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锡渊 《放射学实践》2007,22(9):931-93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胸内转移及直接侵犯的病理特点和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支气管镜检查、穿刺活检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且CT检查已有胸内转移及直接侵犯的254例患者的CT表现.结果:254例中:①淋巴结转移123例(48.42%),胸膜转移81例(31.88%),肺内转移55例(21.65%),胸壁转移14例(5.51%);②直接侵犯:纵隔51例(20.69%),胸壁21例(8.22%),心包心脏9例(3.54%).CT诊断肺内、胸壁转移和纵膈、胸壁、心包心脏直接侵犯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均较高,而诊断淋巴结、胸膜转移特异度、诊断符合率较低.结论:原发性肺癌胸内转移最多见的为淋巴结转移,其次为胸膜转移和肺内转移.CT可以综合评价原发性肺癌的胸内转移及直接侵犯情况,对临床制订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胸壁肿块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胸壁肿块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30例临床证实的胸壁肿块患者均经CT平扫,10例又经增强扫描。对所有患者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在CT像上,胸壁结核(5例)表现为胸壁内软组织密度肿块影;细菌性脓肿(4例),表现为局限性软组织肿块影,密度不均匀;脂肪瘤(4例)表现为胸壁内局限性脂肪密度肿块影;神经源性肿瘤(5例)表现为胸壁内密度均匀、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影;血管瘤(1例)表现为左侧胸壁散在条状迂曲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增强后明显强化;胸膜间皮瘤(3例),其中良性者(2例)表现为局限性胸膜增厚,恶性者(1例)表现为弥漫性胸膜增厚伴胸腔积液;胸膜转移瘤(3例)表现为胸膜结节状增厚;肋骨转移瘤(4例)表现为胸膜结节状增厚;Askin瘤(1例)表现为右侧胸壁内及胸膜处软组织肿块影伴邻近肋骨骨质破坏。结论 CT对胸壁肿块的定位及良、恶性鉴别具有重要价值,尤其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更有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39例经影像学诊断、病理证实的小于3cm肾细胞癌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男30例,女9例。年龄24~79岁。用不同的标准估价各种影像学检查的效果。IVU体层片识别出肿块时为真阳性,然后推荐用US、动脉造影和CT检查。当US为实质性或复杂性肿块及其与单纯性囊肿表现不符时为真阳性。CT显示下列表现之一者为真阳性,①肾脏软组织肿块在静注造影剂前或后衰减值>20HU,②增强的病变,③囊性肿块有厚壁或壁不规则,边缘模糊,④实质性或复杂性肿块伴有钙化。作者见到,2/3的病人(25/39)无症状,为在IVU、CT、US或因外周血管疾病行腹主动脉造影以及妇科手  相似文献   

4.
我们初诊为胸膜病变,经胸部CT检查,见右上前外侧胸壁贴近胸膜处一软组织呈局限性梭形隆起,形成肿块突向肺野,境界光滑,与脏层胸膜有分界,肿块向胸壁下沿肋间隙伸展至胸肌下层,但与胸大、小肌有分界,其间有脂肪间隙存在。其大小约3.1cm×2.1cm,CT值43.9HU,密度尚均匀,诊断为右前上胸壁软组织肿块,考虑1. 神经源性肿瘤?2.纤维瘤?(图4)。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CT征象和CT鉴别诊断,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的CT表现。结果:CT诊断正确者6例,误诊为肺癌8例,结核瘤5例,球型肺炎1例,虽然CT对炎性假瘤的诊断有一定局限性,但肿块对于肺的外周,有垂直于胸膜的刀切样边缘,局限性胸膜增厚、尖角征、平直征,肿块与邻近胸壁之间有低密度影及均匀强化等征象,对肺炎性假瘤的诊断具有意义。结论:全面分析CT征象,并结合肺内感染病史能提高肺炎性假瘤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6.
肺炎性假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寻肺炎性假瘤的CT征象特点 ,以便与肺癌、肺结核瘤以及球形肺炎等球形病灶相鉴别。方法 搜集 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炎性假瘤的主要CT表现 :(1 )类圆形 ,大都边缘光整的肿块 ,多为单发 ,直径在 3 .0cm左右 ,密度均匀。 (2 )局限性胸膜肥厚粘连 ,无胸水及钙化征象 ,肿块与增厚的胸壁之间有条状低密度影。 (3)病变中间层面一侧边缘垂直于胸膜呈刀切样改变。 (4)病灶边缘粗短毛刺。结论 CT检查对肺炎性假瘤的正确诊断与鉴别诊断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7.
CT在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CT在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9年来我院经手术或/和病理证实的42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CT资料,并与12例手术所见作比较。结果结节状或肿块状胸膜增厚(97.6%)是胸膜间皮瘤最常见的CT表现,有诊断性的表现为胸膜增厚>1cm(59.5%),环状胸膜增厚(41.5%),病变累及纵隔胸膜(92.9%)或叶间裂(69.0%),病变侵犯周围胸壁或/和肋骨、纵隔、心包、膈肌等邻近组织或器官(65.9%),1例呈胸内巨大肿块,42.9%病例可见纵隔或/和肺门淋巴结肿大。在CT和手术所见的比较中,CT准确检出了13处(65%)对周围组织或器官的侵犯,漏诊7处(35%)。结论CT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分期上有重要价值,是治疗前的标准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壁结核(TB)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胸壁结核的CT、X线及US表现和相应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层(16、64层)螺旋CT机行胸部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资料经薄层重建后多窗值观察。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和局部肿痛。主要CT表现:骨质破坏15例,包括肋骨8例、胸骨3例、胸肋关节软骨3例及肩胛骨1例,呈虫蚀状(2例)或膨胀性(13例);胸壁寒性脓肿10例,为胸骨或肋骨前后缘或乳腺深面丘状或梭形囊性病变;胸壁全层软组织增厚4例,伴有钙化2例;壁层胸膜外局部肿块2例。其它伴随表现:肺内病变16例,纵隔钙化3例,肝内钙化1例,腹壁受累2例。胸壁病变大部分(15例)位于前胸壁,病变大小1.0cm×2.0cm~8.5cm×4.3cm,边界清楚或不清,增强后有环状强化,内界清晰;增厚胸壁呈轻度-中度不均匀强化。X线片上仅见骨质破坏;US可见囊性病变(7例)呈不均匀可移动低回声暗区,内部无血流信号。薄层CT重建及适时调窗可显示微小钙化或轻微骨质破坏。依据病变CT特征可分为4型:骨质破坏为主(n=13)、囊性病变(n=10)、胸壁软组织增厚(n=4)和壁层胸膜TB瘤(n=2)。结论:CT可明确胸壁TB的部位,显示骨质破坏、寒性脓肿、软组织肿块或增厚等病变特征以及胸壁外病变,增强CT可进一步明确病变范围、深度或性质,对指导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近胸膜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提高对临近胸膜周围型肺癌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对43例经病理证实的临近胸膜周围型肺癌患者的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15例结节型临近胸膜周围型肺癌具有典型的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23例实变型临近胸膜周围型肺癌以临近胸膜实变影、胸膜改变、纤维条索聚集及肺大泡为主要CT征象,5例渗出型临近胸膜周围型肺癌表现为炎症CT征象。结论:全面分析CT征象可提高结节型与实变型临近胸膜周围型肺癌的诊断符合率,渗出型临近胸膜周围型肺癌应进行动态观察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0.
患者 男 ,2 5岁。因咳嗽、咳痰 ,左胸痛半个月 ,加重 3天就诊。X线胸片示 :左侧胸壁平第 5肋弓区见一境界较清 ,突向左肺野半弧形病变与侧胸壁夹角成钝角 ,病灶邻近肺纹理纠集紊乱 ,相对应肋骨未见明显异常。拟诊 :①左胸膜非侵袭性间皮瘤 ;②左胸膜包虫囊肿。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行CT平扫 :纵隔窗示左胸壁平第 5肋弓区有一境界清楚、致密半弧形病灶突向左肺野 ,大小 5 .5cm× 2 .5cm× 3.0cm(图1) ,CT值 2 5~ 175HU ,以病灶顶部密度最高 ,CT值 2 10HU ,肿块基底区 2 5HU ,肿块与胸壁夹角成钝角 ,相对应肋骨未见破坏 ,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癌致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继发改变的CT表现类型及CT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肺癌致SVCS51例,其中7例行上腔静脉支架植入术,回顾分析上腔静脉梗阻程度、继发改变CT表现,并作统计分析。结果:①上腔静脉梗阻程度:轻~中度18例,重度28例,完全闭塞5例;②继发改变CT表现:单纯侧枝循环建立与开放14例,单纯胸壁肿胀12例,侧支循环建立并胸壁水肿16例,两种表现均未发现9例。肺癌致SVCS时上腔静脉梗阻程度不同,胸部侧枝循环和/或胸壁水肿CT显示率不同(P<0.05)。肺癌致SVCS时血栓形成7例。结论:胸部CT增强扫描是显示肺癌致SVCS继发改变的一种很有价值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作者比较了34例近胸壁的原发性肺癌对胸壁和胸膜侵犯的超声波和CT诊断的准确性。超声波诊断壁层和脏层胸膜受累的平均准确性是62%,CT是74%。超声波和CT都有过高估价病变的倾向。13例患者,超声未作出准确的诊断,其中69.2%有胸膜凹陷。外科术中错误估价的病例也是有胸膜凹陷者。CT过高估价的有3例,其中2例有肺不张,另1例为胸膜粘连。超声波误诊的主要原因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孤立性纤维性胸膜间皮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孤立性纤维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资料与CT学资料。结果13例孤立性纤维性胸膜间皮瘤CT显示单侧胸腔的巨大肿块,边界清晰光滑,增强扫描后,肿瘤有不同程度的强化(15~46HU),强化时肿块中间可见穿行的血管。结论孤立性纤维性胸膜间皮瘤的影像学特征为胸腔的单侧巨大肿瘤,相邻肺组织受压、气管移位和肺不张与肿块边缘的逐渐变窄是判断肿瘤起源胸膜的可靠征象。CT在确定病变的范围、形态,胸壁和纵隔结构是否受侵犯以及在定性诊断上具有一定优势,但最后确诊仍有赖于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4.
肺炎性假瘤的CT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CT征象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的CT表现。结果:①病灶部位:两肺下叶基底段13例、背段8例,上叶后段(尖后段)5例,中叶(舌段)2例;均邻近胸膜。②CT征象:病灶呈类圆形26例,不规则形2例,密度均匀27例,空洞1例,边缘光整20例,有粗长毛刺或锯齿状8例,呈尖角状4例,分叶2例,病灶有垂直于胸膜的刀切样边缘12例,局部胸膜增厚粘连21例。肿块与邻近胸壁之间有低密度条状影18例。结论:全面分析CT征象能提高肺炎性假瘤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介绍新TNM和肺癌分期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问题和肿瘤侵犯胸膜胸壁以及纵隔的CT、MRI所见,比较了胸部CT和MRI检查在术前肺癌分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弥漫型胸膜间皮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弥漫型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例弥漫型胸膜间皮瘤患者的CT影像资料.结果 CT显示弥漫型胸膜间皮瘤的主要征象是:广泛性、不均匀胸膜增厚(6/6),纵隔侧胸膜受累(5/6),胸膜增厚>1cm(6/6),胸膜结节(3/6)和肿块(2/6),患侧胸腔积液(5/6).此外,CT还显示了弥漫型胸膜间皮瘤累及纵隔、心包、叶间胸膜、胸壁、膈肌部位等的表现.结论 弥漫型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因此对临床可疑病例应常规进行胸部CT检查;CT表现不仅能提示诊断,而且能够显示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在术前评价肺癌对胸壁与纵隔的侵犯,作者对平扫和增强CT扫描均提示肿块与胸壁及/或纵隔有接触但无明确肿瘤侵犯证据的43例病人行气胸CT研究。患者仰卧,用20G静脉内导管经腋前线第5或第6肋注300~500ml气体入胸腔,转动患者体位使气体积聚于肿块与可能受侵犯的邻近结构之间;随后对兴趣区行CT扫描,间隔与层厚均为1cm。扫描时用合适的窗宽和窗位观察软组织。常规CT见到肿块有明确的侵犯者(肋骨有破坏或肿  相似文献   

18.
二维及三维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二维(2D)及三维(3D)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34例周围型肺癌行螺旋CT扫描(层厚1~3mm)且行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方法包括遮盖表面显像(SSD)和多平面重建(MPR)。结果2DCT能较好显示周围型肺癌内部结构,边缘毛刺及分叶,病灶与肺内血管、胸膜、纵隔结构的关系,但只能以横断面显示,范围较局限。SSD显示肿块整体形态、分叶,肿块侵犯胸膜及与支气管关系方面优于2DCT,图像直观,立体感强,但显示肿块内部结构及边缘毛刺差。MPR可以从多个方面显示肿块与胸膜、纵隔结构的关系,准确显示纵隔及肺门肿大淋巴结位置。结论以2D螺旋CT为基础,结合SSD及MPR3DCT图像是诊断和评价周围型肺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SSD及MPR3DCT图像直观,对其分期、术前评估及指导支纤镜活检和手术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Askin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8例Askin瘤的影像征象。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Askin瘤的胸部平片、B超和CT资料。年龄13~62岁,平均29.8岁。全组均拍摄正侧位胸片和CT扫描,6例胸壁肿瘤行B超检查。全组均经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结果:6例原发于胸壁软组织,肿瘤较小(平均大小3cm),术后半数近期复发,复发灶平均大小为5.5cm。2例原发于纵隔,肿瘤平均大小为7cm。瘤实质主要为软组织,散在液化、坏死或出血。CT增强后扫描呈不规则强化。5例受累胸膜表现为不规则状、结节状增厚。结论:Askin瘤典型影像表现为胸壁、胸膜和纵隔病灶相互融合成巨大肿块。因此,面对青少年患者的胸部软组织肿瘤,鉴别诊断时应考虑到Askin肿瘤。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58例孤立性周围型原发肺癌(简称肺癌)和20例肺良性肿块的CT征象,观察了5例肺癌、2例错构瘤、1例结核球的肺叶切除标本。结果为:①等于或大于5.0cm的肺部肿块绝大多数为肺癌(93.9%);②肺癌钙化并不少见(6.9%),中心性弥漫性钙化并非是肺部肿块为良性的可靠指征;③假性空洞是诊断肺癌的一个指征,其病理基础为肿块内残存的小支气管;④引流线仅见于肺癌,其存在表示肺门淋巴结已受累;⑤薄层CT更清晰地显示肿块的边缘特征、内部结构和肿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