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黏膜病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背景: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已被公认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危险因素,根除H.pylori能加速消化性溃疡的愈合,但其对胃黏膜病理变化的影响尚有待进一步探索。目的:了解根除H.pylori对慢性胃炎胃黏膜病理变化和癌前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和回顾性队列研究,样本选自胃癌高发区:上海郊区的金山区和奉贤区。共纳入360例经内镜检查证实有H.pylori感染的慢性胃炎伴或不伴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三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或Hz受体阻滞剂加两种抗生素)治疗,对照组单纯慢性胃炎患者予西沙必利、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予西米替丁治疗。在第1年和第4年末随访胃镜,根据H.pylori是否根除将患者分为两组:H.pylori阳性组和H.pylori阴性组。所有胃黏膜活检标本由两位病理科医师统一复读。结果:至第4年末,有120例患者完成全部随访,其中H.pylori持续根除组54例,阳转组5例;H.pylori持续未根除组45例,阴转组16例。持续根除组第1年随访时,活动性炎症比例减少(P<O.05);第4年随访时,慢性炎症和肠化程度以及活动性炎症比例减少(P<O.05)。持续未根除组第1年随访时,慢性炎症程度增加(P<O.05);第4年随访时,慢性炎症和肠化程度以及活动性炎症比例增加(P<O.05),萎缩程度较第1年随访时增加(P<O.05)。结论:根除H.pylori可以减轻慢性胃炎的炎症程度,防止肠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患者抗Hp根除治疗前后胃黏膜病理炎症变化程度,探讨老年Hp相关性胃炎患者行抗Hp根除治疗的重要性。方法收集1989年4月至2011年6月经内镜活检病理、13C-尿素呼气试验、粪便Hp抗原检测,有长期随访资料的老年Hp相关性胃炎患者共239例,观察抗Hp根除治疗前后胃黏膜病理炎症改变程度。结果Hp彻底根除的199次治疗中,179次镜下组织学慢性炎症程度明显好转,治疗前64次有活动性炎症,治疗后27次有活动性炎症;Hp未彻底根除的66次治疗中,42次镜下组织学慢性炎症程度明显好转,治疗前39次有活动性炎症,治疗后22次有活动性炎症。Hp达根除标准的老年患者较Hp未能根除者镜下组织学慢性炎症及活动性炎症程度均明显好转(P〈0.05)。结论对老年Hp相关性胃炎患者进行抗Hp根除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胃黏膜组织学慢性炎症及活动性炎症程度,有效地减少慢性胃炎的发病及减轻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否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支持的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文忠 《胃肠病学》2008,13(3):137-139
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或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相当于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慢性活动性胃炎,前者强调消化不良症状,后者则强调胃黏膜组织学改变。根除H.pylori可使部分患者的症状得到长期改善,胃黏膜活动性炎症消退,逆转或防止萎缩/肠化生的发展,预防胃癌和消化性溃疡,与其他治疗措施相比具有费用,疗效比优势。  相似文献   

4.
背景:随着质子泵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以及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作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手段,极大地提高了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愈合率,但复发的难题仍待解决。溃疡愈合质量,尤其是组织学愈合质量受到许多学者关注。目的:观察活动性胃溃疡患者应用铝碳酸镁咀嚼片联合奥美拉唑与单用奥美拉唑治疗前后胃黏膜组织学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组织学溃疡愈合质量。方法:88例经胃镜检查证实伴有H.pylori感染的活动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第1周,两组患者均予H.pylori根除三联疗法,治疗组同时加服铝碳酸镁咀嚼片;第2~6周,治疗组给予铝碳酸镁咀嚼片联合奥美拉唑胶囊,对照组仅用奥美拉唑胶囊治疗;第7~8周,治疗组继续给予铝碳酸镁咀嚼片,对照组则停药。8周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复查胃镜。内镜下取胃溃疡周围黏膜(相当于原取材点处)组织2~4块,重新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胃黏膜组织学变化,着重从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和黏膜形态结构两个方面观察胃黏膜组织学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胃黏膜腺体密度和腺管形态改善程度较对照组好,且有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351和0.0176)。结论:治疗活动期胃溃疡患者在根除H.pylori感染+抗溃疡治疗后的第8周时点上.同时加用兼有抗酸和吸附胆汁作用的胃黏膜保护剂——铝碳酸镁咀嚼片,能更好地恢复胃黏膜形态结构,增强溃疡愈合的组织学质量.并有可能降低溃疡的远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抗胆汁反流治疗对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研究发现胆汁可抑制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生长,但人体内胆汁反流对H.pylori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抗胆汁反流治疗对胃内H.pylori感染的影响。方法:50例经胃镜检查确诊有胆汁反流的慢性胃炎患者纳入本研究。取胃窦黏膜活检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用改良Giemsa染色、RUT或血清H.pylori-IgG检测H.pylori感染情况。患者接受铝碳酸镁治疗(1000mg.tid,4周),治疗结束后复查胃镜和H.pylori感染情况。结果:治疗前患者的H.pylori感染率为66.0%,H.pylori感染者在I、Ⅱ、Ⅲ级胆汁反流性胃炎中的分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共有48例患者接受胃镜复查,结果显示胃内胆汗反流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H.pylori感染率为64.6%,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合并H.pylori感染者的胃黏膜炎症细胞浸润较非H.pylori感染者为重,且肠化发生率(39.4%)与非H.pylori感染者(11.8%)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合并H.pylori感染胆汁反流患者的胃炎和肠化均较单纯胆汁反流者为重。抗胆汁反流治疗可有效缓解胆汁反流性胃炎,但未能改善胃黏膜的H.pylori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根除疗法结合叶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患者的远期效果.方法选取2013-07/2014-06于永嘉县中医医院门诊的123例行H.pylori根除治疗的CAG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联合组(n=71)和单纯根除组(n=52),单纯根除组患者给予标准三联H.pylori根除治疗,联合组患者在根除H.pylori成功后口服叶酸片3 mo.在治疗后2年进行胃镜随访,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可操作的与胃癌风险联系的肠化生评估(operative link for gastric intestinal metaplasia assessment,OLGIM)和萎缩评估(operative link for gastritis assessment,OLGA)分期,根据治疗后2年的13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将联合组患者分为H.pylori根除成功组(n=49)和H.pylori再感染组(n=22),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CAG病变评分.结果治疗后2年,联合组的OLGIM和OLGA分期明显优于单纯根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年,H.pylori根除成功组和单纯根除组患者的CAG病变评分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pylori再感染组治疗前后的CAG病变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H.pylori根除成功组的CAG病变评分显著低于H.pylori再感染组和单纯根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ylori再感染组与单纯根除组治疗后的CAG病变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ylori根除治疗联合叶酸能显著改善CAG患者的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程度,促进其病情恢复,远期应用效果令人满意,且H.pylori成功根除者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Kawamura分类法在诊断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和评价胃黏膜炎症及萎缩程度中的价值。方法 在放大内镜下观察71例H.pylori感染患者的胃体上段大弯侧和小弯侧胃黏膜的腺管开口(COs)。根据腺管开口特点分为“白边黑点(white-edged dark spot)”型、“白色(white)”型、“纯白色(dense white pit,DWP)”型,分别取病理活检。对患者行H.pylori根除治疗,6个月后对根除成功的65例患者复查胃镜,比较根除治疗前后3种分型的分布及不同分型胃黏膜炎症活动度和萎缩程度的差异。结果 H.pylori根除后3种分型的分布与根除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除治疗前以“white”型为主,根除治疗后以“white-edged dark spot”型为主。“white-edged dark spot”型、“white”型、“DWP”型胃黏膜的炎症程度依次升高,每两组间炎症活动度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Kawamura分型胃黏膜萎缩程度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awamura分类法有助于评价H.pylori感染及胃黏膜炎症活动度,但在评价胃黏膜萎缩程度方面无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8.
瑞巴派特可提高胃溃疡的组织学愈合质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质子泵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以及将根除幽门螺杆菌(H.pytori)感染作为治疗胃溃疡的主要手段,极大地提高了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愈合率,但溃疡易复发的难题仍亟待解决。溃疡愈合质量,尤其是组织学愈合质量正日益受到关注。目的:观察活动性胃溃疡患者应用瑞巴派特联合法莫替丁与单用奥美拉唑治疗前后的胃黏膜组织学变化,比较两组溃疡的组织学愈合质量。方法:将110例经胃镜检查证实伴有H.pylori感染的活动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瑞巴派特片和法莫替丁片,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胶囊,疗程均为6周。治疗结束后。两组复查胃镜。内镜下取胃溃疡周围黏膜(相当于原取材点处)组织2~4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胃黏膜组织学变化,着重从炎性细胞浸润程度、黏膜形态结构和上皮细胞内中性黏液含量三个方面观察胃黏膜组织学恢复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胃黏膜组织形态好转程度相似,但治疗组胃黏膜上皮细胞内中性黏液含量恢复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039),腺体密度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485)。结论:无论H.pylori感染根除与否,瑞巴派特均可使胃黏膜上皮细胞内中性黏液含量和腺体密度较快恢复,增强胃黏膜上皮细胞成熟程度,提高胃黏膜防御功能,从而提高溃疡的组织学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9.
胆汁反流和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远端胃切除术后残胃炎发生的致病因素,但其确切的作用机制尚未明了。目的:明确胆汁反流和H.pylori感染与远端胃切除术后残胃黏膜炎症的相关性。方法:调查281例胃远端切除术后1年以上接受内镜随访的患者,除外胃镜检查发现恶性肿瘤者。内镜下观察残胃炎严重程度;根据炎症和活动性等指标评估残胃黏膜组织学严重程度。观察胆汁反流和H.priori感染对残胃炎内镜下表现和组织学炎症的影响。结果:81.1%的患者具有1级和1级以上程度的内镜下残胃炎,其H.pylori感染率和胆汁反流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内镜下无明显炎症的患者(分别为20.6%对1.9%,P〈0.01和88.6%对24.5%,P〈0.0001)。有明显胆汁反流的各级残胃炎患者,胃黏膜慢性炎症和活动性程度与无明显胆汁反流的患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伴有H.pylori感染的各级残胃炎患者,炎症和活动性分数均显著高于H.pylori阴性患者(P均〈0.05)。结论:远端胃切除术后胆汁反流发生率高,而H.pylori感染率降低。胆汁反流加重残胃炎内镜下炎症,而H.pylori感染与残胃炎内镜下和组织学炎症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等癌前病变的逆转效用。方法全面检索1984年至2008年底国内外生物医学期刊发表的根除Hp对胃黏膜癌前病变影响的临床研究文献及学术会议的交流论文,共6个随机对照试验524例患者进入本系统评价。采用胃黏膜组织学评分、组织学变化作为观察指标。结果(1)Hp根除组胃黏膜萎缩程度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OR=0.27,95%CI0.17~0.46,P=0.000);但胃黏膜肠化生改善率在Hp根除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OR=0.55,95%CI0.28~1.08,P=0.082);(2)Hp根除组Hp根除后胃窦部、胃体、胃底部黏膜的活动性炎症、慢性炎症以及萎缩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各部位黏膜的肠化生评分改善在Hp根除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Meta分析表明,根除Hp可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萎缩程度,活动性炎症和慢性炎症程度,但是对胃黏膜肠化生的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