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利辉  唐春仕  周干 《内科》2007,2(5):753-755
休克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全身微循环障碍导致的临床综合征,病死率、致残率居高不下。高度重视休克的严重性,探索有效的早期治疗手段成为当务之急。对于休克的治疗,目前不只限于对正常血压水平的维持,更重要的是对微循环障碍和组织缺氧的改善,这对休克患者的最终存活和预后质量至关重要。20世纪80年代后,高渗氯化钠溶液由于使血压迅速回升、减少输液量、改善病情及提高存活率[1],逐渐成为休克治疗领域重要的的研究课题之一。我院自2003年始将高渗液应用于失血性休克的早期复苏,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98例病例均为2003年1月…  相似文献   

2.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限制液体复苏与积极液体复苏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限制液体复苏组、积极液体复苏组、高渗组、限制性液体高渗组,通过观察手术前患者死亡率、术后24h内死亡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率及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积极液体复苏组死亡率为32.5%,ARF3例,DIC4例,ARDS5例,MODS4例;高渗积极液体复苏死亡率为30%,ARF2例,DIC2例,ARDS3例,MODS3例;限制性液体复苏组死亡率为20%,ARF1例,DIC1例,ARDS2例,MODS2例;限制高渗液体复苏组死亡率为17.5%,ARF1例,DIC0例,ARDS1例,MODS0例。结论限制性高渗液体复苏治疗能降低未控制出血的患者的死亡率,限制性高渗液能减少MODS和ARDS的发生率,提高其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高渗盐水—右旋糖酐溶液在创伤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生志  冯新磊 《山东医药》2001,41(24):45-46
7.5 %高渗盐水 - 6 %的右旋糖酐 70溶液 (HSD)因能快速扩容 ,已用于治疗创伤性休克。但因其副作用 ,HSD的临床应用又受到一定的限制。 1 999年 1月~ 2 0 0 0年 1 0月我们共应用 HSD治疗创伤性休克病人 5 6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 1 一般资料 本组 5 6例中 ,男 3 5例 ,女 2 1例 ;年龄 4~ 70岁 ,1 0岁以下者 2例 ,6 5岁上者 3例。致伤原因 :车祸伤 2 8例 ,钝器伤 1 1例 ,塌方砸伤 8例 ,坠落伤 6例 ,刀刺伤 3例。单纯内脏破裂 2 0例 ,多发骨折 1 2例 ,多发骨折并颅脑外伤 9例 ,颅胸或颅腹联合伤 6例 ,胸腹联合伤 4例 ,腹部闭合…  相似文献   

4.
2002年5月-2006年11月,我们采用快速补液纠正延迟复苏的创伤性休克患者10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社会逐渐步入老龄化,老年创伤患者人数日益增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生倾向选择低血压性液体复苏〔1〕,然而这是否适用于老年病人,尤其是否适用于有高血压病史的老年患者值得商榷。本文主要探讨有高血压病史的创伤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小容量高渗盐羟乙基淀粉液(HSH)复苏失血性休克大鼠时肠黏膜形态的变化和血清NO浓度变化.方法:SD大鼠麻醉后放血致平均动脉压40mmHg±5mmHg,维持30min,SD大鼠随机分成3组:(1)高渗盐羟乙基淀粉复合液+回输失血(HSH组);(2)乳酸林格液复苏+回输失血(LR组);(3)假休克组,只进行血管置管;观察休克前后血浆NO浓度的动态变化,并留取小肠组织观察病理改变.结果:HSH组大鼠复苏后血浆NO无明显下降,复苏前(30.03μmol/L±4.77μmol/L)和复苏后(27.33μmol/L±8.76μmol/L)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小肠的病理损伤也显著减轻.LR组血浆NO浓度明显降低,复苏前(28.37μmol/L±6.24μmol/L)和复苏后(17.48μmol/L±5.24μmol/L)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小肠的病理损伤无明显改善.结论:应用HSH有助于改善失血休克引起的肠道损伤;其机制可能与HSH减少内皮细胞功能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7.
失血性休克是创伤性肝破裂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常危及生命,适时的液体复苏是治疗的关键.传统观点认为,创伤引起的失血性休克早期应立即大量补液,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直到出血得以控制.曾有学者提出"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概念,建议在有效控制出血前,用少量液体维持血压在"可允许"的低水平范围内,对此类患者可能更为有益[1].本文对我院收治的创伤性肝破裂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不同的早期液体复苏方式的疗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几十年来 ,临床上休克患者的复苏采用何种液体治疗一直存在争议。临床医师有多种选择 ,包括各种晶体溶液、胶体制剂以及血制品等。它们在细胞内外、血管内外分布不同 ,并具有不同的生理作用。近来两项荟萃性分析 (meta analysis)认为 ,在抢救危重患者并提高生存率方面 ,晶体比胶体溶液重要。输注白蛋白对肝硬化患者及急性肾衰 (ARF)患者更有意义。目前仍需更多随机试验来确定休克复苏的最佳治疗方案。对于危重患者 ,成功的复苏应能有效地恢复组织灌注而避免容量过度负荷 (如肺水肿等 )。晶体液主要由水、电解质、含或不含葡…  相似文献   

9.
创伤失血性休克为急诊外科的常见病例,具有病情凶急、进展迅速等特点,主要发生于交通事故伤、机械挤压伤、高处坠落伤、打架斗殴事件等,多数合并有内脏损伤或体表的大量活动性失血,是创伤致死的主要原因。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抢救工作稍有延误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抢救过程中护士必须  相似文献   

10.
创伤性休克是由创伤引起疼痛伴有失血、失液、低血容量的一系列症侯群。一旦发生,病情危重、复杂,抢救是否及时关系着患者的存亡。现将我院收治的193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的液体复苏方法对老年创伤失血性休克(HTS)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136例老年HTS病例。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乳酸林格液组(A组),生理盐水+羟乙基淀粉组(B组),生理盐水+7.5%高渗氯化钠溶液组(C组)。记录患者复苏1 h所需液体量,28 d内MODS的发生率和患者死亡率,复苏前和复苏后1 h PT、APTT、FIB、RBC、Hb、P lt的检验结果。结果 A组输液量(2 545±587)m l最多,C组输液量(1 652±386)m l最少。C组MOD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A、B、C三组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A组和B组复苏1 h后的PT、APTT值明显高于C组(P<0.05),A组复苏1 h后的RBC、Hb值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复苏早期给予小剂量高渗盐溶液有利于HTS患者的救治。  相似文献   

12.
在创伤患者致死原因中,失血性休克是一个主要原因。液体复苏是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重要方法,但近年研究表明在有效止血前实施大量液体复苏会引发各类临床不良事件,因此,限制性液体复苏应运而生,是指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出血症状未得到有效控制之前通过限制补液速度或补液量等方式维持血压处于机体耐受范围,确保其在彻底止血前不会因过量补液而引发各类临床不良事件。本文就限制性液体复苏的适应证与禁忌证、补液速度及补液途径、复苏液体种类的选择、复苏监测指标等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重症肺炎是呼吸科和重症医学科常见的一种危重症,该病进展迅速,其并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sesponse syndrome,SIRS)、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病死率为23%~47%[1]。及时充分的液体复苏是重症  相似文献   

14.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治疗创伤性休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伤性休克是临床常见急危重症,常常需要及时的液体复苏为彻底的外科手术止血争取时间,以挽救患者生命。以往常采用大剂量晶体液进行复苏,起效慢,维持时间短,容易导致全身水肿、加重心脏负荷、甚至肺水肿等并发症。我科2008-01-06应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45例创伤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作用。方法:收集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补液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比容、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氧合指数Pa O2/Fi O2明显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及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格拉斯哥预后评估量表(GO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 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新发脏器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降低(60. 00%vs 33. 33%,P 0. 05),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减少[(9. 58±2. 58) d vs (7. 58±2. 88) d,P 0. 01],机械通气时间减少[(8. 57±2. 27) d vs (6. 12±3. 18) d,P 0. 01],持续血液滤过时间减少[(10. 58±3. 27) d vs (8. 75±2. 92) d,P 0. 05]。结论: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可升高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和红细胞比容,降低凝血酶原时间,较常规液体复苏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林胜谋  王晨虹  周洲  盛超  林赛穆 《山东医药》2011,51(32):41-43,120
目的比较不同液体复苏失血性休克产兔致急性肺损伤的差异。方法 24只新西兰产兔制作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随机分为假休克组、生理盐水复苏组、羟乙基淀粉复苏组和高渗盐水复苏组(每组6只);分别于放血前、休克期末、复苏期间以及复苏期末4个时间点采血测定TNF-α、IL-10;复苏期持续3 h后处死动物,取肺组织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核因子-κB(NF-κB)活性、干湿质量比(DW/WW)和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mRNA表达。结果除假休克组,休克复苏期各组血清TNF-α、IL-10均升高,其中高渗盐水复苏组TNF-α、IL-10水平低于生理盐水复苏组和羟乙基淀粉复苏组;休克复苏后高渗盐水复苏组产兔肺组织MDA、MPO、DW/WW、ICAM-1 mRNA表达和NF-κB活性均明显低于另两组,SOD水平较高。结论高渗盐水对失血性休克产兔所致的急性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调节机制可能与抑制NF-kB的活化,减少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压复苏时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宫外孕破裂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护理方法。结果 25例患者均抢救成功、治愈出院,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低压复苏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对患者是有益的,可以使组织维持一个相对低的组织血液灌注,而又避免了正压复苏带来的一些弊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在颅脑损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8月解放军105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伴失血性休克急诊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积极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复苏液体使用量、胶体溶液使用量、复苏6 h后pH值和碱剩余(BE),入院72 h、2周病死率,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复苏液体使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胶体溶液使用量、复苏6 h后pH值和B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72 h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2周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在颅脑损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减少复苏液体使用量,降低患者病死率,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限制补液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5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9例。两组患者入院后行生命体征检测,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补液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限制补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DIC发生率、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限制补液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脓毒性休克是指在严重脓毒症基础上给予足量液体复苏仍无法纠正的持续性低血压状态,它是严重脓毒症的一种特殊类型。循环功能紊乱是脓毒症的基本表现,也是脓毒症休克发生和高病死率的重要因素,进行有效的循环系统支持治疗是脓毒症休克救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