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头针麻醉对肠癌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需做肠癌根治术的患者60人,随机分为2组,头针加全麻组(简称头针组,下同)30人和单纯全麻组(简称全麻组,下同)30人.头针组患者先行头针麻醉诱导20分钟,然后行全身麻醉.头针麻醉持续刺激至手术结束.全麻组只行单纯气管内全麻.观察头针对患者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白细胞的影响.结果:头针组术后CRP异常的人数明显减少,而单纯全麻组变化不明显,术后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外周血白细胞头针组变化幅度最小,恢复最快,明显优于单纯全麻组.结论:头针可明显减轻组织损伤、术后的感染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腹部手术治疗后患者肠麻痹恢复情况,评价五磨脐贴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8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五磨脐贴外敷神阙穴,对照组不使用任何促胃肠动力药,观察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结果: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组间比较,五磨脐贴治疗组的时间明显短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五磨脐贴促进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陕西中医》2015,(12):1649-1650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辅助静脉全麻对妇科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TEAS辅助静脉全麻组(F组)和单纯静脉全麻组(D组)。所有患者入手术室后于双侧内关和足三里贴敷电极刺激片,F组TEAS30min后开始全麻,D组静置后全麻。观察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恶心呕吐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术前1d、术后1、2、3d血清胃动素含量。结果:F组较D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患者术后胃动素水平均有所下降,和术前相比差异显著。结论:TEAS辅助静脉全麻较单纯静脉全麻应用于妇科腔镜手术时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直肠癌术后中药足浴联合艾灸足三里配合优质的整体辨证施护措施对于直肠癌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是否能显著缩短。方法 30例患者按1∶1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对治疗组。治疗组术后在优质整体护理基础上予患者中药足浴及艾灸足三里;对照组常规优质护理。观察2组肛门排气、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结果治疗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术后患者采用中药足浴加艾灸足三里配合优质的辨证施护,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缩短,提高了患者住院期间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促进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该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西医术后常规疗法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和首次排便时间等指标。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和首次排便时间等指标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促进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面,中西医结合疗法比单纯西医疗法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蔡雪娇  闵永华  钱新洪 《新中医》2023,55(2):157-159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揿针对全麻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所致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方法:将96例全麻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2组术后均予以PCA,对照组给予常规止吐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穴位按摩联合揿针治疗。记录2组首次肛门排气、首次排便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2组术后24 h、48 h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术后恶心呕吐预防满意度。结果:研究组首次肛门排气、首次排便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48 h,研究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35.42%、16.67%,与对照组50.00%、31.2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恶心呕吐预防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揿针能促进全麻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有效预防PCA所致恶心呕吐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针灸促进康复外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接受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外科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术后每隔2h 听诊患者腹部肠鸣音,记录患者出现肠鸣音的时间、肠鸣恢复正常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恢复时间.结果:经统计,观察组患者在腹部手术后出现肠鸣音的时间、肠鸣恢复正常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治疗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疗效较好,且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陈皮瘦肉粥对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腹胀的干预防治效果。方法将56例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3例,在术后禁食12 h后给予陈皮瘦肉粥饮食;对照组33例,在术后禁食12 h后给予半流质全粥饮食。观察比较2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恢复肛门排气排便前的腹胀程度情况。结果 2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排便前的腹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腹胀程度低于对照组。结论陈皮瘦肉粥可明显促进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肠蠕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肠鸣音恢复时间,促进肛门排气,预防和减轻腹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厚朴排气合剂治疗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腹腔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两组均给予术后常规处理,治疗组加服厚朴排气合剂。观察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厚朴排气合剂可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干预作用。方法: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予中医综合治疗(口服中药汤剂、针刺双侧足三里及TDP灯照射)。观察2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42.22%,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显效率28.89%,总有效率为75.5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能促进肠蠕动,缩短肛门排气时间,有效地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超声中药导入促进腹部手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单纯给予常规支持治疗,治疗组除术后常规治疗外,合并采用超声药物导入仪和胃肠宁贴片。每4小时监测1次患者肠鸣音恢复情况和肛门是否排气、排便。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短,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纳差、恶心呕吐的发生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超声中药导入治疗确实有利于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头针超前镇痛对肠癌患者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头针超前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需做肠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头针加硬膜外组(头针组)30例和硬膜外组30例。头针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前20min即行头针刺激,持续刺激至手术结束,手术结束时给予硬膜外镇痛。硬膜外组只在手术结束时给予硬膜外镇痛。通过观察肠癌患者手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布氏舒适评分(BCS)、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探讨头针对肠癌患者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的影响。结果:头针组VAS评分在6h、12h、24h、48h4个时间点均较硬膜外组低,6h、12h两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BCS评分在4个时间点比较,头针组均较硬膜外组低,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头针组快,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也以头针组快,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头针具有一定的超前镇痛作用,可减轻患者术后不适,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四磨汤对促进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1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术后在胃肠功能恢复前均进全流食、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治疗组于术后6~8h开始口服四磨汤口服液20mL,每日3次,至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结果:治疗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结论:四磨汤口服液有行气导滞、宽肠顺气、消胀止痛作用,可促进剖宫产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腧穴热敏化艾灸联合穴位注射对腹腔镜肠道术后肠蠕动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腹腔镜肠道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40例。A组采取常规护理;B组采取穴位注射;C组采取腧穴热敏化艾灸联合穴位注射。比较三组患者的肠蠕动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结果:B组和C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较A组明显缩短,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注射和腧穴热敏化艾灸联合穴位注射均能缩短腹腔镜肠道术后肠呜音恢复和肛门排气的时间,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且腧穴热敏化艾灸联合穴位注射的功效好于穴位注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对剖宫产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的影响,探讨大承气汤对剖宫产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采用硬膜外麻醉行剖宫产术的患者1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于剖宫产术后6 h开始采用开塞露20 m L塞肛,治疗组采用大承气汤进行保留灌肠,术后12 h起,每24 h保留灌肠1次,患者排便后停止灌肠。观察两组产妇返回病房至首次排气、首次排便的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治疗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18 h、24 h肠鸣音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愈率为89.9%,对照组为5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可缩短剖宫术后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硝黄通腑方对肝胆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2例行肝胆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硝黄通腑汤保留灌肠,观察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P〈0.01)。结论:硝黄通腑方保留灌肠能促进肝胆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穴位按摩联合中药贴敷促进胃大部切除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恢复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48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穴位按摩加中药贴敷,对照组常规术后处理,两组其余围手术处理相同.比较两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均明显早于对照组.结论 穴位按摩联合中药贴敷可尽早恢复肛门排气,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林辉军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8):1337-133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急诊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及穴位按摩。对术后两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术后3 d,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腹胀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短。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可以减少阑尾切除手术后患者腹胀、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促进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提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通腑汤保留灌肠治疗阑尾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阑尾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术后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7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12h予通腑汤保留灌肠治疗,每天2次。统计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结果:治疗组术后12~24h、24~36h肠鸣音恢复情况及术后24h、24~36h肛门排气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腑汤能明显促进阑尾术后患者肠鸣音恢复及肛门排气,有效促进肠蠕动及早恢复,对胃肠功能恢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梁成芳 《河南中医》2013,33(7):1137-113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促进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腹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禁食、补液、抗感染,鼓励患者早期活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隔姜灸治疗,记录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的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比对照组提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隔姜灸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