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评价改良皮下蒂皮瓣推移修复鼻部缺损中的应用及优缺点.方法:自2015年1月以来,采用改良皮下蒂皮瓣推移修复鼻部缺损患者共16例,术后观察供、受区情况,鼻部立体外形情况.结果:16例皮瓣均成活良好,术后随访显示鼻部外形良好,供、受区瘢痕融合,鼻部立体结构良好,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采用改良皮下蒂皮瓣推移修复鼻...  相似文献   

2.
唇癌是整形、颌面外科常见的肿瘤疾病 ,无论肿瘤发生在上、下唇 ,手术范围之大均可造成大面积的组织缺损 ,以往采用的上、下唇互补式修复使口腔明显缩小 ,且严重影响美观。颊部皮下蒂皮瓣修复唇癌组织缺损是目前发展很快 ,且有着广泛前景的外科新技术 ,它不仅保证了肿瘤切除的彻底性 ,而且有效地进行了局部功能的重建与容貌的修复。我院近 5年来应用颊部皮下蒂皮瓣修复唇癌手术组织缺损 5 2例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2例 ,男 41例 ,女 11例 ,年龄 49~ 80岁 ,上唇癌 13例 ,下唇癌 39例 ,实施全唇皮瓣修复 18例 ,大部缺损…  相似文献   

3.
带蒂跟外侧皮瓣转位修复跟腱及足跟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带蒂跟外侧皮瓣转位修复跟腱及足跟部皮肤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带蒂跟外侧皮瓣转位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跟腱外露26例。结果:26例患者25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顺利愈合,另1例皮瓣边缘坏死,经短时间换药愈合。皮瓣感觉良好,跟腱无粘连,功能良好。结论:带蒂跟外侧皮瓣血供丰富,转位修复跟腱外露安全可靠,是治疗足跟及跟腱外露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耳甲腔内肿物较少见,肿物切除后创面的修复常很棘手,该处皮肤缺损不易修补,如植皮则影响美观,我科自2001年起,对18例耳甲腔皮肤缺损面积较大的患者,采用耳廓背部带蒂皮瓣进行一期移植修复的手术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来自躯干和肢体近端的大面积带血管蒂顺行组织瓣修复肢体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和应用经验.方法 2003年6月至2011年12月,对于21例烧、创伤后肢体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4种来自躯干和肢体近端的大面积带血管蒂顺行组织瓣予以修复,其中以肩胛下血管为蒂的侧胸带蒂皮瓣5例、胸脐穿支带蒂皮瓣9例、远端扩展的双叶阔筋膜张肌带蒂肌皮瓣4例、小腿后侧近端蒂皮瓣3例.皮瓣切取面积为23 cm×8 cm~40 cm×20 cm.供瓣区创面直接缝合或移植皮片修复.结果 本组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1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余皮瓣全部成活.术后无切口感染,切口均愈合良好.术后13例患者获得2 ~ 36个月的随访,大多数患者供、受区的外形及功能恢复较为满意.结论 躯干和肢体近端的大面积带血管蒂顺行组织瓣成活可靠,手术简便易行,用以修复肢体组织缺损,尤其是一些较为复杂的缺损有独到之处,值得尝试.  相似文献   

6.
以颈横动脉为蒂皮瓣修复大面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颈横动脉分支为血管蒂的皮瓣、肌皮瓣,因其血运良好、易于成活,而广泛应用于头、面、颈等部位大面积组织缺损的修复。我科自1995年以来,临床应用此类皮瓣8例,均获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8岁~65岁。应用颈肱皮瓣修复头部皮肤癌根治术后创面2例、枕部神经纤维瘤切除术后创面1例,应用上斜方肌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切除术后创面2例,应用下斜方肌肌皮瓣修复右上肺叶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合并残腔存留3例。除1例术后出现皮瓣血运障碍,经相应处理延期愈合外,其余均Ⅰ期愈合。  相似文献   

7.
刘凤翔 《医学信息》2010,23(18):3435-3436
目的探讨额部带蒂皮瓣转移修复鼻缺损的优质护理方法以提高患者手术效果。方法对7例行额部带蒂皮瓣转移修复鼻部缺损的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指导,术后血运观察。结果 7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对患者进行术前良好的心理指导及术后严密的血运观察是护理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9.
1998年起我院采用指动脉神经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多种原因指端皮肤缺损 2 9例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 ,外形及感觉功能恢复满意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9例 ,男 2 0例 ,女 9例 .年龄17~ 5 0岁 ,平均 30岁 .2 9例均为指端皮肤缺损 ,面积1× 1cm2 至 2× 2cm2 .致伤原因 :切割伤 15例 ,电锯伤 9例 ,挤压伤 5例 .1 2 手术方法 :伤口彻底清创后 ,按皮肤缺损面积作一布样 ,在伤指近节非功能侧设计一以指动脉为轴线的带指动脉及指神经的皮瓣 ,掌背侧均不过中线 .皮瓣远端至伤口近端作锯形切口 ,掀起切口两侧皮肤 ,带薄…  相似文献   

10.
带蒂胸脐皮瓣修复前臂和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报道应用带蒂胸脐皮瓣修复前臂、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前臂、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带蒂胸脐皮瓣修复。结果:18例皮瓣完全成活,术后3周断蒂,术后随访1.5~18个月,所有患者对前臂、手部功能和外形表示满意,但供区瘢痕较明显。结论:应用带蒂胸脐皮瓣修复前臂、手部软组织缺损具有操作简单、供区隐蔽、风险小、疗效好的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进一步阐明穿支筋膜皮瓣的皮蒂对皮瓣的静脉引流和动脉输入的作用。 方法 40只重约300g的雄性SD大鼠,在背部切取大小为9 cm×3 cm的皮瓣后,等分入以下4组: 穿支完好组(蒂部穿支保留完好)、动脉缺失组(结扎蒂部动脉)、静脉缺失组(结扎蒂部静脉)及穿支缺失组(结扎动静脉)。术后7 d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皮瓣血液灌注,计算皮瓣坏死率,测量皮蒂血管的直径。 结果 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提示穿支完好组与静脉缺失组的灌注模式相似,穿支缺失组与动脉缺失组的灌注模式相似。穿支完好组和静脉缺失组的血流灌注量更大。穿支缺失组皮瓣的坏死率(26±1)%与动脉缺失组皮瓣的坏死率(29±1)%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穿支完好组(11±3)%和静脉缺失组(12±4)%皮瓣的坏死率(P<0.001)。静脉缺失组和穿支缺失组的皮肤基底部静脉网明显扩张,而动脉缺失组和穿支完好组的动脉网管径轻度增大。 结论 穿支筋膜皮瓣的皮蒂作为静脉引流额外通道的作用比其作为动脉输入的作用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暂时闭合联合皮瓣蒂部回植对腹部供瓣区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肘、前臂、手深度电烧伤、热压伤、外伤后软组织缺损伴内固定外露患者21例。清创后软组织缺损范围为7 cm×6 cm~11 cm×9 cm。创面采用腹部皮瓣修复,皮瓣蒂部及供瓣区部分创面以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暂时闭合,断蒂时将皮瓣蒂部修整后回植修复腹部供瓣区。术后进行门诊随访,观察皮瓣存活情况、皮瓣下组织感染、液化、坏死情况及供瓣区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21例患者共22个创面均以皮瓣覆盖,皮瓣切取范围为10 cm×7 cm~18 cm×11 cm, 20个皮瓣切取宽度为8~10 cm,其余2个皮瓣宽度分别为7、11 cm。随意腹部皮瓣4个,髂腹股沟皮瓣16个,胸脐皮瓣2个,所有皮瓣均存活良好,无皮瓣下组织感染、液化及坏死现象出现。供瓣区术后无感染、出血、血清肿、缝合口裂开并发症。随访6~24个月,腹部供瓣区仅有较轻的线状瘢痕,外观较满意。 结论当采用腹部皮瓣修复肘关节至手部创面时,中小面积的供瓣区及皮瓣蒂部以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暂时闭合,皮瓣断蒂时将蒂部回植至供瓣区,能预防术后供瓣区并发症,避免供瓣区植皮,改善局部外观。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带腓动脉干的小腿外侧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本组共33例(男25例,女8例),创面6.0cm×7.5cm~25.0cm×12.0cm。从小腿外侧切取带蒂皮瓣,无张力状况下旋转覆盖于受区,腓肠神经与足背皮神经吻合,皮瓣下置引流将创面缝合。结果 33例逆行腓动脉岛状皮瓣均成活,29例获得5~23个月的随访,修复足跟部及足底部的吻合皮神经的19例患者例中有17例于术后5~13个月感觉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逆行腓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的成功率高,皮瓣不易破溃,皮下脂肪少,外形美观,是临床修复足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一种良好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并比较穿支螺旋桨皮瓣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5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创面局部情况及创面位置选择不同皮瓣修复,分为穿支螺旋桨皮瓣组(n=27)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n=30)。比较两组术后皮瓣存活情况,随访6个月,采用改良Weber标准评价患者踝关节功能,统计两组患者术后温度觉、触觉,供区瘢痕挛缩及满意度。结果穿支螺旋桨皮瓣组手术时间短于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率低于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在疼痛、步态、日常活动、踝活动范围及距下关节活动范围方面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胀方面,穿支螺旋桨皮瓣组评分低于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皮瓣温度觉、触觉及瘢痕挛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支螺旋桨皮瓣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均可有效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但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在外观恢复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足踝部皮瓣手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对自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21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一期行创面清创+VSD术,二期行皮瓣转位创面修复+VSD术。结果本组患者21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8例皮瓣一期愈合,2例皮瓣远端局部坏死,经清创及伤口换药后自行愈合。1例皮瓣感染再次清创+VSD冲洗治疗后好转。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到足踝部皮瓣手术中可以提供良好的术后引流,减轻水肿,促进创面愈合,提高皮瓣的成活率,缩短治疗周期,减轻患者的痛苦,术后效果优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设计逆行缝匠肌皮瓣转位修复小腿皮肤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观测40侧缝匠肌的动脉来源、走行、外径、分布及吻合。取4侧新鲜成尸下肢标本进行动脉造影,观察缝匠肌内动脉吻合。结果营养缝匠肌的动脉为6~7支,呈节段性分布,缝匠肌的上1/5段动脉来源于旋髂浅动脉、旋股外侧动脉或股深动脉,中2/5段动脉来源于股动脉,下2/5段动脉来源于隐动脉。隐动脉起点位于内收肌结节上(10.2±1.0)cm处,外径(1.5±0.2)mm,向下发出3~5个分支入缝匠肌,隐动脉终末支在膝下内侧参与膝关节网。缝匠肌的各节段动脉在肌内分为4~7支沿缝匠肌纵轴走行,相邻动脉的分支在肌内形成链型吻合,吻合处外径0.3mm左右。深筋膜表面有皮动脉和肌皮动脉形成的链式血管吻合网,营养缝匠肌表面的皮肤。结论缝匠肌内动脉链型吻合为逆行缝匠肌皮瓣供血,扩大了该肌皮瓣的切取长度,故以隐动静脉为血管蒂的逆行缝匠肌皮瓣可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用于修复手掌、手指、腕部严重损伤的7类皮瓣应用情况进行探讨,为选择皮瓣修复该类损伤提供参考。方法全部病例入院后及早行扩创,去除明显坏死的皮肤软组织,对于间生态组织、未断裂的坏死神经、肌腱以及坏死骨骼予以保留。依据损伤情况分别利用腹壁皮下埋置法保存严重热压伤毁损手掌6例,掌背皮神经/掌背动脉复合蒂皮瓣修复手指电击伤5例,指动脉侧支营养血管皮瓣2例,带感觉神经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5例,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掌手腕皮肤软组织缺损5例,腹部带蒂皮瓣14例,游离皮瓣修复虎口、拇、示指电击伤2例。结果37例皮瓣成活,保存严重热压伤毁损手掌6只,手指12只;1例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腕部高压电击伤,术后第2周,手掌坏死,遂行截肢术。1例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术后血运障碍,皮瓣坏死。损伤手掌手指及功能不同程度得以保存。结论手掌、手指、腕部损伤修复应遵循保存患指、肢为首要原则,根据损伤情况,利用各种皮瓣修复。其中前臂、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指脉岛状皮瓣、胸腹部皮下埋置法等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The cutaneous blood-supply of the limbs is ensured by three types of arteries: the large septo-cutaneous arteries, the slender musculocutaneous arteries, and the rare satellites of the cutaneous nerves. The skin cover of the outer aspect of the leg is particularly well vascularized thanks to its special situation, centered on the intermuscular septa bounding the outer compartment of the leg. Neuromuscular arteries are rare at this site, but there are numerous septo-cutaneous arteries at intervals along the septa. This anatomic study is based on 20 dissections and a radiologic survey and provides findings confirming the reliability of a distally based lateral leg flap. This pedicle arises from the fibular artery behind and the anterior tibial artery in front. It is situated, on average, 10.8 cm from the lateral malleolus, thus allowing coverage of peripheral losses of substances at the malleoli and heel.
Bases anatomiques de l'utilisation d'un lambeau jambier à pédicule distal
Résumé La vascularisation cutanée des membres est assurée par trois types d'artères: les artères septocutanées qui sont volumineuses; les artères musculo-cutanées qui sont grêles et les artères superficielles, satellites du nerf à destinée cutanée, qui sont rares. Le revêtement cutané de la face latérale de la jambe est particulièrement bien vascularisé, grâce à sa situation privilégiée, centré sur les septa intermusculaires limitant la loge externe de la jambe. Les artères neuromusculaires sont rares à ce niveau. Par contre, on retrouve de nombreuses artères septo-cutanées volumineuses étagées le long des septa. Nous avons entrepris un travail anatomique reposant sur 20 dissections et sur une étude radiologique. Nos résultats nous permettent d'établir ces données et confirment la fiabilité d'un lambeau jambier latéral à pédicule distal. Ce pédicule naît de l'artère fibulaire en arrière et de l'artère tibiale antérieure en avant. Il est situé à 10,8 cm en moyenne de la malléole latérale permettant ainsi de couvrir les pertes de substance périphériques malléolaires et talonnière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MSAPF)在四肢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3年10月—2020年3月徐州仁慈医院手外科41例应用MSAPF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16~58岁(平均42.4岁),机器绞伤26例、重物砸伤7例、车祸伤5例、电锯切割伤3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4.0 cm×3.5 cm~10.0 cm×8.0 cm,皮瓣切取面积5.0 cm×4.5 cm~12.0 cm×10.0 cm。术中发现穿支血管变异3例(7.3%)。采用疗效满意度评分表,依据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皮瓣感觉、皮瓣温度、皮瓣形态及供区瘢痕,进行疗效满意度评价。结果 本组41例患者中,除3例术后发生血管危象外,余皮瓣完全成活,未发生感染、坏死等并发症。3例皮支血管变异者,经向后外侧寻找穿支,重新调整皮瓣位置,成功完成修复。患者均获得随访3~18个月,平均11.2个月,皮瓣外形良好、质地柔软,其中1例二期行肌腱松解术时做了皮瓣修薄。本组患者的疗效满意度为5~10分,患者均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结论 MSAPF是修复四肢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式,针对穿支血管变异者,经恰当处理,也可成功切取小腿后区皮瓣。  相似文献   

20.
颏下动脉带蒂皮瓣的临床应用解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应用颏下动脉为蒂的皮瓣 ,修复颜面部软组织缺损。方法 :对 1 4例成人男性尸体头部标本行大体及显微解剖。结果 :根据血管走行差异分 :1型 :主干经二腹肌前腹浅面到下颌骨下缘表面至皮下占 3 6% ,2型 :主干经二腹肌前腹深面到下颌骨下缘深面至皮下占 64% ;1型血管位置表浅 ,易于分离 ,且蒂较长 ,旋转度大 ,2型相比反之。结论 :根据颏下动脉走行设计不同皮瓣的大小来修复面部皮肤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