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目的:了解综合性大学医学专业和非医学专业学生艾滋病相关的知识、行为以及态度,为制定全面系统的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建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多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医学生229名、非医学生141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和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待AIDS态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两类学生中仍然存在AIDS相关高危险行为,且在大多数行为上都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两类学生所获得AIDS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广播和互联网媒体。结论:无论是在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上,还是在对待艾滋病或艾滋患者的态度上,医学生的情况都好于非医学学生;两类学生对于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和艾滋病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都较高。教育专家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以及学生要求的教育方式,制定系统的、针对性强的大学生AIDS健康教育措施;利用医学生特殊身份,在针对非医学专业同学进行AIDS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发挥同伴教育的作用;动用全社会的力量,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AIDS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昆明医学院大学生艾滋病KAP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态度和相关行为,为医学院校开展AIDS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昆明医学院在校的不同学历的学生共250人,采用匿名独立答卷方式进行艾滋病KAP调查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知识部分25题,总得分为22.50±2.35,其中本科为22.17±2.70,硕士为22.75±2.18,博士为22.45±1.88,不同学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调查显示,由于近年来大众媒体对艾滋病的广泛报道,医学生对艾滋病有一般性了解,但不能正确判断接种疫苗、被蚊虫叮咬、共用坐厕、共用饮食器皿等途径能否传播艾滋病,其比例分别约为69%、48%、38%和30%;知道正确使用避孕套能降低感染艾滋病危险性的占67%.在对AIDS患者的态度上,不同学历学生对AIDS患者的态度没有显著性差别.在艾滋相关行为方面,有关是否有过性交行为、是否使用安全套的调查显示不同学历学生调查结果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大多数同学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掌握较好,但对传播途径仍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提示在医学院大学生中应该加强有关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等容易模糊概念上的健康教育,澄清误解,对保护他们自己免受艾滋病威胁以及在全社会开展控制艾滋病疫情的活动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学新生预防艾滋病认知调查与教育需求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方法以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对北京某大学746名入学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90%以上的学生知道艾滋病病毒可通过异性间的性交、母婴和静脉吸毒等途径传播。但仍有31.0%的学生不知道艾滋病还可通过男性之间的同性性交行为传播;24.0%的学生不知道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预防感染艾滋病。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得分,男生高于女生,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性健康知识主要来自大众传媒。85.8%的学生想了解预防AIDS的基本知识,52.4%的学生同意与感染HIV的朋友继续做朋友。结论高校新生预防AIDS教育还有待加强,应重视不歧视HIV感染者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低年级医学生的艾滋病(AIDS)知识和态度,为有针对性的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方法,以班级为单位抽取一、二年级学生共计1 149名,采取匿名自填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1 149名学生AIDS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的平均知晓率为94.56%和77.20%,AIDS防治知识平均知晓率为46.70%;83.90%的学生愿意参与AIDS宣传教育,但70.00%以上的学生回避与HIV感染者或AIDS病人直接接触;学生获取AIDS知识主要来自电视、报刊杂志(71.98%).结论 低年级医学生对AIDS经典传播途径认知水平高,但对防治知识和非传播途径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对待AIDS的态度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5.
某高校在校医学生AIDS相关KAB现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吉林某高校在校医学生AIDS相关知识、态度、行为(KAB)情况,为学校和有关部门制订性教育、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吉林某高校在校一、二年级的3443名医学生进行普查。结果被调查对象关于AIDS主要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在95%以上,但对蚊子叮咬是否会传播AIDS判断正确的只有51.1%;61.1%的学生知道目前仍无有效预防AIDS的疫苗;超过92%的学生认为“对艾滋病病人应关心、同情”;有20.0%的学生认为“艾滋病离自己很遥远、与自己关系不大;”13.3%的学生赞同婚前性行为;8.4%的学生曾有过性交经历。结论被调查的大学生对AIDS主要传播途径的认知水平较高,但对AIDS的预防知识相对缺乏,对AIDS的流行形势和危害程度认识不足。因此,该高校应全面加强AIDS防制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危机意识和防护技能,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西北医学教育》2019,(2):309-314
目的调查我院实习生及新上岗医务人员艾滋病及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认知及态度行为现状。方法设计调查问卷,选取我院2015~2017年在院实习的预防医学、护理专业实习生及新上岗临床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发放填写。结果本次调查对象对艾滋病基本知识掌握较好,除对"窗口期、潜伏期、非传播途径(蚊虫叮咬)、疫苗/转归、病毒抵抗力"的正答率偏低外,其余各项均达85%以上。对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认知欠佳,除对"普遍防护原则、洗手、戴手套、使用针头废弃物处理、暴露后决定感染HIV的条件"的正答率达85%以上,其余各项均偏低,甚至不足50%。仅有40.42%/59.05%/56.97%的学生愿意与HIV感染者一起学习工作/为HIV/AIDS患者服务/会主动参加艾滋病防治相关讲座,仍有48.42%的学生为HIV/AIDS患者进行医疗服务时感到害怕和恐惧。结论实习医学生及新上岗医务人员对艾滋病及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掌握不全面、不系统,对HIV/AIDS患者存在歧视态度,应加强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某医学院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该院一至四年级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若干个班,被抽取班级的全部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运用 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该校学生艾滋病知识平均分P50为11分,非医学生和低年级医学生知晓程度较低。该校大学生对艾滋病三大主要传播途径基本知晓,但仍存在盲区,如有多数同学不知道滥用剃须刀有传播艾滋病的可能。参加过“青年同伴活动”的学生较未参加过的学生对艾滋病人有更正确的认知态度。结论:该人群对AIDS的相关知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强对该人群的健康教育,通过多种方式提高AIDS的认知水平,对有效预防和控制AIDS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公共卫生专业医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伦理问题。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412名公共卫生专业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基线调查。结果该专业大学生对于艾滋病基本知识、传播途径知识得分较高,但对于非传播途径,个别知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于艾滋病患者/感染者,89.6%的大学生感到恐惧,45.8%的大学生愿意对艾滋病患者/感染者进行治疗。结论公共卫生专业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仍有误区,有必要进一步开展相关知识和职业道德及伦理学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学生人群中艾滋病知识、态度的认知现状及需求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实施宣传教育。方法通过整群抽样,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医专临床系、护理系和检验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2605名学生,回收有效问卷2511份,其中96.14%学生对艾滋病的概念有正确的认识,对艾滋病的三条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的正确回答率均在90%以上,但对一般日常生活接触是否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偏低,如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只有42.17%;部分学生对艾滋病病人或病毒感染者存在恐惧心理,49.41%~61.66%的学生认为从事医务活动会感染艾滋病;仅有38.95%~47.35%的学生表示愿意或服从安排,从事治疗护理艾滋病人的工作。医学生艾滋病知识与态度之间既存在关联也存在脱节现象。结论医学生艾滋病认知水平较高,但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应对医学生开展综合性的艾滋病防治教育、性教育、艾滋病反歧视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高职院校医学生对艾滋病预防基本知识认知情况,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普查的方法对某高职院校4 007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预防基本知识得分及格率43.1%;女生得分高于男生(t=2.269,P=0.023);二年级得分高于一年级(t=-12.414,P=0.000)。艾滋病预防基本知识条目中,回答正确率较高的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89.1%)、艾滋病是否可防可治(88.4%),较低的为艾滋病主要预防措施(49.7%)及哪些途径不传播艾滋病(33.7%),极低的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1.0%)。84.2%的学生认为艾滋病不遥远,99.1%的学生认为艾滋病健康教育有必要,48.5%的学生赞成在校学生谈恋爱,24.5%的学生赞成婚前性行为或持无所谓态度,90.8%的学生愿意做艾滋病宣传志愿者。结论高职院校医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及格率低,艾滋病预防知识有一定欠缺,但态度积极,学习预防知识的意愿较高,需要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