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 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水平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按Braunwald标准,将115例心功能正常的UA患者分为ⅠB组(35例)、ⅡB组(40例)及ⅢB组(40例),并选3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对照组.入院后24 h内留取血标本待测hs-CRP和MCP-1;随访观察出院后90 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结果 (1)UA各组hs-CRP和MCP-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ⅢB组显著高于ⅠB组和ⅡB组(P<0.05).(2)ⅢB组90 d内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ⅠB组和ⅡB组(P<0.05),ⅡB组MACE发生率与Ⅰ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90 d内有MACE组hs-CRP和MCP-1与无MACE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hs-CRP和MCP-1水平对于UA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近期不良预后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在不稳定型及稳定型心绞痛的差别,了解其变化能否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危险程度。方法对40例稳定型心绞痛和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0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c反应蛋白平均为(5.4±0.6)mg/L,2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C反应蛋白平均为(55.0±2.4)mg/L,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c反应蛋白应可以成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危险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要目的要探讨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抗心肌缺血作用。方法要105例冠心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2例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53例在采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片20mg,口服,1次/d。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24h动态心电图,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心肌缺血总负荷(TIB)和记录临床缺血相关事件,并检测治疗前后高敏CRP(Hs-CRP)、TC、TG和LDL-C的变化。结果要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TIB、Hs-CRP、TC、TG和LDL-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缺血相关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要辛伐他汀能有效地降低血脂及Hs-CRP,具有较明显的抗心肌缺血作用。  相似文献   

4.
罗晓菡 《中原医刊》2007,34(16):85-8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其量效关系。方法UAP患者79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治疗6周,治疗前后查患者血脂及hs-CRP。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脂及hs-CRP水平明显降低: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脂及hs-CRP水平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调脂及降低hs-CRP水平,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超敏CRP(hs-CRP)水平和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 120例UA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苯磺酸氨氯地平,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连服6个月.缬沙坦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连服药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的水平,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缺血发作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心绞痛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缬沙坦组疗效更为明显.结论 缬沙坦可以降低UA患者血清hs-CRP水平,抑制其炎症反应,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心肌缺血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0x-1)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旱期诊断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测定ACS组(9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0例)、正常对照组(50例)肘静脉、股动脉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抽取斑块局部血液的LOX-1和hs—CRP水平。结果ACS组中的LOX-1和hs—CRP的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d0.01),冠脉斑块部位的LOX-1水平明显高于股动脉和肘静脉的LOX-1水平(P〈0.01),冠脉斑块处的LOX-1ROC曲线下的面积是0.900(95%C10.858-0.942),明显高于hs—CRPROC曲线下的面积(Pd0.01),斑块部位LOX-1水平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LOX-1可以作为诊断早期ACS的一个有效指标,且冠脉斑块处的Lox-1水平对冠状动脉损伤的炎症反应更敏感。  相似文献   

7.
于瑾  李建  王浩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2):1870-1871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危险分层的关系。方法选择52例UAP患者,按我国UAP临床危险分层标准,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组;另选择1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抽取静脉血测定MMP-9浓度。结果中危、高危组与低危、对照组受检者的血清MMP-9浓度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高危组与中危组、低危组与对照组血清MMP-9浓度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清MMP-9浓度对UAP危险分层有较好的判断价值,高MMP-9浓度使UAP危险分层趋高。  相似文献   

8.
孙汉泽 《现代实用医学》2013,(12):1358-1359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浆内皮素一1(ET_1)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25例)给予硝酸异山梨酯片联合阿司匹林片的常规治疗;治疗组(25例)在此基础上每天给予参麦注射液100ml,2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对血清hs—CRP和ET-1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高于对照组(52.0%,P〈0.05)。对心电图疗效的改善情况,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76.0%w48.O%,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hs—CRP和ET-1的表达均较治疗前低,而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效果明显,且能对血清中hs-CRP和ET-1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栋  翟诚顺  孙晓敏 《广东医学》2012,33(17):2668-2670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测定其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比较两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及hs-CRP变化。结果观察组每周心绞痛发作频率、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减少,心电图缺血ST段明显改善,且水平降低,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改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改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辅治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冠心病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2组均常规使用硝酸酯类制剂、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抗栓剂,除应用上述常规治疗外,治疗组使用阿魏酸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均用14d。观察2组疗效、主要症状、心电图及血hs-CRP、ET、LPO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疗效及心电图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93.4%vs 83.3%和71.7%vs 33.4%,均P<0.05)。治疗组血清hs-CRP、ET、LPO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hs-CRP、ET显著降低,LP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魏酸钠辅治UAP疗效显著,是治疗冠心病UAP的一种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DD) 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8例,对照组40例,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浓度.结果:UAP组CRP、DD含量均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SAP组与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 (UA)病变程度及其预后与血浆肌钙蛋白I (cTnI)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方法】测定 5 8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血浆cTnI及CRP浓度 ,并与对照组 (健康者 5 0例 )相比较 ,分析cTnI及CRP的临床意义。【结果】①血浆cTnI及CRP浓度在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组 (SA)、UA组分别为 :(0 4 2± 0 0 6 ) μg/L ,(2 2 93± 10 8) μg/L ;(0 5 9± 0 13) μg/L ,(5 2 16± 32 8) μg/L ;(1 92± 0 5 8) μg/L ,(13811± 86 1) μg/L ;SA组及UA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P <0 0 5 ,P<0 0 1)。②观察 4w ,在UA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 35 5 % ,明显高于SA组 (P <0 0 5 )。③cTnI与CRP具有一定相关性 (r =0 5 1,P <0 0 5 )。【结论】血浆cTnI及CRP水平在临床评价UA病情程度及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雷诺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雷诺嗪口服治疗,疗程为10 d。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92%,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患者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雷诺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并能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C反应蛋白(CRP)、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anti-oxLDL)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定26例急性心肌梗死、2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0例稳定性心绞痛和21例对照者的CRP、anti-oxLDL和anti-LDL水平,比较各组中上述指标有无显著差异并评估CRP水平与anti-oxLDL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CS患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CR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5);ACS患者的anti-oxLDL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5);各组anti-oxLDL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中CRP水平与anti-oxLDL水平成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 特异性抗原oxLDL的免疫反应,在导致斑块的不稳定及ACS的发生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anti-oxLDL水平可能是评价ACS斑块不稳定的重要特异性标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56例U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患者均予吸氧、卧床休息,严密监护,其中对照组予硝酸盐、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剂以及钙通道拮抗剂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8~10 mg/d,每日睡前一次,疗程8周,根据病情变化调整剂量。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hs-CRP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93.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血清hs-CR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且可以降低hs-CRP。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 反应蛋白 (CRP)与不稳定型心绞痛 (UA)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其对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测定 75例BraunwaldⅢBUA患者入院时的CRP ,按CRP≥ 10mg/dl(30例 )和CRP <10mg/dl(45例 )分为两组 ,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 ,以累积计分法评定冠状动脉病变的狭窄程度 ,并对其进行比较。随访 3个月 ,观察终点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和心脏性死亡。结果 CRP≥ 10mg/dl组的病变血管数(1.77± 1.10 )多于CRP <10mg/dl组 (1.0 7± 1.10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两组的狭窄累积计分分别为6 .6 7± 3.84和 4.6 0± 4.41(P <0 .0 5 )。随访 3个月 ,CRP≥ 10mg/dl组中发生AMI 7例 ,心脏性死亡 2例 ,共 9例 ;CRP <10mg/dl组AMI 2例 ,无死亡 (χ2 =7.46 ,P <0 .0 5 )。部分患者为多支病变被建议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但由于患者高龄大都不愿接受手术 ,故两组行血运重建术分别仅为 13和 11例 (χ2 =2 .95 ,P <0 .0 5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 ,CRP≥ 10mg/dl和狭窄累积计分是预测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 5 )。结论 UA患者急性期CRP增高 ,可能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 ;CRP能预测UA患者近期的心脏事件和血运重建 ,是临床指导UA治疗及评估预后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调脂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10 mg组(A组)24例,20 mg组(B组)26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空腹采血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肌钙蛋白I(CTnI)浓度以及血脂水平.结果 阿托伐他汀20 mg组较10 mg组治疗后hs-CRP和CTnI浓度降低更明显(P<0.01).两组服药后血脂水平较服药前均有降低,但阿托伐他汀20 mg组较10 mg组治疗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浓度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和CTnI水平较正常人升高 阿托伐他汀能降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和CTnI、LDL-C水平 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较1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8.
辛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和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勇  柴天桥  杨大春 《西部医学》2009,21(2):216-217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的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65例诊断明确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辛伐他汀(苏之,成都华宇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20mg,每日晚顿服,用药5周后观察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及血脂浓度的变化。结果使用辛伐他汀治疗后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上升。结论辛伐他汀能有效降低CRP和血脂水平,对冠心病患者具有多重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早期接受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7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常规予阿斯匹林、氯吡格雷、关托洛尔、低分子肝素及硝酸酯类药物治疗,治疗组的患者同时口服辛伐他汀40mg/d,1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其降低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接受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迅速降低UAP患者血清Hs-CRP水平,从而抑制体内的炎症反应,UAP患者应尽早接受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A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40-55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102例。全部对象采用VP-1000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检测双侧臂踝脉搏波速(baPWV)同时测定hs-CRP及LDL-C,以baPWV≥1400 cm/s做为诊断As的标准,将入选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动脉粥样硬化(As)组和非动脉粥样硬化(uAs)组,对两组间hs-CRP及LDL-C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s组hs-CRP及LDL-C均显著高于uAs组(P〈0.01);As组baP-WV与血清hs-CRP及LDL-C之间呈正相关(P〈0.05,P〈0.05)。结论hs-CRP和LDL-C与A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以为原发性高血压As提供早期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