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纵切口皮下脂肪层不缝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贵州省人民医院产科138例剖宫产纵切口皮下脂肪层不缝合术产妇作为观察组,以同期648例剖宫产纵切口皮下脂肪层缝合术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术后24 h切口疼痛感、切口甲级愈合率、术后住院时间、切口软化度等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24 h切口疼痛感较对照组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切口甲级愈合率分别为98.55%、98.1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4.42±1.09)d和(4.56±1.35)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自诉切口软者分别为70.29%和54.9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纵切口皮下脂肪层不缝合术与缝合术比较,可减轻产妇术后24 h切口疼痛感、缩短手术时间、降低经济成本、改善出院时切口软化度,且对切口甲级愈合率及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影响,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二期切口缝合负压引流管放置在妇产科腹壁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8月收治的腹壁刀口脂肪液化需二期缝合的妇科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对照组39例。观察组二期缝合时放置负压引流管,对照组采用传统二期切口缝合法。观察两组行二期切口缝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拆线时间、切口愈合的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术后均愈合良好。观察组术后第1天引流量为25~30 ml,术后第3天引流量5~10 ml,第5~6天引流管中无液体引出。观察组缝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拆线时间[(15.8±3.9)、(8.9±1.7)、(9.6±1.8)d]与对照组[(27.8±4.8)、(11.7±2.3)、(14.1±2.1)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妇产科腹壁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二期切口缝合手术时表面放置负压引流管可缩短切口缝合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皮下间断缝合法在妇产科下腹壁横切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12月施行首次开腹手术病例1 350例,完全随机选择200例,根据皮肤层及皮下脂肪层缝合方式不同,分为皮下间断缝合组100例,皮内连续缝合组100例,监测两组皮肤及皮下脂肪层缝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42 d切口瘢痕大小、切口愈合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皮下间断缝合组缝合时间[(3.8±1.3)min]与皮内连续缝合组[(5.9±1.1)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52,P0.05)。切口愈合不良率皮下间断缝合组2%,皮内连线缝合组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6,P0.05)。结论妇产科下腹壁横切口采用皮下间断缝合法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低,切口瘢痕呈线性美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腹壁切口改良缝合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我院行腹壁切口的妇产科手术患者得1500例,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改良缝合方式,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传统缝合方式。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术后病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100%,术后病率3.5%,最长住院时间8天,与对照组甲级愈合率90%,术后病率17.6%,最长住院时间20天,两组比较统计分析(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取改良方式闭合腹壁手术切口,可提高切口甲级愈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妇产科手术质量,对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9,(3):335-336
目的探讨组织胶水用于剖宫产手术皮肤缝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0,采取常规缝合方式)与观察组(n=60,切口表面涂组织胶水),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均采用耻骨上横切口,长约6~13 cm。观察两组的产后切口愈合情况、疼痛情况、住院时间及复查情况。结果产后5 d,观察组的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产后1 d,观察组的疼痛0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5.12±0.22)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11±0.5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产后1个月,观察组的疤痕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头有结节或疤痕硬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皮肤缝合时使用组织胶水,能够促进切口愈合,减少疤痕形成,减轻产妇疼痛,缩短住院时间,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雅丽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8):1259-1260
目的:通过妇科肿瘤手术纵切口皮下自然对合法的研究,探讨皮肤自然对合法对于妇科腹部纵切口愈合及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妇科肿瘤手术腹部切口采用自然对合法患者105例为观察组,妇科手术腹部切口行常规皮内缝合10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7.
孙会平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8):1370-1371
目的:通过子宫下段剖宫产腹部纵切口皮下脂肪层放置引流管的观察探讨皮下引流管对于子宫下段剖宫产腹部纵切口愈合作用。方法:选取子宫下段剖宫产腹部纵切口采用自制引流管150例为观察组,子宫下段剖宫产腹部纵切口行常规皮内缝合1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下引流管引流技术是预防脂肪液化、促进剖宫产切口愈合方便、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促进绒毛膜羊膜炎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患者腹壁切口愈合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8年3月在该院妇产科住院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352例绒毛膜羊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放置负压引流管的时间分组:观察组自2013年3月-2018年3月,共190例;对照组自2008年3月-2013年2月,共162例;观察组,术中皮肤皮内缝合前,皮下组织不缝合,在脂肪底、筋膜上留置一次性乳胶负压引流管。引流管术后持续负压引流至引流物明显减少(10 ml/24 h)且查血常规+CRP (WBC计数10×109/L,N80%,CRP60 mg/L)和降钙素原(0.05 ng/ml)正常时拔出引流管;腹壁常规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全层间断缝合5针,未留置引流管,皮下放置乳胶引流条。研究两组患者切口愈合分级、疼痛程度、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切口均无甲级愈合病例,观察组患者切口乙级愈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切口不良发生率、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切口裂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部切口放置管负压引流能显著增加绒毛膜羊膜炎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有效减轻绒毛膜羊膜炎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患者术后切口疼痛,能预防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能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的可操作性和优点。方法 87例剖宫产术采用腹部横切口不缝合皮下脂肪层作为研究组,103例剖宫产术采用传统腹部横切口缝合皮下脂肪层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术后切口硬结研究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切口甲级愈合率研究组(97.70%)高于对照组(9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不缝合皮下脂肪层,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住院时间短。该术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不可吸收聚丙烯缝线皮内缝合术联合贝复新用于二次剖宫产腹部切口的疗效观察。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我院80例进行二次剖宫产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为可吸收线皮下美容缝合,观察组为不可吸收扣线皮内美容缝合联合贝复新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和创面愈合质量。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可吸收扣线皮内美容缝合联合贝复新用于二次剖宫产腹部切口,有促进剖宫产腹壁切口愈合、降低疤痕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无针缝合器闭合妇科手术切口的效果。方法将200例开腹妇科手术(子宫全切术、附件区良性肿瘤手术、开腹探察术等)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采用无针缝合器闭合手术切口皮肤,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线缝合切口皮肤,两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麻醉方式基本相同,比较两组两组缝合切口皮肤时间、皮肤伤口平均瘢痕宽度(术后2月)、术后住院天数、切口一期愈合例数及不良反应。结果无针缝合器缝合切口皮肤时间、住院天数、伤口瘢痕宽度分别为(2.56±0.87)s、(5.11±0.28)d、(0.22±0.13)cm,传统针线缝合切口皮肤时间、住院天数、伤口瘢痕宽度分别为(5.91±1.78)s、(6.13±1.82)d、(1.36±1.4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伤口一期愈合率均为99.0%,相比无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评分(7.65±1.55)分及满意人数57(57.0%),对照组满意度评分(6.33±1.54)分及满意人数35(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不满意人数25(25.0%)高于观察组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无针缝合器闭合妇产科开腹手术切口能缩短缝合切口皮肤时间;明显减少皮肤伤口瘢痕宽度,且伤口一期甲级愈合率高,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高海 《现代保健》2014,(14):39-41
目的:探讨乳腺良性肿瘤采用乳晕边缘切口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5月入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4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按入院治疗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8例,对照组36例。观察组采用乳晕边缘切口作为手术切口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切口作为手术切口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以及手术之后的瘢痕、哺乳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创面无血肿,手术切口较为隐秘,瘢痕较小,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哺乳、瘀斑等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晕边缘切口是一种良好的切口选择方式,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小切口微创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25例,按入院时间随机分成两组,运用锁定钢板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观察组12例,运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对照组13例,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出血量上观察组平均出血量(177.50±88.42)mL,对照组平均出血量(357.70±253.32)mL,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骨折愈合时间上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18.33±3.2)周,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21.62±3.45)周,观察组早于对照组(P〈0.05);功能恢复上,观察组平均评分(90.91±4.72)分,对照组(84.77±8.74)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取锁定钢板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减少手术中出血,减少手术创伤,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锁定钢板能有效稳定骨折断端,有利于早期功能训练,提高术后的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全层连续缝合法与分层间断缝合法对急诊腹部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237例行急诊腹部手术患者按缝合方法不同分为全层连续缝合法组(145例)和分层间断缝合法组(92例),比较两组切口液化和感染发生情况、切口缝合时间等,对发生切口液化和感染患者行细菌培养。结果全层连续缝合法组切口缝合时间明显短于分层间断缝合法组[(18.37±7.42)min比(25.92±5.7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液化和感染率、切口I期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层连续缝合法组正中切口的切口液化和感染率低于腹直肌切口[18.58%(21/113)比31.25%(10/32)],切口Ⅰ期愈合率高于腹直肌切口[81.42%(92/113)比68.75%(2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间断缝合法组正中切口和腹直肌切口的切口液化和感染率、切口I期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33%(23/69)比26.09%(6/23)、66.67%(46/69)比73.91%(17/23),P〉O.05];全层连续缝合法组正中切口的切口液化和感染率明显低于分层间断缝合法组正中切口,切口Ⅰ期愈合率明显高于分层间断缝合法组正中切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腹直肌切口的切口液化和感染率、切口Ⅰ期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切口液化和感染患者细菌培养阳性26例,全层连续缝合法组10例(6.90%,10/145),分层间断缝合法组16例(17.39%,16/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11例)。结论急诊腹部手术中,正中切口采用全层连续缝合法可以节省时间,降低切口液化和感染率,缝合技术对切口愈合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钦萍  周宏 《现代保健》2014,(26):29-31
目的:比较连续单层缝合、连续套锁缝合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VI缝合的效果,选择更好的子宫切VI缝合方法。方法:将300例剖宫产产妇按照子宫切121缝合方法的不同,分为连续单层缝合组(单层组)和连续套锁缝合组(套锁组)各150例。单层组采用连续单层子宫切口缝合法;套锁组采用连续套锁子宫切171缝合法,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最高体温、产后出血率、术后恶露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基本情况,并随访1年,记录两组月经复潮时间、切口假腔发生率和月经不调发生率。结果:单层组手术时间、术后恶露时间分别为(48.46±7.35)111in、(32.8±5.9)d,与套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层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最高体温、产后出血率、住院时间分别为(263.6±112.4)mL、(36.74±0.83)℃、3.33%和(3.7±0.6)d,与套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均随访1年。单层组术后1年内切口假腔发生率和月经不调发生率分为2.67%和8.67%,与套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单层组月经复潮时间为(4.46±2.18)个月,与套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相比于连续套锁缝合,连续单层缝合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恶露时间,并且降低切口假腔发生率和月经不调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角度会阴切开加皮内美容缝合法在产科分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450例选择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施行小角度会阴切开加皮内美容缝合法(观察组)、45°会阴切开加皮内美容缝合法(对照Ⅰ组)和传统会阴切缝法(对照Ⅱ组),评估三组术中出血量、产后24小时切口疼痛程度、线结反应、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在术中出血量方面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Ⅰ组与对照Ⅱ组在其它三项观察指标方面相比较,对照Ⅰ组均优于对照Ⅱ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小角度会阴切开加皮内美容缝合法,减少了会阴损伤,且恢复质量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有效方法及其效果,消除产妇紧张情绪,降低剖宫产率。方法以足月头位初产妇为观察对象,分为镇痛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产程中镇痛组采用药物镇痛,对照组按产科一般常规处理。比较两组产妇镇痛满意度,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催产素及助产器械使用情况,剖宫产率,胎儿窘迫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镇痛组疼痛感、羊水粪染发生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第一、二产程时间,镇痛组显著短于对照组;使用催产素调整宫缩者,镇痛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要求实施剖宫产者、新生儿Apgar评分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和对照组产妇均无使用助产器械者。结论分娩镇痛可消除产妇紧张情绪,对产妇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对降低因惧怕分娩阵痛而要求剖宫产者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不同给药方式的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对剖宫产妇女腹部切口愈合的近期影响及瘢痕形成的远期影响.方法 入选5 16例剖宫产妇女,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安慰剂组、喷雾组和冲洗组,每组172例,安慰剂组术后给予0.9%氯化钠冲洗腹部切口后缝合;喷雾组于切口缝合后直接给予rh-aFGF喷雾,3~4喷/cm2,3~5次/d;冲洗组术中腹壁缝合前给予2支rh-aFGF溶于0.9%氯化钠直接冲洗后缝合切口,然后给予喷雾治疗.近期随访15d观察产妇腹部切口愈合情况,远期随访3个月观察切口瘢痕形成情况.结果 冲洗组腹部切口完全愈合时间为(8.6±3.5)d,较喷雾组的(10.4±3.7)d及安慰剂组的(12.7±4.9)d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冲洗组延迟愈合占4.2%(7/166),显著低于安慰剂组的20.2%(34/168)及喷雾组的9.7%(16/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脂肪液化、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冲洗组渗出、腹壁粘连发生率低于安慰剂组和喷雾组[2.4%(4/166)比10.1%(17/168)、5.5%(9/165),3.6%(6/166)比17.3%(29/168)、9.7%(16/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随访发现,冲洗组瘢痕面积比喷雾组减少13.5%,比安慰剂组减少27.2%.结论 rh-aFGF近期可缩短剖宫产产妇腹部切口愈合时间以及减少腹壁粘连及渗出;rh-aFGF的最佳给药方式为术中冲洗联合术后喷雾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横切口皮内不同缝合方法对皮肤愈合的影响。方法:用皮内"抽芯"式缝皮法对900例(研究组)腹式横切口皮肤进行缝合,均利用小型三角针和1号丝线,与普通的间断外缝合(对照组b),可吸收或华丽康内缝合(对照组a)进行比较。结果:皮内"抽芯"缝皮法在1~2min内完成,术后疼痛轻,855例未要求应用镇痛剂,占95.00%,全部甲级愈合,无皮下硬结,术后2个月、6个月随访900例,切口愈合疤痕纤细,与皮肤皱褶一致,无缝线的异物反应及排斥问题。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皮下出血量、术后留置导尿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b,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内"抽芯"式缝皮法简单、省时,术后疼痛轻,缩短住院时间,费用低,切口愈合好,无缝线的异物反应及排斥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肛垫悬吊并外痔翼型切缝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提高环状混合痔的手术治疗水平.方法 将12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60例(肛垫悬吊并外痔翼型切缝术)和对照组60例(Milligan-Morgan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等,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100.0%(60/60),对照组为70.0%(42/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8.58±0.89),(14.00±0.72)d,对照组分别为(10.20±0.30),(19.00±0.2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肛垫悬吊并外痔翼型切缝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具有愈合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