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通过检测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 ,COX-2)在人脑膜瘤、正常脑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OX-2在人脑膜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人脑膜瘤、正常脑膜组织中COX-2的表达及其与脑膜瘤的病理分级、侵袭性、瘤周水肿等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47例脑膜瘤组织中,36例有COX-2表达,阳性表达率为76.6%,正常脑膜无COX-2表达. COX-2的表达在患者的年龄 (P=0.897)、性别(P=0.951)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肿瘤病理分级(P =0.001)、侵袭性(P=0.022)、瘤周水肿(P=0.014)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OX-2在脑膜瘤中普遍表达,与脑膜瘤的病理分级、侵袭性、瘤周水肿等临床病理因素密切相关, COX-2可能在人脑膜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环氧化酶-2(COX-2)在人脑膜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0例脑膜瘤(侵袭性脑膜瘤16例,非侵袭性24例)患者和10例健康人血清中OPN、MMP-9和COX-2的浓度;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上述40例脑膜瘤组织及10例正常脑膜组织中OPN、MMP-9和COX-2的表达。结果健康人血清中OPN、MMP-9和COX-2浓度为0,正常脑膜组织中OPN、MMP-9和COX-2表达阴性。侵袭组中OPN、MMP-9、COX-2的血清浓度显著高于非侵袭组(P〈0.01)。OPN、MMP-9及COX-2蛋白在侵袭组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非侵袭组(P〈0.01)。在侵袭性脑膜瘤中MMP-9、OPN和COX-2三者的表达互为正相关(P〈0.01)。结论OPN、MMP-9、COX-2的血清浓度升高和在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上调与脑膜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提示其可作为评价脑膜瘤侵袭性及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星形细胞瘤及瘤周水肿组织中水通道蛋白-1(AQP—1)的表达及其对瘤周水肿和肿瘤浸润性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析30例星形细胞瘤和瘤周水肿组织中AQP-1的表达。根据MRI结果,采用“多田公式”计算水肿指数(EI)。并以EI评价肿瘤性水肿的程度。结果 AQP—1在低(Ⅰ-Ⅱ级)、高级别(Ⅲ-Ⅳ级)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2.76±0.13和6.73±0.18。在对应瘤周水肿组织中分别为4.52±0.08和8.58±0.27,而在正常对照组中几乎无AQP—1表达,三组相较,差异显著(P〈0.05)。EI值在低、高级别组分别为1.59±0.40、3.96±0.85,两组相较,差异显著(P〈0.01)。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组织中AQP-1的表达和肿瘤的EI值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AQP—1在星形细胞瘤的侵袭性生长和肿瘤性水肿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脑膜瘤"脑膜尾征"的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Ⅰ级脑膜瘤MRI硬膜形态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46例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对毗邻肿瘤的硬脑膜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其中20例幕上脑膜瘤进行肿瘤侵袭硬脑膜范围研究。结果脑膜瘤侵袭硬脑膜几率与WHO Ⅰ级病理亚型无关(P〉0.05)。35例DTS中,7例连续型DTS均无肿瘤侵袭,28例不连续型DTS均存在肿瘤侵袭(P〈0.05)。11例无DTS病人中4例存在肿瘤细胞,其余7例则无肿瘤侵袭。DTS与硬脑膜是否受肿瘤侵袭无相关性(P〉0.05,Fisher's exact=0.1)。肿瘤部位与硬脑膜是否受侵袭无相关性(P〉0.05,Fisher's exact=1.000)。距肿瘤边缘1.0cm范围内的硬膜标本肿瘤存在概率为100%。1.5cm、2.0cm处分别为35%和25%。结论连续型DTS提示炎症反应.不连续型则提示肿瘤侵袭硬膜。脑膜瘤对周围至少2.0cm范围内的硬脑膜存在浸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WHO(2000)I级脑膜瘤“脑膜尾征”(MRI)形成的组织病理基础及临床意义。方法切除46例脑膜瘤及其周围硬膜,对比脑膜瘤周围硬膜MRI特点进行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VEGF)观察。结果46例硬脑膜标本组中有肿瘤浸润者32例,14例无肿瘤侵袭。在35例MRI(增强)显示存在“脑膜尾征”(MRI)的标本中有15例肿瘤侵入硬脑膜血管内。距肿瘤边缘1.0cm范围内硬膜标本肿瘤存在几率为100.00%,1.5cm、2.0cm处分别为35.00%和25.00%。VEGF在脑膜瘤中表达程度与其侵袭性行为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瘤向其毗邻硬脑膜组织浸润最明显部位VEGF表达最强。结论“脑膜尾征”形成机制是由肿瘤细胞侵入硬脑膜血管所引起的。脑膜瘤对周围至少2.0cm范围内的硬脑膜存在浸润的可能性。VEGF在脑膜瘤侵袭行为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膜瘤中整合素β1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3例脑膜瘤、5例正常硬脑膜及5例正常蛛网膜中整合素β1的表达结果整合素β1在WHOⅠ级及WHOⅡ、Ⅲ级脑膜瘤中的免疫组化阳性率分别为40.0%及87.5%,有明显差异(P〈0.05);在侵袭性脑膜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非侵袭性脑膜瘤中的表达(P〈0.01)。结论整合素β1参与脑膜瘤的增殖凋控,随着整合素β1表达的增高,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升高,恶性程度增加;并与脑膜瘤的侵袭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膜瘤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人10号染色体上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类似物(PTEN)表达的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0例脑膜瘤标本的EGFR和PTEN表达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在90%(54/60)的脑膜瘤中EGFR过表达,非典型脑膜瘤及间变性脑膜瘤中EGFR的染色强度明显高于典型脑膜瘤(P〈0.05);PTEN在各病理级别脑膜瘤中的阳性率为100%,而且各病理级别脑膜瘤中PTEN的染色强度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EGFR的表达强度与脑膜瘤的恶性程度有关,抑癌基因PTEN在脑膜瘤中未见缺失,可能与脑膜瘤的发生、发展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PC)MRI显示的瘤周水肿与Ki67因子表达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用抗Ki67抗体对29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组织标本和25例血管瘤型脑膜瘤标本进行标记并分析,对MRI图像上显示的瘤周水肿情况进行评分,对照做相关分析。结果29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Ki67均呈阳性表达,与对照组血管瘤型脑膜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肿瘤瘤周水肿MRI评分的增高,Ki67阳性表达水平也升高(P〈0.05)。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MRI表现瘤周水肿与肿瘤Ki67蛋白的表达程度相关,可做为临床分析肿瘤治疗和预后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Ki-67表达水平与脑膜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脑膜瘤病例资料,根据肿瘤侵袭性与否,分为侵袭组(n=18)和非侵袭组(n=50),测定Ki-67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病人中侵袭性脑膜瘤的发生率(41.7%)明显高于女性(18.2%)(P〈0.05)。不同病理等级,侵袭性脑膜瘤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别(P〈0.05)。不同年龄段及病理类型,侵袭性脑膜瘤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脑膜瘤侵袭性或性别,与Ki-67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病理等级和Ki-67表达水平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Ki-67表达水平主要与病理等级有关。在相同病理等级脑膜瘤中,Ki-67表达水平与脑膜瘤侵袭性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上皮钙粘附蛋白(E-cad)与脑膜瘤病理分级及瘤周水肿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经手术切除及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脑膜瘤标本66例,另取15例颅脑损伤后行内外减压术的正常蛛网膜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cad的表达;头颅MRI评估瘤周水肿的程度。结果正常蛛网膜组织E-cad表达强度明显高于脑膜瘤组织(P0.05)。脑膜瘤E-cad蛋白表达强度与脑膜瘤病理级别呈负相关(rs=-0.577;P0.01)。脑膜瘤E-cad蛋白表达强度与瘤周水肿级别呈负相关(rs=-0.668,P0.01)。结论 E-cad可能与脑膜瘤瘤周水肿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Sever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midkine directly participates in tumor cell growth and invasion, as well as the regulation of angiogenesis.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midkine expression in meningioma tissue in relation to angiogenesis, invasion, peritumoral edema, and clinicopathology. DESIGN, TIME AND SETTING: The present clinical, case-controlled, neuropathological study was performed at the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Organism, People’s Hospital of Deyang City between May 2007 and April 2008. MATE...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是否通过抑制脑梗死大鼠脑内的炎症反应来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体质量为250~300 g,线栓法制备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p MCAO),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溶剂组(Vehicle组)、骨髓单个核细胞组(BMMNCs组)。其中BMMNCs组于造模24 h后经尾静脉注射含1×107BMMNCs的PBS细胞悬液200μl;溶剂组注射等量的PBS溶液,分别于24 h、72 h、7 d采用Zea-Longa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TTC法测定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炎性介质环氧化酶-2(COX-2)、白介素-1β(IL-1β)的表达情况。结果 (1)各时间点模型组Zea-Longa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和脑梗死体积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BMMNCs组低于模型组,高于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与溶剂组相比无差异(P0.05);(2)各时间点模型组COX-2和IL-1β水平明显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BMMNCs组低于模型组,高于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与溶剂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通过抑制梗死后脑内免疫炎症反应,显著改善脑梗死大鼠的神经功能,这一治疗作用可能与下调COX-2、IL-1β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膜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和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脑膜瘤组织中MMP-9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MMP-9的表达与脑膜瘤病理分级、微血管密度(MVD)、侵袭行为、瘤周水肿显著相关(P<0.05),而与肿瘤切除范围、肿瘤部位、肿瘤形状、大小无关(P>0.05)。结论 MMP-9在肿瘤血管形成、恶性转化和浸润、瘤周水肿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检测脑膜瘤MMP-9的表达对进一步了解脑膜瘤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与血管网织细胞瘤病理发生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分析43例血管网织细胞瘤和30例正常脑组织中VEGF、bFGF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43例血管网织织细胞瘤中VEGF表达阳性者42例,其中强阳性者26例;bFGF表达阳性者8例,其中强阳性者2例;二者阳性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血管网织细胞瘤与正常脑组织相比,在VEGF表达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bFGF表达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VEGF蛋白高表达可能是血管网织细胞瘤高度血管化和囊性变的直接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膜瘤脂肪酸合成酶(FASN)、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手术治疗的121例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脑膜瘤组织FASN和HER-2表达水平,术后1年复查影像学检查判断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121例中,WHO分级2级84例,3级37例;术后肿瘤复发52例(43.0%),未复发69例。复发组脑膜瘤组织FASN、HER-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FASN、HER-2高表达是间变性脑膜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间变性脑膜瘤FASN、HER-2呈高表达,与术后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肝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2h、1d、3d、7d时脑、肝标本中IGF-1蛋白的含量.结果 正常脑组织有低水平的IGF-1表达,脑缺血再灌注后2h后表达即有明显升高,1d时持续升高,至3d时达高峰,7d时又有所回落,其表达主要位于大脑皮质区.经方差分析,脑组织中IGF-1蛋白含量脑缺血再灌注组与对应各时间点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缺血再灌注组1d和7d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脑缺血再灌注组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肝组织中有极低水平IGF-1表达,脑缺血再灌注2h、1d、3d后肝组织中IGF-1蛋白含量与假手术组各对应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缺血再灌注7d时与脑缺血再灌注组其余各时间点及假手术组对应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脑、肝中内源性IGF-1水平有明显变化,提示IGF-1的变化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脑出血灶周组织Bax、Bcl-2的表达,探讨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 对健康家犬30只在DSA介入下刺破大脑中动脉制作脑出血模型,选择出血后6h、12h、24h、48h、72h及96h共6个时间点,每点5只,均于相应时间点处死后取脑.检测出血灶周Bax、Bcl-2及神经元凋亡的表达。结果 Bax及神经元凋亡的表达均于48h达高峰,至96h皆明显下降(与48h比较。P〈0.01);Bcl-2出血后72h达高峰,至96h末见明显下降(与72h比较,P〉0.05);Bax的表达与神经元凋亡呈正相关(P〈0.05);Bcl-2与神经元凋亡的表达出血后48h前均呈正相关(P〈0.05),48h后均呈负相关倾向,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Bax及Bel-2 参与了ICH后出血灶周神经元凋亡的过程,前者诱导和加重了神经元凋亡,后者有抑制凋亡作用,但显示其强度不足。  相似文献   

18.
血小板激活及血小板参数变化在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血小板激活以及血小板参数变化在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168例和健康对照者40名外周血P选择素(CD62p)、溶酶体蛋白(CD63)的阳性表达率,同时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并进行比较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1)脑梗死患者CD62p、CD63及MPV、MA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并且上述指标急性期均高于恢复期(均P<0·01);(2)全前循环梗死(TACI)亚型的脑梗死患者CD62p、CD63及MPV、MAR显著高于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后循环梗死(POCI)及腔隙性梗死(LACI)亚型,在PACI及POCI亚型中上述各测定值较LACI亚型显著增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均P<0·01);而在PACI及POCI亚型之间差异并无显著性(P>0·05);(3)PLT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恢复期与健康对照组之间以及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各亚型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4)CD62p、CD63呈显著正相关(r=0·826,P<0·01),且与MPV及MAR亦呈明显正相关(r=0·703、0·698,均P<0·01);但与PLT之间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的大量激活及其体积和最大聚集率的升高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过程,监测MPV和MAR较PLT更能反映脑梗死的病情程度,为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特异性抑制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与激活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环氧合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给药组; 给药组大鼠于再灌注前5 min腹腔注射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剂AG490(1 mg/kg),其余2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 再灌注24 h后各组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脑组织中JAK2、STAT3、环氧合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磷酸化JAK2(p-JAK2)、磷酸化STAT3(p-STAT3)、COX-2和VEGF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JAK2和STAT3的mRNA,p-JAK2和p-STAT3蛋白、COX-2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VEGF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 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JAK2和STAT3的mRNA、p-JAK2和p-STAT3蛋白、COX-2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VEGF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特异性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可能通过降低脑组织中COX-2表达和促进VEGF表达来保护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