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硬膜外持续泵注局麻药用于子宫全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拟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持续泵入给药组(A组)和间断给药组(B组)。每组20例,硬膜外用药均为0.2%丁卡因+1.6%利多卡因。两组均在L2~3硬膜外穿刺成功并给予实验量后,A组(20例)硬膜外先予以1ml/min速度注入,10~15min后以0.15~0.17ml·kg-1·h-1速度持续输注药物至手术结束 B组(20例)初量注入10~15ml,间隔5~10min分次注完,每小时追加5~8ml。分别测定麻醉前及硬膜外给药后的血压(BP)、心率(HR)、SpO2、镇痛起效时间和用药总量 首次注药后至手术结束时针刺皮肤测阻滞平面,同时记录改良Bromage评分,术中肌松质量由手术者评定(手术者为同一组人),分为很满意、满意和不满意。结果A组血压波动显著降低,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皮肤阻滞平面、用药总量、Bromage评分和术中肌松情况及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起效时间B组比A组短。结论硬膜外微泵持续泵入给药方法用于子宫全切术可以达到间断给药法同样的麻醉效果,血压、心率平稳,用药量少,是一种较为安全的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低位硬膜外麻醉因对生理功能影响小,安全范围大,便于调节和麻醉效果确实对老年人较为适宜,目前采用的分次注药法常可引起生理紊乱,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多年来一直有人建议硬膜外麻醉中持续输注局麻药[1,2]。近来我院将持续泵注法用于老年病人腰段硬膜外麻醉,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肋间神经阻滞对开胸手术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持续静脉输注对开胸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40例实施开胸手术者,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和观察组(B组),每组20例。A组单一使用持续静脉输注术后镇痛;B组在关闭胸腔前,在肋椎关节外5~8cm肋骨下缘处,自壁层胸膜向外行肋间神经阻滞,注射0.375%罗哌卡因+5mg亚甲蓝+1:20万U肾上腺素混合液5ml,范围包括切口上下各两个肋间,术毕接镇痛泵静脉持续泵人镇痛液。结果:B组在开胸术后镇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各观察时间点明显优于A组。结论:肋间神经阻滞明显增强了术后镇痛效果,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联合持续静脉输注,是较好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硬膜外不同给药方式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96例择期行手术的老年患者,按照不同的给药方式将患者均为两组( n=48)。持续给药组患者实施连续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注入2%利多卡因试验量3 mL,调节麻醉平面达T10且固定后根据患者情况硬膜外连续输注2%利多卡因3~5 mL/h,至手术结束。分次给药组患者同样行硬膜外麻醉,调节麻醉平面达T10且固定后硬膜外分次注入2%利多卡因3~5 mL/h,每半小时注射1次。观察两组麻醉阻滞情况及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基本相同,均能阻滞到最高平面T10,但持续给药组阻滞完善时间和用药总量均少于分次给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给药后两组血压均有明显下降,分次给药组术中追加药物后血压较持续给药组下降明显(P<0.05),波动较大,不如持续给药组稳定。结论硬膜外麻醉持续给药比传统的间断分次给药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有利于维持循环稳定,提高围术期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背景剂量的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l临床效果。方法将63名产妇随机分为A、B两组,在硬膜外腔给予相同的负荷剂量后连接电脑微量注射镇痛泵。A组的背景剂量为0ml/h,B组的背景剂量为5ml/h,两组Bolus均为5ml,锁定时间均为20min。结果两组产妇在一般情况、产程特征、VAS评分、Bolus按压次数、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2h出血量等方面均相似,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麻醉药用量方面A组为(22.7±6.9)ml,B组为(36.3±14.4)ml,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使用背景输注无助于提高镇痛质量,相反增加药物使用量。而采用无背景剂量输注不但不增加按压Bolus的次数,而且还能显著减少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6.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敏 《西南军医》2010,12(6):1130-1131
目的 评价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可行走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100例ASAI~Ⅱ级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罗哌卡因组(R组n=50):局麻药为0.08%罗哌卡因内含舒芬太尼0.4 ug·ml-1,布比卡因组(B n=50:局麻药为0.0625%布比卡因内含芬太尼1.6ug·ml-1.均在宫口开至3cm时,于L2-3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向上置管4cm.两组均给予首次计量10 ml+5 ml(R组首剂浓度为0.1%罗哌卡因内含舒芬太尼0.5 ug·ml-1,B组首剂浓度为0.075%布比卡因内含芬太尼2ug·ml-1)后,记录麻醉阻滞平面,30分钟后接电子微量自控镇痛泵(PCA)以3 ml·h-1的速度泵入硬膜外腔.当病人自觉疼痛明显时,以PCA5 ml量追加给药.产妇用VPS法自评镇痛效果,用改良Bromage法测定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助产士观察分娩进展并记录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麻醉阻滞平面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用药总量R组26.5±11.34ml,B组40.9±15.64 ml,两组差异显著(P〈0.01).产妇自评镇痛效果中,R组达到满意评分者占98%,B组占80%(P〈0.01).运动神经阻滞测定中,R组0级(无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者)占98%,B组占60%(P〈0.01).新生儿Apgar评分10分者R组占98%,B组占84%(0.01〈P〈0.05).镇痛后催产素加量者R组占4%,B组占26%(P〈0.01),两组不良反应尿潴留,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0.08%罗哌卡因复合微量舒芬太尼较0.0625%布比卡因复合微量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产科分娩镇痛是自然分娩更好的镇痛方式.它具有镇痛效果确切,用药量少,产妇可下床行走,不良反应少,对母婴影响小,安全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作者就120例患者采用注气、注液两种方法对其硬膜外阻滞镇痛效果进行分组观察。结果表明,麻醉平面出现时间,麻醉平面范围及镇痛效果均无显著差异(P>0.05)。作者认为,Dalens提出注气法是硬膜外镇痛不全的原因之一,并提出废除的观点值得商榷。本文认为,注气法弹性回缩好,易于判断,使用方便,并侧重对两者的优缺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30例初产孕妇分为两组,每组65例。观察组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下无痛分娩;对照组采用自然分娩,不行任何镇痛方法。观察两组镇痛效果、分娩方式以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镇痛效果、分娩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硬膜外阻滞无痛分娩的临床效果良好,能够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对产妇与新生儿健康无明显不良影响,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双侧颈深浅丛同时阻滞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0.25%左旋布比卡因在双侧颈深浅丛同时阻滞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麻醉穿刺方法同传统的改良一点深颈丛阻滞法,双侧颈深浅同时阻滞组(S组)应用0.25%的左旋布比卡因,两侧深丛各注药4 ml,浅丛向头、足、对侧各注药3 ml,胸锁乳突肌中点处注药2 ml,共计30 ml;单侧深丛阻滞组(D组)应用0.375%左旋布比卡因,包块较大一侧行颈深+颈浅丛阻滞,深丛注药6 ml,浅丛注药9 ml;包块较小一侧仅行颈浅丛阻滞,注药9 ml,共计24 ml。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对麻醉前,麻醉后5、10 min,切皮时,术中探查时和手术后的6个时间点进行麻醉效果评估。观察并记录患者并发症。结果 S组在阻滞后10 min、切皮时、术中探查时和手术后麻醉效果优于D组(P〈0.05),并发症少。结论采用0.25%左旋布比卡因应用于双侧颈深浅同时阻滞,较传统的单侧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好,并发症少,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同等浓度罗哌卡因(Ropivacaine)与布比卡因(Bupivacaine)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髓核摘除术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将50例随机分为布比卡因组(n=25)和罗哌卡因组(n=25);硬膜外隙注入试验量1.33%利多卡因3ml后,分别再小剂量(3ml)分次注入0.5%布比卡因或0.5%罗哌卡因至要求麻醉平面。分别观察感觉阻滞平面及下肢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以及镇痛效果、手术时间、用药总剂量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局麻药总量和疼痛评分均差异不显著,罗哌卡因较布比卡因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快,运动神经阻滞则起效缓慢、维持时间短及下肢运动阻滞强度弱,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罗哌卡因麻醉应用于髓核摘除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镇痛配方用于上腹部手术术后硬膜外镇痛对胃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00例择期肝胆外科手术患者,ASAⅠ~Ⅱ级,根据术后镇痛方法不同分为5组,放免法测各组患者术前、术后24h、48h血浆胃动素含量,观察记录各组患者术后6h、12h、18h、24h、48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和肛门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结果吗啡与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术后镇痛各时点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吗啡组术后24h、48h血浆胃动素含量,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明显高于布托啡诺组(P〈0.05),术后胃肠蠕动时间和肛门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①吗啡硬膜外术后镇痛不利于胃肠动力的恢复;②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布托啡诺术后硬膜外镇痛,与吗啡及肌注呱替啶比较对胃肠动力影响小,复合罗哌卡因镇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老年患者纤维结肠镜检查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结肠镜检查老年患者160例,随机分成4组,一组为对照组,使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1.0μg/kg(F组),另外3组复合使用布托啡诺,分为布托啡诺10μg/kg组(B10组),布托啡诺15μg/kg组(B15组)和布托啡诺20μg/kg组(B20组),每组40例.4组丙泊酚血药浓度3.0μg/ml靶控输注.观察麻醉前后患者循环变化、麻醉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4组患者无痛结肠镜检查都顺利完成,各组结肠镜检查后MAP、HR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以F组为著(P〈0.05),B20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P〈0.05),但苏醒时间延长.4组麻醉优良率无明显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都在可接受范围.结论 布托啡诺10~15μg/kg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在老年患者结肠镜手术麻醉中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0.125%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用于腰一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下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0例无自然分娩及麻醉禁忌证的初产妇,随机分成3组,其中0.125%布比卡因CSEA镇痛分娩(B组)100例,0.125%罗哌卡因CSEA镇痛分娩(R组)100例,非镇痛对照组(C组)100例,对分娩镇痛效果(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改良Bromage评分,MBS)、产程、各组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缩宫素使用率、新生儿Apgar评分等项目进行观察。结果B组和R组镇痛效果均良好,但镇痛效果B组优于R组,有显著性差异,与非镇痛组比较差异显著。PCA次数B组和R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运动神经阻滞B组和R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镇痛组内产程比较无明显差异,镇痛组与非镇痛组(C组)比较第二产程有差异但仍在正常范围,分娩方式无影响。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各组间无差异。结论腰一硬联合阻滞自控分娩镇痛是有效、安全的镇痛方式,0.125%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镇痛效果优于相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方式对肾移植术患者细胞免疫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76例肾移植患者行靶控输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作为 A 组,行静吸复合麻醉的肾移植患者62例作为 B 组。比较两组麻醉前(T0)、麻醉成功后(T1)、术毕时(T2)、术后24 h(T3)、术后72 h(T4)的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 SpO2)、平均动脉压(MAP),T 细胞亚群的分布情况,以及血清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6(IL-6)、C 反应蛋白(CRP)、血糖(GLU)水平。结果A 组 HR 在 T1、T2均分别显著低于 B 组(P ﹤0.05)。T1、T2时 A 组 MAP 显著高于 B 组(P ﹤0.05)。A 组 SpO2在麻醉后各时相与麻醉前相比无显著改变;B 组在 T1、T2均显著低于 T0(P ﹤0.05)。A 组 CD3、CD4、CD8、CD4/ CD8在 T1- T4均分别显著高于 B 组(P ﹤0.05)。A 组 COR、IL-6、CRP、GLU 在 T1、T2、T3、T4较均显著低于 B 组(P ﹤0.05)。结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能够有效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机体的应激反应和对细胞免疫的抑制,适宜于肾移植术患者的麻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吗啡经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输注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对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s,NRS)的影响。方法:38例腹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经胸椎12腰1椎间隙置入硬膜外导管,连接装有复合镇痛药液的PCA泵。A组(16例)镇痛液中不含吗啡;B组(22例)镇痛液中含有吗啡。采用数字评分量表(NRS)进行疼痛评估。结果:治疗第3、5、7天及出院后1个月,两组的NR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第3、5、7天,两组间NR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B组有效率高于A组(P〈0.05)。结论:硬膜外PCA输注吗啡可快速、有效缓解腹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显著降低NRS评分,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ASAⅠ~Ⅱ级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患者60例,术后给予硬膜外自控镇痛,根据舒芬太尼浓度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舒芬太尼0.5μg/ml+0.125%布比卡因,总量100ml;Ⅱ组:舒芬太尼0.75μg/ml+0.125%布比卡因,总量100ml。预充混合液5ml,背景输注量3ml/h,PCEA量2ml,锁定时间20min。分别记录术后镇痛效果(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情况(Ramsay镇静评分)、下肢运动情况(改良Bromage分级)及不良反应。结果Ⅱ组VAS评分明显低于Ⅰ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Ramsay镇静评分、下肢运动情况及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0.75μg/ml复合0.125%布比卡因适用于产科术后镇痛,镇痛效果满意,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陈广俊  易杰  叶铁虎 《武警医学》2008,19(12):1094-1097
 目的 探讨成年女性全麻开腹术中舒芬太尼对异氟醚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的影响.方法 择期成年女性全麻开腹术3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14;仅采用吸入异氟醚进行麻醉诱导)和舒芬太尼组(S组;n=17;采用微机辅助靶控输注舒芬太尼0.3 ng/ml复合吸入异氟醚进行麻醉诱导).每组患者根据预设的呼气末异氟醚浓度再随机分为4个亚组:C1组1.5%,C2组1.3%,C3组1.1%,C4组0.9%;S1组0.6%,S2组0.5%,S3组0.4%,S4组0.3%.所有患者在吸入氧流量6 L/min下吸入异氟醚(S组同时微机辅助靶控输注舒芬太尼0.3 ng/ml)意识消失后,予以琥珀胆碱2 mg/kg静脉注射,肌肉松驰后行气管插管,随后调整吸入异氟醚浓度使呼气末异氟醚浓度达到不同亚组的预设值.采用肌松监测仪协助判断肌松恢复.在呼气末异氟醚浓度恒定至少15 min、舒芬太尼持续输注至少20 min后开始切皮.根据患者对切皮的反应,应用"Up-Down"方法和Logistic回归求出异氟醚MAC值和95%麻醉剂量(AD95)值.结果 C组异氟醚MAC值为1.25%,AD95为1.53%;S组异氟醚MAC值为0.41%,AD95为0.55%.结论 成年女性异氟醚MAC值为1.25%,同时静脉辅助输注舒芬太尼能显著降低异氟醚MAC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应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手外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 将180例ASA I或Ⅱ级急诊手外伤患者随机分为P、C两组,每组90例。P组于麻醉诱导前30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C组于麻醉诱导前30min静注生理盐水2ml。所有患者均采用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下完成手术。手术结束后,两组开启同样配方的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intravenousanalgesia,PCIA)泵。PCIA设置:以芬太尼作为术后镇痛药,背景剂量0.5斗g/(kg·h),锁定时间15min,单次剂量0.125μg/kg,负荷剂量0.6oμg/kg。观察并记录术后48h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PCIA泵首次按压时间、累计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观察术后7d之内的谵妄发生比例。结果P组术后1、2、4、8、12hVAS低于C组(P〈0.01);首次按压PCIA泵时间,P组明显晚于c组(P〈0.01),P组术后48h内各时点累计按压次数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组术后谵妄发生率为8.9%,明显低于C组的23.3%(P〈0.01)。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可以有效、安全地提高手外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同时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比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对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患者施以辅助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Ⅲ级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患者70例,随机双盲分为2组,于颈丛麻醉后手术切皮前5min,Ⅰ组(40例)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8μg/(kg·h)、静脉注射氯胺酮0.8mg/kg;Ⅱ组(30例)静脉注射氟哌利多0.06mg/kg+芬太尼1.2μg/kg。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中镇静镇痛效果。结果: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手术范围等无统计学差异;术中生命体征监测数据Ⅰ组较Ⅱ组平稳,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镇痛评分(NRS)Ⅰ组低于Ⅱ组(P〈0.05),Ⅰ组镇痛效果较好;镇静评分(RSS)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镇静效果均较满意。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颈丛麻醉下的甲状腺手术,其辅助麻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