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EnSite)指导行希氏束区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可行性。方法:对66例有常规心脏起搏适应证的患者,在EnSite指导下行希氏束区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并进行门诊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术中及术后体表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心室起搏阈值、R波振幅及阻抗情况。结果:66例患者均植入永久起搏器,其中44例(66.7%)成功希氏束区起搏。术后即刻体表心电图QRS波群时限(119.41±5.99) ms,术后3个月体表心电图QRS波群时限(120.35±6.38) ms。术中(急性期)心室起搏阈值(0.89±0.16)V,R波振幅(8.23±3.06) mV,阻抗(702.73±103.12)Ω;术后3个月(慢性期)心室起搏阈值(0.95±0.11) V,R波振幅(8.13±2.26) mV,阻抗(679.77±103.12)Ω,术中各参数与术后3个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EnSite指导行希氏束区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2.
DDD起搏器是双腔起搏,双腔感知并同时兼有触发和抑制功能的全自动起搏器。因功能较高,可使心电图形更为复杂。下面分析一例。 该例为病窦患者,图形取自安装DDD起搏器后10天(Telectronics,Reflex DDD 8224),A条为Ⅰ导联,B,C,D条为Ⅱ导联连续记录。起搏频率70次/分,A—V延搁间期200ms。图中心脏激动情况有四种:(1)房室顺序起搏,P波及R波前均有起搏信号,QRS宽大畸形呈QS型,(2)心房起搏后经交界区下传心室引起正常QRS波(C_4),(3)心房起搏,心室由起搏和下传共同激动(A_(4、7)、B_(2、6)、C_(1、6)、D_(1、5、8)),QRS形态既不同于正常又不同于完全心室起搏,属室性融合波,(4)P—QRS均缘于自身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实际病例对DDD起搏器的安全期起搏、自主心动的心房及心室波感知不良、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房室旁道与DDD起搏器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DDD起搏器的安全期起搏和间歇性的感知不良 患者男,46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安置DDD起搏器(设置A-V间期200ms V-A间期800ms)。次日感胸闷不适。监护导联心电图(图1)具有下述特点:(1)第1、2、4、6个心搏为自主的P-QRS-T波群,QRS波群形态正常,P-R间期180ms,在预置的A-V间期内出现。第3、5个亦为自主心搏,但却见心房起搏讯号(AP)及心室起搏讯号(VP)落入。心房起搏讯号不在P波起始处,却分别落入自主的QRS波群之中及其起始处。形成AP与QRS波群的假  相似文献   

4.
李晓东  陈丽敏 《心电学杂志》2003,22(3):165-165,188
患者女性,68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DDD起搏器半年,来院复查。体检:BP135/82mmHg,心率60次/min,心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常规12导联心电图示:起搏心律(起搏方式为AAI)。动态心电图检测(图1)示有DDD、AAI、VAT-3种起搏方式。当以DDD、VAT方式起搏时,在起搏的心室波后,有P-波,提示发生了室房传导。当以AAI起搏时,下传之QRS波群后无P-波。A中第2个QRS波群后的P-波恰落于起搏器心房不应期内,故其后无心室起搏;而R4~R10及B中R2~R5、R7~R9心室心搏后的P-波已落在起搏器心房不应期外,逆传…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58岁。因间断心悸、胸闷2年,头晕、黑矇加重10h入院。心电图示阵发性心房颤动、窦性静止并结性逸搏。诊断为病窦综合征(慢快综合征)于1997年4月7日安置VisTADDDModel941永久起搏器(起搏模式DDD、起搏频率65ppm)。测试电极导线参数及电极位置满意后固定电极(心室伞状电极:起搏阈值0.6V、R波幅度16.4mV、心肌电极阻抗524Ω;心房J形电极:起搏阈值0.8V、P波幅度2.6mV、心肌电极阻抗821Ω)。起搏器与电极相连接后,置于囊袋中。起搏心电图显示窦性心率>65bpm,间断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性静止时,未见心房起搏信号,呈VVI起搏。X线显…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61岁,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DDD起搏器。心房、心室电极导线参数测试满意后与起搏器连接,心电监护示:心房率78次/分,心室率38次/分,未见心室起搏心律。术中探查,用程控仪测心室电极阻抗9999Ω,心房电极阻抗正常;然后将心房、心室电极导线互换分别插入起搏器心室、心房电极插入孔,测试示:心室电极导线阻抗9999Ω,心房电极导线阻抗正常。提示:心室电极导线与起搏器不匹配,更换心室电极导线,起搏器呈VDD起搏模式。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81岁。因“呼吸困难,胸闷20余天”入院。心电图示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33次/分;动态心电图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选择经静脉途径安置无导线起搏器Micra AV。术中经左侧股静脉放置临时起搏电极行临时保护性起搏;经右侧股静脉途径放置Micra AV于右室间隔部,测试起搏阈值0.25 V/0.24ms,感知9.8 mV,阻抗1 120Ω。术后起搏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8.
<正> 患者男,41岁。反复发生一过性头昏20年,于1988年3月29日因突然晕倒,急诊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电轴左偏,P-R间期0.40s,心室率37次/分,Ⅱ、Ⅲ、aVF导联S波深宽,S_Ⅲ>S_Ⅱ,V_1呈rsR′型,时限0.12s。于住院第三天,发生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房率240次/分,呈2∶1~3∶1房室传导,室率平均70次/分。于窦性心律时,静注阿托品2mg,心率仅达64次/分。食管调搏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2400ms,窦房传导时间290ms。临床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慢-快综合征、双结病变。于1988年4月8日经右侧头静脉植入Durapulse-P_(101)型单极VVI起搏器,术中测起搏阈值为1.0V,记录希氏束电图未见室房逆行传导,起搏心率62次/分。术后心电图记录发现自身R-R间期在840ms时,于R波起始后120ms处,出现一落在ST段上的起搏脉冲,其后无ORS波跟随(附图上、中行“↑”处)。此现象均发生在自身心率周期与起搏周期接近时。当自身R-R问期<840ms时,起搏器感知良好。当按压颈动脉窦及自身心率进一步减慢时,起搏脉冲全部夺获心室。起搏脉冲距出现自身R波的间距为960ms(附图下行)。  相似文献   

9.
起搏器更换时原心房心室电极直接参数的分析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更换起搏脉冲发生器时电极导线的各项直接参数并评估其意义.方法:76例患者,在起搏器置入术及更换术时,用起搏器分析仪直接测量心室/心房电极参数.其中,VVI起搏器34例,VDD起搏器4例,AAI起搏器4例,DDD起搏器34例,心房电极38例,心室电极72例.至更换脉冲发生器时心室电极在体内埋植时间为97±16(63~158)个月,心房电极在体内埋置时间为88±12(63~125)个月.结果:首次埋置时心房、心室电极起搏阈值分别为0.82±0.21 V、0.58±0.27 V,更换脉冲发生器时心房、心室电极起搏阈为1.37±0.64 V、1.06±0.54 V(P<0.01),分别是置入时的1.68倍和1.83倍.置入时心房电极阻抗为693.6±125.9(368.4~1022.1)Ω,更换脉冲发生器时为694.4±281.8 Ω(P>0.05),置入时心室电极阻抗为611.8±194.2 Ω(P>0.05),更换脉冲发生器时为665.9±227.4(437~1346)Ω(P>0.05).更换前后心房电极P波与心室电极R波振幅无统计学差异.更换起搏器时,5例心室电极,4例心房电极因起搏阈值大于2.5 V或阻抗小于300 Ω而重新植入电极导线.结论:植入性右心室右心房电极使用7年以上时,大部分的直接参数在正常范围,可以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10.
例1 患者男性,81岁。临床诊断: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植入Medtronic DDD型起搏器。术后1周动态心电图检出偶发室性期前收缩。动态心电图(图1)示房室顺序起搏心律,起搏频率60次/min,A-A间期1000ms,A-V间期150ms,R4为舒张期室性期前收缩,在其前有一心房起搏信号,而心室起搏信号则在QRS波群上,AP-VP间期短于正常的A-V间期,仔细测量AP-VP间期是110ms,诊断为心室安全起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生理性起搏器在缓慢型心律失常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共85例患者,起搏器包括双腔起搏器DDD[心房+心室(起搏心腔);心房+心室(感知心腔);双重(1抑制+T触发)(感知后反应方式)]60例,双腔起搏器VDD[心室(起搏心腔);心房+心室(感知心腔);双重(1抑制+T触发)(感知后反应方式)]3例,双腔起搏器VVIR[心房+心室(起搏心腔);心房+心室(感知心腔)十(1抑制)(感知后反应方式);R频率调整(程控功能)]22例。结果8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测得心室起搏阈值为(0.42±0.13)V/0.5ms,阻抗(560±130)Ω,R波振幅(9.8±2.2)mV;右心房起搏阈值为(0.89±0.27)V/0.5ms,阻抗(670±180)Ω,P波振幅(2.8±1.2)mV,P波感知灵敏度(0.48±0.3)mV。A—V间期程控在140-160ms,频率适应参数程控为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取中档值,增益取低档值,下限频率程控为60-70次/min,上限频率程控于110-130次/min,感知阈值取中档,频率适应档次取4~5。随访4-50个月,所有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无起搏器并发症发生。结论生理性起搏可产生较好的血液动力学效应,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对有适应证的起搏器患者应首先推荐使用各类生理性起搏器。  相似文献   

12.
对12例安置 Premier 起搏器的病人进行观察。安置时起搏阈值0.44±0.1 V、阻抗506±98 Ω(5 V 起搏时)、R波振幅8.58±6.3 mV。随访2~8个月,测得在0.8 V 起搏时的脉宽阈值为0.18~0.24 ms,显示其有良好的低阈值性能。程控取1.6 V、0.3~0.36 ms 就可保证安全有效的起搏。初步体会该起搏器性能良好,配合激素电极可节省耗电量和延长起搏器寿命。预计其寿命可超过16年。  相似文献   

13.
临床资料 患儿女性,4岁,因病毒性心肌炎,三度房室阻滞,心率40次/min和晕厥发作于1997年12月24日植入美国Pacesetter公司的2400LVVIR具自动阈值夺获功能起搏器,术中测试阈值电压0.6V,阻抗940Ω,R波振幅9.2mV,斜率1.79V/s。起搏器程控参数:频率70~130次/min,脉宽0.37ms,R波感知灵敏度3.0mV,不应期300ms。起搏器植入后每8h自动测试起搏阈值,并自动以高出起搏阈值0.3V进行起搏。术后1周程控显示起搏频率70~130次/min,阈值0.6~1.2V,输出电压0.9~1.5V,大大节省了输出能量。随访1年,起搏器阈值结果,其感知性能  作者单位:200052 上海…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有自动阂值夺获功能的DDD起搏器的节能效果及起搏的安全性。方法:35例病人,其中男21例,女14例,植入有自动阈值夺获功能DDD起搏器后1周、2周、3周、1个月、2个月、6个月、1年、2年分别检测心室起搏阈值、输出电压及心室刺激除极波振幅和极化电位。结果:心室起搏阈值在术后2周达到最大值,由原来的0.42±0.32V升至1.05±0.82V,以后逐渐下降稳定于0.80±0.58V。心室自动阈值夺获功能打开后,心室起搏输出电压稳定于1.31±0.46V,明显低于普通起搏器的输出电压(2.5-4.5V),大大节省了能量输出。同时该起搏器由于具有电压4.5V,脉宽0.49ms的保护性起搏,保证了起搏的安全性。结论:有自动阈值夺获功能的DDD起搏器能自动调整起搏电压,高能量保护性起搏,节能效果好,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23岁。因发热咳嗽、胸痛3天伴黑噱1次入院。体检:BP120/60mmHg,神志清。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示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右心房、右心室扩大。心电图(图略)示窦性心律,QRS波群形态正常,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QRS波群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型。行动脉导管封堵术后数天植入双腔起搏器(Briotm D-220,心房双极,心室单极)。术中测试起搏参数为心房、心室起搏电压分别为0.5、0.5V,心房、心室阻抗分别为650、500Ω;腔内P波电压3.9mV,R波电压6.0mV,低限频率60次/min,高限频率120次/min。植入3天后动态心电图检查(图1)示A中的前半部分为窦性心律,频率83次/min,窦性P波后紧跟心室起搏,QRS波群增宽,主波向下,T波与心室除极波相反,心室起搏率与心房率相同。中间箭头所示起搏器出现心房感知不良,连续出现3次与前部分不同的“起搏”图形伴“钉样”信号,心室起搏QRS波群主波向上,与前部分不同;B中前半部分和最后两个心搏出现类似A中的起搏心电图,QRS波群主波朝上,中间出现P—R间期0.28s的正常QRS波群。X线胸片显示电极未脱位。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起搏器间歇性心房感知不良,安全起搏和干扰抑制,室性逸搏节律。  相似文献   

16.
图13设定DDD起搏器不同A-V间期值后记录的心电图。A.心室起搏信号夺获心室,B.心室起搏信号后的QRS波群为心室融合波群(包括房室结下传激动心室的成分),C.心室起搏信号消失,心房激动沿房室结下传激动心室。三、DDD起搏器类房室结传导功能的心电图表现如前所述,DDD起搏器具有类房室结的传导功能,植入后可使患者原有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消失(图5)。DDD起搏器类房室结传导功能具有多方面含义,这些功能特点在其心电图上都有相应的表现。1.DDD起搏器类房室结传导的房室传导间期。起搏器房室传导间期(A-Vinterval,AVI)代表…  相似文献   

17.
心室起搏伴室性反复搏动心电图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性,83岁。10年前安装VVI型起搏器。现心电图发现每个心室起搏的QRS波及其后第一个室上性QRS波之后均有一逆行P-波,且均下传心室,为VVI心室起搏伴室性反复搏动。提示发现有房室逆传的患者,应改用DDD起搏器,可避免起搏器综合征。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68岁。临床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双腔起搏器入术后3年。查心电图示:心房起搏心律。起搏间期固定为780ms。起搏频率77次/分。Ⅰ、Ⅱ、Ⅲ、aVL、aVF、V5、V6导联P′波直立.aVR、V1~V3导联P′波倒置。心房起搏电极位于右房上部。P′-R间期0.21s。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起搏脉冲落入QRS波群之中,形成假性室性融合波。标肢体导联R+S〈0.5mV。  相似文献   

19.
<正>按起搏心电图回答问题:患者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永久起搏器(SJ Medical 5356),起搏器参数:上限跟踪频率110次/分,下限频率60次/分,PAV/SAV 200/175 ms,PVARP(心室后心房不应期)275 ms。请根据心电图分析起搏器的心房、心室电极起搏和  相似文献   

20.
研究表明,类固醇电极置入后可消除早期电极阈值上升的变化,有利于降低起搏器的能量消耗。而类固醇电极置入早期电极阻抗的变化,国内报告较少。本文旨在探讨DDD起搏器置入早期心房和心室类固醇电极刺激阻抗的变化规律。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病人为安置DDD起搏器的26例完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