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涎腺肿瘤376例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1971~1990年在我院治疗,并有较完整随访资料的376例涎腺肿瘤患者的治疗情况。发生在腮腺者261例,颌下腺37例,舌下腺4例,小涎腺74例。良性肿瘤162例,涎腺癌214例;涎腺癌的病理分型:癌在多形性腺瘤中52例,腺癌53例,粘液表皮样癌41例,腺泡细胞癌27例,乳头状囊腺癌11例,腺样囊性癌23例,鳞状细胞癌4例,未分化癌3例。214例涎腺癌5年生存率为69.6%,10年生存率为54.9%。良性肿瘤均手术治疗。182例涎腺癌采用手术或手术+术后放疗的治疗方案。手术是治疗涎腺肿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涎腺上皮-肌上皮癌的病理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并探讨涎腺上皮一肌上皮癌的病理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64至2004年14例涎腺上皮一肌上皮癌患者的病理和临床治疗资料,其中腮腺8例,硬腭2例,颌下腺3例,鼻腔1例。1例行姑息性放疗,13例行根治性手术,3例行术前诱导化疗,6例行术后放疗。结果涎腺上皮一肌上皮癌好发于腮腺,颈部淋巴转移率1428%(2/14),采用Kaplan-Meier法行生存率分析,3年、5年及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7.20%、45.49%、17.06%。肿瘤由内层腺上皮细胞和外层透明肌上皮细胞构成为主要特点,免疫组化示细胞角蛋白、S-100蛋白及肌动蛋白呈阳性反应。结论涎腺上皮-肌上皮癌治疗后容易复发,对放疗和化疗有一定敏感性,宜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崔雨田  任保元 《耳鼻咽喉》1998,5(6):365-367
本文回顾了1971 ̄1990年在我院治疗,并有较完整随访资料的376例涎腺肿瘤患者的治疗情况。发生在腮腺者261例,颌下腺37例,舌下腺4例,小涎腺74例,良性肿瘤162例,涎腺癌214例;涎腺癌的病理分型;癌大多形性腺癌中52例,腺癌53例,粘液表皮样癌41例,腺泡细胞癌27例,乳头状囊腺癌11例,腺样囊性癌23例,鳞状细胞癌4例,未分化癌3例。214例涎腺癌5年生存率为69.6%,10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涎腺肿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肿瘤之一,也是研究颇为活跃的一个领域,近些年来无论在临床研究还是基础研究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1涎腺肿瘤的临床研究1.1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方式的改进。涎腺肿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方式的改进集中于腮腺手术,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保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涎腺淋巴上皮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收治的16例涎腺淋巴上皮病患者资料,分析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常规体检和影像检查,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发生于腮腺者行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5例,肿瘤加腮腺浅叶深叶部分切除4例。发生于颌下腺和舌下腺者均行全部腺体切除。结果均以腺体肿大或腺体内发现肿瘤为主要症状。术前误诊为混合瘤者12例(75%)。术后病理诊断良性淋巴上皮病14例,淋巴上皮癌2例。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2例淋巴上皮癌术后行补充放射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15年,无1例复发。结论涎腺淋巴上皮病缺乏临床特征性表现,容易误诊。手术治疗是本病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涎腺肿瘤临床常见,很多病例缺乏规范性治疗,误诊误治的病例不少。现就临床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同道们共同探讨。1涎腺肿瘤的诊断涎腺肿瘤以发生在腮腺最常见,其次是下颌下腺。很多患者因无痛性肿块就诊,没有任何症状。临床检查为腺内界限清楚且活动的肿块,无压痛,这是良性肿瘤的典型表现。但是也有不少低度恶性肿瘤也呈此种表现,临床上很难确定。  相似文献   

7.
腮腺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8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涎腺肿瘤是涎腺组织的多发病,绝大多数发生在腮腺(约占80%),良性肿瘤占大多数(约80%)[1],由于其病理类型复杂多样,临床常有误诊发生。2005年2月至2012年2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腮腺恶性肿瘤患者81例,就81例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了解腮腺恶性肿瘤的发生特点及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涎腺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又称涎腺混合瘤(mixedtumor),是最常见的涎腺上皮肿瘤,其中80%~90%发生于腮腺,其次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虽然绝大多数为良性,但仍有恶变倾向,其恶变率为2%~9%啦’。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以30~50岁最多见,女性多于男性。现报告1例巨大涎腺多形性腺瘤如下。  相似文献   

9.
腮腺肿瘤为涎腺上皮源性肿瘤,目前其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有研究发现某些腮腺肿瘤病变组织中有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基因的表达.本文就HPV的特性及其与腮腺肿瘤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涎腺淋巴上皮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本文主要探讨涎腺淋巴上皮癌的发病情况、病理特点及其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2年间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就诊的17例涎腺淋巴上皮癌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7例中,男10例,女7例;Ⅱ、Ⅲ、Ⅳ期患者分别为7(41.2%)、4(23.5%)、6(35.3%)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56年,随访12例患者情况稳定;5例患者分别在术后3年内出现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其中4例已死亡。结论:涎腺淋巴上皮癌是头颈部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之一,好发于腮腺及下颌下腺。治疗应行原发灶扩大切除及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并结合放化疗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涎腺的原发性鳞癌较少见,据文献报告,其发生率占腮腺肿瘤的0.5~8.9%,占颌下腺的2.09~11.4%。本文同顾分析1942~1972年治疗的48例涎腺鳞癌,其中腮腺42例,颌下腺6例;男33例,女15例;年龄20~89岁,平均64岁。4例有头颈部放疗史,5例有其它恶性肿瘤史。主要症状为局部肿块和疼痛,腮腺组  相似文献   

12.
腺淋巴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腺淋巴瘤(adenolymphoma)也称为乳头状淋巴囊腺瘤(papillary cystadenomatosum或Warthin瘤).该病于1972年WHO涎腺肿瘤组织学分类中正式命名,是常见的涎腺良性肿瘤,绝大多数都发生在腮腺,极少数见于颌下腺.其发病率在腮腺肿瘤中仅次于腮腺混合瘤而居于第2位,约为14%~30%[1].该病以前主要收治于口腔颌面外科,随着耳鼻咽喉科治疗领域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发展,目前耳鼻咽喉科也逐渐开始腮腺疾病的治疗.本文收集了从2000年到2005年我院收治的48例腺淋巴瘤患者,并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及手术入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对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与手术人路的选择。方法对1984~2004年82例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中良、恶性肿瘤分别占87.80%、12.20%。以神经源性(50%)及涎腺肿瘤(26.83%)最常见。手术采用口内径路8例,颈侧径路62例,颈颌径路9例,颈腮腺径路3例。结论颈部彩超及CT是诊断、鉴别诊断的良好手段,颈侧径路则是最常用而且安全的手术径路方式。  相似文献   

14.
作者收集了自1965~1984年疑为涎腺肿瘤标本9883份,进行了组织病理学分析。发现涎腺肿瘤3326例,占33.5%;涎腺炎3100例,占31.5%;涎腺囊肿810例,占8%;涎腺腺病330例,占3.5%;涎腺淋巴结病481例,占5%;颈部淋巴结病943例,占9.5%;其他疾病893例,占9%。在3326例涎腺肿瘤中,源于上皮组织的忡瘤有3017例。其中良性2242例(67%),恶性775例(23.5%)。非上皮性肿瘤161例(5%),非涎腺本身或涎腺周围组织的肿瘤或转移瘤130例(4%),不能分类的肿瘤18例(0.5%)。在3017例上皮性涎腺肿瘤中,有80例(2.5%)发生于20岁以下  相似文献   

15.
涎腺肌上皮癌又称恶性肌上皮瘤,是与肌上皮瘤相对应的涎腺恶性肿瘤。1943年由Shelchon报告并命名,1991年WHO涎腺肿瘤组织学新分类中将其列为一类独立的肿瘤〔1〕。肌上皮癌是主要发生于涎腺的罕见恶性肿瘤,发生于鼻腔鼻窦者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涎腺腺样囊性癌的预后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资料.大涎腺来源27例(35.5%),小涎腺来源49例(64.5%).Ⅰ期8例(10.5%),Ⅱ期23例(30.3%),Ⅲ期18例(23.7%),Ⅳ期27例(35.5%).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精确概率法,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对数秩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区域复发率28.9%,远处转移率21.0%.5年、10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3.7%、48.2%;5年、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1.8%、39.8%;5年、10年肿瘤相关生存率为74.9%、56.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肿瘤分期和周围神经侵犯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ox模型多变量分析显示,病理类型、肿瘤分期及周围神经侵犯是影响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对于Ⅲ、Ⅳ期患者,放疗组的无瘤生存率与未放疗组相比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结论TNM分期、病理类型和周围神经侵犯是影响涎腺腺样囊性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是治疗腺样囊性癌的主要方法,术后放疗可能提高Ⅲ、Ⅳ期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7.
侯艳鹏  孙兴和 《耳鼻咽喉》2003,10(3):167-167
混合瘤是来自腺体上皮的肿瘤,含有外胚和中胚层成分。混合瘤大部分发生于涎腺,尤好发于腮腺。发生于鼻部者少见。国内文献中有74例鼻及鼻窦混合瘤记载,其中发生于鼻腔者24例,发生于鼻中隔者多见,其次为鼻腔外侧壁。我院于1999-2002年收治了两例鼻腔混合瘤患者,均在鼻内镜下经前鼻孔切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PCNA,P^16,P27基因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55例涎腺腺样囊性癌中PCNA和P^16,P27基因蛋白的表达,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CNA在所有病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表达程度在组织类型,肿瘤部位和肿瘤分期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性(P<0.05),而在局部复发,转移和累积生存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27基因阳性表达率为34.5%,其表达程度在肿瘤部位和肿瘤分期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组织类型,局部复发,转移和累积生存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16基因阳性表达率为65.5%,其表达程度在所有变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PCNA和P^27基因作为评估该肿瘤预后的生物学指标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9.
儿童唾液腺区的脉管性病变,血管瘤和脉管畸形占绝大多数.腮腺血管瘤占儿童涎腺肿瘤的50%以上,大部分会在出生时就发现,90%的患儿会在出生后1年内发生[1].由于小儿腮腺血管瘤发病部位特殊,常常造成颜面畸形,易引起患儿家长的关注.我科自2012年2月起应用盐酸普萘洛尔片口服治疗21例婴幼儿腮腺血管瘤,现对这一部分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20.
腺样囊性癌、腺囊性癌或称圆柱瘤为来源于涎腺肿瘤的最常用名词。这种肿瘤约为所有涎腺瘤的6%。腺样囊性癌发生于以下各部小涎腺者,即硬腭、口腔粘膜、鼻窦及上呼吸道,较之发生于大涎腺者为常见。上颌为其最常见的发生部位。虽然鳞癌为上颌部所有肿瘤的最常见者,而腺样囊性瘤的发生率仅居其次,约占恶性肿瘤的10%。在大体观察时,腺样囊性癌很象良性混合瘤,但在显微镜观察下,这种似乎很局限的肿瘤,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