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光发 《山东医药》2007,47(18):53-54
21例侧脑室内脑膜瘤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恢复良好20例,中度残疾1例,无手术死亡,有2例复发,其余头痛症状消失,无恶心呕吐,视力好转,失语及偏瘫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好转.认为对于侧脑室内脑膜瘤根据CT及MRI检查,选择适合的手术入路,采用显微技术行肿瘤全切除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正>侧脑室脑膜瘤的发生率约占颅内脑膜瘤的1%~2%〔1,2〕,老年人侧脑室脑膜瘤则更为少见。由于老年患者多数存在其他系统的基础疾病,加之肿瘤位置深在、血供丰富,故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多〔3〕。本文拟观察老年侧脑室脑膜瘤患者显微外科治疗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2003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侧脑室脑膜瘤老年患者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62~76岁,平均  相似文献   

3.
侧脑室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连祥  王军  王运杰 《山东医药》2010,50(26):77-78
目的观察侧脑室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侧脑室脑膜瘤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术中发现肿瘤位于一侧侧脑室三角区24例、一侧侧脑室额角3例、一侧侧脑室颞角2例、占据一侧侧脑室1例;其中肿瘤全切26例、次全切3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中去骨瓣减压4例。术前有颅内压增高的21例术后早期颅内高压缓解16例、加重4例,死亡1例。随访3个月-6 a,6例肢体活动障碍者5例改善、1例加重,3例偏盲者2例改善、1例无变化。肿瘤全切病例中,1例术后复发,行二次手术。结论侧脑室内脑膜瘤多位于一侧脑室三角区,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膜瘤术前介入栓塞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肿瘤分别位于碟骨脊、矢状窦旁,大脑凸面,最大直径5.4 cm~8.5 cm,均由多支颈内、外动脉分支供血.术前均经选择性血管内途径,应用聚乙烯醇(PVA)颗粒、明胶海绵材料进行栓塞治疗后3 d~7 d行开颅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脑膜瘤主要由脑膜中动脉、颌内动脉、咽升动脉、枕动脉供血,肿瘤完全栓塞4例,部分栓塞6例.术中出血量300 mL~1 500 mL.术后复查MR示肿瘤完全消失,临床症状消退,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颅内脑膜瘤供血丰富,手术切除前应栓塞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增加手术全切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颅底肿瘤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但由于其解剖关系复杂,导致肿瘤定位、入路选择及肿瘤的全切除具有一定的难度[1],尤其老年人多合并一些慢性疾病,使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明显增加[2].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神经导航在颅底肿瘤手术中可以充分显示其优势,使颅底肿瘤手术成功率提高,并发症发生率降低[3].神经导航能够从多个方向透视病灶周围的结构,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实时了解手术操作部位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引导肿瘤全切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微创.我院应用神经导航系统结合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老年颅底肿瘤13例,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顶枕皮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手术方法、效果及并发症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自2017年3月至2020年9月行经顶枕皮层入路手术切除的26例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手术切除程度、病理结果、术后并发症、Karnofsky评分及复发情况.结果 26例患者的脑膜瘤均完全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老年大型桥小脑角(CPA)脑膜瘤的效果及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汇总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老年大型CPA脑膜瘤患者(肿瘤体积在影像学上≥4 cm)40例,对手术情况及患者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手术对肿瘤的全切率以及术后患者恢复和神经保留情况。结果 40例患者中,33例术中全切肿瘤,达到SimpsonⅡ级切除,全切率达到82.5%;4例达到次全切除,3例患者切除不足50%.死亡2例。6例患者面瘫症状无明显好转,4例患者出现听力障碍加重。结论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日益进步,老年大型CPA脑膜瘤手术切除满意度明显提高,手术治疗为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立体定向引导显微外科技术是立体定向技术与显微技术的结合,近十余年国内外有较多研究报道,尤其对颅内小病灶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1~2].与传统神经外科手术比较,具有定位精确,手术操作侵袭性小,对脑重要功能区及脑深部病变切除疗效明显的优点[3],对患者影响小,术后恢复快,可减少老年患者的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34例老年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点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10011)吴云志袁长庆汪海波傅传经老年人椎管内肿瘤比较少见,我院自1980年4月~1995年11月共收治椎管内肿瘤486例,其中60岁老年病人椎管内肿瘤34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现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显微技术及新的手术理念在矢状窦旁脑膜瘤治疗中如何预防复发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 总结归纳22 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病人显微手术切除治疗过程及效果. 结果 本组Ⅰ级切除9例, Ⅱ级切除13例.行上矢状窦前1/3结扎切除肿瘤2例,无手术死亡. 结论 新技术新理念的应用和术前充分估计是防止术后并发症和脑膜瘤复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文献报道,蝶骨嵴内侧型脑膜瘤手术风险大,手术全切存在一定的困难,全切率为45%~67%,病死率为3.88%~4.8%。老年人手术风险更大。手术全切并保留最佳神经功能仍是临床神经外科研究的课题之一。选择什么样的手术入路、操作技巧、手术设备及器械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本文对18例老年蝶骨嵴内侧型脑膜瘤患才均选择扩大翼点入路,经显微手术治疗后取得了较大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老年岩斜肿瘤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在全麻下行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岩斜区肿瘤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均在显微镜下手术,全切除22例,其中脑膜瘤8例,听神经瘤6例,胆脂瘤5例,三叉神经瘤3例;次全切除4例,其中脑膜瘤2例,听神经瘤1例,胆脂瘤1例;大部分切除1例,为胆脂瘤;死亡1例,死于后组颅神经麻痹引起的肺炎.术后并发症:失语5例,均为一过性,全部在1个月内恢复;颅内血肿4例,其中3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肺部感染4例,其中1例高龄老人死亡;脑脊液耳漏2例,经腰穿引流、抗感染治疗后好转;皮下积液1例,2 w后自愈.术后脑神经症状和体征8例缓解,6例同术前,13例较术前加重,其中偏瘫2例,周围性面瘫8例,动眼神经功能障碍1例,后组颅神经麻痹2例.结论 显微外科下经岩骨乙状窦前人路治疗老年岩斜区肿瘤手术视野清楚,对颞叶和小脑牵拉轻,有利于提高肿瘤切除程度和减轻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侧脑室脑膜瘤13例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侧脑室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显微手术治疗的13例侧脑室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位于三角区12例,体部1例。均行CT和MRI检查。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无手术死亡或重残,所有患者术后预后良好。结论CT和MRI是诊断侧脑室脑膜瘤的最可靠的手段,显微手术是目前侧脑室脑膜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脑膜瘤病人术前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三病区2020年1~12月间收治的老年(≥65岁)脑膜瘤病人71例,按照病人手术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判断睡眠质量。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影响老年脑膜瘤病人睡眠障碍(SD)的相关因素,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71例老年脑膜瘤病人中,SD组34例(47.9%),睡眠良好组37例(52.1%)。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病人BMI、锻炼情况、数字疼痛评分量表(NRS)评分、卡式评分(KPS)、多维度疲劳量表(MFI-20)评分、医院用焦虑抑郁量表(HADS-A、HADS-D)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NRS、HADS-A、MFI-20评分以及低KPS评分是影响老年脑膜瘤病人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D是老年脑膜瘤病人的常见并发症状之一,影响SD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身体功能状态、焦虑、疼痛及疲劳等。  相似文献   

15.
王嵩  李牧  王晨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8):1601-1603
目的分析比较神经内镜与显微镜对老年患者经蝶垂体腺瘤手术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内镜下125例和显微镜下151例经蝶垂体腺瘤切除老年病例的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结果神经内镜组肿瘤全切除率79.2%,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2%;显微镜组肿瘤全切除率70.2%,并发症发生率41.1%。结论神经内镜下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的肿瘤全切除率较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老年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Onyx胶术前超选择性栓塞供血丰富脑膜瘤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行术前肿瘤栓塞的供血丰富脑膜瘤患者16例,对肿瘤的栓塞程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是否有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16例患者中,完全栓塞1例、大部分栓塞6例、部分栓塞6例、少量栓塞3例。术中出血量(250±65)ml,手术时间中位数为2.6(2.2~3.0)h。肿瘤切除程度:SimpsonⅠ级12例,Ⅱ级4例。无颅内出血、脑梗死及血管夹层并发症。结论使用Onyx胶超选择性栓塞供血丰富脑膜瘤有利肿瘤切除,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多发性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附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音  赵刚  刘兴吉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21):2126-2128
目的总结我科自1996~2006年间多发性脑膜瘤患者36例手术治疗经验,探讨多发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并指导今后多发性脑膜瘤的临床治疗。方法对36例多发性脑膜瘤患者病例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并查阅相关文献。结果36位患者共切除各部位脑膜瘤140枚,部位涉及大脑凸面、大脑镰旁、矢状窦旁、鞍结节、蝶骨嵴、桥小脑角等部位,其中行一期手术全切33位,最多一次共切除16枚肿瘤,2例因瘤体分别位于两侧幕上幕下相距较远未行一期全切,分期切除,1例因瘤体与脑干黏连紧密行次全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多发性脑膜瘤发病率相对较低,但治疗棘手,仍以显微外科手术为主,力求在不加重神经功能损害、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和加重病人经济负担情况下将肿瘤一次性全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23例的资料。结果根据CT和MRI显示肿瘤的大小,采用经额下纵裂、翼点和单侧额下3种不同手术入路。其中行肿瘤全切除术17例,次全切除术6例;手术后恢复良好者19例,中度致残者2例,肿瘤复发需再次手术者2例。结论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和术中对鞍结节周围重要结构的保护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改善病人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正肿瘤相关性血栓(cancer-associated thrombosis,CAT)是肿瘤常见的并发症,已成为除肿瘤本身以外造成病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1]。CAT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不仅对病人造成了沉重的身心负担,对整个社会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2-3],在老年肿瘤人群中尤其突出。因此,CAT的早期诊断和预防对于减轻肿瘤病人的痛苦和社会的经济负担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阐释CAT的发生机制,着  相似文献   

20.
脑膜瘤在临床中很常见,占颅内肿瘤的15%~18%[1],仅次于胶质瘤,脑膜瘤为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归类于颅内脑外肿瘤,其生长缓慢.头颅MRI检查提示肿瘤周围存在水肿带,虽然脑水肿并不是脑膜瘤的特征征象,但是当脑膜瘤增大而导致周围脑皮质发生缺血坏死及恶性脑膜瘤时,均伴有明显脑水肿,若不及时控制将威胁生命[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