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山茱萸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果肉。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采收果实,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干燥即得。目前山茱萸的产地加工主要靠人工用手挤捏的方法去核。在去核过程中,难免有少量的果肉残存于果核上面。我们试验加工后的果核,每100克仍然可以收得3.5~4克山茱萸。照这样计算,我县每年即可多收山茱萸1万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杂质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中药的疗效,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通过对中药材的抽查,发现杂质较多,现分析如下。 1 检查结果 山茱萸: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采收是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采摘。果实用文火烘焙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晒干或烘干备用,其杂质(果核、果梗)不得超过3%。抽检的100g杂质(果核、果梗)含量为35%。 全蝎: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全体。用清水或淡盐水呛死,然后入盐水锅中(每500g全蝎用盐60~70g)煮3~4小时,晒干,其盐霜少者为佳。其含盐量应小于2%,而抽检的100g中含盐量为6%、4%。……  相似文献   

3.
山茱萸及其伪品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军伟 《河南中医》2003,23(8):67-68
山茱萸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 (CornusofficnalisSieb .EtZucc)的干燥成熟果肉。具补益肝肾 ,涩精固脱之功效 ,为常用中药。由于山茱萸价格上涨 ,我们在山茱萸产地查出一种伪品 ,经询问制作壁上观者和采集正伪品比较鉴定 ;该伪品为楝科植物川楝 (MeliatoosendansiebZucc)的干燥成熟外果皮经染色后的加工品。现将二者主要区别总结如下 ,以引起同行们注意。1 性状鉴别1.1 山茱萸本品呈现不规则片状或囊状 ,长 1~ 1.5cm ,宽 0 .5~ 1cm。表面紫红色至紫黑色 ,皱缩 ,有光泽。顶端有圆形萼痕 ,基部有果梗痕。质柔软。气微 ,味酸涩、微苦。1.…  相似文献   

4.
山茱萸的真伪鉴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山茱萸是一种常用中药 ,具有补益肝肾 ,涩精固脱等功效。近一年来山茱萸价格猛涨 ,货源紧缺 ,有的不法药商 ,为牟取暴利 ,用一些伪品如山葡萄、葡萄皮等充当山茱萸入药 ;有的为了增加重量掺杂、掺伪。为了把好山茱萸的质量关 ,现把山茱萸的掺杂、掺伪现象介绍如下 ,以供同行参考。1 正品山茱萸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 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Zucc.的干燥成熟果皮。本品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 ,长 1~ 1 .5cm,宽 0 .5~ 1 cm。表面紫红色至紫黑色 ,皱缩 ,有光泽 ,顶端有的有圆形宿萼痕 ,基部有果梗痕 ,质柔软。气微 ,味酸 ,涩 ,微苦。2…  相似文献   

5.
山茱萸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的干燥成熟果肉。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功效,是我国传统名贵药材,主产于浙江、河南、安徽等省,以浙江产者质佳。近年来,发现有以假充真或掺假现象,现将掺假物品的性状鉴别如下,供参考。山茱萸呈不规则的囊状或片状,长1~1.5cm,宽0.5~1cm,果皮破碎,皱缩,新货紫红色,有光泽,久置则变紫黑色。顶端  相似文献   

6.
<正>山茱萸又名蜀枣、枣皮,为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果肉,每年秋、冬季果实颜色变红后采摘,除去枝梗和果柄,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及时去除果核,干燥即可入药。其性微温,味酸,具有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的功效,用于治疗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等症,为补肾益肝的常用中药。滋补肾阴的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就有山茱萸这味药。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不法药贩以小檗科植物黄芦木的果实(泰山萸肉)、蔷薇科植物山里红(野山楂)干燥成熟的果实及樱桃皮冒充山茱  相似文献   

7.
山茱萸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 Cornusofficinalis 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肉 ,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功效 ,是临床常用中药。笔者近期在工作中发现一种混伪品 ,经调查鉴定为楝科植物川楝 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的外果皮经加工而成。川楝果皮入药具有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的功效。二者功能完全不同 ,严重影响了临床用药的正确性 ,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现将山茱萸与混淆品的性状、TLC、UV进行比较鉴别 ,结果报道如下。1 性状鉴别山茱萸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 ,长 1~ 1 .5cm,宽 0 .5~ 1 cm。表面紫红色至紫黑色 ,皱缩 ,有光…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有川鼠李科植物滇酸枣(Zizyphus mauriliana)的干燥成熟果皮代替山茱萸入药使用。商品名云枣皮,现将两者的区别概述于下。一、药材性状鉴别山茱萸:系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的干燥成熟果皮,呈不规则片状或扁囊状,皱缩破裂。残存完整者长1~1.5厘米,宽0.5~1厘米,厚约0.1厘米。表面紫红色或紫黑色;内面浅紫黑色。常混杂有未被除尽的果柄及果核。果核长椭圆形,长0.5~1厘米,直径0.3~0.4厘米。  相似文献   

9.
山茱萸及其伪品的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有川鼠李科植物滇酸枣(Zizyphus mauriliana)的干燥成熟果皮代替山茱萸入药使用。商品名云枣皮,现将两者的区别概述于下。一、药材性状鉴别山茱萸:系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的干燥成熟果皮,呈不规则片状或扁囊状,皱缩破裂。残存完整者长1~1.5厘米,宽0.5~1厘米,厚约0.1厘米。表面紫红色或紫黑色;内面浅紫黑色。常混杂有未被除尽的果柄及果核。果核长椭圆形,长0.5~1厘米,直径0.3~0.4厘米。  相似文献   

10.
山茱萸及其伪品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茱萸以补益肝肾、涩精固脱之功为临床医者所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 0 0 0版 )规定山茱萸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由于山茱萸药材紧缺 ,价格较贵 ,出现一些伪品 ,笔者发现有用酸枣的果实代用山茱萸的现象。现将山茱萸与酸枣的鉴别特征比较如下。1 材料来源  山茱萸 :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of ficinalis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肉[1 ] 。  由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药局 (正规药材公司进货 )提供。伪品酸枣 :为鼠李科植物酸枣Zizy phusjujuba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  购…  相似文献   

11.
查道成 《光明中医》2014,(7):1532-1533
山萸肉为山萸肉科植物山萸肉( 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肉。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采收果实,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干燥[1]。自南北朝以来,在山萸肉应该“去核”或“合核”药用的问题上素有争议。作者经过对山萸肉去核炮制的本草考证,结合山萸肉的现代研究,认为山萸肉应该去核炮制入药。  相似文献   

12.
山茱萸 正品 山茱萸科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bd.et zucc),为干燥除去果核的成熟果肉。炙品呈不规则片状、板状、扁筒状,果皮皱缩,表面有光泽,质柔韧不易碎;内面色较浅,欠光滑,无臭味。  相似文献   

13.
<正>山茱萸与吴茱萸只有一字之差,但是两味不同科属、功效各异的中药,不可混淆。山茱萸又名蜀枣、枣皮,为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果肉,每年秋、冬季果实颜色变红后采摘,除去枝梗和果柄,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及时去除果核,干燥即可入药。其性微温,味酸,具有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的功效,用于治疗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等症,为补肾益肝的常用中药。《药品化义》载:"山茱萸,滋阴益血,主治目昏耳鸣,口苦舌干,面青色脱,汗出振寒,为补肝助胆良品。"《医学衷中参西录》亦载:  相似文献   

14.
大豆黄卷为豆科植物大豆(黑色或黄色)成熟种子经人工发芽制成。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大豆黄卷的炮制工艺进行了改进,取得了满意效果。 传统工艺:取成熟饱满大豆,净选,清水泡约6~8h,捞出,置容器内,每日淋水2~3次,以保持湿润,待芽长至0.5—1cm时,取出干燥。取灯心草、淡竹叶,置锅内加水煎汤,去渣,加入净豆卷,用文火煮至汤被吸尽时,取出干燥,即得。 改进工艺:取灯心草、淡竹叶,置锅内加水煎  相似文献   

15.
山茱萸,又名萸肉,产淳安者习称淳萸肉,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mus officnalis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肉。淳萸肉产地加工方法,普遍采用水煮法,即立冬前后,当果实成熟变红时采摘,除去枝梗、叶、果柄等杂质、将清洁水置锅内加热至起小泡时,放入净鲜果(水要盖过药面),继续加热,待水复起小泡时停止加热,继续浸泡约20~30分钟,取出,捏去核,晴天晒干,  相似文献   

16.
山茱萸Com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为山莱萸科山莱萸属植物,以干燥成熟果实入药。 【植物形杰】落叶灌木或乔木。枝黑褐色。叶对生;叶柄长0.6~1.2cm,上面有浅沟;叶片纸质,卵形至椭圆形,稀卵状披针形,长5~12cm,先端渐尖,  相似文献   

17.
山茱萸来源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以肉厚、柔软、色紫红者为佳。由于山茱萸货源紧缺,价格大幅度上涨,有的商贩以伪品冒充正品出售来获取暴利,这就需要我们运用所学的鉴定知识,严把质量关,杜绝伪品流入药房,坑害病人。1 正品1.1 性状鉴别呈不规则的片状或扁筒状。长1~1.5cm,宽0.5~1cm。果皮破裂、皱缩,形状不完整。新鲜时紫红色,贮久渐变紫黑色,表面皱缩有光泽,基部有时可见果柄痕。质柔润,不易碎,内面色较浅,不光滑,无臭,味酸涩而微苦。1.2 显微鉴别粉末呈红褐色。果皮表皮细胞多角形或类长方形。直径16~30μm,垂周壁…  相似文献   

18.
山茱萸Com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为山莱萸科山莱萸属植物,以干燥成熟果实入药。 【植物形杰】落叶灌木或乔木。枝黑褐色。叶对生;叶柄长0.6~1.2cm,上面有浅沟;叶片纸质,卵形至椭圆形,稀卵状披针形,长5~12cm,先端渐尖,  相似文献   

19.
山茱萸及其伪品的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宏建 《河南中医》2007,27(12):30-30
山茱萸是一种常用中药,其来源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有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的功能。用于治疗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小便频数、肝虚寒热等病证。笔者在实践中发现,部分地区有用鼠李科植物酸枣的干燥成熟果皮,葡萄科植物葡萄的干燥果皮,蔷薇科植物云南欧李的干燥果皮、蔷薇科植物山荆子的干燥成熟果皮等,混作山茱萸应用于临床,严重影响了疗效。为进一步净化药材市场,提高临床疗效,现就有关山茱萸正、伪品的鉴别方法分述如下。1山茱萸来源及性状鉴别山茱萸[1]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主产浙江、河南…  相似文献   

20.
一种伪品山茱萸的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我们发现有一伪品山茱萸,货源来于山西省。经鉴定系蔷薇科植物山荆子 Malusbaccata(L.)Barkh.的干燥成熟果实,并经加工压扁而成。现将其鉴别特征介绍如下,供鉴别时参考。1.性状果实呈圆球形,但多已压扁,破裂,呈不规则片块状,并去掉果柄及部分种子。直径1~1.5cm,厚约0.2~0.6cm,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