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老年人常见的缺血性心脏病 ,病情进展较快 ,易发展为心肌梗塞或心源性猝死。葛根素注射液(烟台中策药业公司生产 )具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减少心肌耗氧指数、改善微循环等药理作用[1,2 ] 。本组用该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 36例 ,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 1998- 11~ 2 0 0 0 - 0 2因不稳定型心绞痛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 36例。其中男 31例 ,女 5例 ;年龄 6 0~ 78岁 ,平均 6 5 .6岁。恶化劳力型心绞痛 (包括卧位性心绞痛 ) 12例 ,轻微活动即诱发的初发性心绞痛 8例 ,每次发作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常规加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丹红注射液,每次30m1,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2周。观察两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心绞痛症状改善51例,占91.1%;对照组46例,占82.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41例,占73.2%;对照组35例,占6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高切黏度指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常规加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且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宁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本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应用降糖药物、拜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制剂)的基础上加用冠心宁注射液30ml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一日一次,疗程14天。观察两组用药前后心脏功能的改善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和对照组有效率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参麦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津 《临床军医杂志》2006,34(6):783-783
2004年10月-2005年3月,我们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2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加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均给予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药、钙离子拮抗药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氯吡格雷治疗,每次75mg,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到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均治疗14天。观察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变化等。结果:观察组心绞痛改善81例(90.0%),对照组67例(74.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77例(85.6%),对照组66例(68.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氯吡格雷加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80例UAP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单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AP患者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8.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的一种,其病理生理基础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进而诱发血小板的活化、粘附和聚集,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部分闭塞的一组急性临床综合征.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及健康,尤其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9.
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1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均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1周、2周、8周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ST段压低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时ST段压低情况均显著少于治疗前,观察组ST段压低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68例不稳定心绞痛,在内科药物治疗24~48h基础上行介入治疗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全部病例入院后常规予抗血小板(阿司匹林、噻氯匹定或氯吡格雷)及抗凝药物治疗(普通肝素静脉滴注或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24~48h,介入性检查当天噻氯匹定或氯吡格雷酌情增加剂量。介入性治疗后,继续使用肝素5~7d(部分患者术后全身肝素化1~2d),口服阿司匹林、噻氯匹定或氯吡格雷1~2月,并酌情使用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他丁类降脂药,出院后继续随诊。结果 共计96支病变血管,其中76支病变血管即刻进入介入性处理,余病变血管择期处理。共置入支架85枚,3例置入支架后出现血管夹层,再次置入支架后夹层消失。无血管急性闭塞和亚急性血栓形成,近期无急性心肌梗死及死亡病例。置入支架以AVE(medrtonic)、BX(cordis)支架为主。除2例出现穿刺部位小血肿外,本组病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介入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方法有效、安全。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术前有效地抗血栓治疗和术中对病变的良好判断及手术中器材的选择。治疗中球囊、支架直径和长度的选择及扩张的压力和时间,对预防血管急性闭塞、夹层至关重要;术中尽量减少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造成的血管内膜撕裂、夹层,球囊扩张后出现血管夹层必须使用支架来保证前向血流;对于明显的血栓性病变,术中使用球囊长时间扩张后,置入支架。  相似文献   

11.
路辉  王炎焱  陈馥  吴英  崔哲 《人民军医》2002,45(1):21-22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是常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在老年人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或心性猝死。为此 ,我们在 1999年 5月~ 2 0 0 0年 1月采用诺易平 (第 2代低分子肝素 )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 ,以期找出较有效的治疗方法。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70例中 ,男 5 5例 ,女 15例 ;年龄 63~82岁 ,平均 71 1岁。均符合 1979年WHO制定的UPA标准。排除下列患者 :(1) 2周内有活动性出血、做过手术、做过活体组织检查和有外伤史 ,或不能实施压迫止血的血管穿刺者 ;(2 )高血压病经治疗血压仍 >2 4 0 / 14 7kPa者 ;(3)有脑…  相似文献   

12.
生脉注射液加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占修  麻滨瑞 《人民军医》2002,45(8):462-463
生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已有较多报道。对于不稳定心绞痛 (UAP) ,目前主张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肝素抗凝治疗。为探讨两者是否有协同作用 ,1996年 10月~ 2 0 0 0年 10月我们采用生脉注射液合并肝素治疗UAP 4 6例 ,并与对照组比较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我院收治UAP 96例 ,均符合 1979年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 ,并且无严重原发性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和出血性疾病等抗凝治疗禁忌证。随机分为 2组 :(1)生脉 +肝素组(观察组 ) 46例 ,男 30例 ,女 16例 ,年龄 39~ 74(60 0 4± 9 38)岁 ;…  相似文献   

13.
李延楠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0):1873-1874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将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为两组,辛伐他汀组43例除予以常规治疗外,加用辛伐他汀。常规组43例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血脂变化。结果:辛伐他汀组治疗总有效率93.03%,常规组总有效率74.42%,二者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6周后辛伐他汀组患者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与入院时比较有显著差异;常规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显著差异。结论: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1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随机单盲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及常规+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治疗组)组。分别于治疗后1、2周根据心绞痛分级变化及心电图改善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1周显效率为41.5%,总有效率为70.8%,2周总有效率93.8%,高于对照组(P<0.05);2周显效率对照组5.8%(P>0.05);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硝苯地平控释片与常规药物并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迅速控制症状,对降低心肌梗死发生及死亡率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15.
王新民 《人民军医》2006,49(8):466-467
哌克昔林注射液具有显著扩张血管、降低血黏度、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改善微循环的功能,在缺血性循环障碍疾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作用。2004年以来,我们应用哌克昔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6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常规治疗包括抗血栓,抗缺血,稳定斑块及介入等方法.我科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按照1979年WHO命名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1],选择符合诊断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4例,随机分为阿魏酸钠治疗组和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李忠杰 《西南军医》2012,14(3):460-46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将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组39例除予以常规治疗外,加用阿托伐他汀。常规组39例给予常规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疗效及血脂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治疗总有效率94.87%,常规组总有效率74.35%,二者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6周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与入院时比较有显著差异;常规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显著差异。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低分子肝素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方法:将61组U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硝酸盐,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阿司匹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疗程为7-10d,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8.8%,对照组有效率6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小于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均治疗3周,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和心绞痛发作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59例,占98.3%;对照组44例,占7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改善心绞痛和冠状动脉供血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由于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及随之而来的破裂部位的血栓形成引发的,进而造成冠状动脉的完全或接近完全闭塞。目前认为溶栓只作用在纤维蛋白,不作用于血栓中血小板成分,因此将血小板抑制剂与溶栓剂联合应用理论上可以增强溶栓制剂的效果。我院在常规抗心绞痛的基础上,应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血小板抑制剂替罗非班治疗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