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感染旋毛虫小鼠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在体外对旋毛虫肌幼虫的杀伤作用及脾细胞中IL-4和IL-5的表达。【方法】制作旋毛虫感染小鼠模型,采用体外培养法,按分组设计在96孔细胞培养板的板孔中加入感染旋毛虫小鼠外周血提取的Eos、旋毛虫肌幼虫、血清(对照血清或经不同条件处理的血清)及含有10%灭活小牛血清的PRMI1640培养液,连续培养2d。显微镜下,在12、24、48h等时相观察小鼠Eos对旋毛虫肌幼虫的影响;用RT-PCR方法检测感染旋毛虫小鼠脾脏中IL-4、IL-5的mRNA含量,观察这两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单纯Eos对旋毛虫肌幼虫无杀伤作用,在免疫血清参与下,Eos对幼虫的杀伤作用明显增强,在灭活IgE前后,Eos的杀伤作用明显改变,在灭活补体和IgE后Eos的杀伤作用明显减弱,与单纯Eos的情况无差别。感染组小鼠脾脏中IL-4和IL-5mRNA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Eos对旋毛虫肌幼虫杀伤的过程需要免疫血清的参与,且IgE是Eos发挥ADCC效应所依赖的重要免疫球蛋白,IgG可能在Eos发挥ADCC效应的过程中并没有明显作用。感染旋毛虫小鼠脾脏细胞IL-4和IL-5表达量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
中性粒细胞体外杀伤旋毛虫肌幼虫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感染旋毛虫大鼠中性粒细胞(Neu)在免疫血清协助下对旋毛虫肌幼虫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体外CO2培养法,按分组设计在96孔细胞培养板的板孔中加入Wistar雄性大鼠血液中的Neu、旋毛虫肌幼虫、血清(对照血清或经不同条件处理的血清)及含有10%灭活小牛血清的R/MINI-1640培养液,连续培养2d。显微镜下,在12、24、36、48h等时相观察大鼠Neu、免疫血清及补体对旋毛虫肌幼虫的影响。结果无论是感染鼠或正常鼠的单纯Neu或正常血清对旋毛虫肌幼虫均无杀伤作用。在免疫血清及补体参与下,Neu对幼虫的杀伤作用明显增强,同时灭活补体和IgE与仅灭活补体的免疫血清效果相似。结论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感染鼠或正常鼠的单纯Neu或正常血清均无杀伤旋毛虫肌幼虫的作用,感染旋毛虫大鼠的Neu在免疫血清及补体的协助下对旋毛虫肌幼虫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免疫血清在灭活IgE前后对Neu杀伤靶虫作用不明显,说明Neu介导的ADCC效应主要依赖的是IgG,并非IgE。  相似文献   

3.
IL-2对小鼠旋毛虫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感染旋毛虫的小鼠不同时期IL-2的水平及旋毛虫在小鼠体内的发育。方法小鼠感染旋毛虫后,采用ELISA检测小鼠不同时期外周血中IL-2含量。取不同部位肌肉观察旋毛虫在鼠体内的发育。结果小鼠感染旋毛虫后1~5周IL-2的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增加。小鼠感染旋毛虫后21d即可检出旋毛虫,以膈肌中检出数为高,其次为咬肌,舌肌最少。结论IL-2对感染旋毛虫小鼠早期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感染后35~42d幼虫密度最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gG和IgE依赖中性粒细胞(Neu)和单核细胞(Mon)介导的细胞毒效应杀伤旋毛虫肌幼虫的免疫机理。【方法】以雄性Wistar大鼠为旋毛虫病实验动物模型,在动态检测不同感染时相大鼠血清中IgE、IgG的基础上,应用体外培养法观察经不同温度和时间处理的免疫血清对大鼠血液中Neu和Mon杀伤旋毛虫肌幼虫作用的影响。【结果】大鼠在感染旋毛虫后2~3周,血清中的总IgE和特异性IgE达最高值;总IgG和特异性IgG在5周达高峰。体外培养48 h后,Neus和Mons对旋毛虫肌幼虫的杀伤率分别为42.1%和23.2%。【结论】大鼠感染旋毛虫后,其血清中总IgE与特异性IgE及总IgG与特异性IgG同步增加。当免疫血清存在时,感染鼠和非感染鼠的Neu和Mon均具有杀伤旋毛虫肌幼虫的作用,但感染鼠的作用更强。Neu和Mon在发挥杀伤旋毛虫肌幼虫的作用时,主要依赖的是IgG。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中性粒细胞对旋毛虫是否有杀伤作用。方法:用体外培养方法观察了小鼠腹腔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与免疫血清及补体对旋毛虫新生幼虫的杀伤作用。结果与结论:单纯中性粒细胞或其与正常血清对幼虫无杀伤作用;中性粒细胞在抗体及补体参与下,对幼虫杀伤作用明显增强;感染鼠和正常鼠中性粒细胞在抗体参与下对幼虫均有杀伤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感染旋毛虫大鼠IgE水平的动态变化 ,探讨IgE在大鼠旋毛虫感染急性期免疫机理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 ,分别检测感染旋毛虫后 7、 14、 2 1、 2 8、 35、 6 0d大鼠外周血中总IgE水平 ,同时用间接ELISA法测定特异性IgE ,并做了特异性肥大细胞脱颗粒实验。【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总IgE水平增高 ,在 14、 2 1d达到高峰 (P <0 0 5 ) ,第 3w后呈逐渐下降 ;特异性IgE在 14和 2 1d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 ,阳性率达 88 9%。实验组特异性肥大细胞脱颗粒实验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阳性率达 6 6 7%。【结论】血清中IgE抗体参与了旋毛虫急性期的免疫 ,主要作用为快速排出肠道内的旋毛虫脱囊幼虫 ,并可致敏肥大细胞 ,使其在旋毛虫幼虫抗原的作用下发生脱颗粒 ,故说明IgE是大鼠旋毛虫感染急性期重要的抗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小鼠感染旋毛虫并诱发过敏性哮喘后,肺泡灌洗液中总IgE、IL-4及IL-5的变化,探讨旋毛虫感染对小鼠过敏性哮喘的影响.方法:将15只8周龄、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5只,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组为单纯过敏性哮喘组,Ⅲ组为感染旋毛虫并发哮喘组.Ⅲ组小鼠经口感染200~300条旋毛虫囊包幼虫,建立旋毛虫感染动物模型模型.28 d后,以卵清白蛋白致敏(Ovalbumin,OVA)激发Ⅱ组和Ⅲ组小鼠,建立过敏性哮喘小鼠模型;56 d后,取小鼠肺泡灌洗液,以ELISA双抗体夹心法法检测总IgE、IL-4及IL-5水平.结果:Ⅰ、Ⅱ、Ⅲ3组小鼠总IgE水平分别为(43.70±29.49)、(387.49±148.32)、(102.50±49.55) ng/mL; IL-4水平分别为(169.16±10.00)L、(232.91±17.95)、(172.35±19.19)pg/L;IL-5水平分别为(12.86±1.78)、(23.85±5.51)、(15.76±4.54) ng/L,与Ⅱ组相比较,Ⅲ组肺泡灌洗液中总IgE、IL-4及IL-5水平降低(P<0.05).结论:旋毛虫感染对过敏性哮喘小鼠肺泡灌洗液中总IgE、IL-4及IL-5的表达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对旋毛虫肌幼虫的杀伤作用。【方法】用体外培养法观察了大鼠单核细胞、免;赃清及补体对旋毛虫肌幼虫的杀伤作用。【结果】单纯单核细胞或免疫血清对旋毛虫肌幼虫均无明显杀伤作用;在抗体及补体参与下,单核细胞对旋毛虫肌幼虫的杀伤作用显增强。【结论】单核细胞在IgG类抗体及补体的协同下,具有杀伤旋毛虫肌幼虫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鼠感染旋毛虫后血清抗体水平的变化。方法12只昆明小鼠每只经口感染旋毛虫肌幼虫300条,感染后11-28d每天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应用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ELISA检测血清抗体水平。结果小鼠感染旋毛虫后11d血清抗体阳性率为8.33%(1/12),感染后14d、20d的抗体阳性率分别升至16.67%(2/12)与58.33%(7/12)。感染后24d抗体阳性率达100%(12/12)并持续至实验结束时的28d。小鼠感染旋毛虫后的血清抗体阳性率与感染后时间有显著的相关性(r=0.984,P〈0.05);血清抗体水平随感染后时间的延长而升高(F=177.427,P〈0.05)。结论小鼠感染旋毛虫后血清抗体水平随感染后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感染小鼠全部检出抗旋毛虫抗体的时间为感染后24d。  相似文献   

10.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ntibody DependentCell 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效应一方面具有保护作用,如可在某些肿瘤、抗病毒感染、清除自身衰老细胞以及抗寄生虫感染方面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也可引起免疫损伤,如在器官移植中促进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一般认为,在宿主抗原虫感染中,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主要为非特异性抗体,宿主对原虫以细胞免疫为主,ADCC效应不甚重要.对蠕虫而言,其杀伤作用具有其特异性,只能杀伤早期幼虫,对成虫无效,这在血吸虫、丝虫、旋毛虫、肺吸虫[1]的实验中得到了证实.本文拟从参与ADCC杀伤蠕虫幼虫的抗体种类和效应细胞、ADCC杀伤蠕虫幼虫的作用机理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旋毛虫感染小鼠在过敏性哮喘发病时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总IgE水平变化,探讨旋毛虫感染对过敏性哮喘的影响。【方法】取雌性、8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单纯过敏性哮喘组,C组为感染旋毛虫后哮喘组。C组经灌胃感染旋毛虫囊包幼虫200~300条;4周后,以卵清白蛋白(ovalbumin,OVA)分别对B组和C组小鼠进行致敏激发,建立过敏性哮喘模型;8周后,取小鼠血清、肺泡灌洗液,检测总IgE水平。【结果】ELISA法检测血清中A、B、C组小鼠总IgE水平分别为(61.79±25.79)、(437.08±75.68)、(251.64±107.27)ng/ml。与B组相比较,C组小鼠总IgE水平降低(P〈0.05);肺泡灌洗液中A、B、C三组小鼠总IgE水平分别为(43.70±29.49)、(387.49±148.32)、(102.50±49.55)ng/ml。与B组相比较,C组小鼠总IgE水平降低(P〈0.05)。【结论】旋毛虫感染具有降低过敏性哮喘小鼠总IgE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旋毛虫感染小鼠模型上,体内和体外实验都证实悬挂旋毛虫幼虫单克隆抗体的免疫脂质体(~(14)C-POPC/Chol/PA),在幼虫体内的含量远高于对照脂质体。实验结果表明,免疫脂质体可以提高脂质体的靶向性,为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应用于临床治疗旋毛虫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旋毛虫肠期免疫中的IgE和抗泰威糖抗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综述特异性IgE和泰威糖抗体在抗旋毛肠道虫体中的作用。方法:对国内外近年来有关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旋毛虫特异性IgE和泰威糖抗体参与肠道虫体的快排反应。结论:由特异性IgE和泰威糖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在旋毛虫肠期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旋毛虫幼虫移行期对大白鼠致病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旋毛虫幼虫感染大白鼠后的致病作用及幼虫移行期所致心、脑、肺的病理变化及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1组,实验4例,每组6只,实验组每只大鼠经口感染旋毛虫幼虫800条,于感染后12天、24天、38天、55天分别用1%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处死作解剖,肉眼观察心、脑、肺的病变,然后制成组织切片,结果:在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大鼠经口感染后不同时间心、脑、肺等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病变及超微结构改变。并在心肌间质内可见游走幼虫。结论:心、脑、肺的病理变化最严重,超微结构改变明显。心肌炎、脑炎、间质性肺炎是旋毛虫幼虫移行期致鼠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用蒙古长爪沙鼠建立旋毛虫动物模型及最佳感染幼虫数。方法 取含旋毛虫幼虫的沙鼠肌肉压片计数,按50、80、100、150、200、300条幼虫/只喂饲长爪沙鼠,观察其发病及死亡情况,并以同样数量喂饲小白鼠作对照组。结果 ①用长爪沙鼠建立动物模型感染所需的最适旋毛虫幼虫数为80条/只。②沙鼠感染超过150条/只,则在感染后45d内全部死亡,而小白鼠喂饲300条/只旋毛虫幼虫几乎无任何症状。结论 长爪沙鼠不仅可以作为旋毛虫病的动物模型,且症状典型,故用长爪沙鼠建立旋毛虫的动物模型进行教学及科研较为合适,小白鼠则更适合保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