式洗脱,后10分钟甲醇浓度保持70%不变;流速:0.80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335nm.结果:以野黄芩苷为对照品计算含量,每片黄芩茎叶总黄酮分散片中野黄芩苷的含量均大于4mg.结论:本文建立的检测方法简便,准确可靠,能有效的控制黄芩茎叶总黄酮分散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根是中医临床常用中药,其茎叶产量数倍于根,一直被废弃,造成茎叶资源浪费。为了充分利用黄芩资源,本研究所对黄芩茎叶的药化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总黄酮是从黄芩茎叶中提取分离出的有效部位,主要成分为野黄芩苷、黄芩苷、白杨素苷、芹菜素苷。前期研究证明总黄酮对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有显著的防治作用[1]、有一定的抗凝和抗氧化作用、对人胎儿和大鼠的平滑肌细胞增殖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4]。本实验采用食饵性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黄芩茎叶总黄酮对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1材…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4种不同规格并头黄芩的药用价值和黄芩苷提取条件。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规格并头黄芩的黄芩苷和汉黄芩苷含量。结果4种不同规格并头黄芩中黄芩苷含量依次为12.89%、13.82%、11.75%和10.85%,汉黄芩苷含量依次为0.28%、0.22%、0.24%和0.27%;随提取溶剂中醇浓度的增加,黄芩苷提取率先增高后降低,碱性条件降低黄芩苷提取率。结论4种不同规格并头黄芩的黄芩苷和汉黄芩苷含量差异不大,且黄芩苷含量均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提取条件为50%中性乙醇提取最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为黄芩苷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黄芩煎剂、黄芩苷注射液对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进而探讨黄芩苷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结果黄芩煎剂(4.5g/kg),黄芩苷注射液(6mg/kg)能明显提高小鼠NK细胞的杀伤活性(P〈0.05),且具有剂量差异性。结论黄芩苷具有体内抗肿瘤活性,其机制与促进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选黄芩茎叶总黄酮制备工艺,为黄芩茎叶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提供依据。方法?以黄芩茎叶中8个黄酮类化合物的转移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结合正交试验优选黄芩茎叶黄酮的提取工艺;比较酸沉法和大孔树脂法纯化茎叶总黄酮的转移率,并对大孔树脂纯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以12倍量40%乙醇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h,为最佳提取工艺。提取物的纯化结果显示,大孔树脂法中黄芩茎叶黄酮的总体转移率(92.53%)显著高于酸沉法(76.69%)。在pH为1.01时,酸沉法虽然可以使野黄芩苷等化合物转移率达90%以上,但含量丰富的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异红花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红花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的转移率仅为64.76%、68.57%,而使用大孔树脂法纯化,其转移率均可达90%以上,可以实现各目标成分的高效转移。经优选,0.26?g/mL药液上样,上样量为每10?g HP-20型干树脂上样2.08?g干燥提取物,树脂柱径高比为1∶3,4?BV纯水除杂后,以30%乙醇洗脱4?BV,为最佳纯化工艺,所得总黄酮质量分数可达66.03%。结论?建立了稳定且环境友好型黄芩茎叶总黄酮制备工艺,可为黄芩茎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黄芩茎叶中的野黄芩苷的提取工艺的优化进行探讨研究。方法将黄芩茎叶中提取出的野黄芩苷含量作为考察指标,对提取温度、溶剂量以及时间对于提取率的影响进行考察,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黄芩茎叶中野黄芩苷的最佳提取工艺进行了确定。结果将向干燥粉碎后的黄芩茎叶粉中加入10倍于其重量的水,浸泡1.5h,提取0.5h,总计提取3次,确定为黄芩茎叶中野黄芩苷的最佳提取工艺。结论该工艺可控、可行,能够为黄芩茎叶中野黄芩苷的工业化提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宁夏种植黄芩与野生甘肃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甘肃野生黄芩和宁夏种植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用RP-HPLC法对栽培种植黄芩和野生黄芩(甘肃黄芩)中黄芩苷含量进行检测。结果野生黄芩(甘肃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低于宁夏种植黄芩。结论种植黄芩的质量优于野生甘肃黄芩。  相似文献   

10.
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芩中黄芩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芩中黄芩苷的影响.方法 对热浸法和冷浸法炮制的黄芩,采用定性、定量方法对其主要成份黄芩苷进行分析.结果 定量分析:热浸法黄芩中黄芩苷含量为5.06%(n=5),冷浸法黄芩中黄芩苷含量为0.89%(n=5):定性分析:薄层色谱显示冷浸法黄芩无黄芩苷斑点,而热漫法黄芩黄芩苷斑点明显.结论 两种炮制方法黄芩中黄芩苷含量有明显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1.
中药黄芩中黄芩苷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黄芩中黄芩苷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不同提取条件对黄芩苷得率的影响。结果提取温度为80℃、提取次数为两次、提取时间为(60&#177;30)min、碱性条件等条件下先粗提后用无水乙醇精制等为黄芩苷的最佳提取条件。结论 该研究可为黄芩苷的工业提取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HPCE法测定生黄芩、酒黄芩中黄芩苷含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建立中药饮片生黄芩、酒黄芩中黄芩苷含量测定的毛细管电泳法。方法 :毛细管电泳法紫外检测生黄芩和酒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 ,以 4 0mmol/L硼砂缓冲液 (pH 8.5 )为电泳介质 ,未涂层融硅毛细管 (5 0 μm× 4 7cm) ,有效分离长度 4 0cm ,压力进样 17kPa·s ,2 5kV恒压电泳 ,检测波长为 2 80nm。结果 :黄芩苷的线性范围在 0 .0 5~ 0 .80mg/ml,回归方程Y =2 .1335X - 0 .0 5 77,r=0 .9991,平均回收率 98.96 % ,n =5 ,RSD =1.0 2 %。结论 :本方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 ,重现性好 ,可用于生黄芩、酒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黄芩味苦性寒,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要成分为黄芩苷等。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芩及其有效成分黄芩苷具有防晒作用。黄芩的防晒作用体现在光保护性方面,尤其可减轻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对皮肤细胞的损伤作用。黄芩苷可加速诱导光产物的形成,抵抗氧化应激,减少光产物的表达,起到抗氧化等防晒作用,并能吸收紫外线能量,抑制成纤维细胞分泌相关炎症因子,以缓解细胞老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黄芩愈伤组织培养和黄芩苷合成调控的规律。方法采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诱导愈伤组织;HPLC法测定黄芩苷的量。结果黄芩愈伤组织生长和黄芩苷积累的优势培养条件为在基本培养基MS中氮源浓度为60mmol/L(NH4 ∶NO3-为1∶1),KH2PO4浓度0.5~1.5mmol/L,附加80g/L蔗糖,0.3mg/LIAA,2mg/L6-BA和200mg/L蛋白胨,温度(25±1)℃,暗培养。培养40d后收获愈伤组织,生物量达28.7g/L,黄芩苷为167.4mg/g,明显高于野生黄芩的最高量。结论黄芩愈伤组织的生长和黄芩苷的积累并不同步,而是先生长后合成。蔗糖对黄芩苷的合成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在蔗糖质量浓度小于3%时,能有效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但对黄芩苷的合成没有刺激作用;当蔗糖质量浓度在3%~8%时,愈伤组织表现出明显的生长和次生代谢功能,黄芩愈伤组织的生长及黄芩苷合成明显增加;当蔗糖质量浓度在8%时,两者均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5.
HPLC法测定黄芩中黄芩苷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黄芩中黄芩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C18柱,以甲醇-水-磷酸为流动相,检验波长为278nm.结果 线性范围为0.208-2.636μg,回收率为98.6%,RSD为11.2%。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回收率高,可供黄芩中黄芩苷质量控制用。  相似文献   

16.
黄芩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它具有清热解毒等诸多功能。承德的野生黄芩因为质地坚实,颜色纯正,成为了中药材的优势产品,以其根入药,中医认为黄芩味苦性寒,入肺、心、胆、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的功能。从黄芩茎叶中提取的黄芩茎叶总黄酮,实验研究已经证实它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本试验将进一步对其抗炎机制进行探讨,以期为黄芩茎叶总黄酮的开发利用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黄芩药材中内源酶在不同温度下降解黄芩苷的活性,减少提取过程中黄芩苷的损失。方法 采用HPLC法检测在不同温度下浸泡处理不同时间后的提取液中黄芩苷的量。结果 黄芩药材中内源酶在不同温度下,降解黄芩苷的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水温为50 ℃时,黄芩内源酶降解黄芩苷的活性最强,并且0~45 min内黄芩苷的量随时间的变化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结论 在以水为溶媒提取黄芩药材中的黄芩苷时,宜在80 ℃以上条件下浸泡处理,或者将黄芩药材预先通过炮制将内源酶灭活,以减少黄芩苷的降解。  相似文献   

18.
黄芩苷及黄芩复方制剂解热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芩苷是由黄芩的干燥根中提取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黄芩苷解热作用显著,其复方制剂在临床上也有较好的解热效果。然而关于黄芩苷的解热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本文综述了发热产生的原因,归纳了与发热相关的一些细胞因子作为发热信息如何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并从体温的正、负调节两方面探讨发热的机制。以上述发热机制为出发点,总结了近年来黄芩苷与其复方制剂解热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属唇形科植物,传统药用部位为根,是中药发展历程中研究较为深入的一味药.从药用植物学角度讲,黄芩主要有根、茎叶、种子和种壳4个部位,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解热、抗炎、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等药理作用.近年来,随着对于黄芩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和黄芩野生资源的枯竭,黄芩不同部位研究由黄芩根、茎叶扩展到黄芩种子和种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大鼠ig黄芩水煎剂后血浆中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HPLC测定方法及药动学研究。方法大鼠ig黄芩水煎剂后,不同时间眼底静脉丛取血,制备血浆。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HPLC-UV测定血药浓度。色谱柱为Shim-packODS(250mm×4.6mm,5μm);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5mL/min;检测波长:276nm。结果黄芩苷的线性范围为0.156~10μg/mL,汉黄芩苷的线性范围为0.109~7μg/mL,定量下限(LLOQ)分别为0.156和0.109μg/mL,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准确度(RE)为-6.82%~3.26%。大鼠ig黄芩水煎剂后,血浆中黄芩苷和汉黄芩苷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均存在双峰:黄芩苷的tmax1和tmax2分别为(12.0±4.5)min和(7.2±1.79)h;Cmax1和Cmax2分别为(5.29±1.96)和(4.49±2.12)μg/mL,汉黄芩苷的tmax1和tmax2分别为(14.0±9.0)min和(6.8±1.1)h;Cmax1和Cmax2分别为(1.38±0.16)和(1.62±0.71)μg/mL;黄芩苷的CL/F为(4.72±1.68)L/h,汉黄芩苷的CL/F为(3.04±0.98)L/h。结论该方法经考察符合生物样品的测定要求,可应用于大鼠体内黄芩苷和汉黄芩苷血药浓度的测定和药动学研究。大鼠ig黄芩水煎剂后血浆中黄芩苷和汉黄芩苷质量浓度存在双峰现象,黄芩苷的口服清除率大于汉黄芩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