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动脉硬化性疾病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一个重大疾病,至今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亦缺乏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虽然近三十年冠心病的研究、诊断、治疗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和进展,但是时至今日因动脉粥样硬化而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仍然是人类死亡的头号元凶。我国每年有460万人新发冠心病,其中260万冠心病患者是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形式发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对明确诊断的126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96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对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T段抬高心肌梗死单支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44%vs14%,P<0.01),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三支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ST段抬高心肌梗死(54%vs20%,P<0.01);ST段抬高心肌梗死室壁运动减弱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P<0.01)。结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具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血清丙氨酸转氨酶与儿童体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与儿童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方法 对2011年9月至2012年1月如皋市三所中小学生3000例儿童进行体格检查,根据BMI分为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比较三组ALT的水平,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儿童超重率为21.1%,肥胖率为8.2%.超重组和肥胖组BMI、AL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肥胖组BMI、ALT水平也显著高于超重组,三组间经方差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377.62,4124.57,P<0.01).BMI和ALT Spearman相关系数为0.98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腰臀围和BMI是ALT是否升高的主要因素(P=0.000),BMI与ALT的偏回归系数为4.235.结论 儿童BMI与血清ALT水平具有相关性,血清ALT可以作为儿童体质量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玉梅 《当代医学》2011,17(8):108-108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冠脉成形术,术前和术后ST段变化对远期心血管事件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对54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冠脉成形术,观察术前和术后1h心电图ST段变化,计算ST段回落指数。对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12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在12个月的随访中,发生心源性死亡2例,再发心绞痛4例,慢性心衰7例。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PCI术,术前和术后ST段的变化即ST段回落指数对术后12个月预后具有独立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青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病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方便选择2011年1月—2015年6月入院,并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青年(40岁以下)STEMI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方便选择同期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高龄(70岁以上)STEMI患者72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发病危险因素﹑诱发因素﹑冠脉造影特征及短期临床预后情况.结果 ①青年STEMI组(48例)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其中男性43例(89.6%).女性5例(10.4%).②青年STEMI组共48例:其中大量吸烟35例(72.9%)﹑肥胖29例(60.4%)﹑冠心病家族史27例(56.3%),高血压病18例(37.5%),糖尿病7例(14.6%).而高龄STEMI组共72例:其中大量吸烟19例(26.4%)﹑肥胖18例(25.0%)﹑冠心病家族史21例(29.2%),高血压病45例(62.5%),糖尿病24例(33.3%).青年STEMI组大量吸烟史﹑肥胖及冠心病家族史均明显高于高龄STEMI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青年STEMI组中高血压病病史﹑糖尿病病史明显低于高龄STEMI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STEMI组有明确发病诱因(情绪波动﹑过劳﹑大量饮酒等)36例(75.0%)明显多于高龄STEMI组28例(38.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青年STEMI组冠脉造影结果多表现为冠脉单支病变34例(70.8%),而很少表现为多支病变13例(27.1%),血栓负荷相对较重,而高龄STEMI组更多表现为冠脉多支病变58例(80.6%),很少表现为单支病变14例(19.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青年STEMI组短期预后(发病4周)相对较好:青年STEMI发生心功不全1例(2.1%),而高龄组发生心功不全12例(16.7%).青年STEMI组心功不全发生率明显低于高龄STEMI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量吸烟﹑肥胖﹑高脂血症﹑冠心病家族史是青年心肌梗死患者重要的危险因素,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倡青年人健康生活方式即生活规律﹑戒烟﹑控制体重﹑监测血压﹑血糖﹑血脂,同时避免过劳﹑情绪波动等诱发因素是预防发生青年STEMI的重要措施.且青年STEMI发病应尽早就诊,积极行冠脉介入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黄少娜 《当代医学》2014,(19):29-30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ST段不同变化与冠脉造影病变特点的相关性,探讨ST段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广东普宁市人民医院2011年6月~2013年11月收治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18导联心电图检查,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观察心电图ST段的不同变化,分析ST段不同变化组间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异同。结果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132例心电图ST段抬高,51例心电图ST段压低,17例ST段无偏移;冠脉造影结果显示:132例ST段抬高患者中多为单支血管闭塞病变,51例ST段压低患者中多为两支或两支以上血管非闭塞病变,ST段抬高患者侧支循环开放率(12.9%)远低于ST段压低患者(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ST段的变化可分为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ST段不同改变的冠脉造影病变特点不同,ST段不同改变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有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2000年2月~2005年2月间,共收治142例NSTEMI患者,年龄36~82岁;其中6例行外科搭桥(CABG)治疗,136例行急诊PCI;发病到急诊PCI时间为1.5~11h.结果:136例行PCI者,131例成功,成功率96.3%.共治疗133处病变,置入支架177枚,4例患者仅行球囊扩张术.2例死亡,1例死于心源性休克,1例死于颅内出血.2例术后1周内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住院期间无其他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129例患者门诊随访12个月,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86例PCI患者术后6~12个月行冠脉造影检查,再狭窄10例,8例金属裸支架者(16%)、2例药物洗脱支架者(5.6%).结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药物洗脱支架可降低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张斌   《中国医学工程》2013,(12):122-123
目的分析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异常与各型肝炎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4-12月在我院体检及门诊就诊的209例ALT升高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209例ALT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指标为ALT,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共筛查12362份标本,ALT升高者209例,异常率为1.69%。观察组、对照组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1.72%,8.61%。观察组抗-HAV IgM、HBsAg、抗-HCV、抗-HEV IgM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是P〈0.05)。ALT异常者肝炎病毒总感染率为55.50%。结论 ALT异常与肝炎病毒感染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赵婕  刘全 《吉林医学》2009,30(14):1507-1508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急症,主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猝死,急性心肌梗死根据心电图ST段变化情况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ACS的发生与不稳定斑块有直接的关系:不稳定斑块为纤维帽薄,内含大而柔软脂核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由于血流应切力的改变,使纤维帽破裂,脂核溢出,血小板与内皮下黏附因子发生黏附和聚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墓碑型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意义。方法:从4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发现11例墓碑型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分析其临床事件、生化、心电图、冠脉造影和治疗预后。结果:墓碑型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多为男性且年龄大,易发生室速、室颤和猝死,冠脉造影显示前降支和多种病变较多,介入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结论:墓碑型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罪犯病变多为前降支近端和多支病变,介入治疗能明显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回顾NSTEAMI与STEAMI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析二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支数、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结果 NSTEAMI组的多支病变率为63.34%,其中大于75%的严重狭窄率为78.33%,侧支循环率为30.00%,三者均高于STEAMI组,而完全闭塞率为8.33%,低于STEAMI组。两组间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变血管的构成上组间无差异。结论 NSTEAMI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高于STEAMI,完全闭塞率低于后者,二者具有不同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应导联ST段压低(reciprocal ST-segment depression,RSTD)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cute ST-elevation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中的临床重要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共318例STEMI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CAG)的患者。根据入院时第1份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否出现RSTD,将患者分为RSTD组和非RSTD组,评价2组患者基线情况和CAG等结果。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在RSTD组中更常见。RSTD组较非RSTD组患者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更低、Killip分级更高、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kinase-MB,CK-MB)和肌钙蛋白I(troponin I,TnI)的峰值更高、ST段抬高程度更高、合并心房纤颤、传导阻滞和心源性休克的概率更大、多支病变更常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的使用率更高、而且院内病死率更高(P<0.05)。结论伴RSTD的STEMI患者存在不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且预后不佳。ECG可以较好地区分高危患者,从而指导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ES)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26例确诊为STEMI患者分为金属裸支架(BMS)组(n=98)和SES组(n=128),分别植入BMS和SES,对比观察术后30 d内及30 d~1年两组主要心脏事件(MACE)[心脏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TVR)]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30 d内两组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MS组相比,术后30 d~1年SES组MACE发生率显著降低(分别为5.7%和14.9%,P<0.01),主要与TVR显著降低有关(分别为3.3%和11.7%,P<0.01);两组间再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分别为0.8%和1.1%)及心脏性死亡(分别为1.6%和2.1%)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TEMI患者采用SES治疗1年内疗效明显优于BMS,两者安全性相似;长期疗效及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4.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溶栓、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药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引起出血的危险.本文旨在从一项大规模临床试验数据库的基线和入院治疗的相关指标中寻找预测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由该研究入选的15570名发病12h内的STEMI患者的数据库中,筛选大出血的相关因素,应用逐步法多参数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该研究7d内大出血发生率为0.63%。将研究人群分为大出血组和未发生大出血组,发现以下指标两组间存在差异:年龄、性别、地域分布(中国或印度)、梗死部位(前壁或新出现的左束支阻滞)、血糖、随机接受瑞维肝素、溶栓治疗。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从中确定了5个独立的发生大出血的危险因素,按其作用的强弱依次为溶栓治疗、冠脉介入治疗(PCI)、来自印度、随机接受瑞维肝素(与安慰剂对照)、高龄。结论:溶栓治疗、PCI、来自印度、随机接受瑞维肝素、高龄依次为STEMI患者发生大出血的危险因素.该危险因素能为临床医生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出血危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玉琪  钟萍  李志樑 《医学争鸣》2002,23(10):914-916
目的 探讨 ECG 导联 ST段抬高大于 导联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及与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 .方法 按体表 ECG 导联和 导联 ST段抬高的不同 ,将 4 7例首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 :A组 (ST >ST ) 39例 ,B组 (ST >ST ) 8例 ,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住院 4周内的死亡率及两组梗死冠状动脉部位 .结果  A组患者心肌酶 CK- MB峰值 (36 34± 14 5 0 ) nkat· L- 1明显高于 B组 (16 5 0± 883) nkat· L- 1 ,统计学有非常显著差异 (P<0 .0 1) ;A组患者合并右室梗死、胸前导联 ST段压低、并发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和住院死亡率分别为 38.5 % ,4 3.6 % ,4 3.6 % ,38.5 % ,35 .8% ,B组无上述合并症的发生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而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左心衰竭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冠脉造影显示 A组患者右冠状动脉近段闭塞或狭窄的发生率为 38.5 % ,而 B组无 1例发生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B组患者左回旋支闭塞或狭窄的发生率为 5 0 % ,而 A组无 1例发生 ,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 (P<0 .0 1) ;而其他梗死相关动脉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急诊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的103例STEM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根据给药时间分为早期给药组(67例)和晚期给药组(36例),早期给药组根据药物剂量又分为低剂量组(33例)和常规剂量组(34例)。观察3组患者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术后90 min ST段抬高回落百分比,心肌损伤标志物变化,术后7 d内出血事件及30 d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1)3组术后TIMI 3级血流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术前(均P <0.05),早期给药组TIMI 3级血流比例显著高于晚期给药组(P <0.05)。(2)早期给药组90 min ST段回落百分比明显高于晚期给药组(P <0.05),而早期两组组间比较无差异(P >0.05)。(3)与晚期给药组相比,早期给药组可显著降低术后CK-MB水平(P <0.05),但3组术后cTnI水平无明显差异(P >0.05)。(4)3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0.05),低剂量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常规剂量组(P <0.05),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可改善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心肌血流的再灌注,且未增加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低剂量与常规剂量相比,疗效相当,且出血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的心肌灌注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入院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2名,随机分为治疗组(盐酸替罗非班+PCI)31例和对照组(PCI)31例。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观察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出血并发症及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MACE)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PCI术后TIMI 3级血流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100%vs 80.6%)。治疗组PCI术后ST段完全回落组(≥70%)的比例为38.7%,高于对照组的1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出血并发症及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可改善急性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灌注,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及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张晶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131-132
目的:观察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6例具备溶栓适应证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一般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酶150万U,配合肝素静脉滴注,溶栓治疗开始后90分钟监测心电图ST段抬高程度、临床症状演变、心肌酶学峰值和心律的变化,并评估疗效。结果:在一般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尿激酶规范化溶栓治疗,ST段抬高至少降低50%,胸痛症状明显缓解,心肌酶学峰值前移,并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结论:在具备溶栓适应证前提下,给予尿激酶规范化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可提高血管再通率,是降低患者死亡率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早期阴离子间隙(AG)与院内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459例STEMI患者,分为AG升高组(AG≥16mmol/L,n=230)和AG正常组(AG<16mmol/L,n=229),对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I(TnI)、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射血分数(EF)等进行分析;以院内是否发生死亡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AG与年龄、性别、eGFR和EF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家族史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G正常组相比,AG升高组的NT-proBNP和TnI升高(均P<0.05),eGFR和EF降低(均P<0.05),院内心力衰竭和死亡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均P<0.05)。Logisitic回归分析发现AG升高是STEMI患者早期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79,95%CI:1.034~1.345,P=0.014)。结论:AG升高可增加STEMI患者院内心力衰竭和死亡风险,是STEMI早期评估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