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热惊厥是小儿时期特有的惊厥性疾病之一,属于一种特殊的癫痫综合征。其定义为:发病年龄介于3个月~5岁,惊厥发作与发热有关,排除其他致惊原因,既往无热惊厥史,一般为典型的单一的全身强直性阵挛性抽搐,表现为四肢及(或)面部肌肉间歇性阵发性抽搐,突然发生,持续时间不长,发作后意识很快恢复,预后良好。我院急救中心几年来共收治了三十余名患者,经过急救及一系列的治疗、护理后均取得较佳效果。  相似文献   

2.
申爱美 《工企医刊》2009,22(5):61-62
热性惊厥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指发生在婴幼儿期的伴有发热的惊厥发作,并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曾有无热惊厥病史者。发病年龄为6个月~6岁,患儿中31%~42.9%有热性惊厥家族史。惊厥多发生在发热后12小时内,体温骤然升高过程中。多为全身强直阵挛或阵挛性发作,少数为强直性发作或失张力发作,15%为一侧性或限局性发作。多数发作历时短暂,持续5分钟左右,1次热程中仅有1次发作。惊厥时间超过20分钟,24小时内惊厥反复发作称为复杂性热性惊厥。  相似文献   

3.
王俊萍  王俊霞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4):3381-3382
目的:分析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因急性胃肠炎(GE)合并无热惊厥的17例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和出院后随访。结果:17例患儿中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24个月,1~2岁共14例;秋冬季多发,惊厥呈全身强直-阵挛性,惊厥发作易控制;脑电图未见痫波发放,发作后血电解质基本正常;6例脑脊液常规生化均正常,17例头颅CT无异常;出院后15例随访6个月~2年,未见惊厥复发,生长发育正常。结论:轻度GE可伴发无热惊厥,惊厥形式为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易控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王丽英 《职业与健康》2002,18(8):157-157
惊厥,或称抽风、惊风,是小儿时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性或器质性常见的急诊。惊厥不是一疾病,仅是一症候群,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全身性或局限性肌群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抢救、护理不当可危及生命,现将我院收治的50例惊厥患儿在抢救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生儿脑电图特征及诊断新生儿惊厥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82例新生儿,根据围生期是否有高危因素,分为高危组(43例)及非高危组(39例)。两组新生儿均应用振幅整合脑电图机进行脑电图检测,对脑电图发现惊厥的患儿进行脑电图复查及临床随访。结果两组新生儿脑电图异常及惊厥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8例惊厥患儿中,3例为中度,5例为重度。围生期脑损伤是惊厥发生的主要原因。8例惊厥新生儿脑电图特征:(1)单一发作形式:微小型2例,多灶性阵挛1例,强直型1例,肌阵挛1例;两种以上发作形式:微小型+多灶性阵挛2例,微小型+其他形式1例。结论新生儿脑电图对惊厥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惊厥多由围生期脑损伤导致,故有围生期危险史的患儿应在入院时常规进行脑电图检测,可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高热惊厥在临床上以6个月-4岁的小儿较为多见,常在体温上升至38℃以上发病,惊厥发作时间较短暂,发作后意识恢复快,无神经异常体征。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全身或局部肌群强直性阵挛性抽搐, 热退一周后脑电图无异常。然而,有些小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64例新生儿惊厥的脑电图进行分析,以评价脑电图(EEG)在新生儿惊厥中的诊断价值。64例中EEG正常11例(17.19%);异常53例,异常率为82.81%,其中轻度异常EEG30例(56.60%),重度异常23例(43.40%);26例EEG有惊厥放电(40.63%)。异常EEG与病因及描记时间关系密切,而与发作类型关系不大。临床惊厥发作与EEG惊厥性放电之间关系与病因及描记时间有关。围产期脑损伤在1周之内描记EEG重度异常发生率高。EEG对HIE引起的惊厥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分析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以指导正确诊断及合理治疗。对15例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和随访。15例BICE患儿的发病年龄平均14.8个月。其中11例(73.3%)秋冬季发病;12例(86.7%)3 d内发生惊厥,均为无热惊厥;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11例;发作2~3次者11例,占73.3%;发作时间均少于5 min;发作间期脑电图、头颅CT、血生化、血电解质及脑脊液检查正常。惊厥停止后未行抗癫痫治疗,均无复发,生长发育正常。本组病例的临床特点:1~2岁高发,秋冬季多发,无家族史;惊厥多于病程的第1~3天发生,为全身性或部分性发作,早期频繁发作多见;血电解质、血生化﹑脑脊液、脑影像学检查正常,发作间期脑电图正常;预后好,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9.
韩咏霞 《医药与保健》2002,10(10):42-43
惊厥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症之一,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全身或局部肌群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多伴有意识障碍,以6个月至2岁幼儿最为多见。如不能及早治疗、可因惊厥发作而致脑损害、脑水肿甚至形成脑疝,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振幅整合脑电图(a EEG)在新生儿惊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1-11月因惊厥或疑似惊厥入住该院新生儿四科(足月儿ICU)的141例患儿进行a EEG监测。结果 141例患儿中51例患儿a EEG正常(36.1%),惊厥发作90例(63.9%),其中66例患儿为电发作(73.3%),24例患儿为电临床发作(26.7%);单次惊厥20例(22.2%),反复惊厥56例(62.2%),惊厥持续状态14例(15.6%)。90例惊厥发作患儿中背景活动正常33例(36.7%),轻度异常37例(41.1%),重度异常20例(22.2%)。结论 a EEG的应用为新生儿惊厥尤其是亚临床惊厥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及时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是临床筛查新生儿惊厥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1.
刘培龙 《家庭医学》2006,(11):15-15
高热惊厥在临床上以6个月~4岁的小儿较为多见,常在体温上升至38℃以上发病,凉厥发作时间较短暂,发作后意识恢复快,无神经异常体征。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全身或局部肌群强直性阵挛性抽搐,热退一周后脑电图无异常。然而,有些小儿患高热惊厥后,可有经常发作转为癫痫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最近,英国Maeda报道了一种由于玩电子游戏机引起的癫痫。命名为“电子游戏机癫痫”(VGE)。其特点为:玩电子游戏机的孩子,突然发生全身性强直阵挛性抽搐,口吐白沫,发作停止后患儿毫无记忆,发作时脑电图显示多种异常,包括闪光惊厥性反应。 VGE被认为是一种光敏感性癫痫,因为电子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及相关因素,提高对新生儿惊厥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方法】 对68例住院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发病日龄及发作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其发生主要与围生期窒息缺氧、产伤、早产及低钙有关,依次为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n-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及低钙血症,发病时间多在生后1周内,尤以3 d内居多,发作类型以轻微型多见。 【结论】 多种病因可导致新生儿惊厥,但以围生期窒息缺氧、出血为主,也可为代谢紊乱。加强孕期及围生期保健,预防早产,提高产科质量,掌握科学的复苏方法是减少新生儿惊厥发生的关键。建立高危新生儿监护,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惊厥新生儿临床特点和视频脑电图进行分析,为临床工作中新生儿惊厥的诊断及分析提供参考。方法 总结60例住院新生儿惊厥病例,分析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常见病因、发作形式及脑电图结果。结果 60例惊厥新生儿中常见病因分别为缺氧缺血性脑病(33.3%)、感染(13.3%)、低血糖(10.0%)、颅内出血(8.3%)及电解质紊乱(8.3%)。发作形式最常见的是微小发作(41.7%),其次是阵挛发作(29.1%)。视频脑电图结果正常为28例(46.7%),异常32例(53.3%)。结论 新生儿惊厥多由原发病引起,临床需注意观察,及时完善视频脑电图等检查,及时找到病因,以便尽早进行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似文献   

15.
我院 1997年元月至 2 0 0 0年 12月用利多卡因静滴治疗 16例顽固性惊厥住院的新生儿 ,获满意效果 ,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文 16例中男 14例 ,女 2例 ,年龄从生后 1小时至 14天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 13例 ,均符合 1989年济南会议所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诊断依据及分度》标准 ,其中中度 4例 ,重度 9例 ;化脓性脑膜炎 2例 ;惊厥原因待确定 1例。惊厥的表现 :微小发作型 4例 ,强直型 3例 ,多灶阵挛型 5例 ,混合型 4例。脑电图检查 13例 ,结果轻度异常 3例 ,高度异常 10例。头颅B超检查 13例 ,均提示HIE ,其中 3例合并…  相似文献   

16.
戴港援 《中国保健》2005,13(12):55-56
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临床表现的特点和急救措施.方法对我院58例新生儿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急救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新生儿惊厥的病因顺位依次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42例、颅内出血15例、低钙12例,此3种病因占全部病例的3/7以上.惊厥发作类型以轻微型为主.结论减少新生儿惊厥的关键是做好围产期保健,积极防止(HIE)的发生.新生儿轻微型惊厥在临床上不易被发现,需密切观察,及时诊治,止痉药首选苯巴比妥钠静脉滴注.  相似文献   

17.
病毒性肝炎起病前极少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表现为癫痫样发作者更为罕见。肝炎黄疸前期或黄疸期发生惊厥者已有4例报告,1例表现为癫痫持续状态。本文报告1例乙型肝炎起病后出现癫痫样发作。患者男性,21岁。因强直阵挛性抽搐持续2分钟入院。发作后患者即昏睡、定向力丧失,入院45分钟后恢复神志。一月前有黄疸型肝炎患者的密切接触史,曾肌注人免疫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以治疗和减少后遗症发生。方法对2007年3月—2011年10月46例新生儿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生期窒息是导致新生儿惊厥最主要的病因,其次是新生儿感染、糖及电解质紊乱。发病类型以微小型发作为主。痊愈出院38例,好转出院5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1例。结论围生期窒息所致的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和颅内出血是导致新生儿惊厥的主要病因,苯巴比妥是抗新生儿惊厥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9.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浆神经肽Y水平变化及其意义。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3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及 12例对照组新生儿血浆水平变化。缺氧血性脑病患儿急性期血浆神经肽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急性期患儿血浆神经肽Y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 ;缺氧缺血性脑病惊厥组急性期血浆神经肽Y水平显著高于非惊厥组。血浆神经肽Y水平与惊厥发作持续时间呈正相关关系。血浆神经肽Y水平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损伤密切相关并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惊厥发作有关 ,可作为判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惊厥发作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复杂的病因、临床表现的特点和急救措施。方法对我院58例新生儿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急救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新生儿惊厥的病因最多的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28例(48.3%),其次是颅内出血10例(17.2%),低钙惊厥8例(13.7%),此3种病因占全部病例3/4以上,惊厥发作类型以轻微型为主。结论减少新生儿惊厥的关键是做好围产期保健,积极防止HIE的发生。新生儿轻微型惊厥常见,在临床上不易被发现,需密切观察及时诊治。止痘首选苯巴比妥钠静脉滴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