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锥形束CT(CBCT)在上颌前牙区多生牙诊断及定位中的价值。方法以经CBCT确诊为上颌前牙区多生牙的146例患者的195颗多生牙为研究对象,分析多生牙的数目、形态、大小、空间位置、生长方向及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结果146例患者年龄5~39岁,男女比例为2.95∶1, 其中102例(69.9%)为单颗多生牙。195
颗多生牙的长度平均为(11.97±2.40)mm,其中,126颗(64.6%)位于中线区,131颗(67.2%)为圆锥形,51颗(26.2%)牙根弯曲,98颗(50.3%)牙冠生长方向倒置,133颗(68.2%)与邻近恒牙或恒牙胚有接触,恒牙牙列常伴有各种异常。结论多生牙空间位置变异大,可引起恒牙列病变。CBCT检查能精确直观地显示上颌前牙区多生牙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对多生牙的诊断及定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BCT)分析及总结多生牙的特征,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共收集718例患者(共1 138颗多生牙)的CBCT影像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患者就诊年龄、性别、多生牙数目、位置、形态、萌出状态、伴发症状等情况,并进一步统计分析了多生牙上下颌位置、萌出状态和性别与上述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9.54±5.32)岁,男女比2.88∶1。77.02%在替牙期就诊,数量多为1颗(50.70%);1 138颗多生牙中,圆锥形最多,85.76%位于切牙区,92.09%位于上颌,46.75%呈倒置位,86.20%未萌出,65.29%牙根发育完全,60.63%对邻近结构造成影响。多生牙位于上颌或下颌在萌出状态、形态、分区、方向、牙根发育以及对邻近结构影响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生牙是否萌出在性别、形态、分区、方向、牙根发育以及对邻近结构影响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在切牙区发生率高于女性,且男性多生牙牙根发育较女性更完全(P<0.05)。结论 CBCT可精确分析多生牙特征,有助于临床制定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分析上颌前牙区多生牙(supernumerary tooth, ST)的影像学特征,为ST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共收集805例CBCT数据,利用专用软件NNT评价ST的影像学特征,包括:数目、形态、位置、方向、发育情况和并发症,并分析上述影像学特征的性别差异。结果 男女比例2.96∶1,男性和女性ST均以单枚、锥形、牙弓腭侧、倒置和阻生为主,但男性发生2枚ST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P<0.001),女性ST倒置的比例更高(P<0.001)。最常见的ST相关的并发症是鼻腭管管壁骨质吸收,且男性高于女性(P=0.01)。此外,ST累及解剖结构及相关临床并发症还包括鼻底骨质吸收,形成颌骨囊肿,牙滤泡间隙增宽,邻牙阻生、移位或扭转、根吸收。结论 男性和女性上颌前牙区的ST以单枚、锥形、牙弓腭侧、倒置和阻生为主,但发病特点存在性别差异。ST可导致多种并发症,CBCT的准确分析有助于ST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对多生牙进行新的临床分类,并分析新分类方法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6—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的CBCT影像资料5100例,其中多生牙患者209例,共计多生牙278颗。应用CBCT对多生牙进行新的临床分类,包括萌出型、骨埋伏高位型、骨埋伏低位型、骨埋伏复杂型和牙弓外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1)临床资料分析:多生牙发生率为4.1%,其中有1颗多生牙的患者占76.6%,有2颗多生牙的患者占19.1%,有3颗及以上多生牙的患者占4.3%。多生牙好发部位依次为:上颌切牙区、上颌磨牙区、下颌尖牙及前磨牙区、上颌尖牙及前磨牙区、下颌磨牙区。34.9%的多生牙对邻近恒牙产生了继发影响,以萌出错位及阻生为主,主要发生在上颌切牙区。(2)新分类方法的临床意义分析:上颌切牙区多生牙以骨埋伏低位型及萌出型为主,尖牙、前磨牙及磨牙区多生牙以萌出型为主。不同类型多生牙对邻近恒牙产生继发影响的发生率不同或不全相同(χ2 = 26.057,P < 0.001),提示对邻近恒牙易产生继发影响的多生牙类型依次为:萌出型、骨埋伏复杂型、骨埋伏高位型、牙弓外型、骨埋伏低位型。结论 基于CBCT的多生牙新分类方法简单实用,其中萌出型、骨埋伏复杂型及骨埋伏高位型多生牙更易产生错牙合畸形,建议尽早拔除多生牙、定期随访,必要时正畸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对多生牙进行新的临床分类,并分析新分类方法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6-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的CBCT影像资料5100例,其中多生牙患者209例,共计多生牙278颗。应用CBCT对多生牙进行新的临床分类,包括萌出型、骨埋伏高位型、骨埋伏低位型、骨埋伏复杂型和牙弓外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1)临床资料分析:多生牙发生率为4.1%,其中有1颗多生牙的患者占76.6%,有2颗多生牙的患者占19.1%,有3颗及以上多生牙的患者占4.3%。多生牙好发部位依次为:上颌切牙区、上颌磨牙区、下颌尖牙及前磨牙区、上颌尖牙及前磨牙区、下颌磨牙区。34.9%的多生牙对邻近恒牙产生了继发影响,以萌出错位及阻生为主,主要发生在上颌切牙区。(2)新分类方法的临床意义分析:上颌切牙区多生牙以骨埋伏低位型及萌出型为主,尖牙、前磨牙及磨牙区多生牙以萌出型为主。不同类型多生牙对邻近恒牙产生继发影响的发生率不同或不全相同(χ2 = 26.057,P < 0.001),提示对邻近恒牙易产生继发影响的多生牙类型依次为:萌出型、骨埋伏复杂型、骨埋伏高位型、牙弓外型、骨埋伏低位型。结论 基于CBCT的多生牙新分类方法简单实用,其中萌出型、骨埋伏复杂型及骨埋伏高位型多生牙更易产生错牙合畸形,建议尽早拔除多生牙、定期随访,必要时正畸治疗。 相似文献
7.
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凭借其三维重组成像、高分辨率等众多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口腔临床方面,简化并提高了口腔临床的诊治工作,该文就CBCT在牙体牙髓常见及疑难疾病中的诊断与运用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锥形束CT(CBCT)作为一种新型高分辨率X线成像系统,因扫描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辐射剂量小、图像伪影少等优点,在口腔医学领域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就CBCT在牙体牙髓病诊治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口腔颌面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确定下颌阻生第三磨牙(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IMTM)与下牙槽神经管位置关系,为IMTM拔除术中预防下牙槽神经损伤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通过IMTM拔除术前曲面体层X线片检查,筛选出IMTM与下牙槽神经管存在较大范围接触或部分重叠影像表现的49例患者(60侧),进一步行CBCT检查,结合种植机微动力系统微创拔牙术中观察结果,应用诊断试验的方法评价术前CBCT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术前CBCT观察IMTM突破下牙槽神经管壁判断的灵敏度82.8%、特异度87.0%,Youden指数0.69,阳性预测值88.9%,阴性预测值80.0%.两位口腔放射医师术前对CBCT共同判读的结果与术中观察结果的符合率为84.6%(44/52).对两位医师术前分别判读CBCT影像的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Kappa值=0.80.结论 对于曲面体层X线片显示IMTM与下牙槽神经管存在较大范围接触或部分重叠影像表现的病例应用CBCT术前检查,CBCT显示的IMTM与下牙槽神经管的关系与临床实际观察结果一致性较高.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the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in judg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IMTM)and the inferior alveolar canal(IAC).Methods Sixty IMTM superimposing on the canal partially or touching the canal in line on panoramic radiograms were examined by CBCT. All CBCT images of these cases were observed by two dentists respectively. Then, all these IMTM were extracted by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and the conditions of the IMTM sockets were observed. Two dentists observed the CBCT images independently and reached a consensus. Diagnosis test was performed in this study. Results Eight IMTM sockets were bleeding during the extracted operation, and whether the IAC wall was broken could not be judged. The other 52 IMTM sockets were clear and the walls of IAC were broken in 29 IMTM extractions.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Youden index,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CBCT were 82.8%, 87.0%, 88.9% and 80.0% respectively.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judged by the two dentists and Kappa coefficient were calculated as 84.6% and 0.800. Conclusions The CBCT examination had good authenticity and reliability, and it was very helpful in predicting the act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MTM and IAC. 相似文献
10.
口腔颌面锥形束CT(CBCT)是近10余年开始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型影像学检查方法,因其检查时间短、空间分辨率高、放射剂量低、无图像失真、价格适中等优点,在口腔疾病诊治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技术的发展,CBCT检查在观察根尖周病变、根管治疗、诊断根管穿孔、观察牙根吸收及诊断根折等方面的优势逐渐显示出来。本文就CBCT在牙体牙髓病诊治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正>多生牙也称额外牙(supernumerary teeth),是正常牙数之外发生的牙齿。其发生可能来自牙胚发育时形成的过多牙蕾,也可能由牙胚分裂而成。可发生于牙弓的任何部位,最常见的是正中牙,位于上颌两中切牙之间,可单个也可成对。多生牙中上颌 相似文献
12.
儿童替牙期埋伏多生牙的诊断定位及拔除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多生牙在颌骨中埋伏的部位、定位性诊断和手术方法。方法:分别用不同类型的X线片来分析、判断各种埋伏多生牙在颌骨中的位置,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根据所得出的诊断,采用不同的手术进路,拔除多生牙。结果:根据手术实际情况所见,比较术前后临床及X线片检查,诊断符合率达到98.5%;手术拔除后的多生牙创口,术后均愈合良好,无一例感染。结论:埋伏多生牙通过不同类型X线片及临床检查相结合,均可做出正确的诊断。根据不同的定位性诊断,选择不同的术式。 相似文献
13.
<正>多生牙(supernumerary teeth)又叫额外牙,是形成于正常牙列之外,多于人体生理牙数的牙齿发育异常,与遗传和发育缺陷有关。在恒牙列人群中的发生率为1%~3%,多生牙的数目多为1~2颗,3颗以上者少见。笔者在临床上遇到1例发生于上、下颌后牙区,共11颗多生牙的病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1岁,因双侧下颌后牙咬合不适2周要求治疗。患者全身情况良好,皮肤黏膜未见异常,面部发育正常。口内检查:恒牙(牙合),磨牙关系中性,上下牙弓形态基本对称。28颗恒牙正位萌出,4 相似文献
14.
儿童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的临床分型与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儿童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的临床分型及手术处理。方法:根据93例儿童114颗上颌前牙区埋伏牙的临床特点、X线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型,并选择合适的埋伏多生牙的处理方法。按照患者的年龄分为3组,<8岁为A组,8~12岁为B组,12岁以上为C组。比较不同年龄组的临床类型差异以及手术所需时间。结果: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上颌埋伏多生牙的类型明显不同;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手术拔除埋伏多生牙所用时间存在明显差异,以A组所需时间为最短。结论:年龄是儿童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临床分型及手术治疗时机选择的重要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15.
静脉麻醉下儿童埋伏多生牙拔除的临床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浅静脉麻醉下儿童埋伏多生牙拔除的临床技术要点。方法:对62例埋伏多生牙患儿(7~12岁),经X线检查术前定位后,在异丙酚、芬太尼静脉麻醉下实施牙拔除术。结果:62例埋伏多生牙均在静脉麻醉下顺利拔除。结论:静脉麻醉可以使手术平稳实施,术后可以很快离院,有利于儿童埋伏牙的拔除。 相似文献
16.
王桂红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1,21(4):287-288
目的:总结儿童上颌正中埋伏多生牙的临床特点,探索拔除方法。方法:对2008—2010年间收治的95例儿童上颌正中埋伏多生牙病例的特点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95例患者共120颗埋伏多生牙,均位于上颌两中切牙之间。年龄7~14岁,男女比例为3.75∶1。其腭侧发病率为89.2%,远高于唇侧。所有患儿均于局麻下顺利拔除埋伏多生牙。结论:埋伏多生牙的拔除,术前的准确定位、术前和术中对患儿的心理诱导、良好的局部麻醉效果、合理的手术切口设计及轻柔精准的操作技巧为必备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CBCT结合微创技术与传统技术拔除埋伏多生牙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6年门诊需要拔除的埋伏多生牙患者28例(共52颗埋伏牙),随机分为微创治疗组(12例,23颗)和传统治疗组(16例,27颗)。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检查并拔除患牙,记录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及肿胀度和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微创治疗组手术时间(24.7±7.2)min少于传统治疗组(33.4±8.1)min,微创治疗组术后疼痛和肿胀度也低于传统治疗组,这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在术后并发症上(邻牙损伤、上颌窦或鼻腔交通、干槽症、张口受限),微创治疗组的发生率都低于传统治疗组。结论:CBCT结合微创技术应用于埋伏多生牙的检查和拔除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疼痛和肿胀,同时也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孟松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2,22(1):73-74
<正>多生牙也称额外牙,是一种牙齿数目的发育异常,可发生在牙弓的任何部位,其中以上颌前牙区多见。国内报道的恒牙列多生牙发生率为1%~3%[1],国外为1.04%~2.00%[2]。其中85.4%的患者只有1~2颗多生牙,3颗以上者少见[3]。本病例4颗多生牙伴乳牙滞留、恒牙阻生,导致恒牙远离牙槽骨正常位置,牙槽骨缺损失去保留价值,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Minoru Yamaoka DDS PhD Kiyofumi Furusawa DDS PhD † Shigeo Okamoto DDS ‡ 《Australian dental journal》1995,40(1):34-35
A case involving the presence of supernumerary cuspids and bicuspids is described. The condition was probably an inherited one because of the family history and the bilateral incidence. The supernumerary teeth erupted because of alveolar resorption in which inflammatory factors probably played a role. Radiographic follow-up of the site of supernumerary impacted teeth and alveolar resorption should be undertake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