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模拟IMRT模式的生物效应研究初探   总被引:25,自引:13,他引:12  
目的模拟临床调强适形放疗的照射模式对人大肠癌细胞系HT-29进行生物效应变化的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指数生长期的HT-29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于接种后12h内进行不同模式和剂量的照射。分成3个照射组:(1)急速照射组(包括0、1、2、3、5、7、10Gy共7个剂量点),剂量点的照射完成时间为0~5min,剂量率为6Gy/min;(2)IMRT照射模式组(包括15min完成照射组及30min完成照射组),剂量率同上,每组所含照射剂量点同急速照射组,其中15min和30min照射组指各剂量点完成照射时间分别是15min和30min。采用成克隆分析法计算存活分数,运用多靶单击数学模型拟合曲线,求出Do、Dq等参数值。结果急速照射组、15min照射组和30min照射组的Dq值分别为1.54、1.74和1.72Gy;Do值分别为0.82、0.89和1.00Gy;SF2分别为0.448、0.548和0.558。结论IM-RT模式下随分次照射时间的延长,相对剂量率降低,从而导致生物效应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模拟调强放射治疗模式研究延长分次照射时间对人鼻咽癌细胞系CNE1放射生物效应的影响.方法:研究分组为急速照射组(A组):设0、1、2、4、6、8Gy共6个剂量点,剂量率为2Gy/min,每个剂量点照射单次完成;延长时间照射组(B组),剂量点和剂量率同A组,按照射时间和模式又分为B1组:分2次,15min完成;B2组:分8次,15min完成;B3组:分15次,20min完成;B4组:分22次,30min完成.克隆集落形成试验计算细胞存活率.单击多靶数学模型拟合细胞存活曲线,计算Do,Dq,SF2的值.银染核仁组成区技术观察增殖动力学参数AgNOR面积与胞核面积之比(I/S%值).结果: B组与A组相比,细胞存活率提高5%-10%,有统计学意义.B3、B4组与B1、B2组相比,细胞存活率提高,有统计学意义.A组、B2组和B4组的Do值为0.56Gy、0.60Gy、0.70Gy;Dq值为1.18Gy、1.24Gy、1.30Gy;SF2值为0.209、0.261、0.324;放射前后不同时间点,不同组间的增殖动力学参数(I/S%值)较常规照射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结论: IMRT较常规照射对肿瘤的控制率降低,照射剂量200cGy,小于30min的照射时间内肿瘤细胞的增殖动力较常规照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模式单次剂量输出时间延长对鼻咽鳞癌CNE1、CNE2细胞放射生物效应的影响,以便为临床制定个体化IMRT计划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方法 分别急速照射指数生长期的CNE1细胞、CNE2细胞9个剂量点,采用克隆分析法计算细胞存活分数,运用单靶多击和线性二次方程数学(LQ)模型拟合曲线,求出2种细胞放射生物学参数.将指数生长期的CNE-1细胞、CNE-2细胞分成3个组:[1] EBRT组;[2] IMRT模式15 min照射组;[3] IMRT模式30 min照射组(单次剂量输出时间延长至15 min和30 min).每组照射总剂量为6 Gy,1次/天,2 Gy/次,连续照射3天,采用克隆分析法计算细胞的存活分数.结果 急速照射1次后的各点细胞存活率以单靶多击模型拟合曲线,得出CNE1细胞D0值为0.88 Gy, Dq值为0.47 Gy, N值为3.5, CNE2细胞DO值0.60 Gy, Dq值为0.36 Gy, N值为4.0;以LQ模型拟合曲线,得出CNE1细胞α值为0.16 Gy-1,β值为0.089 Gy-2,α/β值为1.8 Gy, CNE2细胞α值为0.97 Gy-1,β值为0.086 Gy-2,α/β值为11.3 Gy.CNEl细胞EBRT组细胞存活率为7.21%,IMRT模式15 min照射组为8.85%,IMRT模式30 min照射组为9.92%,IMRT模式组随着单次剂量时间延长到15 min和30 min,细胞存活率较EBRT组明显增加,t检验有显著差异(P<0.05).CNE2细胞EBRT组为0.190%, IMRT模式15 min照射组为0.204%,IMRT模式30 min照射组细胞存活率为0.207%,t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鼻咽高分化鳞癌CNE1细胞具有较低的α/β值及较大的D0、Dq值,相对于鼻咽低分化鳞癌CNE2细胞具有较强的亚致死性修复(SLDR)能力.SLDR能力在单次剂量延长的放疗中对细胞存活起重要作用.IMRT模式单次剂量输出时间延长将使CNE1细胞存活率增加明显,而CNE2细胞增加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PDGF-D)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增殖及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肝癌细胞株BEL-7402和肝癌旁非瘤性细胞株QSG-7701,采用RT-PCR 方法检测PDGF-D 与PDGFR βmRNA 在BEL-7402和QSG-7701的表达情况;将浓度分别为0(对照)、5、10、20、50、100、200 μ g/mL 的人重组PDGF-DD蛋白加入BEL-7402中,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肝癌细胞的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半定量RT-PCR 检测VEGF及PDGFR β mRNA 表达情况,ELISA 检测PDGF-DD干预细胞后培养上清中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DGF-D 及PDGFR βmRNA 在BEL-7402中高表达,与QSG-770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DGF-DD干预细胞后,可促进人BEL-7402增殖,浓度为100 μ g/mL 时达最高峰;细胞周期分布变化,G0/G1 期细胞数减少,S 期细胞数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T-PCR 结果显示,VEGF 及PDGFR β RI 值,实验组(除5 μ g/mL 组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LISA 结果显示,加入PDGF-DD各浓度组VEGF蛋白浓度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呈量效依赖性关系。结论:PDGF-DD能促进BEL-7402的增殖,上调PDGFR β 及VEGF的表达。PDGF-D 及其信号传导系统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作为肝癌预后预测指标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极低频磁场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的作用,探讨其抑制细胞生长的机制.方法:建立极低频磁场生物模型.极低频磁场处理(100 Hz,0.7 mT,30 min)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后,给予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2、4、6、8和10 Gy).作细胞集落形成试验;流式细胞仪研究极低频磁场作用下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细胞周期及相关蛋白的改变;RT-PCR检测p53水平.结果:细胞集落形成试验结果显示,极低频磁场加X射线组抑制率为73.00%、78.00%、58.00%、55.00%和67.00%,单纯X射线组抑制率为38.00%、41.00%、20.00%、24.00%和30.00%,F=5.89,P=0.03.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5种不同放射强度下,极低频磁场加放射组凋亡率为10.00%、14.50%、4.30%、5.10%和7.10%,单纯放射组凋亡率为0.10%、8.10%、0.10%、0.41%和2.20%,极低频磁场加X射线对肝癌细胞株BEL-7402的凋亡率均高于单纯放射,2和4 Gy照射时最为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P=0.03.极低频磁场组细胞生长停滞于G2/M期,细胞周期停滞相关的p53蛋白水平均显著增高.结论:100 Hz,0.7 mT极低频磁场能诱导人肝癌细胞BEL-7402产生凋亡.极低频磁场抑制癌细胞增殖作用的机制与G2/M期停滞有关.其中p53激活是引起细胞周期停滞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高能X射线不同剂量率照射对宫颈癌HeLa细胞株克隆形成率、存活率及放射生物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将指数生长期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分别采用2、6、10 Gy/min三个剂量率梯度单次照射,照射剂量分别为0、1、2、4、6、8 Gy。照射后置培养箱中继续培养12 d后0.5%结晶紫染色固定,计数大于50个细胞的克隆数。采用GraphPad Prism 5.0软件,根据单靶多击数学模型和线性二次方程(LQ)模型拟合细胞存活曲线,求出三种不同剂量率下HeLa细胞相关放射生物学参数。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结果 (1)HeLa细胞在三种剂量率照射后,对克隆形成率和存活率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和0.04)。(2)三种高能X线不同剂量率照射下平均α/β值分别为3.28 Gy、3.35 Gy、3.93 Gy,SF2分别为0.79、0.78 、0.75,三种剂量率对生物学参数α/β、D0、Dq、SF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能X射线三种不同剂量率照射HeLa细胞后,随着高能X射线剂量率增大,HeLa细胞存活率趋势逐渐下降,生物学效应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7.
微核及凋亡技术预测宫颈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核及凋亡检测技术判断宫颈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价值。方法:运用集落形成法、流式细胞术、CB微核法,分别检测3株宫颈癌细胞株(HeLa、SiHa、RJC)经X射线照射后细胞存活率、凋亡率及微核率的变化。结果:3株细胞接受0~8Gy射线照射后的微核率与照射剂量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其中HeLa细胞的微核率与照射剂量呈显著线形关系(P<0·05);照射后3株细胞的凋亡与照射剂量呈正相关(P<0·01);照射后3株细胞存活率与MN率成负相关(P<0·01)。结论:3株宫颈癌细胞的体外实验证明,微核及凋亡两项指标均能反映宫颈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但同时检测微核及凋亡是否可进一步提高预测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艾迪注射液对人肺腺癌细A549放射增敏作用及机制。方法(1)MTT法测定药物对细胞的抑制作用,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2)应用集落形成法观察药物对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3)流式细胞仪分析药物对细胞周期分布、凋亡的影响。结果药物作用48小时后,细胞生长受到抑制,且细胞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加。IC50为16.04 mg/mL。加药照射组与单纯照射组比较,细胞存活率下降,药物有放射增敏作用,随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放射增敏作用增强。单纯照射组、加药24小时、48小时后照射组三组D0值依次为2.13 Gy、2.04 Gy、1.64 Gy,Dq值依次为2.88 Gy、1.68 Gy、1.51 Gy,加药24小时及48小时后照射组放射增敏比SERD0分别为1.04、1.3,SERDq分别为1.71、1.91。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作用后G2/M期细胞增加,细胞凋亡率升高,药物作用时间延长以上变化更显著。结论艾迪注射液对肺癌细胞A549有抑制作用及放射增敏作用,其放射增敏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细胞亚致死损伤修复,阻滞细胞于G2/M期,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miR-377-5p对食管癌细胞TE-1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TE-1细胞转染miR-377-5pmimic和miR-377-5pmimic NC构建过表达miR-377-5p细胞。对转染后的TE-1细胞照射后采用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放射生物学参数(D0、Dq、SF2),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免疫印迹检测AKT1和GSK-3β磷酸化水平。结果 2、4、6、8Gy照射的集落形成率均显著下降(P<0.05),且在同一剂量下miR-377-5pmimic组细胞集落形成率均显著低于miR-377-5pmimic NC组(P<0.05)。相比于miR-377-5pmimic NC组,miR-377-5pmimic组D0、Dq、SF2均显著下降(P<0.05),放射增敏比为1.34(D0值比);0 Gy照射后细胞侵袭、迁移、增殖能力显著下降,细胞凋亡水平显著上升,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1期,AKT1和GSK-3β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P<0.05);4 Gy照射后细胞侵袭、迁移、增殖能力下降,细胞凋亡水平显著上升,G1期显著延长,AKT1和GSK-3β磷酸化水平亦显著下降(均P<0.001)。结论 miR-377-5p能够增加食管癌细胞TE-1的放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是抑制AKT1/GSK-3β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0.
羟基喜树碱放射增敏作用的离体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应用克隆形成方法 ,研究羟基喜树碱 (HCPT)对人鼻咽癌细胞系 (CNE)和胃癌细胞系 (BGC 82 3)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单纯照射组和照射加药组。照射加药组在照射后均立即给予HCPT 2 μg/ml(药物剂量为ID50 剂量 ) ,37℃孵箱内作用 4h。应用克隆形成方法 ,观察单纯照射和照射加HCPT对细胞的杀伤作用。计算细胞存活率 ,用单击多靶数学模型进行曲线拟合做图。结果 BGC 82 3细胞单纯照射组D0 值为 1 17Gy,Dq 值为 1 91Gy,N值为 5 14;照射加HCPT组D0 值为 0 95Gy ,Dq 值为 0 0 1Gy ,N值为 1 0 1;放射增敏比 (SER)为 1 2 3(1 17/ 0 95 )。CNE Ⅰ细胞单纯照射组D0 值为 1 6 0Gy ,Dq 值为 0 6 5Gy ,N值为 1 5 ;照射加HCPT组D0 值为 0 95Gy ,Dq 值为 0 0 1Gy ,N值为 1 0 1;SER为 1 6 8(1 6 / 0 95 )。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 ,HCPT具有一定的放射增敏作用 ,为临床的放疗和HCPT的联合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人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BT325细胞系)裸小鼠移植瘤不同分割模式照射后生物效应的实验研究,加深对人脑胶质瘤放射反应生物学特性认识,为临床设计照射计划、制定合理分次治疗方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对BT325细胞系裸小鼠移植瘤进行单次10、20、30、40、60 Gy照射和2 Gy每周5次每天照射、3 Gy每周3次隔天照射、3 Gy每周5次每天照射、4 Gy每周3次隔天照射,总剂量分别为125、114、126、112 Gy.用肿瘤生长曲线评价剂量效应关系并测定肿瘤体积倍增时间.取贴壁生长的指数生长期BT325细胞,用生长曲线测定细胞倍增时间,细胞克隆形成分析法绘制细胞存活曲线(照射剂量为0、1、2、4、6、8、10 Gy)计算曲线参数值,彗星分析法测定DNA单链断裂半修复时间(T1/2).结果 单次照射各剂量点均不能有效控制肿瘤.2 Gy5次/周和3 Gy3次/周治疗方案对人脑胶质瘤实体瘤也无明显治疗效果.增加分次剂量可使脑胶质瘤实体肿瘤有较明显的消退,其中4 Gy3次/周方案好于其他方案但仍未能达到治愈肿瘤的效果.表明对肿瘤干细胞的控制不理想.各项生物学参数的测定结果:BT325细胞倍增时间为30.16 h,裸小鼠移植瘤肿瘤倍增时间为43 d;细胞存活曲线LQ模型拟合的α=0.360 Gy-1、β=0.057 Gy-2,多靶单击模型拟合的D0=1.394 Gy、Dq=2.127 Gy、SF2=0.714;5 Gy照射DNA单链断裂的T1/2=9.999 min.结论 本实验从实证实验角度印证了临床上脑胶质瘤是一种放射耐受性较高的肿瘤的看法.研究结果提示增高分割剂量有可能提高肿瘤的近期疗效(使肿瘤消退率增加),但如何提高对肿瘤干细胞的控制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各项生物学参数测定结果提示脑胶质瘤细胞内在放射敏感性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iR-223-3p 通过调控Ras 相关C3 肉毒素底物1(Ras-related C3 botulinum toxin substrate 1,RAC1)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2016 年8 月至2018 年8 月吉林市中心医院手术切除的30 例HCC 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和人HCC 细胞系SMMC-7721、Bel-7402、HepG2 及人正常肝细胞QSG-7701,用qPCR检测HCC组织和细胞系中miR-223-3p的表达水平。分别将miR-223-3p mimics、miR-223-3p inhibitor 和siRAC1转染至SMMC-7721 细胞,通过CCK-8、克隆形成实验和Annexin V-FITC/PI 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SMMC-7721 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和凋亡水平。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223-3p 与RAC1 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ting 检测细胞中RAC1 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miR-223-3p 在HCC组织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1),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及肿瘤分化病理特征相关(P<0.05 或P<0.01);miR-223-3p 在HCC细胞系表达水平显著低于QSG-7701 细胞(均P<0.01),以在SMMC-7721细胞中表达水平最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RAC1 是miR-223-3p 靶基因,miR-223-3p 靶向负调控RAC1 的表达。转染miR-223-3p mimics 显著抑制SMMC-7721 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P<0.05 或P<0.01),并促进细胞凋亡(P<0.01);转染miR-223-3p inhibtor 则逆转miR-223-3p mimics 对细胞的抑制作用。结论:过表达miR-223-3p 抑制HCC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并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靶向下调RAC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延长时间的调强照射对鼻咽低分化鳞癌细胞系(CNE-2)放射生物效应的影响以及初步机制研究.方法 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单次照射组、模拟调强照射组,照射采用6 MVX线照射2、4、6、8 Gy(成克隆实验增加1 Gy剂量点),剂量率3 Gy/min.单次照射组完成时间1~3min,模拟调强照射组各剂量点分别等分割5次,每次间隔8.0~8.5 min.采用克隆分析法检测不同照射模式下CNE-2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因子Bax、Bcl-2的转录水平.结果 模拟调强照射组不同剂量的存活分数均高于单次照射组,其α单次照射>α模拟调强照射(0.675 Gy-1:0.538 Gy-1)、β单次照射>β模拟调强照射(0.051 Gy-2:0.027 Gy-2)、D0单次照射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iR-106b对肝癌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qRT-PCR检测人肝癌细胞株HepG2、SMMC-7721、SK-HEP-1、Huh7及正常肝细胞株QSG7701 中miR-106b mRNA 的表达.用miR-106b siRNA转染HepG2细胞(miR-106b下调组),并设空...  相似文献   

15.

Purpose

To investigate if there i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ancer cell survival using a high dose per pulse flattening filter-free (FFF) beam compared to a standard flattened beam.

Material and methods

To validate the radiobiological effect of the flattened and FFF beam, two glioblastoma cell lines were treated with either 5 or 10 Gy using different dose rates. Dose verification was performed and colony formation assays were carried out. To compare the predictability of our data, radiobiological models were included.

Results

The results presented here demonstrate that irradiation of glioblastoma cell lines using the FFF beam is more efficient in reducing clonogenic cell survival than the standard flattened beam, an effect which becomes more significant the higher the single dose. Interestingly, in our experimental setting, the radiobiological effect of the FFF beam is dependent on dose per pulse rather than on delivery time. The used radiobiological models are able to describe the observed dose rate dependency between 6 and 24 Gy/min.

Conclusion

The results presented here show that dose per pulse might become a crucial factor which influences cancer cell survival. Using high dose rates, currently used radiobiological models as well as molecular mechanisms involved urgently need to be re-examined.  相似文献   

16.
Caspase-3在雷帕霉素诱导肝癌细胞BEL-7402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hang JF  Lu MQ  Cai CJ  Yang Y  Li H  Yi HM  Chen GH 《癌症》2006,25(12):1508-1511
背景与目的:雷帕霉素是从吸水性链霉菌(Streptomyceshygroscopicus)发酵液中提取,最近研究发现雷帕霉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和广泛的抗肿瘤作用。本研究主要探讨Caspase-3在雷帕霉素诱导肝癌细胞BEL-7402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5、10、20、30、40、50nmol/L)的雷帕霉素作用于BEL-7402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采用Caspase-3试剂盒和Westernblot蛋白电泳测定Caspase-3活性。结果:雷帕霉素可显著抑制BEL-7402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具有量-效与时-效关系;雷帕霉素作用BEL-7402细胞48h后,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可见核浓缩及核碎裂等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凋亡过程中Caspase-3酶原蛋白的激活,出现20ku亚单位,Caspase-3特异性抑制剂z-DEVD-FMK能阻断凋亡的发生。结论:雷帕霉素能抑制BEL-7402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发生,Caspase-3酶的激活在雷帕霉素诱导细胞凋亡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Gao L  Feng W  Shan BE  Zhu BC 《癌症》2005,24(7):812-816
背景与目的蜘蛛毒素抗肿瘤的研究迄今还是未知领域。本研究探讨雷氏大疣蛛(Macrotheleraveni)蛛毒对BEL-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了雷氏大疣蛛蛛毒(10、20、40、80滋g/ml)对BEL-7402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采用[3H]-TdR掺入法检测蛛毒加入前后BEL-7402细胞DNA的变化;利用流式细胞光度术(FCM)探讨雷氏大疣蛛蛛毒对BEL-7402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利用Westernblot方法进一步检测雷氏大疣蛛蛛毒对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myc的变化。结果雷氏大疣蛛蛛毒对BEL-7402细胞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P<0.05),IC50为20滋g/ml,时效和量效关系良好。雷氏大疣蛛蛛毒可以抑制BEL-7402细胞DNA的合成。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经过雷氏大疣蛛蛛毒作用下的BEL-7402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Westernblot方法进一步检测表明雷氏大疣蛛蛛毒作用于BEL-7402细胞72h后,c-myc基因表达减弱。结论雷氏大疣蛛蛛毒就可以抑制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增殖和DNA的合成。其药理作用机制可能是除了诱导凋亡外,主要是使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myc表达减弱,导致细胞周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李娜  张阳  吴涛  李曼 《癌症》2009,28(8):838-843
背景与目的:Sorafenib是一种多靶点的抗肿瘤药物,其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已经初步得到证实。本研究应用Sorafenib与紫杉醇(paclitaxel,TAX)联合.观察两药不同的给药顺序作用于人肝癌细胞BEL-7402的不同效应,初步探讨产生这种差异的机制。方法:采用MTY法检测Sorafenib与紫杉醇单药作用于BEL-7402细胞的IC50流式细胞术检测Sorafenib与紫杉醇不同给药顺序作用后,BEL-7402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给药顺序作用后的BEL-7402细胞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Sorafenib和紫杉醇单药作用于BEL.7402细胞48h的IC50分别为(2.43±0.32) μg/mL、(1.89±0.72) μg/mL。分析Sorafenib、紫杉醇单药,先用紫杉醇再加入Sorafenib,先用Sorafenib再加入紫杉醇及紫杉醇与Sorafenib同时作用后BEL-7402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的变化,结果显示:①Sorafenib主要将细胞阻滞在S期,而紫杉醇主要将细胞阻滞在G2-M期。②先用紫杉醇再给予Sorafenib组细胞S期及G2-M期均有延长,且较其他组获得较高的凋亡率(36.43±2.29)%(P〈0.01)。Western blot显示先用紫杉醇再给予Sorafenib组BEL-7402细胞的Bcl-2表达的水平最低。结论:Sorafenib联合紫杉醇不同给药顺序作用于BEL-7402细胞,先应用紫杉醇诱导再序贯给予Sorafenib时细胞凋亡率更高:产生这种不同效应的可能机制为两种药物作用于不同的细胞周期,以及不同给药方法后的Bcl-2的表达水平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