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宿主动物流行特征,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鼠密度监测采用常规夹夜法;将鼠肺冷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病毒抗原。结果居民区鼠密度为1.85%,带毒率为3.33%,鼠种构成为褐家鼠、小家鼠、小仓鼠和大仓鼠,褐家鼠带毒率最高为3.35%;野外鼠密度为1.13%,带毒率为2.44%,鼠种构成为褐家鼠、小家鼠、黑线姬鼠、大仓鼠、田鼠、大林姬鼠、小仓鼠和社鼠,黑线姬鼠带毒率最高为6.67%。不同区域鼠类群落结构为褐家鼠均有分布,且为优势鼠种;小家鼠和大仓鼠分布于9个市,构成比位居第2位;小仓鼠、黑线姬鼠和田鼠分布区域较少;社鼠和大林姬鼠仅分布在河北省北部承德山区。结论褐家鼠是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的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应对该鼠种有针对性地制定综合防治措施,以控制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淄博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2年全市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在疫情高发区县开展鼠密度、鼠带毒率和鼠种监测。结果 2006-2012年全市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515例,平均发病率为1.69/10万。病例以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主要分布在淄川、博山、沂源地区,占全市病例的72.43%,高发地区交替。春季和秋冬季节各有一个高峰,2012年秋峰明显高于春峰。全市平均鼠密度为2.82%,鼠带毒率为4.26%,室内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室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黑线姬鼠、褐家鼠和小家鼠带毒率分别为15.22%、3.27%和2.63%。结论 2011年开始淄博市肾综合征发病进入上升期,传染源以黑线姬鼠为主,南部山区是疫情重灾区,在该地区进一步加大监测力度和接种出血热疫苗是降低发病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的流行规律 ,制订有效防治措施。 [方法 ]分析 1 980~ 2 0 0 0年 HFRS疫情资料与鼠情监测资料。 [结果 ] 1 980年出现首例病例 ,1 985年出现第 1次流行高峰 ,以后逐渐下降 ,2 0世纪 90年代后疫情逐渐上升 ,1 995年、1 998年分别出现第 2次、第 3次流行高峰。 2 0世纪 90年代以前发病季节分布为秋季单峰型 ,此后为春秋季、季双峰型。2 0~ 50岁的青壮年农民发病最多 ,男性发病数高于女性。疫区平均鼠密度为 4.71 % ,鼠种以褐家鼠、黑线姬鼠为主。 [结论 ]控制 HFRS的流行 ,关键在于灭鼠工作的开展及 HFRS疫苗的接种  相似文献   

4.
邱波  苏航  滕伟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4):2733-2735
[目的]掌握青岛郊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特征,指导防治工作。[方法]对2000~2005年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5年,我市郊区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波动在3.59~12.09/10万之间,平均为7.14/10万,病死率为2.04%。总体上呈明显下降趋势。春夏季高峰为3至7月,5或6月达最高;秋冬季高峰为10至次年1月,11或12月达最高。发病年龄为2~85岁,20~60岁年龄组占78.43%,农民占83.33%,男性为女性的2.53倍。黑线姬鼠、褐家鼠分别是野外和居民区的优势种,直接荧光抗体法检测发现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和臭鼩鼱带病毒,野外和居民区带病毒率分别为5.91%和4.15%。[结论]部分地区的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较高,应采取措施,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5.
1992-2006年泰安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1992-200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特点及规律,为制定泰安市肾综合征出血热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92-200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资料、宿主动物带病毒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2-2006年全市共发病9 67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1.80/10万,死亡25例,病死率0.26%.发病呈明显季节性高发,表现为双峰型,春季高峰高于冬季高峰;发病以青壮年、男性农民为主,<19岁的学生发病有所上升.发病性别男女之比为2.03∶ 1,发病地区分布于所辖6县(市、区).鼠种构成复杂,室内以褐家鼠、野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结论 泰安市为混合型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褐家鼠是本病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地区农田鼠逐月数量变动,分布以及与发病的关系,方法:鼠夹法。结果:农田鼠密度为2.31%,以黑线姬鼠,大麝鼯为绝对优势种,全年出现5-7月数量高峰,与HFRS发病高峰6-8相吻合,黑线姬鼠,大麝鼯在室外分布广泛,但以河边沟渠,宅周,稻田为主,环境零乱,垃圾众多会影响鼠形动物密度,结论:控制野鼠性HFRS,应强化室外农田灭鼠,适宜时间为5月和冬季。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掌握淄博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疫情动态和流行规律,掌握其宿主动物的分布、种类及感染情况,为合理的防控策略的提出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3-2014年淄博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疫情及宿主动物监测资料。结果 淄博市出血热发病以农民为主,男女之比为2∶1,季节分布由秋冬季高峰为主向春季高峰转变。居民区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93.62%,且居民区褐家鼠平均带毒率12.50%;野外褐家鼠及黑线姬鼠均较多,分别占62.12%、28.78%,野外老鼠未检测出汉坦病毒。2014年与2013年相比,鼠密度有所增加,但带毒率的升高不明显。结论 目前我市是以家鼠为主的混合疫区,重点是在春季加强居住区家鼠的灭鼠工作。  相似文献   

8.
鲁中南丘陵地区鼠类生态学及其医学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搞清鲁中南丘陵地区鼠类生态学及其医学意义。方法 采用生态学、流行病学和血清学方法。结果 (1)对鲁中南丘陵地区农田鼠类构成及季节消长常年系统的观察结果表明,当地农田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大仓鼠为常见种。鼠类总密度变化全年有2个数量高峰,前峰在7月,后峰在10月,黑线姬鼠密度变化与鼠总密度类似,但其后峰高于前峰。大仓鼠全年仅1个数量高峰在7月中旬。(2)黑线姬鼠全年有2个繁殖高峰,分别在5月和9月;大仓鼠仅1个繁殖高峰在5月,随鼠龄增加,雌鼠怀孕率增加,雄鼠睾丸下位率亦增加,且下位率变化与雌鼠繁殖活动变化基本一致。(3)多元回归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相对湿度是影响黑线姬鼠和大仓鼠种群密度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4)黑线姬鼠、大仓鼠、褐家鼠均存在汉坦病毒(HV)和恙虫病东方体(Ot)自然感染,其季节消长与肾综合征出血热及恙巾病的管病窒蛮化密切相羊.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1984~200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 掌握本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规律、特征和流行因素 ,制订防治对策。  [方法 ] 采用现场调查、实验室病原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开展人间疫情和宿主动物监测研究。  [结果 ] 我市上个世纪 90年代以来发病率有所下降 ,无明显周期性。每年有冬夏两季流行高峰 ,80年代以冬季高峰为主 ,近 10年夏季峰值明显增加 ,冬季峰相应减弱。发病以青壮年、农民为主。临床病人检测血清符合率为 96.70 % ,出血热病人抗体持续时间长达 2 0年之久。疫区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为 1.65 %~ 3 .79%。宿主动物监测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携带HV高于其他动物 ,分别为 4.3 0 %和2 .60 %。分子生物学分型黑线姬鼠等自然携带Ⅰ型 (HTN )病毒 ,褐家鼠主要携带Ⅱ型 (SEO)病毒 ,也带有Ⅰ型病毒。出血热病人血清分型Ⅰ型占 60 % ,Ⅱ型占 2 3 %。在重点发病地区开展灭鼠等措施 ,能降低鼠密度 ,控制出血热发病。  [结论 ] 本市属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 ,近年来流行特征出现变化 ,黑线姬鼠、褐家鼠是主要传染源 ,人群免疫水平低下 ,应加强重点地区夏季流行灭鼠为主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淄博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流行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全市出血热疫情和宿主动物监测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9年全市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1 157例,死亡10例,平均发病率为1.83/10万,病死率0.86%。沂源县、淄川区和博山区报告病例数占全市72.77%,60岁以上年龄组构成比22.64%。每年有春季和秋冬季两个发病高峰。全市平均鼠密度为2.84%,居民区和野外分别以褐家鼠和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褐家鼠和黑线姬鼠带毒率分别为6.00%和4.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947,P = 0.331)。褐家鼠携带的病毒为汉城型汉坦病毒(seoul virus,SEOV),黑线姬鼠携带的病毒为汉滩型汉坦病毒(hantaan virus,HTNV)。结论 淄博市HFRS发病呈现波动式下降趋势,发病年龄有老龄化倾向。鼠密度和鼠带病毒率仍高于周边地市,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应持续在高发区县加强疫情和宿主动物监测,在重点地区开展出血热疫苗接种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