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和掌握玉林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的感染状况。[方法]用ELISA法对玉林市2008年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检测HBsAg,对HBsAg阳性者进行HBeAg检测。[结果]2008年共检测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25 258人,共检出HBsAg阳性者1 170例,阳性率4.63%,HBeAg阳性415例,阳性率35.47%。[结论]HBsAg及HBeAg阳性者要及时调离岗位,防止乙型肝炎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营口市饮食、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病毒感染状况。[方法]对2002~2004年营口市24110名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者的HBsAg、HBeAg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HBsAg阳性率为4.3%,HBsAg阳性者中HBeAg阳性率为22.37%。HBsAg、HBeAg阳性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低年龄组高于高年龄组,新上岗人员高于非新上岗人员。[结论]营口市饮食、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与HBsAg阳性者的HBeAg阳性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应继续作好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天津市红桥区食品行业、公共场所行业从业人员HBsAg、HBeAg携带情况,更好地为食品和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提供依据.[方法]2006~2009年在天津市红桥区卫生防病站进行健康体检的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每人空腹静脉采血5~10 ml,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HBeAg.[结果]2006~2009年共检测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89715人,HBsAg阳性检出率为3.02%,HBsAg、HBeAg双阳性检出率为1.05%.年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2009年HBsAg、HBeAg阳性率均比2006~2008年的HBsAg、HBeAg阳性率有所降低(x2=18.719,P<0.01;x2=19.031,P<0.01);2009年各年龄组HBsAg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6.962,P=0.138),而各年龄组HBeAg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x2=80.830,P=0.000).[结论]天津市红桥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为3.02%,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78%),建议加强食品及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的力度,做好宣传教育及岗前卫生知识培训和健康体检工作,重点监督和保护17~30岁人群,并对易感人群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龙岩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感染情况,为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龙岩市CDC2008年食品及公共场所健康体检的资料进行分析。HBsAg和HBeAg检测采用ELISA法。[结果]健康体检者共8828例,HBsAg阳性率2.3%,HBeAg阳性率1.4%,男性HBsAg阳性率(2.9%)明显高于女性(1.8%);16~19岁阳性率最高。不同年龄、职业阳性率差异显著。[结论]龙岩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V阳性率水平较低。应进一步加强乙肝防治知识的培训,及时调整HBsAg阳性者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佛山市南海区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V携带情况,为卫生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2~2006年来我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资料.HBsAg、HBeAg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检测30 024人,HBsAg总阳性率9.66%.2002~2006年HBsAg阳性率分别为9.92%、10.15%、10.47%、8.13%、8.27%;各年龄组HBsAg阳性率分别为16~20岁11.28%、21~30岁9.56%、31~40岁8.67%、41~50岁7.07%;男性HBsAg阳性率(12.10%)高于女性(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南海区应进一步加强卫生管理和乙肝防治知识培训,尤其是要加强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滦平县食品行业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携带情况,为加强食品及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对食品行业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表面抗原进行检测.[结果]13 222名从业人员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242人,阳性率1.83%.2002~2005年HBsAg阳性率分别为2.44%、1.63%、1.75% 、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公共场所、食品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分别为1.82%、 1.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县食品行业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红各滩新区从事食品生产、饮食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病毒携带情况,为卫生监督、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2006~2007年7 249名从业人员进行血清HBsAg和HBeAg检测.采用赖氏法检疫ALT. [结果]共检测7 249人,HBsAg总阳性率为6.88%,HBsAg/HBeAg双阳性率为2.32%.两年比较,2006年HBsAg阳性率为7.93%,高于2007年阳性率6.02%,e抗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3、P<0.05):HBsAg/HBeAg双阳性率两年分别为2.70%和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5,P>0.05).男性HBsAg阳性率8.15%高于女性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1,P<0.05).男性HBsAg/HBeAg双阳性率3.63%高于女性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90,P<0.05).ALT检测,有11人增高. [结论]红谷滩新区从业人员的乙肝感染率较低,并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麻江县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为公共卫生监督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到麻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 033名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V感染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检测1 033人,HBsAg阳性的40例,阳性率为3.87%.HBsAg阳性率,男性为4.55%,女性为3.52%(P>0.05).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不同民族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0名HBsAg阳性者中,HBsAg、HBeAg、抗-HBc阳性的3例,HBsAg、抗-HBe、抗-HBc阳性的24例,HBsAg、HBeAg、抗-HBe阳性的2例,HBsAg、抗-HBc阳性的8例,单独HBsAg阳性的3例.[结论]麻江县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不高,但部分人具有传染性.  相似文献   

9.
2002~2004年包头市食品从业人员HBsAg携带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包头市食品从业人员HBsAg携带情况,为制订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包头市2002~2004年食品从业人员检测HBsAg,对HBsAg阳性者进行HBeAg的检测.[结果]2002~2004年共检测食品从业人员20 950人,HBsAg阳性的331例,阳性率1.58%.男性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1.80%,显著高于女性(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HBsAg阳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行业的食品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食品商场(0.69%)低于宾馆饭店(1.68%)、食品加工厂(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行业HBsAg阳性率均低于普通人群.[结论]HBsAg阳性率这几年呈较低水平;食品从业人员每年一次乙肝检测有利于发现乙肝病毒传染源,对防止乙肝的继续传播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绵阳市从业人员HBsAg、HBeAg感染情况及分布特点,为相关单位预防和管理乙肝感染人员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到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34 703例从业人员检测血清中的HBsAg和:HBeAg. [结果]HBsAg阳性率为7.18%,HBeAg阳性率为2.23%,2007年HBsAg和HBeAg阳性率都低子2006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HBsAg阳性率为9.84%,HBeAg阳性率为2.84%,都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医疗用品从业人员HBsAg和HBeAg感染率较高,分别达到11.74%和5.16%,高于其他职业组.食品卫生行业从业人员中HBsAg和HBeAg携带率明显低于公共场所行业从业人员(P<0.001),幼托机构及化妆品行业从业人员HBsAg和HBeAg感染率相对较低.除了50~59岁年龄组的HBsAg阳性率较高外,HBsAg阳性率和HBeAg阳性率在年龄组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绵阳市从业人员HBsAg和HBeAg阳性率处于较高水平,但已出现下降趋势,应加强绵阳地区从业人员HBsAg和HBeAg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济南市食品行业、公共场所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为开展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反向间接血凝法,检测HBsAg。[结果]济南市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为1.26%,男性高于女性。济南市公共场所食品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全国正常人群(9.8%)。2005-2006年共检测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58 979人,HBsAg阳性743人,阳性率为1.26%,男性为1.40%、女性为1.16%,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品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为0.58%,低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济南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较低,对于发现的HBsAg阳性人员应及时调离。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连市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其动态变化。[方法]对2004~2006年大连市接受健康体检的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全部检测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再检测乙肝e抗原(HBeAg)。[结果]2004-2006年合计检测60330人,检出HBsAg阳性者2702例,阳性率为4.48%;HBsAg阳性者中检出HBeAg阳性者704例,占26.05%,在全部检测对象中占1.17%。全部检测对象HBsAg阳性率与HBeAg阳性率,2004~2006年分别为6.61%、1.72%,3.90%、1.06%.4.06%、1.10%(P〈0.01)。2004~2006年合计,HBsAg阳性率,男性与女性分别为6.53Vo、3.22%(P〈0.01),全部检测对象中HBeAg阳性率男性与女性分别为2.04%、0.63%(P〈0.01);HBsAg阳性率与HBeAg阳性率,均有随着年龄的升高而降低的趋势(P〈0.01);HBsAg阳性率与全部检测对象HBeAg阳性率,5类行业从业人员中均为食品加工人员较高(P〈0.01)。[结论]大连市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HBV感染状况不严重。  相似文献   

13.
张丽琴 《预防医学论坛》2007,13(4):369-369,371
[目的]了解原平市餐饮、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病毒感染状况。[方法]对2003~2005年原平市10523名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者的HBsAg、HBeAg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HBsAg阳性率为4.39%,HBsAg阳性者的HBeAg阳性率为22.08%。HBsAg、HBeAg阳性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低年龄组高于高年龄组,饮食业从业人员高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P〈0.01或〈0.05)。[结论]原平市饮食、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V感染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聊城市饮食服务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V感染状况,为卫生监督部门搞好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1~2007年聊城市饮食服务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资料中血清HBsAg检测资料及HBsAg阳性者HBeAg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7年合计检测73283人,HBsAg阳性的1942人,阳性率为2.65%;HBsAg阳性者HBeAg阳性率为59.37%,占检测总人数的1.57%。2001~2007年HBsAg阳性率有下降趋势(P〈0.01);HBeAg阳性率及阳性者在全部检测人群中所占比例均有较大波动(P〈0.01)。HBsAg阳性者HBeAg阳性率及在全部检测人群中所占比例,40~55岁最高,21~30岁最低(P〈0.01)。HBsAg阳性率、HBeAg阳性者在检测总人数中所占比例,公共场所从业人员高于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P〈0.01)。HBsAg阳性率男性为2.83%,女性为2.51%(P〈0.01)。HBsAg阳性率、HBeAg阳性者在检测总人数中所占比例,均为从业工龄0~5年者最高,6~10年最低(P〈0.01)。[结论]聊城市饮食服务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和HBeAg阳性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某部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V感染情况及其动态变化,为开展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10年在某部防疫队体检的解放军某部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血清HBV感染标志物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0年累计检测某部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19 008名,检出HBV感染者7 569人,年均感染率为39.82%,各年感染率分别为52.81%、52.66%、45.76%、42.95%、28.73%、28.25%、27.62%(P<0.01)。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年均阳性率分别为5.12%、35.23%、2.08%、5.96%、6.01%。HBV年均感染率,男性、女性分别为45.88%、28.58%,农村籍、城镇籍的分别为43.47%、25.10%,公共场所、食品从业人员分别为45.92%、21.02%,有、无乙肝疫苗接种史者分别为12.36%、53.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P<0.01);12 672名无乙肝疫苗接种史者中,单纯HBsAg阳性的占6.91%,单纯HBeAg阳性的占2.71%,单纯抗-HBe阳性的占7.40%,单纯抗-HBc阳性者占6.64%,抗-HBe、抗-HBc阳性的占4.60%,"小三阳"占2.51%,"大三阳"占2.11%。[结论]某部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V感染状况不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莱州市城区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间接血凝法检测HB-sAg,ELISA法检测HBeAg、抗HBs、抗HBe和抗HBc。[结果]莱州市城区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1.79%。男性阳性率为2.11%(223/10 566),女性阳性率为1.43%(133/9 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品行业从业人员阳性率为1.85%(305/16 52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阳性率为1.54%(51/3 3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五项检测结果为:三项阳性占39.04%,二项阳性占25.00%,HBsAg单项阳性占35.96%。[结论]莱州市城区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后乙肝病毒感染情况。[方法]分析2003~2005年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体检资料,HBsAg检测为RPHA法初筛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确认,HBsAg阳性者进行检测HBeAg(EIA法)。[结果]HBsAg阳性率,2003年为5.41%(1276/23596),2004年为5.13%(1597/31136),2005年为3.97%(1344/33860);男性为5.10%(1597/31303),女性为4.57%(2618/57284);17~19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为6.09%(1581/26058);不同职业人群之间HBsAg阳性率以食品加工业的HBsAg阳性率最高,为5.28%(3405/64532);HBsAg阳性者HBeAg检出率为45.58%,并随着HBsAg滴度的升高而升高。[结论]HBsAg及HBeAg阳性者即双阳者对人群的危害极大,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应及时调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绍兴县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乙肝病毒感染的现状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2006年绍兴县服务业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资料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BsAg、HBeAg阳性率和ALT异常率分别为5.1%、0.9%和0.8%;ALT异常率HBsAg阳性者明显高于HBsAg阴性者(P〈0.01);HBsAg、HBeAg阳性率和ALT异常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HBeAg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P〈0.01);HBeAg阳性率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显著高于食品行业组(P〈0.01),而ALT异常率则相反(P〈0.05);HBsAg、HBeAg阳性率初检从业人员显著高于复检组(P〈0.05);ALT异常率农村从业人员大大高于城市组(P〈0.01)。结论应加强对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特别对易感人群的健康教育及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公共场所及食品从业人员HBV感染的模式和状况,为有效地做好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和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夏津县2001~2006年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血清进行乙肝标志物的检测分析.[结果]15 000名被检者中,感染或既往感染过HBV的有6 088例,感染模式有8种.HBsAg阳性者550例,检出率为3.6%.[结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V感染模式较为复杂,感染状况不容乐观.男性HBsAg阳性率(4.46%)高于女性(2.16%).  相似文献   

20.
张裕东  朱聪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8):3544-3545
[目的]了解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乙肝病毒感染及携带情况,为控制传播及卫生监督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检测食品及公共场所的从业人员的血清,用ELISA方法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发现的HBsAg阳性标本,再用荧光探针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对乙肝病毒定量检测和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5项免疫标志物。[结果]食品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2.75%,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5.91%,个体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9.91%,集体、集团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2.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乙肝二对半的表现模式:①③⑤、①④、①③④⑤阳性的标本,HBVDNA阳性率可达100%,①④⑤阳性的标本HBVDNA阳性率72%,①⑤阳性的标本HBVDNA阳性率64.7%。HBeAg和抗-HBe均是HBV复制活跃及传染性强的标志。[结论]该市应加强对这部分行业人员的管理,对于HBsAg阳性者不予发放健康证,调离岗位对控制乙肝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对雇用无健康证的人员从事食品及公共场所的工作的工矿企业给予重惩,阻断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