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足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因桩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以及临床医生认识不足,易误诊,误诊率达50%。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少见的梗死性脑血管病,主要是指静脉窦血栓形成,占全部脑血管病的3.5%~10%,80%的患者有发病诱因[1],临床以持续和剧烈的头痛为主要表现。静脉窦血栓形成主要分为感染与非感染两大类。感染  相似文献   

3.
蒋岚 《中医药研究》2010,(7):890-891
目的总结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治过程,减少误诊率及改善预后。方法对2002年—2009年住院的13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中首诊误诊10例。11例患者行头颅核磁共振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显影检查,其中5例又经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为静脉窦血栓形成。所有患者均行降颅压及抗感染治疗,1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1例好转,3例死亡。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认有赖于影像学检查,尤其脑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4.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一组有多重病因所致的脑静脉系统血管病。因发生部位病因不同而临床诊断各异[1]。临床上极易漏诊、误诊而延误最佳治疗时间。病死率高达20%-78%。近年来,由于影像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医师的重视,对CVST的诊断和治疗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2010年2月~2011年11月份,我科经头颅MRI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及/或数字化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CVST患者9例,均予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及早期诊断方法。方法收集临床资料较为完整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例36例,分析36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性别,起病方式及病因,临床表现,脑脊液及影像学特征。结果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头痛(约占77.8%),其次为癫痫、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脑脊液压力多明显升高;影像学表现为脑静脉系统血流中断、局灶性梗死或水肿。结论对于持续而严重的头疼患者,应高度怀疑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脑部MRI、MRV是目前诊断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最佳手段,对不确定的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应行DSA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田萍 《中医药研究》2010,(12):1518-1519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60例经住院确诊的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0例CVST患者发病年龄在18岁~46岁,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者多见;女性尤其以孕产妇最多见;多以头痛伴呕吐、视物模糊、癫痫发作、肢体无力,精神症状及脑膜刺激征阳性为主要表现;神经影像学主要表现为水肿、梗死、梗死后出血、静脉窦不同程度梗阻,MR+MRV阳性诊断率明显高于CT检查;压颈试验阳性率为71.8%(28/39)。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阳性34例,D-二聚体阳性26例;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及脱水等对症治疗后,治愈39例,好转13例,转院和自动出院7例,死亡1例。结论 CVST病因复杂,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对以头痛、呕吐等为临床首发症状的围产期女性或中青年人,应及早采取MR+MRV检查,及早诊断,并给予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病因及对症治疗,可取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影像学特点,为其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面对DSA确诊的颅内静脉宴血栓形成患者CT片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其CT扫描图像特征.结果: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CT扫描多呈现大片状低密度灶,累及范围多达到或超过两个脑叶,部分患者可见低密度灶内出血,部分患者可见对称性低密度灶.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T扫描可出现特征性影像学特点,CT扫描能够为其定性诊断及同颅内其它疾病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刘祥 《内蒙古中医药》2009,(10):102-103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影像学特点,为其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面对DSA确诊的颅内静脉窭血栓形成患者CT片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其CT扫描图像特征。结果:颅内静脉窭血栓形成患者,CT扫描多呈现大片状低密度灶,累及范围多达到或超过两个脑叶,部分患者可见低密度灶内出血,部分患者可见对称性低密度灶。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T扫描可出现特征性影像学特点,CT扫描能够为其定性诊断及同颅内其它疾病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s inus thrombosiS,CYST)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对少见类型,由于其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也无特异性。近年来由于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医生的重视,对CYST的诊断和治疗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现将我科近年确诊32例CYST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治疗与预后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例CVST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结果 CVST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视乳头水肿、抽搐和意识障碍.影像学特点为:3例颅脑CT示弥漫性脑肿胀,10例均行头颅 MRI 及 MRV,发现静脉窦内流空信号缺失和/或信号异常.10例患者在给予肝素抗凝治疗2周到1月后,5例患者治愈,4例症状明显减轻,1例自动出院.结论 所以在临床工作的医生一定要对CVST保持足够的警惕.对于年轻人出现的持续性头痛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癫痈,或者不符合血管分布规律的脑水肿、脑出血要考虑到CVST的可能.并及尽早行头颅CT、MRI、MRV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多数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李凤林 《山西中医》2012,28(6):60-60
庞某,女,61岁,2011年7月25日初诊。左侧肢体麻木无力1月余,加重5天入院。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麻木无力,未予系统治疗,5天前上述症状加重。查DSA示:上矢状窦流空不良,直窦、双侧横窦及乙状窦未见显影。症见神清,精神可,语言清晰流利,双目视物模糊,右眼严重,无偏盲,左侧肢体麻木无力,头胀痛,舌红绛、苔薄白,脉沉细,二便调。神经系统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产褥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2009年3年间收治的产褥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监测生命体征,降低颅压,妥善控制癫痫,及时进行产褥期护理,患者及新生儿均正常出院。结论:严密观察病情,预防颅内压增高及癫痫发作,加强产褥期护理以及重视围产期保健是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14.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临床上少见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可以表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神经缺损症状等,极易导致误诊,先讨论以下病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为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自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6例颅内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影像学特征、治疗经过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的头痛,其次为呕吐、肢体偏瘫、脑膜刺激征、抽搐等.确诊前有3例曾分别诊断为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患者均行头颅CT和(或)MRI,9例行MRV检查,1例行DSA,明确诊断为静脉血栓形成者14例.所有患者均行降颅压治疗,15例患者进行抗凝/抗血小板治疗,14例好转,1例加重.结论:颅内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早期抗凝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脑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的临床特征、诊疗措施及疗效。方法:分析30例CVST患者的发病形式、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本组多为急性、亚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颅高压、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症状,影像学表现为静脉窦闭塞及脑梗死,治疗抗凝为主,有效25例,无效5例。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多样化,要结合病史、症状与体征、辅助检查进行诊治。认识CVST的临床特征并行MRV检查是正确及时诊断的关键,抗凝是主要疗法。  相似文献   

17.
产褥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产褥期少见的一种并发症,部分孕产妇因血栓形成较小,全身症状不明显,仅因视力下降、视野改变、眼球疼痛、突眼、复视、上睑下垂等眼科症状首诊于眼科,查体时见双眼视乳头水肿,眼科医生往往考虑肿瘤、视神经炎症或眼底出血等而忽略此病,使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孕产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变化。方法对12例孕产妇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CVST患者的平均年龄26岁;孕晚期1例,产褥期11例;剖宫产7例,自然分娩4例;头MRI+MRV检查明确诊断9例,DSA明确诊断3例。结论孕产妇CVST多发生于剖宫产后及合并妊娠高血压、子痫等,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MRI与MRV检查的联合使用诊断准确性高,抗凝治疗疗效确切,重症患者可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9.
<正>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T)是脑血管病的特殊类型,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无特异性,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决定其预后的关键因素。因其临床表现多样,以往误诊率和病死率较高。我院成功诊治早孕期妊娠剧吐并发颅内静脉血栓形成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致病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及溶栓治疗效果。方法:用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抗凝、低分子右旋糖酐祛聚疗法。结果:治愈41例,好转24例。结论:溶栓、抗凝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早发现、早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