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退行性腰椎不稳发病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性别、年龄、相应节段椎间盘退变、小关节突骨关节炎以及椎体滑脱与退行性腰椎不稳的相关性。方法行腰椎MRI及站立位过伸过屈侧位片检查,观察L1-S15个运动节段的椎间盘退变、椎间小关节退变以及有无椎体滑脱。腰椎不稳分为前水平位移不稳.后水平位移不稳和角度不稳。椎间盘退变分四度。小关节突退变分为4级。腰椎滑脱分四度。将结果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前向水平不稳与椎间盘退变呈正相关,与椎间小关节骨关节炎呈负相关,与椎体滑脱呈正相关;后向水平不稳与年龄呈正相关,与椎间盘退变呈正相关。与椎间小关节骨关节炎呈正相关,与椎体滑脱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退行性腰椎不稳与多种因素具有显著相关性,但腰椎滑脱不一定有不稳。  相似文献   

2.
椎间盘退变和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腰椎退变过程中,腰椎间盘退变、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与腰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78名腰椎退变患者进行腰椎MRI和动力位X线摄影。腰椎不稳分为椎间角度运动不稳、旋转不稳和椎间位移不稳,其中椎间位移不稳细分为:前向不稳、后向不稳和前后向不稳。腰椎间盘退变依据矢状位T2加权像分为5级;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依据水平位T1加权像分为4级。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腰椎椎间角度运动不稳和前后向椎间位移不稳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存在显著负相关,前向椎间位移不稳与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和椎间盘退变呈显著正相关,腰椎矢状面旋转不稳与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无显著相关。结论 腰椎间盘退变和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可影响腰椎运动节段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椎间关节综合征系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引起的一种骨关节病,为疼痛门诊常见病之一。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椎间关节综合征患者大多数都合并椎间盘膨隆或突出。我科采用椎间关节阻滞联合骶管阻滞治疗腰椎椎间关节综合征合并椎间盘突出患者8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下颈椎关节突关节解剖及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颈椎关节突关节(zygapophyseal joints)又称椎间小关节(facet joints),由相邻上、下颈椎关节突的关节面组成。双侧的关节突关节同前方的椎体及椎间盘一起构成颈椎的椎间关节,共同维持颈椎的稳定。近年来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关节突关节损伤、退变是引起慢性颈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被喻为慢性颈痛的发动机。颈椎关节突关节增生退变也是引起颈椎不稳和神经根受压的重要原因。笔者就下颈椎关节突关节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小关节影像学结构特点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观测退行性腰椎滑脱(DS)患者的小关节形态结构,探讨引起退变滑脱可能的局部因素。方法:观察并测量44例L4退行性滑脱患者及50晨滑脱患者的正侧位X线片上的小关节,包括:L1下关节空间距(D)与椎板腰部宽(W)之比、L4下关节突长度、小椎 角和小面的改变,对比分析其结构特点。结果.滑脱组L4/W/1,小 关节间隙接近矢状位,两组L4下关节突长度、小椎弓根角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下关节突  相似文献   

6.
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过程中,腰椎间盘退变、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与腰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8名腰椎退变患者进行腰椎MRI和动力位X线摄影.腰椎不稳分为椎间角度运动不稳、旋转不稳和椎间位移不稳,其中椎间位移不稳细分为前向不稳、后向不稳和前后向不稳.腰椎间盘退变依据矢状位T2加权像分为5级;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依据水平位T1加权像分为4级.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腰椎椎间角度运动不稳和前后向椎间位移不稳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存在显著负相关,前向椎间位移不稳与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和椎间盘退变呈显著正相关,腰椎矢状面旋转不稳与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无显著相关.结论腰椎间盘退变和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可影响腰椎运动节段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退行性腰椎不稳定的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退行性腰椎不稳定是椎间关节退变过程中的一种现象。晚期可发展为各种腰椎畸形,如前后移位、侧凸及旋转等。其早期定性定量诊断、确定正常与异常活动的界限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切口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辅助单侧钉棒及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对我院收治的50例腰椎退行性变(腰椎失稳、单侧症状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单侧TLIF椎间植骨融合、辅助同侧钉棒及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治疗。采用单侧长4~6cm的旁正中椎旁切口,钝性分离最长肌和多裂肌间隙并显露关节突,直视下症状侧腰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置入椎弓根螺钉并Cage植入、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等操作。结果患者手术时间为100~160min,平均125min,出血量160~330mL,平均250mL。术后平均引流量40mL,无血肿及术后感染、无硬脊膜撕裂、神经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获得8~24个月(平均19个月)随访,未发现继发性脊柱侧弯,无椎弓根钉、螺钉松动、断裂等情况。患者术后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并且在随访期间内没有新的临床症状出现。在固定融合后3~18个月取出内固定钉棒后3~6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评价疗效,优35例(70%),良13例(26%),可2例(4%),效果优良。结论小切口单侧TLIF椎间植骨融合、辅助单侧钉棒及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能有效固定融合并预防邻近上下节段退变,具有对入路软组织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手术部位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腰椎融合区相邻节段无症状退变椎间盘的转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腰椎融合区相邻节段无症状性退变间盘的转归,探讨腰椎融合节段的选择。方法:71例因椎间盘源性腰痛而接受椎阃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患者,术前均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MRI和椎间盘造影,对MRI表现和柞间盘造影阳性的节段进行融合,其中53例相邻椎间盘MRI表现正常(A组),18例相邻20个节段为无症状性退变间盘(B组)比较两组术后的临床疗效、疼痛复发以及二次手术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以上(平均35个月),临床疗效优良率A组为92.4%,B组为77.8%,无统计学差异(P=0.189)。A组中1例因相邻节段间盘发生退变并产生严重症状而进行了二次融合手术:B组叶14例因相邻的无症状性退变间盘退变加重并产生严重症状而接受一次融合手术。结论:柑邻于融合节段的无症状性退变间盘大多数(77.8%)不产生后期的疼痛症状,临床疗效满息、存初次进行融合时,仅融合有症状的退变间盘即可。  相似文献   

10.
椎间盘退变是人体的一种自然衰老过程。但它可引起一系列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尤其是椎间孔狭窄)、退变性腰椎体滑脱、节段性腰椎不稳定和退变性腰椎侧凸等。至今为止。还没有一种理想的方法来治疗椎间盘退变。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基础科学在椎间盘退变的组织病理方面做了大量研究。这使得椎间盘再生治疗成为近10年来的临床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1.
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腰椎椎体间融合作为治疗需要稳定的腰椎疾病的方法。已经被广泛用于腰椎体创伤、椎间盘退变、腰椎滑脱及腰椎间隙感染等。传统的腰椎椎体间融合手术需要广泛的肌肉剥离及长时间的牵引。易致软组织损伤。椎旁肌肉的病理改变是腰椎手术后腰部力量减弱及慢性腰痛发生的原因。微创下的腰椎椎间融合手术可避免椎旁软组织的损伤,术中出血少,可减少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易于被患者接受。目前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无论从观念还是技术上均有了很大的发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退变性腰椎滑脱是在1955年由Newman首先提出,他记载了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性关节炎所产生具有完整椎弓的椎体的滑动。腰椎退变与退变性滑脱腰椎退变的病变基础是椎间盘,在其退变的基础上,脊椎的关节软骨、关节突及其韧带发生相关的变化,而出现神经根的压迫,腰椎的滑动。与之对应  相似文献   

13.
腰椎后关节退变与腰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回顾性研究了42例腰椎间盘摘除手术病人(其中32列有腰痛病史)腰椎后关节的病理组织学和X线照片,探讨腰椎后关节退变与腰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有腰痛史患者腰椎后关节退变率(87.5%)显著高于无腰痛史患者(20%)(P<0.0001)。作者认为腰椎后关节主要功能是控制和稳定扭转力,当关节面应力不平衡时至使关节软骨营养发生障碍而产生退变。由于腰背部感觉受脊神经根后支支配,后关节组成椎间孔管的后壁。关节突骨赘或上关节突位置前移,脊神经根受压,可引起腰痛。临床上有些腰痛患者应重视腰椎后关节退变因素。  相似文献   

14.
寿华捷  黄伟 《浙江创伤外科》2023,(11):2036-2038
目的 探讨磁共振在退变性腰椎评估中的的临床价值及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71例疑似不稳定性腰椎退行性变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其腰椎的稳定情况分为稳定组31例和不稳定组4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椎间盘退变退变情况、小关节退变情况、腰骶角、黄韧带厚度和小关节积液厚度。结果 不稳组患者的腰椎间盘退变、小关节退变情况,较稳定组更为严重,差异具备统计意义,P<0.05。不稳组的腰骶角和小关节积液厚度均大于稳定组,差异具备统计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黄韧带厚度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磁共振能够在椎间盘退变、小关节退变、腰骶角和小关节积液厚度等方面对腰椎的稳定性具有较好评估能力,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后路显微椎间盘镜下可膨胀性椎间融合器B-Twin植入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失稳性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6月~2008年6月,对32例腰椎退变失稳性巨大型椎间盘突出症行后路显微椎间盘镜联合可膨胀性椎间融合器B-Twin植入椎间融合术.结果 术后1周VAS疼痛评分由术前(8.7±0.3)分降至术...  相似文献   

16.
腰椎退变性滑脱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素清  廖军 《颈腰痛杂志》2001,22(2):143-143
目的 探讨腰椎退变性滑脱CT扫描价值,发病机理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35例退变性滑脱CT结果。结果 前滑脱30例,后滑脱5例;椎间小关节退变35例;椎间盘膨出20例。结论 椎间小关节及椎间退变是腰椎退变性滑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正腰椎退变性疾病包括腰椎不稳、腰椎椎间盘突出、腰椎椎管狭窄、退行性腰椎滑脱等,非手术治疗无效时需手术干预。传统椎管减压融合术可能带来腰椎活动度缺失、生物力学特征改变、邻近节段退变(ASD)不同程度加速等不良后果~([1])。因此,非融合术式应运而生。棘突间撑开系统作为非融合系统之一,在棘突间提供持久的撑开力,可限制腰椎后伸活动、增加椎间高度、减轻椎间盘后部压力、减少黄韧带皱褶、扩大神经根管空间,通过替代应用于责任节  相似文献   

18.
腰椎间盘病变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传统常规的外科治疗手段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伴有滑脱或不稳则行脊椎融合术。随着对椎间盘生物学结构和生物力学的深入了解,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所致的脊柱生物力学紊乱和结构异常造成腰椎椎间高度降低、椎间隙变窄、活动度减小、脊椎不稳、顽固性下腰痛甚至脊椎滑脱等;而脊椎融合使相邻节段应力增加,使该节段小关节退变加剧,有3%~14%患者需再次接受手术[1]。髓核摘除能减轻或消除坐骨神经痛的腿部症状,但手术改变了椎间盘的生物力学,常导致椎间盘进一步退变而引起脊柱中轴疼痛;而脊柱融合术则在减轻因脊柱不…  相似文献   

19.
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O′Brien〔1〕报告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 (ALIF)以来 ,人们对ALIF的认识不断深入。与退行性腰椎疾病相关的复杂畸形 ,必须通过椎间盘切除、前路松解截骨、椎体切除等前路技术来解决。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从九十年代中期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脊柱融合技术〔2〕。1 椎间融合材料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材料以往争论较多 ,但随着对融合材料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 ,Evans认为融合材料应满足下列要求 :( 1)植骨块或融合材料的机械强度应高于通过椎间盘的压应力 ;( 2 )材料在传导外力时无明显移位 ,以保证植入后的即刻稳定性 ,促进骨愈合。1…  相似文献   

20.
腰椎椎间盘与关节突关节退变是引起腰痛和腰椎不稳的主要原因,在以往对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通常是采用融合固定术。椎弓根螺钉固定和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是最常用的技术,融合率可达到90%~100%,但融合固定后所产生的异常应力集中于邻近椎间盘及关节突,将产生邻近未融合节段的运动范围异常增加及相关病理性变化,从而导致继发性椎管狭窄、关节突关节退变、获得性腰椎滑脱、不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