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12例床旁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行心脏临时起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男性5例,女性7例,年龄(73.7±12.9)岁;安置临时起搏器原因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9例,病窦综合征3倒;均选右股静脉入路,起搏部位为右室心尖部;通过分析起搏心电图图形特点、测量导管深度、行X线等检查进行研究,观察该起搏方法的疗效。结果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即刻成功率为66%(8/12);2例电极导管不能通过扭曲的髂静脉,换用普通电极导管在DSA透视下送入右室起搏;1例反复不能进入右室起搏。X线透视下方将导管送入右室而起搏;1例心脏停搏的患者漂浮导管不能起搏,换用普通电极导管后成功起搏。无一例出现栓塞、电极脱位、心脏穿孔或穿刺并发症。结论 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是一项安全有效、可行的起搏方法,对心脏停搏、血管扭曲的患者应慎用。  相似文献   

2.
漂浮电极与普通电极心脏临时起搏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和经X线透视下置入普通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的优缺点。方法110例严重心动过缓的患者,52例行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埘起搏,58例经X线透视下置入普通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耗时、起搏参数及并发症。结果漂浮电极导管组与普通电极导管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8.1%与1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漂浮电极导管组手术操作耗时较普通电极导管组长(P〈0.05),两组起搏阈值与感知灵敏度、心律失常率、并发症的发生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在抢救的及时性上有其优越性,可作为一项院内或院前急救措施,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射频消融术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邢瑞娟  葛龙梅 《当代医学》2010,16(25):105-106
射频消融术(RFCA)是将一根特制的电极导管送到心脏的特定部位,然后经导管输入射频电流,通过热效应造成局部心肌组织的变性失活、发生凝固性坏死。破坏心律失常的折返途径或异位兴奋灶达到根治或控制心律失常的目的。目前射频消融术已经发展成为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非药物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在非透视条件下使用普通电极导管施行临时起搏的效果 ,探讨普通电极导管紧急床旁起搏的可行性。方法 需要临时起搏的 2 8例患者 ,全部在非透视条件下从股静脉送入普通电极导管 3 3— 3 5cm ,再在发放起搏脉冲的情况下 ,边顺钟向旋转边缓慢推送起搏导管 ,直至出现稳定心脏起搏。记录放置起搏导管所花费的时间 ,观察临时起搏治疗的并发症。结果  2 8例患者临时起搏均取得成功。在电极导管操作过程中出现房性早搏或室性早搏 12例、短阵室速 3例 ;另 13例无早搏出现。刚开启临时心脏起搏器时 ,有 4例出现膈肌起搏 ,调整导管位置后 ,症状消失。安置电极导管所花时间 5 -11分钟 ,平均 (9.3± 1.8)分钟。达稳定起搏后 ,15例患者用X线透视观察起搏导管位置 ,发现心房起搏患者的电极导管位于高右房 3例 ,右心房中部 2例 ,冠状静脉窦内 1例 ;右心室起搏患者的电极导管 ,在右心室心尖部 3例 ,右心室底部 5例 ,三尖瓣环后下方 1例。有 15例患者 (包括紧急床旁临时起搏的 13例患者 )留置电极导管 2 -14天 ,平均 (6.4± 3 .1)天。无一例出现深静脉内血栓形成、电极脱位、心脏穿孔、感染或穿刺并发症。结论 在非透视条件下使用普通电极导管施行临时心脏起搏同样安全、便捷 ,成功率高 ,适合于紧急床旁临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床旁紧急心脏临时起搏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经不同静脉途径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进行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中48例临时起搏成功.结论 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行临时起搏成功率高,是心脏急救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对标测电极导管进行床边紧急心脏起搏的指导价值。方法:48例患者均采用非X线条件下,以体表心电图为指导,经右股静脉插入电极导管行床边心脏起搏术,19例患者术后1~15d进行了导管位置的观察,对比研究起搏心电图与导管位置的关系。结果:电极导管到位率97.9%,心脏有效起搏率97.9%,体表心电图对床边电极导管插入时具有较高的定位价值,适用于多数患者。结论:体表心电图结合已送入的导管深度对床边电极导管进行快速准确心脏起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对标测电极导管进行床边紧急心脏起搏的指导价值。方法  40例患者均采用非X线条件下 ,以体表心电图为指导 ,经右股静脉插入电极导管行床边心脏起搏术 ,16例患者术后 1~ 15天进行了导管位置的观察 ,对比研究起搏图形与导管位置的关系。 结果 电极导管到位率 97.5 % ,心脏有效起搏率97.5 % ,体表心电图对床边电极导管插入时具有较高的定位价值 ,适用于多数患者。结论 体表心电图结合已送入的导管深度对床边电极导管进行快速准确心脏起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和经X线透视下置入普通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的优缺点.方法 102例严重心动过缓的患者,48例行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54例经X线透视下置入普通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耗时、起搏参数及并发症.结果 漂浮电极导管组与普通电极导管组手术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97.9% vs 100.0%),但漂浮电极导管组实际耗时显著短于普通电极导管组,两组起搏阈值与感知灵敏度无显著差异,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在抢救的及时性上有其优越性,可作为院前一项急救措施,应该在基层医院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和经X线透视下置入普通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的优缺点.方法 102例严重心动过缓的患者,48例行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54例经X线透视下置入普通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耗时、起搏参数及并发症.结果 漂浮电极导管组与普通电极导管组手术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97.9% vs 100.0%),但漂浮电极导管组实际耗时显著短于普通电极导管组,两组起搏阈值与感知灵敏度无显著差异,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在抢救的及时性上有其优越性,可作为院前一项急救措施,应该在基层医院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和经X线透视下置入普通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的优缺点.方法 102例严重心动过缓的患者,48例行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54例经X线透视下置入普通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耗时、起搏参数及并发症.结果 漂浮电极导管组与普通电极导管组手术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97.9% vs 100.0%),但漂浮电极导管组实际耗时显著短于普通电极导管组,两组起搏阈值与感知灵敏度无显著差异,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在抢救的及时性上有其优越性,可作为院前一项急救措施,应该在基层医院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总结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经静脉心脏临时起搏治疗的手术方法.方法选择112例因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需要进行经静脉心脏临时起搏治疗的患者,观察研究经静脉心脏临时起搏治疗不同手术方法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全组60例使用普通临时起搏电极导管的病例中出现3例心脏压塞,52例使用漂浮临时起搏电极导管的病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出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时进行经静脉心脏临时起搏治疗时,选择漂浮临时起搏电极导管安全、有效并且可以减少心肌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心电图引导定位普通电极导管紧急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敬明  金茹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0):1360-1362
目的:探讨心电图引导定位普通电极导管紧急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术的安全、有效性。方法:于床旁应用无球囊普通电极导管,以心腔内心电图(IEG)引导,心脏起搏时体表心电图II、III、aVF的QRS波群的主波方向定位行紧急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术,病情稳定后行胸透或心脏彩超证实电极导管的位置。结果:28例均取得成功,未有并发症发生,插入电极导管至右心室完全起搏时间约15min。测起搏阀值低于1V。28例均为右心室起搏,其中右室流出道起搏1例,心尖部起搏27例,维持临时起搏时间6h至7d不等。5例患者在推送电极导管至右室的过程中出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适当调整电极导管方向后消失,1例出现膈肌起搏,调整起搏电极位置及起搏电压后消失。4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电极在右室流出道1例,电极在心尖部3例,18例经胸部透视证实电极在右室心尖部。结论:心电图引导定位普通电极导管紧急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术是一种效果可靠,操作简便,安全实用的急救措施,适合条件有限的、没有床旁X线机、没有导管室的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3.
射频消融术(RFCA)是将一根特制的电极导管送到心脏的特定部位,然后经导管输入射频电流,通过热效应造成局部心肌组织的变性失活、发生凝固性坏死.破坏心律失常的折返途径或异位兴奋灶达到根治或控制心律失常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已成为治疗心脏起搏障碍或传导系统障碍的最有效方法。人工心脏起搏器脉冲发生器和电极组成人工心脏起搏是将一脉冲发生器通过电极与心肌相连,脉冲发生器发放一定频率、振幅的电脉冲,通过电极刺激心脏,代替心脏起搏点发放冲动,使心脏有规律地收缩。所以,当心脏起搏点功能失常或心脏传导系统  相似文献   

15.
我们为了解决传统食管心脏调搏电极导管检查给患者带来的各种不适 ,设计了一种改良的调搏电极导管 (带空芯侧管 ) ,可以通过空芯侧管对放电区域食管粘膜进行表面麻醉 ,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患者来源  1998年 10月~ 1999年 6月从本院门诊病房选择 13名心电图正常的志愿者 ,年龄 2 0~65岁 ,男性 8名 ,女性 5名。1 2 仪器 苏州产东方DF - 4型食管心脏调搏起搏仪。改良食管心脏调搏电极导管的制作 ,将普通双极食管心脏调搏电极导管与一根直径 0 7mm的硬膜外麻醉用导管用薄弹性乳胶套分几处固定且顶端对齐。1 …  相似文献   

16.
自1960年Fuman开创经静脉植入电极导管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以来,心脏临时起搏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过去多采用在X线指导下或床旁盲目放置电极导管的方法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因需搬动人、耗时过长及并发症多等原因而延误病人的诊治。本文就我院近1年来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的围手术期,在术前安置临时起搏器的临床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超声心动图诊断心内起搏器电极移位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华玺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132-133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心内起搏器安装术后导管电极位置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心内起搏器安装术后患者,运用心脏彩超检查心内结构、心脏功能、起搏器导管电极的位置。结果 心内起搏器安装术后起搏器导管电极移位于右房1例,起搏器导管电极接触不良1例,均合并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结论 超声诊断心内起搏器安装术后导管位置准确、方便、无创,同时诊断导管所在心脏的整体情况,应列为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对标测电极导管进行床边紧急起搏的指导价值。方法 40例患者均采用非X线条件下,以体表心电图为指导,经右股静脉插入电极导管行床边心脏起搏术,16例患者术后1-15天进行了导管位置的观察,对比研究起搏图形与导管位置的关系。结果 电极导管到位率97.5%,心脏有效起搏率97.5%,体表心电图对床边电极导管插入时具有较高的定位价值,适用于多数患者。结论 体表心电图结合已送入的导管深度对床边电极导管进行快速准确心脏起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阐述5F塑形后硬电极在床旁心脏临时起搏的使用方法,并探讨其安全性、有效性及先进性.方法:使用5F塑形硬电极导管,经锁骨下静脉途径,以普通心电图或腔内心电图为引导,在床旁对13例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行紧急心脏起搏.结果:13例患者均起搏成功,手术操作时间平均12min,起搏各参数均符合标准,无手术并发症及术后电极脱位发生,相较于以往6F电极更安全,比漂浮电极更稳定.结论:体表心电图或腔内心电图引导下应用5F硬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是一项更安全快捷、有效可靠的起搏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普通电极导管行紧急床边临时心脏起搏在急诊心律失常中的价值。方法应用普通电极导管对91例心律失常急症行紧急床边临时心脏起搏,其中严重窦性心动过缓46例,高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30例,心脏骤停11例,室速3例。结果起搏成功89例,占97.8%;窦性心动过缓者、房室传导阻滞、室速者全部成功,11例心跳骤停9例成功。结论普通电极紧急床边临时心脏起搏是治疗心律失常急症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