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幸娟 《四川医学》2014,(3):391-393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和复苏抢救的体会,科学诊断新生儿窒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9月收治的121例新生儿窒息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转归,轻度窒息108例,重度窒息13例,剖宫产60例,经阴道分娩61例。其中产钳助产8例。结果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原因:母亲因素:母亲有妊娠并发症49例(40.5%);分娩因素:①羊水胎粪污染51例(42.15%);②胎儿宫内窘迫20例(16.5%);③胎膜早破20例(16.5%);④胎盘异常(前置、早剥、老化)13例(10.74%);⑤单纯脐带异常(绕颈、过短、过长、打结等)11例(9.1%);⑥产程异常5例(4.13%)。所有患儿出生后均进行新生儿复苏,球囊正压通气占72.72%,气管插管占11.57%(配合胸外心脏按压占7.44%),用肾上腺素占6.6%。生理盐水扩容占1.65%。行nCPAP46例占38%,机械通气占4.96%。治愈出院63例,好转出院51例,病情加重转院3例,病情好转转院2例,死亡2例(其中1例放弃抢救死亡)。结论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很多,121例新生儿窒息中产前产时因素占有重要地位,必须加强围产期的保健,严格定期产前检查,发现异常及时有效的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的通气是复苏成功的关键,窒息复苏要强调黄金60s。在积极复苏成功后,应及时转入新生儿监护室进行监护治疗。需复苏的新生儿不一定是窒息,而处于抑制状态或缺乏活力的新生儿必须马上规范复苏,科学认识新生儿窒息诊断,Apgar评分不能用来指导复苏。  相似文献   

2.
高丽 《甘肃医药》2009,28(4):281-282
目的:分析引起头位难产削宫产并发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原因,探讨引起新生儿重度窒息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相关的产科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6年12月因头位难产剖宫产485例并新生儿重度窒息6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因头位难产而剖宫产的病因为:脐带因素占36.70%;胎头位置异常占31.75%;产程异常占25.36%;胎儿巨大占1.86%;其它占4.32%。以上病因致胎儿宫内窘迫的有208例,占42.9%。头位难产剖宫产致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产科因素主要是胎儿宫内窘迫。结论:加强产前、产时监护,及时发现和处理胎儿宫内窘迫,避免新生儿窒息,提高产科质量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致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导致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13例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结果: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胎儿窘迫占48.67%、脐带因素占36.28%、羊水异常占35.40%。结论:做好产前保健指导,加强产时监护,严密观察高危孕妇产程,及时防治胎儿宫内窘迫,适时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 预防并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方法 对150例新生儿窒息产科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脐带因素、胎盘功能不全、羊水过少占前三位,分别为30.67%、29.33%、28%。重度窒息率以孕周因素(早产、过期产),最高占46.15%。结论 做好产前检查,对有新生儿窒息高危因素孕妇做产前诊断治疗,防止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产科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HIE新生儿的产科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哑致病因素中产前因素占53.2%,产时因素占51.1%,产后因素占5.3%;高危妊娠的新生儿HIE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者;自然分娩与剖宫产的新生儿HIE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而阴道助产术的新生儿HIE发生率明显高于前两者;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与新生儿HIE的发生密切相关;无围产保健组与有围产保健组新生儿HIE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提高监护技术,及时处理高危妊娠及胎儿窘迫,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以及普及新法复苏,对预防HIE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及预防。方法:对143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以脐带因素居首。占43.36%。次为分娩异常。占33.57%,胎盘因素占9.79%,早产占4.89%,其余产科原因发生窒息相对较低。结论: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以脐带因素和分娩异常为主。提高产前保健质量,正确处理产程、提高助产技术是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产科角度寻找新生儿窒息的预防措施。方法:对360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产程异常、胎位异常及脐带因素为主要原因,分别占29.17%、27.22%,早产、有妊娠合并症者次之。结论:做好产前保健,防治有关合并症,产时对具有窒息高危因素的产妇作胎儿重点监护,及时防治胎儿宫内窘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产新生儿窒息的产科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降低早产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8793例新生儿中152例早产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资料,探讨早产新生儿窒息相关的产科因素,分析分娩方式的选择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结果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胎盘前置、胎盘早剥为主要原因,占25.65%、24.22%和19.07%。而重度窒息以胎盘早剥、内科并发症为高发,达55.55%和40.00%。孕龄〈34周者轻度窒息、重度窒息的发生率高于〉35周者。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加强产前及产时胎儿监护,早期发现与新生儿窒息有关的产科高危因素,并予以防治。把握分娩时机,恰当选择分娩方式,正确处理妊娠并发症与合并症。同时熟练掌握新生儿抢救复苏技术,可降低产科因素引起新生儿窒息及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黄欢容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4):128-128
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室息产科原因,并寻找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方法:对2003年1月~2008年12月治疗的250例新生儿窒息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生婴儿数10651人,发生窒息250例,包括轻度窒息217例,重度窒息33例;因重度窒息抢救无效死亡1例。其中因为脐带因素有38例,占15.2%;胎盘功能减退因素71例(过期妊娠。前置胎盘,妊娠高血压,羊水过少),占28.4%;难产78例,占31.2%;早产27例。占10.8%;胎膜早破30例,占12%;宫缩过强5例,占2%。可见胎盘功能减退、难产、脐带因素及产程异常等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结论: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与高危妊娠和难产有密切关系。为此做好产前保健,对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做好胎儿重点监护,防止胎儿宫内窘迫,适时终止妊娠,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发生的相关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时山西省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213例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为综合因素所致,分娩时高危因素为93.90%,胎儿高危因素为91.55%,母体高危因素为65.26%。结论: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加强高危妊娠产前和产时的监护,综合分析可能发生的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适时正确选择分娩方式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和病死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及分娩方式,以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住院分娩的148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及分娩方式。结果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中羊水因素占48.65%,脐带因素占18.24%,胎盘因素占10.14%,母体因素占4.05%,胎儿因素占2.70%,产力因素占6.08%,另外10.14%原因不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会阴侧切占3.06%.儿吸助产25.00%,臀位助产33.33%,剖宫产为3.38%。结论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加强高危妊娠产前和产时的监护,及早发现异常,适时正确选择分娩方式,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1995年1月至2000年12月我院产科共出生新生儿3279例,其中窒息儿468例,窒息发生率14.27%。轻度窒息398例,重度窒息70例,死亡20例,病死率4.2%。窒息发生率略高于全国报道平均水平(9%)。本文分析了窒息发生的相关因素,认为防治新生儿窒息的关键是加强产前监护与产时管理,重视产科儿科合作,提高复苏质量。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严重病症,既可台并多脏器损害,是致残率高的疾病,也是新生儿期的主要死因。在1965年和1983年我国新生儿专家经讨论已制订(关于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方法的建议),并明确提出A、B、c、D、E规范化的复苏方案,但未能切实贯彻。据苏州市窒息资料分析:全市1980~1988年围产儿死亡率由24.3‰下降至15.4‰,新生儿死亡在42.3%~378%之间徘徊。窒息发生率每年约10%。窒息死亡产前缺氧占35%,产时缺氧占65%。绝大多数窒息本应复苏成功,但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发生的相关因素,提高预防措施。方法对2003年1月-2006年12月发生新生儿童度窒息的89例患者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为综合因素所致(分娩时高危因素:胎儿本身高危因素脐带、胎盘高危因素)。结论提高产前检查,对高危孕妇进行产前。产时、产后的监测,综合分析可能发生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适时选择正确分娩方式终止妊娠,加强产科,儿科合作,提高新生儿复苏技术,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2000年1月~2007年1月对我院出生后因窒息进行复苏抢救80例新生儿进行护理。结果80例窒息的新生儿经过有效护理,治愈75例,占93.75%,死亡3例,占3.75%,自动出院2例。结论保持呼吸道畅通,严格控制吸氧浓度、时间,注意保暖,防止交叉感染及科学喂养是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成功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院高危妊娠因素中以胎位异常占首位,且纠正时间在孕32周为宜.高危程度愈高,难产发生率愈高,新生儿窒息率也愈高.因此,必须从早期开始,认真做好围产期病危因素筛选及监护随访,尽早将离危转化为中危或无危,以保证母婴安全和降低围产儿死亡率.资料与方法在我院1990年元月至1992年元月住院的孕产妇共2665例,有高危因素739例,占27.73%,其中常住287例,占38.83%,暂住425例,占66.16%.初产妇478例,占64.68%,经产妇261例,占35.32%.年龄最大39岁,最小20岁.739例产前高危妊娠中,其中有一种高危因素者622人,占84.17%,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度窒息相关因素,以加强防范。方法:对我院10年内抢救新生儿重度窒息83例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脐带因素24例(占29%),胎盘因素15例(占18%),胎儿窘迫44例(占53%)。5分钟Apgar评分≤3分者病死率、脑损伤发生率较低,5分钟后行气管插管者,合并症发生率、病死率较高。结论:及时诊断处置脐带异常和胎儿窘迫,可减少新生儿窒息,重度窒息的复苏关键是5分钟内建立有效呼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原因,为预防其发生提供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2002年的163例新生儿窒息病例,比较产科各因素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结果:新生儿窒息为3.42%,其中:胎儿宫内窘迫占34.36%,脐带异常占22.7%,早产占15.95%。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监护技术,及时处理胎儿宫内窘迫,普及新法复苏技术对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纪英 《中原医刊》2009,(12):70-71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住院的326例新生儿窒息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新生儿窒息以胎盘因素(钙化、早剥、前置等)最常见,占36.50%,脐带因素占26.69%,胎位及产程异常占15.03%,羊水异常占13.80%,其他7.98%。结论加强孕期保健,严密观察产程,提高助产和复苏技术,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148例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 996年 1月~ 1 998年 1 0月开展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近两年来 ,本院活产婴儿共 1 80 6例 ,其中窒息儿 1 48例 ,窒息发生率 7.8% ,轻度窒息1 0 8例 (占 72 .9% ) ,重度窒息 40例 (占 2 7.1 % )。1 .2 窒息原因1 48例窒息儿中 1 43例 (96.6% )在产前具有各种高危因素 ,包括羊水胎粪污染 62例 ,胎心率异常 60例 ,手术产 42例 ,脐带问题 3 6例 ,使用催产素 3 5例 ,胎位异常 3 3例 ,产程延长3 0例 ,低体重 2 5例 ,早产 1 9例 ,妊高症 9例。1 .3 结果复苏方法按ABCDE复苏方案进行。 1 48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