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协  钟建斌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7):1004-1005
目的:探讨血脑钠素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脑钠素水平,随访6个月,观察60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随脑钠素水平的升高而增加.尤其是死亡和心力衰竭发生率随脑钠素水平的增高而显著增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钠素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预测心肌梗死后出现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2.
脑钠素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血浆脑钠素(BN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范围、左室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63例确诊为AMI的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检查且24 h后测血浆脑钠素浓度,其中,62例患者行PCI,1例行CABG治疗.1周后检查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观察血浆BNP浓度与AMI的范围、左室功能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血浆BNP水平与AMI面积呈正相关(P<0.01),与LVEF呈负相关(P<0.05),且血浆BNP高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浆BNP浓度反映了AMI的严重程度;AMI范围越大,左室功能越差,脑钠素的水平越高,且脑钠素可作为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多元文化护理模式下的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出院患者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出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多元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多元组除常规健康教育外给予多元文化护理模式的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生活方式健康程度变化和干预后6个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评分较同组干预前均有明显上升,且多元组的人际关系、压力管理和精神成长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营养、健康责任和体育运动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内,多元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文化护理模式下的健康教育能让急性心肌梗死出院患者自发地改变其生活方式,并明显改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126例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前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2组出院时、出院后半年和出院后1年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记录2组出院后1年生理指标控制、心血管事件发生和再住院情况。结果观察组出院后1年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出院后1年血脂、血压、血糖有效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院后1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再住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支架植入患者出院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对稳定病情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8):3157-3158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比索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生理指标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予小剂量比索洛尔治疗,观察组予大剂量比索洛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HRV时域、HRV频域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QTd、QTcd与JTd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NDD、SNADD与rMSSD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F与LF/HF指标高于对照组,HF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大剂量比索洛尔治疗能提高疗效,改善机体各项心电生理指标,减少心血管事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初诊急性心梗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及D-二聚体水平与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初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象,均进行血清N末端脑钠肽及D-二聚体水平测定,判断两项指标水平和患者预后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另外与100例健康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疾病组D-二聚体、NT-pro 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者,P0.05;HYHA分级越高,患者D-二聚体、NT-pro BNP水平越高,P0.05;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患者的D-二聚体、NT-pro BNP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心肌梗死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D-二聚体、NT-pro BNP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P0.05;死亡患者D-二聚体、NT-pro 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患者,P0.05。结论初诊急性心梗患者的血清N末端脑钠肽及D-二聚体水平与预后存在相关性,通过测定两项指标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DP途径血小板抑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CE(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风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替格瑞洛效果显著,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素(BNP)峰值浓度的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78例AMI患者入院即刻、6、12、18、24小时,第3、5、7天血浆BNP浓度,经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平均12个月的随访,观察早期再灌注组与非早期再灌注组患者的血浆BNP峰值浓度的差异,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患者的血浆BNP峰值浓度的差异。结果AMI后血浆BNP第一峰值浓度(386.3±114.0)ng/L和第二峰值浓度(296.5±96.2)ng/L均呈显著升高,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2.6±27.1)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再灌注可明显降低AMI患者BNP第二峰值浓度[(301±97.7)ng/L对(176.4±105.6)ng/L(P<0.01)];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血浆BNP第一、第二峰值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组[(406.5±98.2)ng/L,(348.4±99.3)ng/L对(341.1±104.3)ng/L,(224.9±92.5)ng/L(P<0.01)]。结论BNP可作为AMI后评估预后的血浆标记物之一。积极的早期再灌注治疗有助于血浆脑钠素峰值浓度的降低和AMI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清钙卫蛋白(S100)检测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住院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为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组(40例)及非心血管不良事件组(60例)。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血清S100蛋白、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肌钙蛋白I(cTnI)水平情况及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检测,观察并记录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及随访期间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心血管不良事件患者及非心血管不良事件患者的血清S100蛋白、CK-MB、cTnI及H-FABP水平。结果心血管不良事件组血清S100蛋白、CK-MB、cTnI及H-FABP水平均高于非心血管不良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血清S100蛋白、H-FABP、CK-MB、cTnI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S100蛋白水平与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有着一定相关性,患者血清S100蛋白水平越高预示着患者不良心血管发生风险越高,预后情况不佳,该指标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预后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NP)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49名健康对照者和80例AMI患者急性期的血浆BNP浓度,并对AMI患者在住院期及随后平均1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其预后状况。结果AMI患者发作期血浆BNP浓度(1784.40±1593.40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72.93±32.32ng/L),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随访结果显示,其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组在AMI期间的BNP浓度(2230.81±870.28ng/L)明显高于未发生组(1374.50±1011.42ng/L),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并且BNP浓度越高,再发心血管事件的机率越大,BNP浓度<1 500ng/L,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0%,BNP浓度1 500~3 000ng/L,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2.86%,BNP浓度>3 000ng/L,心血管事件发生率62.5%,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BNP浓度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子。结论BNP浓度与AMI患者的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发生心血管事件组的BNP浓度显著高于未发生组,并且BNP浓度越高其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越高,BNP可作为AMI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对CCU急性心肌梗死卧床患者的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CCU急性心肌梗死卧床患者72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指标显著改善,检测结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对CCU急性心肌梗死卧床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较为积极的影响作用,在改善预后方面也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素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后左室重构的关系,以探讨脑钠素预测心肌梗死预后的可能机制。方法:2003-01/07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心脏监护病房住院的首次AMI患者185例。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10例为AMI组,男78例,女32例。选择同期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5例作为对照组,男18例,女7例。所有患者于AMI急性期测定血浆脑钠素浓度,并于取血后24h内以及3个月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3个月内左心室容积指标变化将AMI患者分为左心室重构组和非重构组。对比各自的心动超声指标,观察心室重构组与非重构组患者的血浆脑钠素浓度差异。结果:AMI组患者血浆脑钠素浓度犤(416.7±208.0)ng/L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犤(61.8±34.1)ng/L犦(t=2.9,P<0.01)。重构组血浆脑钠素浓度犤(466.3±211.2)ng/L犦明显高于非重构组对犤(301.5±198.7)ng/L犦(t=2.91,P<0.05);而且重构组急性期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明显高于非重构组(t=3.32,P<0.01);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非重构组(t=3.01,P<0.05)。血浆脑钠素浓度与恢复期左室容积指数呈正相关r=0.35,P<0.01)。(结论:AMI急性期血浆脑钠素浓度显著升高,且与AMI后心室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9):1449-1451
目的探究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入选者均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溶栓后,观察组(32/35)血管再通率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25/35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观察组ST段无回落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后再发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及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尿激酶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降低ST段回落发生率,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以及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5):2823-2824
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院外管理。对比两组疾病预防行为评分、急性脑卒中发病率、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以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预防行为评分升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急性脑卒中发病率、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及死亡率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外管理,不仅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疾病预防能力,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治疗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及远期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3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路径,另选取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及远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出院前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大于对照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时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出院后3、6个月时的6 min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路径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及远期治疗效果,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心脏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予以5 mg/d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予以10mg/d瑞舒伐他汀治疗,两组均持续他汀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TC、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期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0 mg/d瑞舒伐他汀治疗,可有效提高降脂效果,降低死亡率,且不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来我院治疗的24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84例,对照组15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左心房结构和功能情况以及治疗期间的用药情况,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对策。结果观察组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存在糖尿病、高血脂症病史的患者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肌酸激酶(CK)、尿酸(UA)、肌酐(SCr)、尿素氮(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应用利尿剂治疗的患者达到92.8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3.71%,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较大、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容易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同时患者的CK,UA,SCr,BNP水平较高,左心房结构和LAC,LAAEF指标较高,治疗期间应用利尿剂多、糖尿病、高血脂症对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产生影响,需要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我院心血管内科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手术治疗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早期运动康复护理治疗2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3个月时间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和焦虑抑郁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早期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可减少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同时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尿液蛋白标志物水平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的血、尿指标,比较高CysC组和低CysC组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2组研究对象的尿微量清蛋白、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CysC、肌酐、尿素氮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CysC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再入院率、全因病死率均显著低于高CysC组(P0.05)。结论 CysC能很好地预测心血管事件、全因死亡,在评估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未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水平及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124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124例同期收治的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未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入院24 h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记录入院一周内的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以及入院2周内两组患者中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心律失常等的发生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入院24 h内的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超敏肌钙蛋白I(ultra-Tn I)和NT-pro 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入院2周内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参数的比较研究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左心室收缩期末期内径(LVDs)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时,较不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心功能受损更严重,预后可能更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