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对低位中枢、神经-肌接头和肌疲劳的影响.方法:记录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和腓肠肌收缩曲线,测定中枢、神经-肌接头和肌肉出现疲劳的时间.结果:2ml/kg和4ml/kg剂量的参附注射液能延缓中枢、神经-肌接头和肌肉的疲劳,增强肌肉的耐力,4ml/kg剂量比2ml/kg剂量的作用更强.结论:参附注射液能延缓中枢、神经-肌接头和肌肉的疲劳,增强肌肉的耐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对中枢、神经-肌肉接头和骨骼肌疲劳的不同影响.方法:记录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和腓肠肌收缩曲线,测定低位运动中枢、神经-肌肉接头和骨骼肌出现疲劳的时间并加以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参附注射液能显著延缓中枢、神经-肌肉接头和骨骼肌疲劳,尤其延长骨骼肌疲劳时间,增强骨骼肌的耐力.结论:参附注射液具有明显抗骨骼肌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中枢、神经-肌接头和骨骼肌疲劳的影响.方法:记录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和腓肠肌收缩曲线,测定中枢、神经-肌接头和骨骼肌出现疲劳的时间.结果:①0.8g/kg和1.2g/kg剂量的黄芪注射液能显著延缓中枢、神经-肌接头和骨骼肌的疲劳,增强骨骼肌的耐力;②)1.6g/kg及以上较大剂量的黄芪注射液则有加速上述部位疲劳和降低肌耐力的作用.结论:一定浓度的黄芪注射液有明显的抗中枢、神经-肌接头和骨骼肌疲劳的作用,但大剂量的黄芪注射液则加速上述部位的疲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地塞米松对中枢、神经 -肌接头和肌疲劳的影响。方法 :用计算机MS30 2生物信号分析系统记录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和腓肠肌收缩张力 ,检测中枢、神经 -肌接头和肌肉出现疲劳的时间。结果 :① 1mg kg及以下较小剂量的地塞米松能延缓中枢、神经 -肌接头和肌的疲劳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② 2mg kg及以上较大剂量的地塞米松则有加速上述部位疲劳 ,降低肌耐力的作用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亦具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不同剂量的地塞米松对中枢、神经 -肌接头和肌的影响不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已建立的蟾蜍和小鼠中枢、神经-肌接头和肌疲劳模型,比较不同剂量的黄芪注射液对蟾蜍和小鼠中枢、神经-肌接头和肌疲劳的影响.方法:分别记录蟾蜍和小鼠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和腓肠肌收缩曲线,测定中枢、神经-肌接头和肌疲劳的时间.结果:①0.8g·kg-1、1.2g·kg-1、1.6g·kg-1和2.0g·kg-1剂量的黄芪注射液均能延缓小鼠中枢、神经-肌接头和肌的疲劳,蟾蜍仅有0.8 g·kg-1和1.2 g·kg-1有此作用,1.6g·kg-1及以上剂量的黄芪注射液对蟾蜍有加速上述部位疲劳的作用.两种动物均以1.2g·kg-1剂量作用最显著;②最佳剂量1.2g·kg-1黄芪注射液延缓两种动物神经-肌接头和肌疲劳的作用与延缓中枢疲劳的作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最佳剂量1.2g·kg-1黄芪注射液对小鼠三个部位的作用同蟾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对两栖动物和哺乳动物中枢、神经-肌接头和肌疲劳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其抗疲劳作用主要发生在神经-肌接头和肌等部位,即延缓外周疲劳;其抗疲劳效应,哺乳动物优于两栖动物.  相似文献   

6.
川芎嗪对电刺激在体蟾蜍腓肠肌疲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电刺激在体蟾蜍腓肠肌疲劳的影响。方法用不同频率的方波(1、5、10、20Hz)电刺激蟾蜍坐骨神经,记录对照组、新斯的明组及川芎嗪组在体腓肠肌收缩力。以单脉冲方波(1Hz)刺激腓肠肌,描记肌肉收缩初始幅度,最大幅度其降至50%的时间。结果川芎嗪组与对照组相比腓肠肌收缩力增强(1Hz,5Hz),疲劳时间延长(P<0.05)。结论川芎嗪可增强在体蟾蜍腓肠肌的收缩力,延缓电刺激引起的肌肉疲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测定神经干与骨骼肌绝对不应期实验方法。方法以最适刺激强度采用双刺激法逐渐缩短刺激间隔或波间隔(坐骨神经干从4 ms开始、腓肠肌从200 ms开始),记录神经干动作电位和肌肉收缩图形的变化和波幅,直到双刺激下神经干第二个动作电位刚消失、肌肉收缩的波幅刚小于强直收缩波幅且等于单收缩波幅。结果神经干动作电位绝对不应期为1.45 ms、骨骼肌绝对不应期为3 ms。结论本文建立的骨骼肌测定方法趋于完善,适用于本硕生的机能实验课教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刺五加注射液对电刺激在体蟾蜍腓肠肌疲劳的影响。方法用不同频率的方波(1,5,10,20Hz)电刺激刺激蟾蜍坐骨神经,记录对照组、新斯的明组及刺五加组在体腓肠肌收缩力。以单脉冲方波(1Hz)刺激腓肠肌,描记肌肉收缩初始幅度、最大幅度以及收缩幅度降最大幅度50%的时间。结果刺五加组与对照组相比,腓肠肌收缩力增强(P〈0.05),疲劳时间延长(P〈0.01)。结论刺五加可增强在体蟾蜍腓肠肌的耐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神经刺激阈值的研究,以了解神经电生理学的信号传递及离子通道等神经生理基础的特性。方法:通过神经阈值刺激仪向动物神经纤维束输出刺激电信号,将数字式肌电图仪的电极置放在动物神经支配的肌肉上,检测该肌肉的肌电信号,并反馈至神经阈值检测系统,记录输出刺激电信号的相关参数。结果:通过肌电图仪记录肌肉活动的微小电位差,以了解神经或肌肉的功能状态。电刺激的改变通过精密神经阈值刺激仪作用于相应的神经上,作出波形、频率、占空比及振幅的改变,以获得实验的结果——神经阈值;同时在实验中,我们还使用泰克四踪存储示波器监测从靶向肌肉反馈信号的电流和电压值。结论:阈值大小与占空比无关,但与神经粗细有关;双向波比单向波阈值低,这与去极化导致神经疲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芦荟提取物对电刺激离体蟾蜍腓肠肌疲劳的影响。方法:制备离体蟾蜍腓肠肌标本20块,将同一蟾蜍的2块腓肠肌标本随机分为对照组(葡萄糖任氏液组)和观察组(芦荟提取物溶液组)。采用脉,中式电流直接刺激离体蟾蜍腓肠肌作为疲劳模型,观察用药前后肌肉收缩幅度、达最大收缩幅度所需时间以及肌肉收缩持续时间的变化。结果:芦荟提取物可缩短肌肉收缩达最大幅度所需时间(P〈0.05),增加肌肉收缩幅度下降到最大幅度50%的时间t0.5和下降到10%的时间t0.1(P〈0.01),对肌肉收缩幅度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芦荟提取物能直接作用于骨骼肌,具有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肌肉注射损伤坐骨神经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J—D2型的肌电图仪对43例肌肉注射损伤坐骨神经患者进行常规肌电图检查;结果:肌肉注射直接损伤坐骨神经和间接药物浸润性损伤有插入电位延长、肌休状态有纤颤正相电位,轻收缩无多相电位时限不长,最大收缩单纯相或单纯混合相。较重患者轻收缩无运动单位电位。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变慢;结论:肌电图检查可明确坐骨神经有无直接或间接神经源性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肛门直肠畸形(ARMs)大鼠胚胎盆底肌肌肉、神经发育的组织形态学变化,为寻找术后远期便秘和便失禁致病基因提供线索.方法 通过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大鼠胚胎产生ARMs动物模型,用电镜观察E20胎鼠正常组和ARMs大鼠胚胎盆底肌肌肉、神经及神经肌肉接头形态学变化.结果 取E20正常组、ARMs胎鼠盆底肌各20例,光镜下可见正常组胎鼠盆底肌肌纤维紧密相连,肌束间含有胶原纤维、成纤维细胞、血管及神经等结构,细胞核染色清楚;透射电镜见盆底肌肌纤维排列整齐,肌节清楚,肌丝明显,明带、暗带、M线、Z线清晰可辨,可见盆底肌神经、神经突触、线粒体.ARMs胎鼠盆底肌纤维明显萎缩,透射电镜见肌纤维排列紊乱、结构不清,部分核细胞明显增大,部分核固缩呈锯齿状,明带、暗带不清晰,M线、Z线有不规则改变、扭曲、断裂,肌膜之间满布成纤维细胞,神经及神经肌肉接头未找出.结论 ARMs胎鼠存在盆底肌肉的解剖缺陷及功能障碍,可能与ARMs存在骶髓、盆底及肛周神经发育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3.
应用电镜下乙酰胆碱酯酶定位方法,观察了甲状腺素对大鼠膈肌神经肌肉接头的影响。结果表明,甲状腺素可引起膈肌3种肌纤维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终末反应物生成减少,分布不均,电子密度降低,接头褶排列不规则,松散,其中白肌纤维的神经肌肉接头发生改变早且较重。从而对甲状腺机能亢进性肌病的病理及发病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鼠L3神经根受压后,在神经再生修复过程中.益气化瘀方对神经肌肉接头部神经元的作用。方法 48只大鼠随机分为10、20、30、60d对照组和益气化瘀方组。制作大鼠L2神经根受压模型,益气化瘀方组给予益气化瘀方灌胃,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造模后l0、20、30、60d取大鼠比目鱼肌.采用多克隆蛋白基因产物9.5作为神经元标记,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技术.观察神经肌肉接头部末梢神经再生修复的过程。α环蛇毒素荧光结合剂显示运动终板,NIH图像分析技术测定末梢神经与运动终板的重叠面积。结果 肌肉失神经支配后,益气化瘀方组的末梢神经在神经肌肉接头部的聚集、出芽及延伸均显著地早于对照组。在神经再生修复期间.益气化瘀方组的末梢神经与运动终板的重叠速度、范围及神经肌肉接头的再构筑,亦显著地优于对照组。结论 益气化瘀方能促进神经元的增生,增强其再生能力.加快神经肌肉接头的重建.显著地缩短神经再生修复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丹参注射液对体外培养家兔关节软骨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家兔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观察丹参注射液对软骨细胞增殖以及对软骨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影响。结果表明丹参注射液可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显提高SOD的活性,降低iNOS的活性,从而保护软骨细胞免受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的损害。其机制可能是丹参通过提高自由基清除水平,调节软骨细胞的合成代谢,达到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人咬肌肌内神经的分布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查清人咬肌肌内神经的分支及分布形式,为探索人咬肌神经肌肉移植提供重要的形态学依据.方法对10侧人咬肌的肌内神经进行改良Sihler氏神经染色观察.结果经改良Sihler氏神经染色的咬肌神经呈紫黑色,入肌后分出三个初级分支,分别支配咬肌的浅、中、深三层肌纤维,支配咬肌浅层的神经支较粗、较长;神经分支在肌内与肌纤维成一定的角度走行,并逐级分出若干次级分支.结论人咬肌肌内神经有三个初级分支,分别支配咬肌的三层肌纤维,其分布形式与肌构筑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腰神经根损伤后 ,花生凝集素结合分子 (penutagglutinin bindingmolecules ,PNA BMs)在大鼠比目鱼肌神经肌肉接头部的分布变化。方法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及能与细胞外基质中配糖体 (glycoconjugate)特异性结合的PNA染色 ,在腰神经根受压后 10 ,2 0 ,30 ,及 60天 ,观察PNA BMs在神经肌肉接头部的分布 ,运用α bungarotoxin(α BTX)荧光结合剂显示运动终板 ,NIH图象分析技术测定PNA BMs与运动终板重叠面积。结果 肌肉失神经支配后 10天 ,神经肌肉接头部PNA染色大幅度消褪或消失 ,乙酰胆碱斑呈卷曲 ,不规则 ,或崩解。随着神经再支配的进行 ,乙酰胆碱斑形态逐渐趋于正常 ,PNA染色强度及范围也逐渐回升 ,最终局限于运动终板区域内。结论 PNA BMs在神经肌肉接头部的分布变化与肌肉失神经支配及神经再支配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