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除传统危险因素外,目前认为大气污染,尤其是颗粒物污染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有紧密联系。大气颗粒物可以通过介导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引起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标志物——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增加,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现通过总结颗粒物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可能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提出了应对策略。未来的研究应侧重于大气污染较严重的发展中国家,将污染物的暴露更个体化,结局指标的测量更精确化,并发掘更多可能存在的混杂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结合血清瘦素水平测定对单纯性肥胖症青少年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的预测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15-17岁的47名中、重度肥胖青少年与年龄、性别匹配的36名正常体重青少年进行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DIA)、颈总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检测,同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酶法做血清瘦素(Leptin)、胰岛素(INS)、胆固醇(TC )、甘油三酯( TG )、低密度脂蛋白(LDL-C )、血糖(FBG)的测定及身高(H)、体重(W)、腰围(WC)、臀围 (HC)、腹部皮褶厚度(ASF)及血压测量,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IR),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肥胖组颈总动脉内膜呈现不同程度的毛糙、连续性差、局限性增厚的改变,其颈总动脉IMT及血清Leptin、INS、TC、TG、LDL-C、IR 等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01); BMI指数与颈总动脉IMT及血清Leptin、INS、TC、TG、LDL-C、IR 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 );颈总动脉IMT与血清Leptin、INS、TC、TG、LDL-C、IR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Leptin与血清INS、TC、TG、LDL-C、 IR 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 )。结论 中、重度肥胖青少年存在瘦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和早期AS改变,Leptin与颈总动脉IMT密切相关,血清Leptin水平测定结合颈总动脉IMT检测可作为筛查早期AS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吸烟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60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吸烟组和对照组,利用二维超声测量双侧颈总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数目。结果吸烟组与对照组比较,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斑块数目较对照组增多,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吸烟可使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4.
抑郁症状与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相关,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能够增加老年人患抑郁的风险,且他汀类药物能够降低抑郁症程度或患抑郁症的风险,改善抑郁症患者的预后。本文介绍了在不同人群中抑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对抑郁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老年人、抑郁症患者、一般人群及脑梗死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对抑郁程度存在影响,因此在抑郁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中降脂药物的应用可能缓解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高血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100例正常对照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同时行常规及生化检查.结果随着高血压分级的逐渐增加,CIMT逐渐增厚,斑块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各级高血压分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疗效.方法:选取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一科2010年11月-2011年6月脑梗死住院患者中经颈动脉B超证实有AS者13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或瑞舒伐他汀10 mg/d,比较用药前和用药后12个月末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最大平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变化情况.结果:与用药前相比,TC下降24% (P< 0.05),TG下降19%(P<0.05),LDL-C下降36% (P< 0.05),但没有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治疗前后hs-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最大平均CIMT治疗前后相比(1.99比1.92 mm,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梗死患者中两种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TC、TG、LDL-C水平,其中LDL-C水平下降最显著,且有可逆转CIMT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与HDL亚类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血甘油三酯 (TG) ,总胆固醇 (TC)水平对 HDL亚类组成及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向电泳 -免疫印迹检测法按血 TG、TC水平分层分析了 2 89例受试者血清 HDL 亚类组成及含量。结果 受试者按血TG水平分层时 ,随着 TG逐渐升高 ,小颗粒的 preβ1 - HDL、 preβ2 - HDL、 HDL3b及 HDL3a含量均有升高趋势 ,而大颗粒的 HDL2 a、HDL2 b含量有降低趋势 ,与 TG正常组比较 ,TG高组及 TG极高组 preβ1 - HDL、HDL3b含量均显著升高(P<0 .0 1或 P<0 .0 5 )。而 HDL2 b含量显著降低 (P<0 .0 1)。此外 ,TG极高组 HDL3a含量亦显著升高 (P<0 .0 5 )。受试者按血 TC水平分层时 ,随着 TC逐渐升高 ,preβ1 - HDL ,preβ2 - HDL、 HDL3c及 HDL3b含量亦有升高趋势 ,HDL2 b含量有所降低。其中 ,与 TC合适水平组比较 ,TC高组 preβ1 - HDL、HDL3c及 HDL3b含量均显著升高 (P<0 .0 5 )。结论 随着血 TG或 TC水平升高 ,HDL颗粒呈变小趋势 ,且血 TG水平变化可能是较 TC变化更为重要的影响HDL 亚类组成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尤巧英  李成江 《浙江医学》2004,26(7):492-49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对120名T2DM患者和50名健康人用颗粒增强免疫沉淀法测定超敏CRP(usCRP)及用高敏感B型超声仪测定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再根据所测usCRP水平将T2DM组分为低usCRP组(0~3mg/dl)80例,高usCRP组(3~10mg/dl)40例.结果高usCRP组较低usCRP组及正常对照组颈动脉平均IMT明显增厚(P<0.01),颈动脉斑块率也增高(P<0.01).在T2DM组,person相关分析显示,IMT与血清usCRP水平、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r=0.53、0.282,P<0.01、0.05);以IMT为应变量的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仅变量usCRP被选入模型,usCRP的偏回归系数b为0.036,P<0.001.结论 CRP与颈动脉IMT密切相关,提示CRP可能是导致T2DM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项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血脂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减)患者血脂与颈动脉硬化(AS)的关系. 方法对74例亚临床甲减患者进行血脂、C反应蛋白(CRP)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IMT)的检测,并与临床甲减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 结果随着促甲状腺素(TSH)的升高,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RP水平及CAIMT均逐渐升高,TSH≥10 mU/L的亚临床甲减组CAIMT增加更明显,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AIMT与LDL-C、TSH水平呈正相关(P<0.05). 结论亚临床甲减,尤其是TSH≥10 mU/L的亚临床甲减与血脂紊乱以及AS密切相关,应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0.
张文洛  曹悦鞍  夏菁 《现代医学》2013,(10):742-744
目的:探讨胎球蛋白-A(fetuin—A,FA)与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将60例糖尿病患者按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分为2组,糖尿病伴动脉粥样硬化组33例,IMT≥0.9mm,或有1个以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糖尿病不伴动脉粥样硬化组27例,IMT〈0.9mm,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所有对象均测定FA、IMT。结果:糖尿病两组FA值较正常对照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伴动脉粥样硬化组FA值高于糖尿病不伴动脉粥样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A值与IMT呈正相关。结论:FA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可作为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AB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80例高血压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时测量踝部动脉和肱动脉血压,计算ABI;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AS组,n=46)和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非AS组,n=34),比较两组的ABI变化;同时对AS组的ABI与IM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S组和非AS组分别有30例(65.22%)和12例(35.29%)患者ABI减低(P<0.05),两组的ABI分别为(0.79±0.08)和(0.90±0.16),P<0.05。在AS组中,ABI减低患者的IMT较ABI正常患者明显增厚[(1.20±0.16)vs(1.10±0.10),P<0.05],经直线相关性分析,ABI与IMT呈负相关(r=-0.452,P<0.01)。结论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ABI明显减低,ABI与IMT呈负相关,高血压患者常规测量ABI对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LDL-C/HDL-C比值)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共连续收集2006年5月至2010年6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贵宾诊疗科健康体检者1 320例,其中男性885例,女性435例,平均年龄(49.0±10.0)岁,利用多元逐步回归法了解LDL-C/HDL-C比值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结果 LDL-C/HDL-C比值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独立相关(男性:β=0.067 3,P=0.005;女性:β=0.033 2,P<0.001),而且在女性患者中,即使LDL-C水平在合适范围内(<3.37mmol/L),该相关性仍然存在(β=0.100 9,P=0.015)。结论 LDL-C/HDL-C比值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于LDL-C而言,LDL-C/HDL-C比值是一项更有价值的临床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168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4组:非冠状动脉 (粥样) 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组62例,冠心病组106例,其中单支病变组45例,双支病变组38例,三支病变组23例.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测量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 及班块.比较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间及冠心病各亚组间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积分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病变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①冠心病组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 (P<0.05) ,冠心病各亚组间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随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增加 (P<0.05) .②颈动脉斑块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 (60.4%) 和特异性 (88.7%) 均较高.③颈动脉IMT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病变评分均呈正相关 (P<0.05) .颈动脉斑块积分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病变评分均呈正相关 (P<0.05) ,以斑块积分相关性更强.结论 颈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间存在密切联系,超声测量颈动脉IMT及斑块可间接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在冠心病病变程度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中的意义.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79例,同时应用超声技术测量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后壁内-中膜厚度;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研究对象血糖、血脂等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病变支数呈正相关,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压、血糖、男性别呈正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高呈负相关.结论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可早期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前瞻性地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且对于冠心病危险因素水平予以评估,可作为监测冠状动脉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效果的一项有临床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19例,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率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大量白蛋白尿组(C组)。比较三组之间颈动脉内膜厚度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面积及发生率。应用统计学分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与糖尿病患者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血压(blood pressure, BP)、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nglobin, HbAlc)、尿白蛋白(urinary albumin, Alb)、肌肝(creatinine, Cr)、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 TG)、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protein cholesterol, LDL-C)间的关系。结果C组IMT高于B组(P<0.05),而B组高于A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组颈 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79.4%)高于B组(65.67%),B组颈动脉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65.67% )高于A组 (44.24%),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差弃无统计学意义(P>0.05)。IMT与年龄、糖尿病病程、BP、尿白蛋白/肌酐、TC、TG正相关,与BMI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时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大血管并发症的可能性增加。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分级、Alb、TC、TG是影 响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郑向清  谢英  梅霞  李正恭  张源 《重庆医学》2008,37(4):404-405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54例(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对照组)41例,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血管后壁内膜-中膜厚度(IMT),记录斑块数目,并半定量估计其严重程度。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和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按血管狭窄累及主要病变血管支数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多支病变。结果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颈动脉IMT值增加,冠心病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分级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分级间密切相关(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标识可间接预示冠心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脂肪肝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132例年龄>60岁的老年住院患者根据B超检查结果分为2组,脂肪肝组62例和非脂肪肝组70例,对2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脂肪肝组糖尿病患病率、脉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及载脂蛋白B均高于非脂肪肝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非脂肪肝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高于非脂肪肝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脂肪肝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高于非脂肪肝患者,脂肪肝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空腹血糖(FPG)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法和已糖激酶法分别检测88例EH患者的血清Hcy和FPG水平.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分为≤1.0 mm组(CIMT非增厚组,30例)、内膜中层厚度>1.0 mm组(CIMT增厚组,58例).以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Hcy(酶法)、FPG(已糖酶法)以及血液中的总胆固醇(TCH)(酶法)、甘油三酯(TG)(酶法)、低密度脂蛋白(LDL-C)(直接法)、高密度脂蛋白(HDL-C)(直接法)值,并分析Hcy、FPG、TCH、TG、LDL-C、HDL-C与CIMT的相关性.结果 CIMT非增厚组与对照组相比Hcy和FPG水平升高(P<0.05).CIMT增厚组与CIMT非增厚组相比Hcy和FPG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Hcy和FPG水平升高(P<0.01).CIMT增厚组CIMT与Hcy和FPG呈正相关(r=0.439和r=0.537,P<0.05).CIMT非增厚组CIMT与Hcy和FPG呈正相关(r=0.545和r=0.760,P<0.05).对照组CIMT与Hcy和FPG也呈正相关(r=0.416和r=0.52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cy和FPG均是EH患者CAS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cy和FPG水平与EH合并CAS具有相关性,且为EH患者CA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低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 醇比值(LDL/HDL-C)及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sdLDL/HDL-C)与颈动脉粥 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 年9 月—2019 年2 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就诊 的227 例患者,根据彩超结果分为增厚组114 例和狭窄组113 例。另取同期该院10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 组。分别检测sdLDL-C 及其他血脂指标,计算各胆固醇比值,并分析各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 结果 3 组血清sdLDL-C、HDL-C、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LDL/HDL-C 及sdLDL/HDL-C 比较,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HDL-C[Ol ^ R=0.673(95% CI :0.642,0.870),P =0.043] 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因素,sdLDL-C[Ol ^ R=4.790(95% CI :1.816,12.632),P =0.002] 是颈动脉粥样硬化 的危险因素。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显示,sdLDL-C 水平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LDL/HDL-C 及 sdLDL/HDL-C 呈正相关(r s =0.628、0.560、0.637、0.716 0.903,均P =0.000),与HDL-C 呈负相关(r s =-0.299, P =0.003)。结论 血清sdLDL-C 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可用于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