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9 毫秒
1.
目的探讨患侧忽略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及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伴有患侧忽略的偏瘫患者,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积极采用患侧忽略的训练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ADL能力无明显差异(χ2=3.5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7.21,P<0.01),观察组疗效显著,对照组疗效一般。结论在康复治疗时,加强对患侧忽略的强化训练,对改善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及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实施康复护理训练计划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被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出院前进行1次评价。结果训练前两组运动功能评价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训练后观察组下肢运动功能ADL能力优于对照组(X^2=23.49,P&;lt;0.05;X^2=56.87,P&;lt;0.01)。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康复计划.有利于其运动功能和ADL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王为民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5):5224-5225
目的:观察分析神经促通术配合低频脉冲电流治疗病程4个月以内的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患者的效果及机制。方法:选择2001-01/2004-05住院的病程4个月以内的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患者50例。Ashworth肌张力评定在Ⅰ~Ⅲ级。排除有意识/精神/智能障碍、患肢失认失用、帕金森综合征、癫痫;水电解质紊乱、戴心脏起搏器、严重营养不良、严重心肺系统疾病、不配合治疗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基本康复训练,治疗组行神经促通术康复治疗4周,同时配合痉挛肌治疗仪治疗10d或20d,以简式Fugl-Meyer量表评分和Ashworthr分级分别评定两组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和肢体痉挛程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的Fugl-Meyer评分和Ashworthr评级差异无显著意义(t=0.536,P&;gt;0.05和X^2=0.75,P&;gt;0.05),而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2.340,P&;lt;0.05和X^2=7.92P&;lt;0.05),即治疗组的疗效好于对照组。结论:神经促通术配合低频脉冲电流治疗可改善脑卒中偏瘫肢体的痉挛状态,有效提高患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脑出血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影响。方法:对10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在病情稳定后3~7d进行康复治疗,并与在病情稳定后10~14d进行康复的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其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出院时在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上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早期康复(病情稳定后3~7d)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的ADL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有重要意义,且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5.
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在国内,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是一个薄弱环节,不利于患者肢体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恢复。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ADL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设计: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西南医院神经内科。对象:2000-01/2002-09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康复组25例,对照组25例。干预:干预者:丁宇,陈贞芳,郑绘春,刘晓铃,陈康宁。具体方法:康复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正规的系统化康复护理,对照组仅给予神经科常规治疗。分别于系统化康复护理前当天和治疗后6周采用简式Fugl-Meyer评估(FMA)及Banhel指数分别评定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主要观察指标:①FMA评分。②ADL评分。③MMSE评分。结果:经6周系统化康复护理后,康复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明显,上、下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上肢35.82&;#177;10.28,下肢22.89&;#177;6.3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肢20.13&;#177;6.63,下肢16.52&;#177;4.10。t=6.413.4.233,P&;lt;0.01);与对照组(28.12&;#177;14.65)比较,康复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52.70&;#177;18.28)增高显著(t=5.246,P&;lt;0.01);康复组认知功能评分(16.70&;#177;8.28)与对照组(13.83&;#177;7.2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康复组定向力及记忆力(8.69&;#177;3.31)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5.32&;#177;3.10,t=3.716,P&;lt;0.01)。结论: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ADL。  相似文献   

6.
康复教育对偏瘫患者治疗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康复知识教育对偏瘫患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两组均采用以Bobath为主的综合神经促通术进行康复治疗,康复教育组采用对医务人员、患及家属、陪护人员进行康复知识教育的方法。结果:康复教育组在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性(P<0.01)。结论:康复知识教育对提高偏瘫患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侧代偿训练对老年重症偏瘫患者肢体功能、ADL能力的影响及对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的意义。方法:将入选的40例老年重症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应用Bobath技术等神经生理学疗法和运动再学习疗法,在以上训练基础上治疗组强化健侧下肢负重,利用健侧上肢代偿进行ADL能力训练,对照组则针对患侧肢体训练,诱发主动运动及分离运动,不允许健侧代偿。以上两组患者每次训练45min.每周训练11次。结果:在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各阶段,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其FM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治疗后1个月及2个月时,治疗组Barthel指数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值分别为〈0.01,〈0.05),到治疗后3个月时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重症偏瘫患者采用健侧代偿的训练方法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提高ADL能力,而且对于其患侧肢体功能的影响不大,并因此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肢体功能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脑卒中病人采用抽签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两组均接受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施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和早期系统的,规范的康复护理:对照组40例仅施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出院时,肌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①出院时观察组患者肌力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出院时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③出院时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指数记分(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实行肢体功能康复能促进患侧肢体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卒中患者关节疼痛与早期康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关节疼痛、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72例,所有患者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发病后7d之内,无严重意识障碍及精神症状,无关节病变,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关节疼痛及肢体功能采用Fud-Meyer评分法测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a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治疗后关节疼痛评分治疗组为43.36&;#177;1.61。对照组为37.36&;#177;9.2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846,P&;lt;0.001)。治疗组上、下肢运动功能和Barthel指数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对预防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关节疼痛,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心理康复治疗对年轻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心理康复治疗对年轻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11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除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护理和常规康复治疗(①偏瘫医疗体操。②神经肌肉促进术。③被动关节活动。④ADL训练)外,还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康复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护理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时间30d,比较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FMA)和ADL(BI)评定的各项数值。结果 治疗组后治疗组FMA和BI的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P&;lt;0.05)。结论 心理康复治疗对年轻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并神经网络重建仪(AM800)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1-07/2004-07在郧阳医学院附属东风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后有偏瘫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接受传统物理康复疗法加神经网络重建仪进行治疗,对照组只进行传统物理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对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Barthel指数)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实验组的Fugl-Meyer评分(70.3&;#177;11.6)和对照组的Fugl-Meyer评分(48.4&;#177;10.2)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5.98,P&;lt;0.01)。实验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74.9&;#177;15.7)和对照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52.2&;#177;16.3)比较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7.17,P&;lt;0.01)。结论:神经网络重建仪治疗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ADL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电刺激小脑治疗康复组(48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48例)。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分别观察其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情况,两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刺激前后血流速度变化;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与对照组44%比较,X^2=23.67,P&;lt;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康复组治疗前后比较[(27.47&;#177;5.14)比(8.98&;#177;6.34)分,t=14.57,P&;lt;0.01],刺激后康复组与对照组(18.95&;#177;10.32)分比较(t=9.47,P&;lt;0.01);脑动脉血流量:康复组患侧治疗后明显增加(t=7.06,t=6.59,P&;lt;0.01),与对照组比较(t=4.72,536,P&;lt;0.01);康复组健侧治疗前后比较(t=2.18,2.34,P&;lt;0.05)。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康复组治疗前后比较,上肢忙14、76,P&;lt;O.01,下肢归10.24,P&;lt;O.01,治疗后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肢t=9.72,P&;lt;0.01,下肢t=5.61,P&;lt;0.01,两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神经功能及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顺利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4):3309-330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康复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康复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从患者入院第1天开始即设计良好的肢体位置,进行患肢按摩和肢体的被动活动。对照组按传统的脑血管病治疗护理方法,患者肢体处功能位,急性期卧床静养限制活动。结果两组患者经1个月的治疗和康复护理后,康复组患侧上下肢体运动功能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介入能明显改善患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14.
巴氯酚并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痉挛性偏瘫的治疗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巴氯酚(Baclofen)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关节活动度、运动功能和ADL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对144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4例,服用巴氯酚结合康复治疗;对照组60例,只接受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分别进行Ashworth,FMA和MBI量表评定以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Ashworth评定治疗组显效率为67.86%(上肢),63.60%(下肢),有效率为86.90%(上肢),89.29%(下肢);对照组显效率为41.60%(上肢),45.00%(下肢),有效率为76.67%(上肢),78.33%(下肢)。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均有明显改善(P&;lt;0.01),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lt;0.05)。结论:巴氯酚结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肢体的痉挛状态,提高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中的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增力  蔡红庆 《现代康复》2001,5(8):119-119
目的 探讨针刺结合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技体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对脑卒中偏竣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采用神经科系统地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针刺结合康复治疗,用Fugl-Meyer评分法和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 治疗组在肢体运动功能,ADL方面改善显著,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lt;0.01)。结论 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提高ADL能力,避免关节挛缩,缩短病程,提高生存质量有较高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65例急性脑出血且神志清醒患者,随机分为早期护理干预组(简称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病例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只按一般护理,在恢复期进行功能锻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早期进行心理康复指导及急性期护理干预,两组治疗4周后进行肌力比较。结果干预组肌力明显比对照组提高(X^2=12.15,P〈0.01)。结论脑出血偏瘫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早期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运动疗法,1 次/d,45min/次,训练5次/周,连续6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Lindmark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对2组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和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经6周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及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如早期(病情稳定后)辅以运动疗法,可明显改善患肢肢体功能、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18.
钱开林  王彤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5):5210-5211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治疗1,3,6个月后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unctional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FCA)评分的变化。方法:4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19例)。治疗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包括:①偏瘫医疗体操。②神经肌肉促进技术。③肌电反馈治疗。④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⑤康复护理。⑥针灸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常规康复指导。治疗前、治疗1,3,6个月后分别进行FCA评定。并将评定数据加以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FCA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67.53&;#177;16.81)分,优于对照组(59.96&;#177;20.97)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6648,P&;lt;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85.50&;#177;16.52)分,高于对照组(77.84&;#177;16.74)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7048,P&;lt;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94.73&;#177;13.54)分,对照组(85.34&;#177;12.81)分,差异有显著性义(t=2.3195,P&;lt;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短期及长期功能恢复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屈肌反射作为一种神经肌肉的促进技术的强化手段运用于脑损伤后偏瘫患者下肢康复的可能性。方法:选取2003—05/2004—08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及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脑损伤后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只给予常规康复治疗[①偏瘫医疗体操。②神经肌肉促进技术。③步态分解练习。④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⑤功能性电刺激。⑥针灸等],治疗组除了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外对患者下肢加用屈肌反射进行治疗。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分别进行Fugl-Meyer assesment(FMA)下肢运动功能评估,比较治疗前后评估的各项数值。结果:治疗前两组FMA数据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组(8.68&;#177;3.61)分;对照组(8.32&;#177;3.57)分,t=0.3171,P&;gt;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数据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其中治疗组(24.14&;#177;8.35)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为(15.86&;#177;6.24)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5523,P&;lt;0.005)。结论:屈肌反射能够诱发或促进偏瘫患者下肢的屈曲运动,明显改善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21  
目的:探讨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统一标准入选的8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治疗组除常规临床治疗外,严格按照“十五”攻关课题“脑血管病三级康复治疗方案”进行康复训练,直至病程6个月末:对照组不做任何正规康复训练。分别于病程1个月、3个月、6个月时比较两组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恢复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在入组时,上肢、手及下肢的运动功能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程1个月时上肢和下肢功能差异出现显著性意义(P〈0.05);3-6个月时差异更加显著(P〈0.01);同时手功能也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②两组患者在入组时ADL能力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程1个月时差异出现显著性意义(P〈0.05):病程3—6个月时差异更为显著(P〈0.01)。结论:三级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