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目的研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患者的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152例ICP孕妇为研究对象,分为轻度组83例,重度组69例;随机抽取80例同期经阴道分娩的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比较妊娠结局。结果经阴道分娩产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围生儿死亡发生率重度ICP组高于轻度ICP组和对照组(P0.05);轻度ICP组与对照组围生儿不良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ICP组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者比较,羊水粪染及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率高于阴道分娩产妇(P0.05)。结论轻度ICP患者可适当延长孕周,待产程发作后严密监测下经阴道试产,重度ICP适时剖宫产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体和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本院住院并妊娠的203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病例作为观察组,并与本院同期正常孕妇对照,比较母体和围生儿的结局。结果观察组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羊水污染率、胎儿宫内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早产儿率、低体重儿率、围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婴危害极大,应加强孕期监护,早期诊断,积极治疗,适时终止妊娠,从而减少新生儿并发症和围生儿死亡率,提高围生儿的生存率,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及终止妊娠方式的选择.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08年12月在渭南市中心医院分娩的12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住院分娩的正常孕妇2 4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终止妊娠的方式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死亡、胎粪污染明显高于对照组(χ2分别为6.12、28.35、41.18、6.01,均P<0.05);观察组孕妇血清总胆汁酸值不同对新生儿的影响不同,孕妇血清总胆汁酸≤20μmol/L组的早产、胎儿宫内窘迫、胎粪污染明显低于总胆汁酸>20μmol/L组(χ2分别为5.66、4.58、5.52,均P<0.05);观察组剖宫产终止妊娠者新生儿无窒息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者,轻度窒息、重度窒息明显低于阴道分娩者(χ2分别为46.10、17.14、20.41,均P<0.05).结论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婴,特别是新生儿的危害极大,且孕妇血清总胆汁酸值越高,发生早产、胎儿宫内窘迫、胎粪污染的可能性越高,围产儿预后越差,产科工作者应提高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认识,把握好选择以剖宫产作为终止妊娠的时机.  相似文献   

4.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围生儿不良结局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主要引起胎儿宫内缺氧,围生儿死亡,ICP时母体胆汁酸增高,胎盘胆汁酸转运障碍,胎儿胆汁酸代谢异常,导致母儿胆汁酸储留。多项研究认为储留的胆汁酸通过生物膜损伤,能量衰竭,细胞凋亡,坏死以及自由基协同损伤等细胞毒作用。影响胎盘灌注,胚胎发育,血液携氧能力以及母儿营养吸收,导致围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刘娟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5):878-879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干预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48例ICP患者分为治疗组45例,未治组103例,分析比较治疗组干预治疗后生化指标变化,及治疗组与未治组的围生儿结局。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血清胆汁酸(TB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与未治组比较治疗组胎儿窘迫、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降低(P〈0.01)。结论重视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加强产前检查,及早诊断、治疗,放宽剖宫产指征,对降低围生儿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ICP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同期分娩的无ICP正常孕产妇67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围产儿结局。结果观察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及早产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P对围产儿结局影响极大,可引起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早诊断、早治疗,加强孕产期监护,适时终止妊娠是降低其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人群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病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及对母体和围生儿的影响。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206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组与对照组比较,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汁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清游离甲状腺素、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及促甲状腺素检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8.369、7.250、2.034、3.015、2.122、1.382、2.746、2.831,均P<0.05)。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组与对照组比较,胎儿宫内窘迫、早产、羊水粪染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93.998、22.342、47.641、5.916,均P<0.05)。结论应加强孕期监护,早期诊断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酌情放宽剖宫产指征,适时终止妊娠,尽可能降低围生儿的患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干预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把1998年3月~2004年3月该院97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未治疗组),对两组孕妇及围生儿临床结局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肝功能指标较高,且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窘迫及羊水粪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导致剖宫产率增加,同时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治疗组。治疗组上述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易突发胎儿宫内缺氧等并发症,必须高度重视。加强治疗及胎儿监护,适时剖宫产终止妊娠将明显改善围生儿预后,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患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血清胆汁酸水平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9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血清及胎儿脐血胆汁酸水平及围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血清及胎儿脐血胆汁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胎儿脐血胆汁酸水平与孕妇血清胆汁酸水平呈正相关(r=0.982,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较低,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死亡率及早产率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孕妇血清及胎儿脐血胆汁酸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可为评估围生儿结局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54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妊娠结局与实验室检查如胆酸等的相关联系。方法:总结54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胆酸值,按数值分为两组:A组10~20μmol/L,B组>20μmol/L,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结果:胆酸升高A组35例,B组19例,B组患者发生胎儿窘迫、羊水粪染、早产,胎膜早破等几率较A组有显著差异。结论:ICP患者实验室检查胆酸是较重要敏感指标,有胆酸增高明显的患者出现妊娠结局异常的几率增加,故在ICP患者中,对胆汁酸增高尤其是明显增高者,应特别注意妊娠监护,适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患者发生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3年2月就诊于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的60例ICP患者。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寻找早产的预测指标。结果分娩的平均时间是38.1±1.7周,未出现死产婴儿。其中8例患者(13.3%)出现早产。与足月分娩相比,早产分娩者的总空腹血清胆汁酸水平更高(t=2.46,P<0.05)。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早发性瘙痒症状(OR=1.71,95%CI:1.24~2.79,P<0.05)和血清胆汁酸(OR=2.23,95%CI:1.23~3.43,P<0.05)是早产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早发瘙痒症状和高水平血清胆汁酸是ICP患者发生早产的预测指标,并可用于界定具有不良婴幼儿结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降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母儿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42例ICP孕妇进行孕期、产时及产后严密的观察和护理,加强胎儿监护,及早发现隐性胎儿窘迫,适时终止妊娠.结果:142例ICP患者母儿健康和安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危害.经过适时严密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降低了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必须重视孕产期保健,早发现、早治疗ICP,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对降低患者母儿并发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妊娠期特有的一种并发症。目前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十分确切 ,但大量研究表明本病与激素、遗传、免疫、环境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7年4月本院妇产科诊治并分娩的ICP孕妇173例为ICP组,18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孕妇的年龄、孕次、产次,流产、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宫内窘迫、窒息等妊娠结局,新生儿血常规、凝血机制、肝功能等相关实验室指标及疾病情况,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实验室指标及疾病的差异。结果 两组孕妇间年龄、孕次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CP组的产次、剖宫产数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及出生后情况比较显示:ICP组低出生体重儿、羊水粪染、窒息、心肌损害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CP组间新生儿总胆固醇(TC)、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P可引起新生儿产时及产后异常,出现低出生体重儿、羊水粪染、窒息及新生儿ALP、TBA等实验室指标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ICP合并HBV感染和62例ICP未合并HBV感染孕妇的围生儿结局,观察两组早产率、剖宫产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及新生儿体重。结果ICP合并HBV感染组早产率为64.10%(50/78),ICP未合并HBV感染组早产率为38.71%(24/62),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8.94,P<0.01);两组剖宫产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及新生儿体重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ICP合并HBV感染易引起早产,对此类孕妇应加强孕期监护和治疗,保证围生儿的安全和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地塞米松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的疗效,观察地塞米松对胎鼠垂体-肾上腺的影响.方法 妊娠15d大鼠皮下注射乙炔雌二醇(17-α-ethinylestradial,EE))建立ICP动物模型,并给予地塞米松治疗;检测各组孕鼠血浆皮质醇、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eorticotropic hormone,ACTH)、胆酸(glycocholic acid,GC)、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及总胆红素(total blirubin,TBiL)的变化.结果 地塞米松治疗ICP大鼠后,有效地降低了血胆汁酸浓度和胎鼠死亡率,降低了胎鼠血皮质醇和ACTH浓度.结论 地塞米松治疗ICP有效,对胎鼠可能存在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7.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研究表明其可能与性激素及其代谢、遗传及环境有关。近年来人们对遗传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发现了若干与胆汁淤积有关的基因。该文试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病机制尤其是遗传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