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Cerb-B-2、P27基因的表达与食管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组织、32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Cerb-B-2及P27蛋白表达.结果 食管鳞癌组织中Cerb-B-2蛋白表达与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P27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在食管鳞癌癌变过程中Cerb-B-2蛋白表达在正常黏膜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依次增高,分别为25.0%(15/60)、71.9%(23/32)、86.7%(52/60),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而P27蛋白在正常黏膜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依次降低,分别为88.3%(53/60)、62.5%(20/32)、31.7%(19/60),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Cerb-B-2与P27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Cerb-B-2、P27基因在食管黏膜上皮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Cerb-B-2、P27基因蛋白可成为食管鳞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FANCA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检测36例食管鳞癌癌组织、相应的癌旁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中FANCA mRNA的表达情况.PCR产物经凝胶电泳,比较3种组织中FANCA与GAPDH条带的灰度值之比,半定量分析FANCA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36例癌组织中有9例(25.0%)FANCA mRNA检测到阳性表达,27例(75.0%) FANCA mRNA缺失表达,其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相应的癌旁组织(P=0.006)和正常黏膜组织(P=0.001);癌组织中FANCA mRNA表达水平为0.46±0.16,显著低于相应的癌旁组织的0.71±0.12(q=6.32)和正常黏膜组织的0.77±0.11(q=10.78),P<0.05.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升高,FANCA mRNA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也明显增加,P高vs低=0.015,P高vs中=0.024.但FANCA mRNA的阳性表达与食管癌TNM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和病理类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NCA基因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抑癌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食管鳞癌中Survivin和Nm23-h1表达及其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urvivin与Nm23-h1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联合检测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78例食管鳞癌手术切除标本,30例食管鳞癌切除标本断端(距肿瘤> 5cm) 和食管鳞癌切除标本断端(距肿瘤< 2cm) 30例的石蜡标本切片中Survivin和Nm23-h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urvivin在食管鳞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51%,20.0%,6.67%,有显著性差异(P=0.001).Nm23-h1在食管鳞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26%,80.00%,96.67%,有显著性差异.(P=0.001).Survivin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Nm23-h1表达与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Survivin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08),nm23-h1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01).Survivin与nm23-h1呈低度负相关(P=0.001),在促进肿瘤的进展和转移过程中起联合作用.结论:Survivin蛋白的抑制凋亡作用和nm23蛋白的抑制转移作用可能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是判断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倾向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食管鳞癌中DACT2基因表达及甲基化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磊  周珍  邝刚 《中国肿瘤》2017,26(4):302-307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DACT2基因表达及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探讨DACT2基因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及甲基化特异性PCR(MSP)的方法检测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C)处理前后的食管癌细胞系(TE1、TE13、T.Tn、Eca109)以及食管鳞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DACT2 mRNA表达情况及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经5-aza-dC处理后4种食管癌细胞系中DACT2基因的表达均增高.4种未经5-aza-dC处理的食管癌细胞系中DACT2基因呈高甲基化状态.应用5-aza-dC处理后,DACT2基因在4种细胞系中均呈非甲基化状态.DACT2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0.66±0.53 vs 0.95±0.64,t=-2.43,P=0.018),并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t=-2.030,P=0.048).食管鳞癌组织中DACT2基因的启动子区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50.0% vs 21.1%,x2=9.439,P=0.002),并与TNM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发生DACT2基因甲基化的食管鳞癌组织中DACT2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未发生甲基化的食管鳞癌组织(0.46±0.32 vs 0.78±0.61,t=-2.341,P=0.023).[结论]DA CT2基因在食管鳞癌中的异常低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其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是导致其表达沉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herin)不仅在介导钙离子依赖的同型细胞间的黏附中发挥作用,而且在细胞的迁徙和肿瘤浸润转移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许多研究表明,E-cadherin是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发挥作用的.而最近研究表明,和E-cadherin相反,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促进肿瘤的浸润转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重点探讨E-cadherin和β-catenin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法检测62例食管鳞癌组织、31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蛋白表达.结果:(1)正常黏膜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食管鳞癌组织中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分别为95.2%、71.0%、40.3%;随着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向癌组织的转化,β-catenin的膜表达阳性率依次降低,而胞质表达阳性率则依次增高,在低分化癌组织中甚至出现了核表达;E-cadherin的阴性表达率及β-catenin的胞质阳性表达率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2)E-cadherin和β-catenin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53,P<0.05).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E-cadherin的低表达及β-catenin的胞质高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浸润、转移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ESCC)患者的食管鳞癌组织、癌旁组织中Bin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别检测58例经病理证实的ESCC患者的食管鳞癌组织、癌旁组织中Bin1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上述食管鳞癌组织中Bin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比较ESCC患者Bin1甲基化状态与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结果:ESCC组织中Bin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58.62% vs 25.86%,x2=12.76,P<0.01),Bin1甲基化状态与患者TNM分期、肿瘤侵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 <0.05).ESCC组织中Bin1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0.78 ±0.05) vs (1.03±0.03),t=9.643,P<0.01)];发生Bin1甲基化的组织中Bin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未发生甲基化的组织[(0.68±0.04) vs (0.85±0.07),t=2.476,P<0.05].结论:Bin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可能与ESCC的发生密切相关,它是ESCC中Bin1 mRNA低表达或缺失的机制之一,且与ESCC进展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锌指转录因子Snail及E-钙黏附素(E-cadherin)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食管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nail及E-cadherin在62例食管鳞癌组织、31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Snail及E-cadherin蛋白表达均与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在食管鳞癌癌变过程中Snail蛋白表达在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率依次降低,分别为79.0%(49/62)、48.4%(15/31)、17.7%(11/6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29,P<0.01);而E-cadherin蛋白在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率依次升高,分别为40.3%(25/62)、71.0%(22/31)、95.2%(59/6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8.426,P<0.01)。进一步相关性分析表明:Snail和E-cadherin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Snail及E-cadherin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二者的联合检测有可能作为食管鳞癌侵袭、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9例食管鳞癌组织及38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ICAM-1蛋白的表达.结果 食管鳞癌组织中ICAM-1蛋白表达率为46.9%(23/49),显著高于其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0.0%(0/38);ICAM-1蛋白表达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其表达率随癌组织浸润深度的加深而增加;在不同分化程度的癌组织中其阳性率也有一定差异,Ⅰ级与Ⅱ、Ⅲ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AM-1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表现遗传学是当前肿瘤生物学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癌组织中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1 (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和Zeste基因增强子(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的蛋白表达与术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8-05-07-2009-8-20在安阳市肿瘤医院胸外科行食管癌根治术的食管鳞癌患者85例.选取食管鳞癌组织85例,淋巴结转移癌组织30例,癌旁组织30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癌组织、癌旁组织中LSD1和EZH2蛋白表达.采用x2检验分析LSD1和EZH2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Spearman法分析LSD1和EZH2两者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和Logrank-test检验分析LSD1和EZH2蛋白表达与术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的关系,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LSD1在食管鳞癌组织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64.7% (55/85)和70.0%(21/30);癌旁组织均为少量阳性表达(低表达),主要位于增殖较旺盛的鳞状上皮基底部;LSD1在食管鳞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癌组织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0.001,P=0.001),食管鳞癌组织与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8.EZH2在食管鳞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62.3%(53/85)、76.7% (23/30)和20.0% (6/30);EZH2在食管鳞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癌组织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0.001,P=0.001),食管鳞癌组织与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LSD1和EZH2蛋白表达存在正相关,r=0.239,P=0.028.LSD1蛋白表达水平与pT分期(P=0.007)和分化程度(P=0.021)相关.EZH2蛋白表达水平与pT分期(P=0.022)、pN分期(P=0.046)和分化程度(P=0.018)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LSD1高表达患者的mOS和mPFS均低于低表达患者,均P<0.001.EZH2高表达患者的mOS和mPFS均低于低表达患者,均P<0.001.亚组分析LSD1和EZH2同时高表达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 free survival,mPFS)均低于非LSD1和EZH2同时高表达患者,均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LSD1表达为独立的PFS预后指标,P=0.005;EZH2表达为独立的OS和PFS预后因素(P=0.003,0.014).结论 LSD1和EZH2在食管鳞癌组织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表达上调,高表达的患者与术后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消失蛋白( MIM)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食管鳞癌组织、30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5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MIM表达。结果 MIM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5.4%、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3.3%、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3.8%,三者两两相比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MIM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 P〈0.05)。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MIM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导致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转移相关基因2(MTA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102例ESCC标本反12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MTA2蛋白的表达,统计分析其表达与ESCC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MTA2在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无表达,在部分ESCC组织中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68.6%(70/102),其中强阳性28例;ESCC组织中淋巴结转移组与未转移组MTA2蛋白表达的强阳性率分别为68.2%(15/22)、27.1%(1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 MTA2的阳性表达与ESCC的淋巴结转移数目及淋巴结转移率均呈正相关,P值分别为0.006、0.001;流式细胞技术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MTA2蛋白相对含量分别为252.11±30.22、161.42±2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1,P=0.000.结论:MTA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SCC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MTA2可能是ESCC一种新的标志及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2.
Aurora-A异常表达在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hi J  Xue LY  Yin N  Lu J  Fu M  Dong LJ  Shao SJ  Tong T  Zhan QM 《中华肿瘤杂志》2010,32(10):748-751
目的 探讨Aurora-A在T3期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建立食管鳞癌患者的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AuroraA的表达情况,分析Aurora-A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及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 Aurora-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4.1%(140/189),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8.5%(35/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162,P<0.05).淋巴结阳性组的Aurora-A强阳性表达率为43.0%(46/107),淋巴结阴性组为7.4%(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132,P<0.05).Aurora-A强阳性表达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Aurora-A阴性者(P=0.0042).结论 Aurora-A的表达水平与T3期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有关,可能对食管鳞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组织中COX-2、p53和PCNA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食管癌组织中环氧合酶 2 (COX 2 )、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 (EnVision及S P)法 ,检测 8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2 0例食管炎和 1 6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标本中COX 2、P53和PCNA的表达。结果 :82例食管癌组织中COX 2、p53和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7.8% (72 82 ) ,82 .9% (68 82 )和 95 .1 % (78 82 ) ,而癌旁及正常组织中均呈阴性表达。COX 2在高分化和中分化食管癌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低分化癌 (P <0 .0 1 ) ;无淋巴结转移者表达率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 (P <0 .0 5)。p53的过表达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 <0 .0 1 )。结论 :COX 2、P53和PCNA的过表达可能均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To explor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 (VEGF-C) and VEGF-D expression andits correlation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 (ESCC) tissue. Materials andMethods: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s were applied to detect the levels of VEGF-C and VEGF-D expressionin 64 surgicall removal ESCC tissues, tissues adjacent to cancer and normal tissu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VEGF-C and VEGF-D expression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was analyzed. Results: Both VEGF-C and VEGF-Dwere expressed by varying degrees in esophageal cancer tissue, the tissue adjacent to cancer and normal tissue,and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went down successively.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of VEGF-C (59.4%) andVEGF-D (43.8%) in esophageal cancer tissu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tissue adjacent to cancer(34.4%, 15.6%) and normal tissue (20.3%, 12.5%), respectively, in whic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manifested(p<0.01).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of VEGF-C and VEGF-D in esophageal cancers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were markedly higher than without such metastasis (p<0.01), while those in the tissue with TNM staging I~IIwere markedly lower than that with TNM staging III~IV (p<0.01). Conclusions: Both VEGF-C and VEGF-Dare highly expressed in ESCC tissue, which may be related to the lymph node metastasis of cancer cells. Hence,VEGF-C and VEGF-D can be clinically considered as important reference indexes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esophageal cancer.  相似文献   

15.
COX-2和Survivin在食管癌组织芯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食管癌组织中COX-2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和组织芯片技术,检测手术切除的56例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中COX-2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状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COX-2和Survivin表达的相关性。结果:COX-2在食管癌组织表达主要分布于细胞质,少数位于细胞膜,而Survivin则分布于细胞核。COX-2和Survivin在食管癌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6%和71.4%,而在食管癌旁组织则无表达。COX-2表达与性别(P=0.543)、年龄(P=0.561)和肿瘤分化程度(P=0.216)尤关,但与肿瘤浸润深度(P=0.046)、淋巴结转移(P=0.001)及TNM分期(P=0.001)密切相关。Survivin表达与性别(P=1.000)、年龄(P=1.000)和肿瘤分化程度(P=0.333)亦无关,与肿瘤浸润深度(P=0.020)、淋巴结转移(P=0.003)及TNM分期(P=0.002)具有相关性。COX-2和Survivin均为阳性表达35例(62.5%),呈正相关(P=0.000,r=0.614)。结论:COX-2和Survivin在食管癌中呈过度表达,并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两者表达呈正相关,提示COX-2和Survivin在肿瘤进展中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叉头框 C2(FOXC2)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并与肿瘤的转移和增殖关系密切,但其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以及作用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 FOXC2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实时定量 PCR 法以及 Western blot 法检测 FOXC2在129例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且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 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研究FOXC2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PCR 证实在 mRNA 水平 FOXC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均高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P =0.00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 FOXC2在食管鳞癌中的阳性率为60.47%,与患者的肿瘤大小(P <0.001)、T 分期(P =0.008)、淋巴管转移(P =0.005)关系密切,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位置等没有统计学意义;FOXC2阳性表达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 FOXC2阴性表达的患者(P =0.009);同时,多因素分析显示 FOXC2是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FOXC2高表达于食管鳞癌组织中,并且发现其与食管癌的转移密切相关,其对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预测有重要意义,可能成为食管鳞癌诊断、治疗的新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RhoC mRNA和Kiss-1 mRNA 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手术切除食管癌标本62例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62例;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每例食管组织中RhoC mRNA、Kiss-1 mRNA 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13.0 软件行χ2检验及Spearman 相关分析进行相关统计。结果:RhoCmRNA 在正常食管黏膜、食管鳞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0% 、80.6%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73,P<0.05),在不同分化程度组、不同浸润深度组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食管鳞癌组织中RhoC mRNA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
为9.520、4.478、3.898,P 均<0.05);食管鳞癌组织中Kiss-1 mRNA 的阳性表达显著低于正常食管黏膜Kiss-1 mRNA 的阳性表达,表达率分别为51.6% 95.2%(χ2=30.102,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及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食管鳞癌组织中Kiss-1 mRNA 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 、61.9% ,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2,P<0.05),在不同分化程度组、不同浸润深度组食管鳞癌组织的Kiss-1 mRNA 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758、1.241,P 均>0.05);食管鳞癌组织中RhoC与Kiss-1 mRNA 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γ =-0.311,P<0.05)。 结论:RhoC mRNA高表达和Kiss-1 mRNA 表达的降低或缺失可能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二者可望作为判断食管鳞癌侵袭转移能力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初步探讨BCL-2/腺病毒E1B 19 kDa相关蛋白3(BCL2/adenovirus E1B19 kd-interacting protein3, BNIP3)和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食管鳞癌(ESCC)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和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分别测定食管鳞癌组织和切端正常食管黏膜组织芯片的BNIP3、HIF-1α的表达水平。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BNIP3和HIF-1α在食管鳞癌组织和切端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以及BNIP3和HIF-1α与肿瘤原发病灶部位、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含淋巴侵犯)、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分级)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结果   BNIP3表达在细胞质中, HIF-1α表达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食管鳞癌组织中BNIP3蛋白表达阳性率37.5%(27/72), 明显低于正常切端组织的60%(18/30)(P=0.037);HIF-1α蛋白表达阳性率52.7%(38/72), 明显高于正常切端组织的13.3%(4/30)(P < 0.001)。BNIP3蛋白表达与食管癌的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35、P=0.048、P=0.033)。HIF-1α蛋白表达亦与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23、P=0.004、P=0.002)。并且, BNIP3表达与HIF-α表达呈负相关(r=-0.274, P=0.020)。   结论   在食管鳞癌中, BNIP3与HIF-1α的表达密切相关, 且均与肿瘤的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因此, 联合检测BNIP3和HIF-1α, 有助于食管鳞癌的辅助诊断、病期评价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miR-6867及其宿主基因Rap型鸟苷酸交换因子1(rap guanine nucleotide exchange factor like l,RAPGEFL1)在食管癌细胞系及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甲基化状态,并探讨其在E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ESCC手术患者组织标本87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6867及RAPGEFL1在食管癌细胞系和ESCC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miR-6867和RAPGEFL1基因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SP)检测RAPGEFL1在食管癌细胞系和ESCC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的甲基化状态.结果:miR-6867在ESCC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其相应癌旁组织(P<0.05),并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RAPGEFL1基因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其相应癌旁组织(P<0.05),并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及TNM分期相关(P<0.05);miR-6867与RAPGEFL1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dC)处理后,4种食管癌细胞系中miR-6867和RAPGEFL1基因的表达均增高,并且其甲基化程度明显降低.RAPGEFL1基因在ESCC组织中的甲基化率显著高于其相应癌旁组织(P<0.05),并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ESCC的发生发展可能与miR-6867和RAPGEFL1的异常低表达及RAPGEFL1高甲基化状态有关,miR-6867与RAPGEFL1表达具有一致性,且RAPGEFL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是导致miR-6867与RAPGEFL1表达沉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