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俱乐部式健康教育效果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评价俱乐部式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干预效果.方法 对127例参加“俱乐部”的门诊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分别测评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自我管理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接受俱乐部形式健康教育后,患者自我管理总分由159.62分提高到181.51分,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较教育前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 俱乐部式健康教育可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血糖.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思维导图在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运用思维导图、对照组运用PPT进行糖尿病教育.于教育前及教育结束后3个月测评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水平、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及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教育后观察组糖尿病知识得分与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思维导图应用于糖尿病健康教育,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知识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平均血糖有良好的相关性,本研究探讨糖尿病透析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平均血糖的转换关系,协助指导其降糖治疗。方法:选择泰兴市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62例:其中血液透析患者23例,腹膜透析患者21例,肾功能正常患者18例。连续4 d每日测量所有患者7次毛细血管血糖(三餐前、三餐后2 h、23∶00血糖,计算平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平均血糖的相关性。结果:肾脏替代治疗患者的空腹血糖比肾功能正常患者更高。血液透析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平均血糖相关系数为0.72,腹膜透析为0.67,肾功能正常患者为0.90。血液透析和肾功能正常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和平均血糖之间相关性回归线相似,腹膜透析患者的回归线高于前两者。结论:相同的糖化血红蛋白对应的平均血糖,腹膜透析患者比血液透析和肾功能正常患者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糖指数结合血糖负荷在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教育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干预组采用低血糖指数结合低血糖负荷的食物交换份法进行饮食教育;对照组实施传统的食物交换份法,教育内容不涉及血糖指数、血糖负荷相关知识.两组均进行4次群体健康教育、7次门诊面访和7次电话随访.干预持续6个月,在干预后3个月末和6个月末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干预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存在显著的组间效应(均P<0.05),干预组体质量、BMI、腰围较本组干预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均P<0.05).结论 血糖指数结合血糖负荷的食物交换份法优于传统的食物交换份法,可提高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血糖指数食物饮食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将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低血糖指数食物饮食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教育,两组均随访观察4周。结果干预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O.01)。结论低血糖指数食物饮食教育有助于2型糖尿病患者提高饮食依从性和平稳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团队干预对出院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糖化血红蛋白≥10%的出院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按住院号的单双号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健康教育和每个月1次的电话随访;观察组由运动专家、神精科(心理)医生、营养师以及糖尿病专科的医护人员等组成干预团队,分别对患者出院后定期的电话随访进行运动指导、营养治疗、心理支持及用药指导和血糖监测等方面的健康教育。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餐后2h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糖化血红蛋白仍高于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队干预有利于出院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应将本干预常态化,以获得更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化自我管理教育对青壮年糖尿病患者的作用。方法:将100例青壮年糖尿病患者(19~44岁)随机分成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糖尿病教育,实验组进行强化自我管理教育。比较2组患者的健康教育达标率;比较2组患者在健康教育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糖等的控制情况。结果:实验组接受强化自我管理教育后,健康教育达标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实验组在健康教育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糖等的数值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强化自我管理教育在青壮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提高了患者在饮食、运动、药物、血糖监测等各方面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团队式授权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授权组各45例;分别采用常规糖尿病运动教育和团队式授权教育.结果 干预3个月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患者运动依从性比较,授权组患者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以授权理论指导的糖尿病运动治疗教育,能显著改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提高患者运动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社区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病情控制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将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教育组(n=36)和未教育组(n=36),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尿病知识问卷评分及糖尿病生活质量量表(DMQLS)得分情况,对教育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健康教育后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教育组的FBG、2hPBG和HbAlC水平及糖尿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低于未教育组(P=0.001~0.044),而糖尿病知识问卷评分则高于未教育组(P=0.001)。结论社区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提高糖代谢控制及改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实施自我管理教育项目对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信念、自我管理行为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科室医生、教育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8名成员组成自我管理教育项目组,对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两组均随访3个月,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第3个月评估患者的健康信念、自我管理行为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健康信念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自我管理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糖化血红蛋白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1)。结论对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教育项目,能提高其健康信念水平、改善自我管理行为、降低糖化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改变,并对骨密度与其可能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对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61例健康老年人进行正位腰椎及左股骨近端骨密度测定,并对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与年龄、病程、绝经年限、血糖、血脂等指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中骨质疏松症为32例(45.7%),非糖尿病组中骨质疏松症为23例(37.7%);糖尿病组骨密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多因素相关性分析提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绝经年限以及总胆固醇呈负相关,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较健康老年人高,因此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骨密度测定,严格控制血糖等影响因素,对防治骨质疏松症,降低骨折危险性,提高生存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对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将72例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采用同伴教育法。3个月、6个月、1年后对两组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早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比较。结果干预6个月、1年观察组空腹血糖、早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同伴教育有助于改善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低血糖指数食物交换份法在老年2型糖尿病饮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老年2型糖尿病行口服药物治疗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采用低血糖指数食物交换份法行饮食健康教育,对照组(25例)采用普通食物交换份法行饮食健康教育,均干预3个月.结果 两组患者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检查结果比较,干预主效应均P<0.05.干预结束前,观察组7例减少药量,对照组4例减少药量.结论 将低血糖指数食物交换份法用于饮食健康教育更有助于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体质量,改善患者糖脂代谢状况,且对人体蛋白营养状况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开展俱乐部式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孕24~26周、单胎、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64例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按常规行健康教育,研究组以"糖妈妈俱乐部"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及自我护理行为。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 01);研究组自我管理效能、饮食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运动问题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P 0. 01)。结论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糖妈妈俱乐部"式健康教育,可有效控制血糖,提高孕妇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联合辨证施膳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按常规对患者进行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血糖监测、糖尿病教育及护理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知信行健康教育联合辨证施膳护理.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及其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干预后两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处理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P<0.01,干预后,观察组血糖值基本降至正常范围内.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联合辨证施膳干预,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验教具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自护行为的影响。方法将84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体验教具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测评患者血糖及自护行为能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P 0. 01),自护行为能力中的饮食控制、规律运动、遵医嘱服药、血糖监测、足部护理、高低血糖处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P 0. 01)。结论体验教具的应用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自护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糖指数结合血糖负荷在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教育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干预组采用低血糖指数结合低血糖负荷的食物交换份法进行饮食教育;对照组实施传统的食物交换份法,教育内容不涉及血糖指数、血糖负荷相关知识。两组均进行4次群体健康教育、7次门诊面访和7次电话随访。干预持续6个月,在干预后3个月末和6个月末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预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存在显著的组间效应(均P0.05),干预组体质量、BMI、腰围较本组干预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均P0.05)。结论血糖指数结合血糖负荷的食物交换份法优于传统的食物交换份法,可提高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糖(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89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5例,脑梗死74例,根据有无缺血性脑血管病史,分为首发组和复发组。其中74例脑梗死患者中根据空腹血糖和既往有无糖尿病史分为糖尿病(DM)组、非糖尿病(NDM)组。并选取本院体检者56名为健康对照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脑梗死组中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健康对照组高;复发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首发组;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高血糖组梗死容积均大于正常血糖组,糖尿病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最重,正常血糖组治疗好转率较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高血糖组高(P〈0.05)。其中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高对预后有明显影响。结论高血糖、高糖化血红蛋白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并影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后。及时地控制高血糖,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行之有效的农村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与管理方法。方法建立校、院、社(临床医学院、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网络化干预体系,对148例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干预,为期2年。结果2年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糖尿病相关知识评分显著提高(均P<0.01);患者腰臀比、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指标下降显著(P<0.05,P<0.01)。结论实施以院、校、社联合网络化健康教育的糖尿病管理对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指标控制有重要意义,可促进患者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认知行为治疗在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婷  姚娟  王帅 《护理学杂志》2007,22(7):68-69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在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糖尿病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认知矫正、情绪干预和行为塑造。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前、出院3个月、出院1年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每周运动次数及血糖监测次数。结果出院3个月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与入院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均P〈0.05),出院1年后,观察组的血糖控制情况和有关行为指标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应用认知行为治疗能帮助患者建立较长期的健康行为,且行为的改变能促进患者更好的进行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