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我是一个医生,也是一个痔疮患者。1976年,我患了痔疮,经常出现便后出血,痔核脱出肛门外,局部疼痛等症状,其苦难言。曾用中西药物治疗,疗效不佳,两次行手术治疗,第一次术后七天复发,第二次术后一年复发,且病情越来越重。后来,由于痔核经常于便后脱出肛门外,我就便后用温水坐浴,用手指将脱出肛门外的痔核推拿复位。这样一来,各种症状减轻,病情有好转。于是,我就坚持每天行直肠肛管指压按摩痔核一次。一月后,病情明显好转,便后出血、痔核脱出及疼痛等症状消失。此后我坚持每隔数天或十余天按摩一次,十余年来,痔疮未再复发。我认为,直肠水管指压按摩是痔疮患者自我保健的极佳方法,可减  相似文献   

2.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脱肛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凤仪  赵党生 《中医杂志》2002,43(3):205-206
脱肛又称肛管直肠脱垂,是肛管、直肠粘膜或直肠全层,甚至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的一种常见疾病。各种年龄的人均可发生,小儿以直肠粘膜脱垂多见。主要表现为肛门直肠粘膜脱出,轻者便后自行回纳,严重时咳嗽、行走、下蹲时即脱出,由于反复发作,可伴有粘液流出、出血、感染,不能自行复位,需卧床或用手托回。我们总结1990~2001年50例脱肛患儿治疗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肛管直肠脱垂,简称脱肛,是直肠黏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和脱出肛外的一种疾病,而小儿以直肠黏膜脱垂多见~([1])。小儿不完全直肠脱垂的诊断标准可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2])的分类:不完全直肠脱垂也称为I度直肠脱垂,多见于排便或努挣时,直肠黏膜脱出,色淡红,长度小于3 cm~5 cm,质软,不出血,便后能自行回纳,肛门功能良好者。完全性直肠脱垂及重度直肠脱垂症状依次加重。小儿脱肛  相似文献   

4.
直肠粘膜内脱垂合并直肠前突的认识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肠粘膜内脱垂与直肠前突二者均属出口梗阻性疾病,直肠粘膜内脱垂是指在排便过程中近侧直肠全层或粘膜层折入远侧肠腔或肛管内,未脱出肛门外。直肠前突指用力排便时直肠前壁向前突出,脱出的粘膜呈漏斗影像或局部充盈缺损。这类患者自觉肛门下坠感明显。有便意但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几年来是我院结肠炎门诊较常见的病证之一。1 临床资料 本组95例患者中,年龄20-75岁,女性55例,男性40例,病程最短为2个月,最长25年。全部病历均以排粪造影为主要依据,部分病历参照  相似文献   

5.
<正>直肠黏膜内脱垂(internal rectal prolapse,IRP)是指直肠黏膜层或全层套叠入远端直肠腔或肛管内而未脱出肛门的一种功能性疾病,是排便障碍性便秘的原因之一~([1])。以大便排出困难、肛门下坠感、肛门阻塞坠胀感、排便不尽感、大便次数增多为主要症状,指诊时觉黏膜松弛有绕指感,肛门镜检查时可见直肠黏膜脱垂甚至套叠,排便努挣时可见直肠黏膜脱垂套叠堵塞于肛管,但并未脱出肛门外,  相似文献   

6.
直肠脱垂又称为"脱肛",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儿童和老年人较易发生.其主要症状为排便后直肠部分或全部向下移位,脱出于肛门外,难以自行复位,需要借助手指(隔以手纸或纱布)轻轻往上托起,才能够还纳复位. 直肠脱垂的主要原因为大便经常干结难解,排便时长期用力摒气;加以患者肛门括约肌松弛或力量薄弱,收缩功能较差.初起时情况并不...  相似文献   

7.
自1981年5月,我们采用石矾汤熏洗后注射硬化剂方法治疗直肠脱垂83例,均获满意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83例中,男54例,女29例:最小年龄3岁,最大68岁,3~7岁54例,8~16岁7例,60~68岁22例;病程均在5个月至3年。全部患者肠壁脱出肛门,便后不能自行缩回,肛门外有红色球形肿块由肛门突出,长5cm以上,直肠粘膜表面呈环形皱裂。其中肛管未脱出的48例,已脱出的35例,多数有粘液从肛门流出。治疗方法石榴皮30g,枯矾3g,苦参11g,枳壳11g。水煎熏洗。洗前排净大小便,每日2次,连洗3日,洗后徐徐上托。常规消毒肛周皮肤。用5ml注射器7号针头抽吸96%酒精和2%普鲁卡因各2.5ml。注射部位是肛门两侧及后方,即肛门至坐骨结节连线中点与尾骨  相似文献   

8.
齐教授信箱     
《新中医》1982,(7)
脱肛的治疗问题近有青岛张××等读者函询脱肛的治疗问题,现简介如下。脱肛是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端,向外翻出而脱垂于肛门外的证候。多见于小儿和老人,体虚的成年人也可发生。起初,排便时自觉有肿物自肛门脱出,便后自行复位。尔后脱出的肿物逐渐增大,须用手向上托之方能复位,便后有下坠感和排不尽感,排便次数增多。甚者在咳嗽、走路、久站或稍一用力即便脱出。脱出后局部有发胀感,亦可感到腰骶部胀痛。脱出的粘膜有粘液分泌,若粘膜面糜  相似文献   

9.
痔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华 《河北中医》2010,32(8):1279-1280
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1.1症状、体征①间歇性便时肛门部出血,表现为大便带血、染纸、滴血或射血。②大便或劳累后,有囊性肿块脱出肛门外,能自行复位或需手法复位或不能复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对肛肠理论的研究深入,对无症状痔的治疗理念的接受,以及应用非手术疗法治疗肛肠疾病重要性的再认识,复方角菜酸酯(太宁栓)作为直肠粘膜保护剂逐渐在肛肠科应用起来,其对肛肠疾病症状的消除和改善具有不容置疑的作用。笔者于2005年12月~2007年6月采用直肠粘膜保护剂-复方角菜酸酯栓剂塞肛治疗Ⅰ、Ⅱ度内痔患者50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均有便血(包括排便时喷血、滴血以及便纸染血)和(或)便后肛内有物脱出(可自行还纳)、肛门局部有瘙痒感以及肛门有分泌物等症状,且经肛门镜检查证实直…  相似文献   

11.
<正> 直肠脱垂,俗称脱肛。祖国医学认为:由脾胃虚弱日久造成中气下陷所致。在治法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疗之,但是经临床应用效果不佳。本作者根据多年实践探索改以温肝散寒行气活血之法,用自拟复肛散治疗疗效显著,现结合28例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Ⅰ°直肠管从肛门脱出,肛管粘膜呈纵型,在便时脱出,便后自行恢复。Ⅱ°直肠管脱出,肛管粘膜呈环型,并且粘膜可出现水肿、出血、溃疡糜烂,便后不能自复。  相似文献   

12.
浅谈痔疮病人的健康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痔是直肠下端粘膜下或肛管皮肤下静脉丛扩张迂曲而形成的结节性静脉团.痔多与嗜食辛辣.排便,负重,经产用力,酗酒,久痢久泻,久坐久立等有关.临床表现为肛门有肿物,坠胀,异物感;或便时疼痛.便血,痔核脱出,不适;或伴有局部分泌物增多,瘙痒等症状.因此,痔疮病人的健康指导尤为重要.现将我院护理痔疮病人的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内痔反复脱岀的患者,可因直肠黏膜随内痔脱出而并发脱肛,常见于二期和三期内痔患者.二期内痔患者痔核脱出后可自行回纳入肛门,三期内痔患者痔核无法自行回纳到肛门内,常伴有肛门坠胀不适、疼痛和瘙痒. 除了手术和药物治疗,患者还要注意日常生活和饮食调理,才能有效避免复发.首先要避免久坐,建议经常做提肛运动,以提高肛门括约肌的弹性...  相似文献   

14.
<正>痔是直肠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直肠静脉丛瘀血、扩张和屈曲而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并会因此而引起出血、栓塞、疼痛或团块脱出。痔是常见病,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生,随年龄增长而增长。既往Ⅲ,Ⅳ期脱垂性痔均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缺点是术后肛门部位疼痛时间长、创面愈合慢、肛门失禁以及肛管狭窄等并发症。近年来国外已迅速推广经肛门镜下吻合器行痔切除术取得满意  相似文献   

15.
痔疮为肛肠科常见多发病,居肛门五大疾病之首.临床以便血、痔核脱出、肿胀疼痛为主要表现,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近年来,笔者通过针刺配合超短波治疗痔疮3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5月至今我院门诊痔疮患者64例,所有病例经肛肠科指诊或肛镜检查确诊,并除外结、直肠、肛管的良性、恶性肿瘤等疾病.  相似文献   

16.
<正>混合痔是指痔位于齿状线上下,表面同时为直肠黏膜和肛管皮肤所覆盖。若混合痔围绕直肠肛管一周,即称为环状混合痔,是痔疮发展的最后阶段,手术并发症较多。2008—2009年,笔者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患者60例,治疗效果好,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环状混合痔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19~80岁;病程0.5~40 a,排便时均有肛门肿物脱出,可自行回纳33例,须用手协助回纳27例;外痔静脉曲张或伴  相似文献   

17.
1995—2002年笔者应用手法复位、外敷三黄消肿膏治疗急性嵌顿痔48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8例急性嵌顿痔中男36例,女12例;年龄28~78岁;嵌顿时间4 h~5 d,脱出内痔呈环状28例,单个或2个19例,坏死并出血1例。1·2手法复位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在脱出痔核上涂敷少许三黄消肿膏,使之润滑利于纳入。复位时不能用力压迫全部痔核同时入肛,可先将一侧轻柔慢压送回肛门后,再用相同方法送另一侧。还纳嵌顿痔核后,轻压痔核5 min,待其消肿后,再用双手示指和中指扩肛,使其能纳入3~4指,并扩肛4 min,肛内用甘油注射器注入三黄消肿膏10 …  相似文献   

18.
我们近年来应用自拟祛瘀止陷煎局部溻洗并口服补中益气丸治疗嵌顿性直肠脱垂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例为我院急症观察病房或门诊病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老年组9例,年龄62~76岁;儿童组21例,年龄2~8岁;病程1.5~13年;直肠Ⅲ度脱垂(直肠全层脱垂)23例,Ⅲ度脱垂(直肠全层及肛管脱垂,或兼有乙状结肠部分脱出)7例。临床表现为排便或咳嗽等导致腹压增高时直肠脱出,引起肛门部坠胀、疼痛,脱出直肠不能自行回纳;可排出血性粘液而无大便;时间过久可出现腹痛及脱出直肠段坏死。 1.2 治疗方法 以外治为主,内服药为辅。(1)外治:予自拟祛  相似文献   

19.
肛门裂简称肛裂,在中医文献中称之为钩肠痔、担肠痔、脉痔、裂肛痔等。据有关资料统计,成年人肛裂的发病率占4%~6%,占肛门直肠疾病的第三位,在肛肠科疾病就诊中占13.9%。作者自1986年以来,采用侧位粘连部分内括约肌及林膜挑出切断缝合,治疗1期、Ⅱ期肛裂62例,临床观察取得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2例,男23例,女39例;年龄18~57岁;病程l~5个月。裂口部位:前位32例,后位18例,前后位12例,并肠息肉3例,肛乳头肥大4例。1.2手术方法:患者取截五位,肛门用洗必泰叮消毒,局麻下,肛管直肠用达金液消毒。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盆底重建联合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结合提肛散敷脐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直肠脱垂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盆底重建联合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于入院第2天即给予提肛散敷脐治疗,持续用药2周;观察2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肛门坠胀感及排便评分,并对比直肠脱出长度、肛管静息压、最大收缩压及舒张压改善程度。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时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直肠脱出长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排便、肛门坠胀、肛门梗阻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术后肛管静息压、最大收缩压及舒张压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盆底重建联合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结合提肛散敷脐治疗直肠脱垂,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术后疼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