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评价人体肥胖测量参数对糖代谢异常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山东省4个城市20岁以上的3 011名常住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curve)分别比较不同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腰围臀围比值(WHR)、腰围身高比值(WHtR)对糖代谢异常的预测价值。结果①人群各指标预测糖代谢异常风险的最佳切点:男性BMI是24.95,WC是91.5 cm,WHR是0.905,WHtR是0.535;女性BMI是24.25,WC是84.5 cm,WHR是0.855,WHtR是0.525;②BMI、WC、WHR及WHtR的ROC曲线下面积:男性分别是0.588、0.614、0.588和0.627;女性分别是0.616、0.684、0.684和0.693,均以WHtR的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无论男女,WHtR是糖代谢异常的最佳预测指标,最佳切点男性是0.535,女性是0.525。  相似文献   

2.
心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超重/肥胖、身体活动不足和不合理膳食等方面。在临床实践中,人体测量学指标可应用于预测CVD的危险因素和评估诊治疗效。这些指标包括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腰高比(WHtR)等。每种测量学指标所针对的侧重点各不相同。BMI多用于评价全身性肥胖,WC侧重于评价腹部肥胖,WHR对CVD危险因素的预测能力较弱,WHtR校正了身高因素、人群间差异度小,预测CVD危险因素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几种人体测量学参数对脂肪肝的预测作用,探索有效的筛查脂肪肝指标和方法。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3~12月在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2139例成年人。脂肪肝采用B超确诊,以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判定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和身高腰围比(WHtR)对脂肪肝筛查的切点、敏感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结果该研究人群中,男性患脂肪肝人数显著高于女性(35.4%vs.17.4%,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BMI、WC和WHtR均对脂肪肝的预测有显著意义(P<0.05)。在男性中,BMI为24.8kg/m2,WC为88.5cm,WHtR为0.50为预测脂肪肝存在的切点,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BMI(0.841,0.756)、WC(0.757,0.844)和WHtR(0.900,0.735);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6、0.880和0.883;在女性中,BMI为23.0kg/m2,WC为75.5cm,WHtR为0.47为预测脂肪肝存在的切点,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BMI(0.876,0.720)、WC(0.868,0.741)和WHtR(0.959,0.685);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9、0.882和0.903。在男性和女性中,WHtR的曲线下面积在3个参数中均最大。结论人体测量学指标在脂肪肝的筛查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脂肪肝的预测,WHtR可能优于WC和BMI。  相似文献   

4.
背景 代谢综合征(MS)与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密切相关,其患病率逐年升高,但目前诊断标准不统一,诊断条件复杂,基层医务人员操作困难。目的 比较中国人群中人体测量学指标〔腰高比(WHtR)、腰臀比(WHR)、腰围(WC)、体质指数(BMI)〕及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TyG)指数、TyG指数与BMI的乘积(TyG-BMI)、TyG指数与WC的乘积(TyG-WC)与MS相关性的差异及其对MS的诊断价值,确定MS的简易筛查指标。方法 选取北京市通州区觅子店社区2 972例参加健康体检人员,分别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计算WHtR、WHR、BMI及TyG指数、TyG-BMI、TyG-WC。依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诊断标准确定MS患者。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绘制上述各项指标诊断M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采用MedCalc 16.8软件进行AUC比较。结果 男性和女性的MS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206/1 044比368/1 928,P>0.05〕。同性别MS患者的WHtR、WHR、WC、BMI、TyG指数、TyG-BMI、TyG-WC均高于非MS者(P<0.05)。BMI、WHtR、WHR、WC诊断男性MS的AUC分别为0.81、0.77、0.68、0.77,诊断女性MS的AUC分别为0.78、0.76、0.66、0.76,BMI诊断男性MS和女性MS的AUC均高于其他3项指标(P<0.05)。BMI诊断男性和女性MS的切点分别为25.00、25.30 kg/m2。TyG指数、TyG-BMI、TyG-WC诊断男性MS的AUC分别为0.88、0.89、0.88,诊断女性MS的AUC分别为0.88、0.88、0.87,TyG指数诊断男性MS和女性MS的AUC与其他2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yG指数诊断男性和女性MS的切点分别为8.87、8.80。TyG指数诊断男性MS和女性MS的AUC高于BMI(P<0.05)。结论 人体测量学指标、TyG指数及其相关指数与MS均明显相关。BMI同MS的相关性优于其他人体测量学指标,可用于MS的大规模人群初步筛查;TyG指数的诊断价值优于BMI,可作为基层医务人员判断MS风险的简易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广州市6~18岁人群腰围(WC)、腰围身高比(WHtR)的分布特征,在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 评估的基础上提出6~18岁人群WC和WHtR的适宜界值。方法: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法分析广州市15 000 名6~18岁儿童及青少年身高、体质量、WC及其相关代谢指征数据(血压、空腹血糖、血脂),探索预测心血管疾病 的WC和WHtR的最佳界值点。结果:当WC百分比达到P85时,WHtR达到0.48时,空腹血糖、血压、血脂等心血管危 险因素检出率明显增高。结论:建议将中国儿童青少年WC的第85百分位值,WHtR 0.48作为预测儿童青少年心血管 病危险因素增加的适宜界值。WC和WHtR作为相对简单的检查方法,能很好地预测心血管疾病,建议列入学生体检 的常规测量项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腰围(WC)及腰围身高比值(WHtR)对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血脂的预测效果,找出最佳的预测切点。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对重庆市20 000名18~59岁的在职成年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测量身高、腰围、体质量,检测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分析3种人体测量指标间以及与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计算不同水平的测量指标识别心血管疾病危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曲线下面积,找出ROC曲线距离最短的切点。结果 WHtR与WC腰围相关性最强(男性r=0.938;女性r=0.934,P<0.05)。3个指标中WHtR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男性高血糖、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的ROC曲线下面积BMI与WC比较,BMI与WHt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的ROC曲线下面积BMI与WHt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的预测值范围男性为23.29~25.38 kg/m2,女性为22.19~23.81 kg/m2;WC预测值男性为83.25~85.25 cm,女性为73.40~75.25 cm;WHtR的预测值为男性0.50~0.52,女性0.48~0.49。结论 WHtR和WC是预测是心血管疾病危险的较理想的评定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居民身体测量指标与血压测量值之间的关系,找到与高血压最相关的指标,为高血压高危人群的筛选提供最优预测指标、方法和依据。方法 2008年4~7月期间,采用三阶段抽样方法,从上海市浦东新区随机抽取15岁及以上社区居民5 927人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及血压的测量。使用SAS 9.1和Stata 1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分析用于评估每个身体测量指标作为高血压预测因子的准确性。结果 调查对象中高血压患病率达30.25%,男性略高于女性,高龄组显著高于低龄组(P=0.000 1)。随着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R)或腰围身高比(waist-to-height ratio,WHtR)的增加,各年龄组高血压患病率均呈显著上升趋势(P=0.001)。除了20岁以下的男性,高血压患者的BMI、WC、WHR和WHtR显著高于血压正常者(P<0.05)。这些测量指标与血压测量值呈显著的正相关(P<0.000 1)。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人群中,高血压与这些指标的关联强度不同,每个十分位变化的OR值介于1.13~1.46,低龄组关联更强,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BMI、WC、WHR和WHtR预测高血压的效果总体上不太理想:WHtR较好,男性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达0.701 1,女性为0.723 9;WHR最差,男性AUC为0.652 0,女性AUC为0.670 1。各指标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预测效果有较大差异,但WHtR的预测效果优于WC和WHR。结论 年龄、性别、BMI、WC、WHR和WHtR都与高血压有显著关联,但使用身体测量指标预测高血压的价值有限。在社区进行高血压高危人群的筛选时可考虑根据性别和年龄选择相应的身体测量指标。  相似文献   

8.
袁兰所  王娟  刘新平  张丽  冯亚宾  郑群 《医学综述》2011,17(15):2366-2368
目的评估男性中腰围(WC)、腰臀比(WHR)、体质量指数(BMI)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对不同危险因素的筛选切点。方法选择在我院男性体检者共1874名,通过计算ROC曲线下面积评估WC、WHR、BMI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及其筛选切点,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矫正年龄因素影响。结果 WC、WHR、BMI均与代谢综合征及亚组危险因素关系密切,三者对于代谢综合征的预测价值相似,男性人群中代谢综合征筛选切点分别为89.0 cm、0.91、24.9 kg/m2。结论在男性中WC、WHR、BMI是预测代谢综合征的重要指标,其中预测敏感性的优劣依次为WC>BMI>WHR。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银川市儿童青少年身体形态指数(ABSI)、锥削指数(CI)、三维体质量指数(TMI)与血脂异常的关系,为预防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银川市随机抽取1 175名12~18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脂水平测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研究不同脂肪指标与血脂异常的预测能力。结果 男、女性正常体质指数(BMI)、腰高比(WHtR)、ABSI、CI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呈正相关(P均<0.001);男性BMI、腰围(WC)、WHtR、CI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呈负相关(P均<0.001)。分别以高TC、高TG、低HDL-C血症及血脂异常作为因变量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男、女性WC、C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于BMI、WHtR,其中男性CI的AUC面积最大(分别为0.77、0.79、0.71、0.64);ABSI和TMI指标的AUC较小。结论 WC、CI与血脂水平关联性强,预测高TC、高TG、低HDL-C血症及血脂异常效果较好,且CI...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蒙古族居民体质指数(BMI)、腰围(WC)和腰臀比(WHR)与糖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内蒙古科左后旗朝鲁吐乡和奈曼固日班花乡的32个行政村,对20岁以上居民进行调查。采用面对面调查方式,收集人口学特征资料以及吸烟、饮酒等生活方式,测量血压、身高、体质量、腰围和臀围。采集血标本,检测血糖、血脂、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评估3个肥胖指标与糖尿病发生的关系。结果共调查2 589人,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的总检出率分别为3.7%(男3.9%,女3.5%)、18.5%(男17.7%,女1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男性中,WHR升高者患糖尿病的OR值为2.120(P〈0.05),BMI和WC升高者患空腹血糖受损的OR值分别为1.624和1.472(均P〈0.05);在女性中,WC升高者患糖尿病的OR值为2.336(P〈0.01)。结论在男性中,WHR升高可能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BMI和WC升高可能是空腹血糖受损的危险因素。在女性中,WC升高可能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不同肥胖测量指标对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3 ~2014年期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全国4个县开展了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实际入选5402人,有效数据4704人.利用该资料分析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身体脂肪率及内脏脂肪指数对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预测价值.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内脏脂肪指数对高血压的预测价值较高,ROC曲线下面积达到0.67(95% CI:0.65~0.69),而腰围对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的预测价值较高,ROC曲线下面积分别达到0.66(95% CI:0.63~0.69)和0.67(95% CI:0.65~0.68).Logistic回归调整年龄、性别、体力活动、吸烟、饮酒及教育程度因素后发现身体脂肪率对高血压(标准化OR =1.71,95% CI:1.57~1.87)和血脂异常(标准化OR=1.88,95% CI:1.72~2.06)的预测效果较好;而对于糖尿病来说,腰围的预测效果较好(标准化OR=1.62,95% CI:1.45 ~1.80).结论 本次调查发现身体脂肪率对我国35~64岁中年人群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预测效果较好,而腰围对于糖尿病的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延边地区朝鲜族及汉族居民不同血糖水平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布特征.[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2 464人30~70岁朝鲜族和汉族常住居民,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WC)、臀围及血压,同时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血糖(GLU)水平.[结果]朝鲜族人群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老年人血糖异常检出及与体质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6830名老年人根据空腹血糖值分为空腹血糖正常(NGT)组、空腹血糖受损(IFG)组和糖尿病(DM)组,分别记录性别、年龄,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腰围(WC)、臀围、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检测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组间各指标的比较及空腹血糖受损情况与其它因素相关性分析,为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检提供依据.结果 NGT 3200例(46.85%),IFG 2575例(37.70%),DM 1055例(15.45%);随着BMI的增加,血糖异常的发生率逐渐升高,IFG与DM组中超重与肥胖人群所占比例最高;按NGT、IFG、DM顺序,BMI、WHR、WC、TG、HLD-C与SPD平均水平依次升高,HLD-C平均水平依次降低,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FG组与NGT组LDL-C、DBP和T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G与DM组的LDL-C和D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受损与BMI、WHR、WC、SBP、LDL-C、TG成正相关,与HDL-C负相关;空腹血糖受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MI、WHR、WC、SBP、LDL-C、TC和年龄对空腹血糖受损有较大影响.结论 老年人血糖异常率随着BMI的增加发生率逐渐升高.BMI、WHR、WC及多种代谢指标与空腹血糖受损成线性相关,对空腹血糖受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肥胖类型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方法从2000年参加石家庄市社区健康检查的35~55岁城市居民中筛选出无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及其他疾病的单纯肥胖者558例作为研究对象,2007年对上述人群进行随访,随访到520例,结合体质量指数(BMI)和腰围(WC)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周围肥胖组185例,腹型肥胖组120例,混合肥胖组215例。分别测定血压(BP)、BMI、WC、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血脂,并依据HOMA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WC、BMI、WHR对2型糖尿病的预测作用。结果混合肥胖组、腹型肥胖组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WC、WHR、B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HOMA-IR高于周围肥胖组,且混合肥胖组的BMI、WC、WHR、HOMA-IR均高于腹型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以是否患有2型糖尿病为因变量,以BMI、WC、WHR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OR值分别为2.99、3.79、3.21(P均<0.01)。结论混合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密切,WC可较好地预测肥胖2型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仇颖  刘艳梅  崔世维 《四川医学》2011,32(12):1961-1963
目的分析不同空腹血糖水平与体格指数之间的关系,探讨成人空腹血糖受损切点下调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分组对照研究,用方差分析及偏相关分析来探讨空腹血糖水平与体格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体重指数、腰围、腰围身高比和腰臀比均随着空腹血糖值升高而升高,特别是血糖值在5.6mmol/L以上时升高更明显。新增空腹血糖受损组与空腹血糖正常组比较,体重指数、腰围、腰围身高比和腰臀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增空腹血糖受损组与传统空腹血糖受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受损与BMI、WC、WHR、WHtR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腰围身高比的相关系数最大。结论从体格指数方面看,新增空腹血糖受损组与传统空腹血糖受损组具有一致性。降低空腹血糖受损的切点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人群身体测量指标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4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进行体检的4 186例成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血糖情况分为T2DM组和非T2DM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探讨各身体测量指标与T2DM发病的关系。结果  4 186例受试者中220例发现T2DM,占5.3%。T2DM组的体重指数(BMI)、体脂比、腰围(WC)、臀围、腰臀比(WHR)及腰身比(WHtR)均显著高于非T2DM组(P <0.05)。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调整年龄、文化程度、饮酒、吸烟和糖尿病(DM)家族史等混杂因素影响后,BMI、体脂比、WC、臀围、WHR及WHtR等各身体测量指标均与T2DM患病呈显著正相关(P <0.05),且以WHR为主的腹型肥胖指标与其关系更密切。结论  对于健康体检人群而言,身体测量指标与T2DM的发病密切相关,其中以WHR为主的腹型肥胖指标的影响更大,故建议通过调整饮食和运动来控制WHR,尽可能预防T2DM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