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贝母不同加工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林  陶正明  郑坚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5):1199-1200
浙贝母为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thunbergiiMiq.的干燥鳞茎。性苦、寒。具清热散结、化痰止咳功效[1],为常用中药。主产浙江,栽培历史悠久,产量大、质量优,是道地药材“浙八味”之一。由于浙贝母鳞茎表皮保水作用较强,不易干燥,传统产区通常用以下方法加工:粉吸法:采挖后洗净,去除芯芽,分别撞击除去外皮,拌入煅过的贝壳灰(或石灰)吸去浆汁,晒干或烘干;生切片法:洗净除去芯芽,趁鲜切成厚片晒干或烘干,习称  相似文献   

2.
<正>牡丹皮为毛莨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效,为临床常用中药。目前主要的加工方法有“刮皮、硫黄薰蒸法”,“药典法”和“趁鲜切制法”,加工后的中药分别为“粉丹皮”,“原丹皮”和鲜切片”。粉丹皮是目前市埸上的主流商品,原丹皮较少见,鲜切片尚未出现。笔者试用相同实验材料,用这三种方法加工成饮片,从饮片的外观色泽和内在成分含量进行分析,以便选出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3.
书籍中对何首乌产地加工的描述:“秋、冬二季叶枯萎时采挖,削去两端,洗净,个大的切成块,干燥.”但目前产地加工,多数不切片,整个烘干.原因有三:一、商业部门将干的何首乌个再进行统一的切片加工处理,片的色泽,厚薄等外观质量比产地加工的要好得多.二、何首乌个收购价格高于片.三、由于产地条件所限,没有相应的晒场等设施,而且,晒干花时间长,如果遇上阴雨天气,质量就会受影响.所以产地加工多为烘干. 笔者在地产品收购中发现,烘烤的干何首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在4种无硫化产地加工条件下,浙贝母的产品外观及内在质量,为筛选出技术先进、适合推广的浙贝母产地加工工艺提供参考。方法:以成品外观、含水量、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含量为指标,比较贝壳粉吸附、生切烘干、冷冻干燥、微波干燥4种产地加工工艺对浙贝母外观和质量的影响。采用HPLC-ELSD测定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含量,流动相乙睛-水-二乙胺(70∶30∶0.03),流速0.8 m L·min-1,漂移管温度85℃,载气流速2.2 L·min-1。结果:各工艺条件下成品外观差异较大,以冷冻干燥品为最佳;含水量均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含量测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925~4.625,0.94~4.7μg;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总量的平均回收率98.58%。各工艺条件下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总量存在一定差异,冷冻干燥品中含量最高,微波干燥品和生切烘干制品次之,贝壳粉吸附制品含量最低。结论:浙贝母质量应从源头上注重产地加工的安全性,建议可采用微波干燥代替传统的产地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5.
五种贝母的一阶导数光谱法鉴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雅兰  王淑兰 《中药材》1994,17(7):19-19
湖北贝母Fritillaria hupehensis Hsiao et K.C.Hsia、浙贝母F.thunbergii Miq、平贝母F.ussuriensis Maxim、川贝母F.cirrhosa D.Don、东贝母F.thunbergii Miq·var.chekiangensis Hsiao et K.C.Hsia均为百合科贝母属植物的干燥鳞茎,性状较为相似,且商品价格不同,故误用、冒用现象时有发生。本文应用一阶导数光谱法对其进行鉴别,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生晒山参、西洋参、红参和生晒参的FTIR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楼余淦  凌明  程存归 《中草药》2003,34(7):665-667
人参是我国传统的滋补品 ,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栽培者为“园参”,野生者为山参 ,多于秋季采挖洗净 ;“园参”经晒干或烘干 ,称为生晒参 ;“园参”经蒸制后干燥 ,称红参。山参经晒干 ,称生晒山参。西洋参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 P.quinguefolius L.的干燥根 ,均系栽培品 ,秋季采挖洗净 ,晒干或低温干燥。上述 4种参的药材性状、显微结构、理化性质和薄层色谱等方面已有很多的报道 ,并已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 0 0 0年版一部。本实验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借助 OMNI采样品直接快速准确地测定生晒山参…  相似文献   

7.
白芍药材产地加工工艺初探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张云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0):993-995
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Pall·的干燥根[1]。其性味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的功效。临床上多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等症。白芍药材的产地加工方法为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及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白芍饮片取经过产地加工后的原药,进行大小分档,用水浸泡,洗净后,润软,切薄片,干燥。《中国药典》2005年  相似文献   

8.
浅析浙贝母的硫磺熏蒸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浙贝母原产象山,俗称象贝母。目前主要产地为宁波的鄞县樟水和鄞江两地区,种植面积达7000多亩。浙贝母的种植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浙贝母的传统炮制方法为拌贝壳粉撞去外皮后干燥。近年来,受外来加工法的影响,最初是浙江东阳药贩收购较小的浙贝(珠贝),充  相似文献   

9.
浙贝母是“浙八味”之一,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的干燥鳞茎。味苦、性寒,归肺、心经,具有清热化痰、散结消痈等功效,是治疗风热、痰热咳嗽、瘰疬、瘿瘤、乳痈疮毒、肺痈等病证的主要药物。浙贝母原产于浙江宁波的象山,故有“象贝”之称,现产于宁波的鄞州。有关浙贝母道地性迁移的原因一直未有定论。整理浙贝母道地性迁移的资料,分析变迁的原因,对继承和发展浙贝母这一道地药材的传统、保证和提高浙贝母药材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笔者就道地性迁移问题分别对象山和鄞州作了初步的调查和研…  相似文献   

10.
<正> 天南星又名南星,系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Arisaema erubescens(Wall)Schoott,导叶天南星Arisaema heterophyllum BI,或东北天南星Arisaema amurense Maxim,的干燥块茎。传统产地加工方法:“秋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其地下块茎,除去须根及外皮,或明矾水漂,硫磺薰干即可。”我省大部分地区对天南星的产地加工均采用以上方法。近年来我们在安徽铜陵县龙潭一带山区发现一种对天南星的独特的产地加工方法,这种方法即简  相似文献   

11.
浅谈中药人参的药理作用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中药人参为五加科的干燥根,栽培品称"园参",野生品称"山参",主产于东北三省。秋季采挖。园参经晒干或烘干,称"生晒参";蒸制后的干燥品,称"红参"。切片或研粉用。人参的化学成分主要是人参皂苷、多糖、维生素及人参黄酮类等。多数为达  相似文献   

12.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等资料,结合现代文献,对《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贝母类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炮制进行本草考证,为包含贝母类药材经典名方的开发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唐代之前药用贝母主流基原为葫芦科植物土贝母Bolbostemma paniculatum(Maxim.)Franquet.;至唐宋时期贝母基原扩大至百合科贝母属植物,结合产地分布,认为这一时期贝母药材的主流基原为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和湖北贝母F.hupehensis Hsiao et K.C.Hsia.;明代贝母开始分化为"川贝母""土贝母",但是根据所记载的"土贝母"产地,认为其亦多指百合科浙贝母F.thunbergii;清代形成川贝母、浙贝母、土贝母三类,并延续至今。建议经典名方开发中涉及不同历史时期的贝母类药材根据考证结论进行选择,加工炮制方法参考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相关规定执行。  相似文献   

13.
《中成药》2017,(6)
目的比较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超微粉、粗粉和饮片中3种生物碱的体外溶出度。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法测定不同形态浙贝母煎煮液和模拟胃液中3种生物碱在不同时间点的溶出量,比较其溶出特征。结果超微粉煎煮液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贝母辛的体外溶出度分别为72.64%、73.46%、68.97%,高于粗粉和饮片,其达到平衡浓度仅需5 min,此时三者平均体外溶出度达89.89%,明显高于粗粉和饮片(P0.01)。结论浙贝母超微粉能显著改善3种生物碱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14.
贝母属(Fritillaria)植物属百合科(Liliaceae),包括暗紫贝母(F.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浙贝母(F.thunbergii Miq.)等13种国内外固有品种,以及约50余新种、40余新变种及变型。[1]中药用贝母为百合科贝母属多种植物的的干燥鳞茎,根据产地、药效的不同,贝母药材大致分成以下几大类:浙贝母、伊贝母、川贝母、湖北贝母、平贝母等。[2]贝母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良好功效,广泛运用于多种复方中成药中,如蛇胆川贝口服液及其他多种保健品。经过对于相关文献的研究与比较,笔者发现贝母属植物中的主要成分之一的贝母辛(peimisine)可…  相似文献   

15.
芍药的化学与药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芍药为毛茛科植物,药用其根。习惯分赤、白芍两种。白芍药系植物 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产于浙江、安徽、四川,多为栽培品。根部挖出后,去头尾及支根,洗净,刮去外皮,煮透,修整后晒干;或用硫黄熏之使白。赤芍药系植物 Pa-eonia lactiflora Pall.(芍药);P.veitc-hii Lynch.(川赤芍);P.obovata Maxim.  相似文献   

16.
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味苦性寒。归肺、心经。作为著名的“浙八昧”之一,普清热化痰,开郁散结,用于风热、燥热、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疠,疮毒,胸闷等症。近5年来随着浙贝母市场价格大幅涨落和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浙贝母的采集和加工作为影响质量的重要环节也不容忽视。现将其现状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白芍饮片趁鲜切制产业化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优选白芍饮片趁鲜切制产业化生产工艺客观技术参数.方法:以芍药苷、芍药总苷为质量评价指标,结合白芍饮片外观性状,系统考察白芍饮片最佳切片程度和厚度、干燥温度、干燥时间与干燥方式等,并通过中试生产,建立白芍饮片的产业化生产工艺客观技术参数.结果:初步建立鲜白芍和白芍煮后趁鲜切制产业化生产工艺,即取鲜白芍或煮制后白芍,分档,投入滚筒脱皮机内刮去外皮后,置低温烘干机60℃烘9h至近干时(白芍药材在其含水量为28%~ 32%时),取出,以适量水喷淋后,闷润2~3h,切1.5~2 mm薄片,再60℃低温烘干,放凉,密封包装.结论:白芍饮片趁鲜切制产业化生产工艺稳定,有效避免了硫黄熏制和浸润软化,产品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8.
桔梗的产地加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丽  张村  李丽  肖永庆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0):995-997
中药桔梗为桔梗科植物Platycodon grandiflorumA.DC.的干燥根[1]。现代研究表明桔梗中含有多种皂苷类成分,主要为三萜皂苷[2,3],桔梗皂苷D,A,C等。研究表明桔梗皂苷D为主要的镇咳活性成分。《中国药典》[1]和《全国中药炮制规范》[4]中桔梗的炮制方法均为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但在炮制前,药材多已经过产地加工,2005年版《中国药典》在药材的来源项中规定,桔梗于春、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趁鲜刮去外皮....  相似文献   

19.
平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 Maxim和东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Var.chekiangensis Hsiao et K.C.Hsia均为百合科植物的干燥鳞茎,二者性状较为相似,且商品价格不同,临床上常发生误用、冒用现象。为进一步区别两者,本文应用一阶导数光谱法对其进行鉴别,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仪器和材料 岛津UV——2100型分光光度计;平贝母为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下发药材对照品,东贝母为浙江省药检所提供;95%  相似文献   

20.
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掌叶大黄药材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Y  Miao XL  Wu PA  Li YF  Liu FL  Wei SC 《中药材》2011,34(8):1196-1199
目的:优选掌叶大黄药材的最佳产地加工方法。方法:将大黄趁鲜切片加工,以晒干法、阴干法、微波法、不同温度烘干等不同方式干燥,其加工品的折干率、蒽醌衍生物含量及横切面质地和色泽变化与传统加工方法比较。结果:趁鲜切制对掌叶大黄药材折干率影响不大,但能明显降低蒽醌类成分含量,药材横切面色泽褐变明显;不同干燥方式以熏干法的蒽醌类成分含量、横切面色泽质量最好,阴干和微波法其次,80℃烘干最差。结论:掌叶大黄产地加工不宜趁鲜切片加工,干燥方式以传统的熏干法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