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口咽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口咽癌扩大切除一期再建的手术方法,观察并发症及术后语言、吞咽功能恢复情况。方法:30例口咽癌中软腭癌2例,扁桃体癌3例,咽侧壁癌16例,舌根癌9例;Ⅲ、Ⅳ期患者占63.3%(19/30),颈淋巴结转移53.3%(16/30)。22例用下颌骨切开外旋或切除升支入路进行了肿块根治性切除,同期行颌下清扫术1例,肩胛舌骨肌上清扫术3例,根治性颈清扫术26例。咽部缺损用带蒂胸大肌皮瓣整复17例,胸锁乳突肌皮瓣4例,额顶部岛状皮瓣3例,斜方肌皮瓣和颈阔肌皮瓣各1例,游离前臂皮瓣+带蒂复合瓣4例。手术+放疗25例,单纯手术5例。结果:3年生存率为66.7%(14/21)。术后局部感染7例,涎瘘5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4例,语言、吞咽功能基本恢复。结论:局部缺损范围和选择适宜的肌皮瓣是恢复腭咽闭合及舌可动性的主要因素,带蒂胸大肌皮瓣修复软腭、口咽侧壁及舌根大面积缺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胸大肌肌皮瓣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胸大肌肌皮瓣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1983至2001年手术治疗了247例头颈部肿瘤患者,用胸大肌肌皮瓣或联合其它组织瓣如胸三角皮瓣、裂层皮片、喉气管瓣、舌根瓣、胃瓣、胸骨舌骨肌筋膜瓣、胸锁乳突肌骨膜瓣、会厌瓣等对术中组织缺损进行了整复.结果247例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术中,肌皮瓣坏死3例,咽瘘31例,切口感染42例,吻合口狭窄4例,严重出血3例.除3例外余者均恢复正常吞咽功能.结论胸大肌肌皮瓣供血可靠,成活率高,操作简单,能满足头颈部手术中广泛组织缺损的修复和功能重建,使部分晚期头颈肿瘤患者通过手术得以根治,以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喉全切除后气管造瘘口复发癌缺损外科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喉全切除后气管造瘘口复发癌实施外科治疗。其中Ⅰ型7例,颈部单纯切口,胸大肌肌皮瓣修复颈部皮肤气管造瘘口缺损;Ⅱ型6例,颈肢或胸联合切口,前臂皮瓣或胸大肌肌皮瓣(游离前臂皮瓣5例,胸大肌肌皮瓣1例)修复部分喉咽切除;Ⅲ型3例,颈腹联合切口,游离空肠修复全喉咽、颈段食管;Ⅳ型2例,颈胸腹联合切口,胃上拉修复全喉咽、全食管。Ⅱ、Ⅲ、Ⅳ型的颈部皮肤气管造瘘口缺损均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结果颈部缺损胸大肌肌皮瓣均成活;咽瘘4例(其中游离空肠1例,前臂皮瓣2例,胃上拉咽瘘出血1例);全部病例术后均能进食;随访6~74个月,3例出现不同程度吞咽梗阻。结论喉全切除后气管造瘘口复发癌外科治疗缺损,修复选择应根据原发肿瘤治疗的经过及气管造瘘口复发癌侵及范围来确定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4.
作者们用胸大肌皮瓣一期修复3例舌扁平上皮癌术后舌及口底缺损。3例分别为T_1N_0M-0、T_3N_0M_0、T_1N_0M_0,放射治疗及化疗不能控制病变发展而均需手术治疗。舌切除范围为1/2~2/3,按Ariyan氏法作胸大肌皮瓣修复舌及口底,术后只例1皮瓣顶端坏死以致术后第40天始能经口  相似文献   

5.
扁桃体癌手术及修复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扁桃体癌手术切除入路与组织缺损的几种修复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颈前舌骨入路及下颔骨正中裂开外旋入路切除19例扁桃体癌,分别应用舌瓣、颞肌筋膜瓣及胸大肌肌皮瓣修复缺损.结果 1例胸大肌肌皮瓣术后出现皮肤部分坏死,3例颞肌筋膜瓣修复者术后张口轻度受限,其余患者术后呼吸、吞咽、咀嚼和语音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在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彻底切除肿瘤的前题下,熟练地掌握多种修复方法,择优采用,是恢复良好口咽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喉癌下咽癌患者下咽及颈段食管术后缺损的修复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喉癌下咽癌患者下咽或下咽及颈段食管术后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对保留喉功能的下咽术后缺损 9例 (伴颈段食管部分切除 3例 ,颈段食管癌行食管全切除 1例 ) ,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 4例 ,直接修复 4例 ,胃咽吻合术 1例。不保留喉功能 2 0例 (伴颈段食管部分切除 2例 ) ,舌瓣修复 16例 ,喉组织瓣 2例 ,胸大肌肌皮瓣与胸骨舌骨肌筋膜瓣联合重建下咽 2例。结果 :术后 8例Ⅰ期恢复吞咽及喉功能 ,1例下咽狭窄 ,Ⅱ期行残喉切除。余 2 0例中 16例Ⅰ期恢复吞咽功能 ,1例下咽狭窄经扩张进食 ,3例咽瘘 ,其中 1例咽瘘行Ⅱ期胃咽吻合术。 1、3及 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92 %、6 4 .7%和 4 6 .2 %。结论 :保留喉功能的下咽或下咽及颈段食管缺损可直接修复或采用胸大肌皮瓣修复 ,不保留喉功能者 ,可采用舌瓣、胸大肌皮瓣修复或咽胃吻合术。肌皮瓣和肌筋膜瓣联合重建全下咽易引起下咽狭窄或咽瘘  相似文献   

7.
胸锁乳突肌和肌皮瓣用于头颈部癌术后组织缺损的修复尚有争论。作者自1980年1月到1989年8月期间,利用胸锁乳突肌和肌皮瓣对18例患者进行修复手术。其中6例用肌瓣,9例用肌皮瓣,3例用复合瓣。单独的肌瓣既用于填补肿瘤术后的组织缺损,也可对咽瘘一次手术闭合后的前咽壁提供额外的支持。岛状肌皮瓣用来关闭咽瘘。所有3例复合瓣都用于中耳和外听道癌患者的全颞骨切除术后缺损的修复。结果显示,尽管其中3例术前接受了足量的放射治疗,所有6例肌瓣修复手术都是成功的。岛状肌皮瓣用未经放疗的患者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晚期喉癌下咽癌术后的舌部、咽喉部、颈段食管及颈部皮肤等组织缺损的修复经验。方法2005年1月~2012年12月共手术治疗喉癌、下咽癌患者177例,男147例,女30例。年龄42~75岁,中位年龄51岁。其中首次治疗的IV期喉癌49例、IV期下咽癌44例、复发喉癌55例和复发下咽癌29例。原发灶切除:全喉+全下咽切除88例,全喉+全下咽+舌根切除29例,全喉+全下咽+颈段食管切除33例,全喉+全下咽+颈段食管切除+颈部皮肤切除26例,全舌+全下咽+全喉+颈段食管切除+颈部皮肤切除1例。缺损类型及修复材料:下咽近环周缺损120例患者行单一皮瓣修复,其中颏下皮瓣25例、胸大肌肌皮瓣53例、股前外侧皮瓣42例。下咽环周缺损57例患者行单一皮瓣修复下咽环周缺损15例,包括股前外侧皮瓣9例和胸大肌肌皮瓣6例;行游离空肠瓣修复下咽环周缺损合并口咽、颈段食道缺损者21例;联合应用游离空肠瓣、胸大肌肌皮瓣或(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咽环周缺损合并舌、口咽、颈段食道缺损或(和)颈部皮肤组织缺损者10例;采用胃上徙管胃成形修复下咽合并全食道缺损11例。术后放疗95例,组织瓣无放射性坏死。结果一次手术成功率92.1%(163/177);修复瓣坏死14例患者行再次修复手术成功,包括空肠4例,另一侧胸大肌皮瓣6例,另一侧游离股前外侧皮瓣4例。咽瘘经换药后愈合6例。无手术死亡病例。咽部及造瘘口复发13例(再手术7例,放化疗6例),食管二重癌5例予以放化疗,颈部淋巴结复发17例(再手术9例,放化疗8例)。肺转移6例,肝转移2例,多个远处转移4例,局部复发并远处转移7例。局部复发死亡23例,远处转移死亡12例。全组3年生存率50.4%;5年生存率39.4%。结论①晚期和复发的喉癌及下咽癌术后软组织缺损,需根据患者的缺损范围和身体状况选择自体修复材料;②复杂的多重组织和器官的缺损需要用多种自身材料叠加修复以重建上消化道;③密切观察游离组织瓣的血运状况,及早处理坏死的组织瓣并重新修复,以确保伤口尽快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颈段气管癌的手术治疗途径与经验。方法  1997年 1月~ 1999年 4月手术治疗 6例原发性颈段气管癌 ,手术切除肿瘤后 ,采用气管端端吻合、颈前肌皮瓣 +胸舌骨肌筋膜瓣、带蒂胸锁乳突肌肌骨膜瓣及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气管缺损。病理类型 :腺样囊性癌 3例 ,鳞状细胞癌 2例 ,腺癌 1例。 2例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放射治疗剂量为 6 0Gy。结果  6例患者分别在术后2 3d~ 3个月拔除气管套管 ,无术后并发症。随访 3年以上 ,除 1例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 2年死于肺转移 ,其余 5例患者呼吸、发音良好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见复发 ,气管管腔黏膜光滑。结论 手术治疗颈段气管癌可以一期切除肿瘤 ,根据缺损不同采用气管端端吻合或自体组织移植如颈前肌皮瓣 +胸舌骨肌筋膜瓣、带蒂胸锁乳突肌肌骨膜瓣及胸大肌肌皮瓣重建气管。  相似文献   

10.
下咽部晚期肿瘤传统采用手术切除联合放疗 ,下咽部手术缺损早些时候多采用颈部临近组织进行修复 ,如胸大肌肌皮瓣、斜方肌肌皮瓣、背阔肌肌皮瓣等。195 9年 Seidenberg介绍了游离空肠移植咽食管重建 ,1985年 Harii介绍了一种游离管状皮瓣咽食管重建方法 ,此后 ,游离前臂桡侧皮筋膜瓣 (RFFF)逐渐被用于进行下咽和颈段食管缺损修复重建。RFFF供皮区定位在前臂桡侧非优势桡动脉和头静脉供血区 ,皮瓣连接食管端的宽度为 6~ 8cm,与口咽部连接的宽度为 12~ 14 cm,皮瓣末端呈 2 cm长的三角形突出和颈段食管纵切口嵌合。以从口咽部残端到食管…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颈段气管癌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颈段气管癌的手术治疗途径与经验。方法 1997年1月~1999年4月手术治疗6例原发性颈段气管癌,手术切除肿瘤后,采用气管端端吻合、颈前肌皮瓣 胸舌骨肌筋膜瓣、带蒂胸锁乳突肌肌骨膜瓣及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气管缺损。病理类型:腺样囊性癌3例,鳞状细胞癌2例,腺癌1例。2例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放射治疗剂量为60Gy。结果 6例患者分别在术后23d~3个月拔除气管套管,无术后并发症。随访3年以上,除1例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2年死于肺转移,其余5例患者呼吸、发音良好,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见复发,气管管腔黏膜光滑。结论 手术治疗颈段气管癌可以一期切除肿瘤,根据缺损不同采用气管端端吻合或自体组织移植如颈前肌皮瓣 胸舌骨肌筋膜瓣、带蒂胸锁乳突肌肌骨膜瓣及胸大肌肌皮瓣重建气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胸大肌肌皮瓣在修复气管造瘘口复发癌术后缺损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3年随访资料完整的12例气管造瘘口复发癌患者,其中Ⅰ型4例,Ⅱ型5例,Ⅲ型3例,均用胸大肌肌皮瓣修补术后缺损。对复发癌灶扩大切除,缺损处单纯以胸大肌肌皮瓣修复9例,胸大肌皮瓣联合断层皮片修补3例。结果重建的喉咽腔无狭窄,无吞咽困难。8例皮瓣I期存活,1例肌皮瓣皮肤远端轻度坏死,3例出现咽瘘。随访3年以上,Ⅰ、Ⅱ型中各有3例无瘤存活,其余6例在1~2年内死亡。结论胸大肌肌皮瓣血供可靠、修复操作简单、组织量丰富,对挽救瘘口复发癌手术后巨大缺损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梨状窝癌行全喉及部分咽切除术常产生较大的下咽缺损而需重建。传统的方法是用区域性皮瓣、胸大肌皮瓣、胸三角皮瓣及游离肠管等。但这些方法往往有臃肿、僵硬或手术创伤重,难度较大,有时需多次手术才能完成。作者介绍用健侧喉瓣来修复下咽缺损。按标准的全喉-下咽切除径路切除梨状窝侧壁癌。手术包括切除附着于喉体上的带状肌和同侧的甲状腺腺叶,如同时行标准的同侧根治性颈清扫也不会妨碍其喉瓣,唯一与标准的喉切除所不同的是需保留对侧的甲状腺上动脉和静脉,用它们  相似文献   

14.
下颌骨外旋径路切除晚期口咽癌的临床研究--附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晚期口咽癌的手术入路和口咽缺损的一期修复。方法采用下颌骨外旋径路切除晚期口咽癌6例,其中口咽侧壁癌5例,舌根癌1例;口咽缺损均采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结果全部病例随访2~7年,4例存活3~7年以上,2例分别于术后1,3年死于局部复发。1例咽瘘,3例短期食物返流入鼻腔。全部病例半年内吞咽、言语功能基本恢复。结论下颌骨外旋径路切除晚期口咽癌,具有视野开阔、直视下完整大块切除肿瘤、且便于修复缺损;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咽侧壁、舌根及软腭缺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制作单一血管为蒂的头颈部局部带蒂肌皮瓣或皮瓣的安全性。方法 解剖学观察20例胸肩峰动脉分支,观察最远入肌点走行特征。通过术前超声观察和术中透视法观察定位最远入肌点,在最远入肌点上方1~2 cm断离肌肉,形成单纯动静脉血管为蒂的胸大肌岛状肌肌皮瓣。利用同样的技术方法,设计岛状的胸锁乳突肌、下位斜方肌的岛状肌皮瓣。结果 解剖学观察胸肩峰动脉分支分为单支型12.5%(5/40),双支型67.5%(27/40),多支型20%(8/40)。术前超声定位胸大肌皮瓣的最远入肌点成功率为29.1%(14/48),DSA成功显影乳内动脉穿支66.7%(12/18),共完成胸大肌岛状肌皮瓣48例,乳内动脉岛状皮瓣12例,颏瓣18例,下位斜方肌岛状肌皮瓣4例,胸锁乳突肌岛状肌皮瓣4例,颈横血管岛状皮瓣3例,胸肩峰动脉穿支的岛状皮瓣3例。失败2例,1例为胸大肌肌皮瓣的岛状设计中电刀误伤胸肩峰动脉胸肌支;1例为颈横血管浅支,术中修复扁桃体癌咽侧壁缺损。3例胸大肌部分坏死,清理完坏死组织,换药后痊愈。结论 在头颈部设计单一血管为蒂的岛状肌皮瓣(皮瓣)的改良设计安全可行,在受区皮瓣容易塑形固定,供区不仅外形美观且功能保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对口咽前壁癌患者施行以经舌骨入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0年10月24例口咽前壁即舌根会厌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24例患者中T27例,T3 2例,T4 15例;N0 7例,N1 4例,N2 12例,N3 1例.均经舌骨入路,行全舌根和(或)半舌切除+喉部分切除9例,舌部分切除+喉全切除7例,舌全切除+喉部分切除7例,舌部分切除(全舌根+半舌)1例.胸大肌岛状肌皮瓣修复全舌(7例)或部分舌(9例)及咽侧壁缺损(16例),修复颈部皮肤缺损1例;游离前臂皮瓣+胸骨舌骨肌瓣修复半舌、咽侧及部分咽后缺损1例;胸骨舌骨肌瓣修复舌根2例;直接拉拢缝合4例.20例行双侧颈清扫术,4例行单侧颈清扫术.术前放疗5例,术后放疗16例.结果 24例患者原发灶切缘均阴性,17例(70.8%)患者淋巴转移阳性.术后咽瘘3例,其中2例舌部分切除+喉全切除胸大肌皮瓣一期修复术后4d出现咽瘘者,经清创换药后拉拢缝合;1例舌根全切除+喉部分切除术后放疗后咽瘘者以胸大肌皮瓣修复.17例保留喉功能患者中16例于术后1~6个月内拔管,恢复正常饮食,构音尚可,另1例发音、吞咽尚好,但堵管后通气不足,未能拔管.随访3年以上21例,Kaplan-Meier法计算3年总生存率72.6%.结论 经舌骨入路口咽前壁癌切除是较为理想的术式之一,手术缺损较大,多需一期修复,综合治疗尚能取得较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7.
喉癌、喉咽癌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较多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后喉部、喉咽部缺损需进行修复。喉癌、喉咽癌切除术后缺损的修复组织有各种皮瓣,包括甲状软骨外膜、颈肌皮瓣、胸骨舌骨肌肌筋膜瓣、喉瓣、舌瓣、前臂游离皮瓣等可供选择,但各有优缺点,所以寻求一种使喉的三大功能得于保存并完美协调是近年国内外学者致力探索的一大难题。本文对舌瓣...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68岁,因顽固性口底疼痛半年于1993年3月4日入院。病理诊断口底疣状癌人院治疗。全麻下行口颈联合径路口底癌根治术,术中切除肿瘤、受累及的双侧颌下腺、舌肌及部分下颌骨。术后1周,手术创面感染,刀口组织裂开,控制感染后,形成直径约2.scm的口底疾。于4月16日在全麻下行左侧胸锁乳突肌肌皮瓣转移修复口底疾。术中沿术前设计皮瓣画线切开皮肤,皮瓣约5X4cm大小,由皮瓣上缘沿胸锁乳突肌走向作附加切口,其长度至甲状腺上缘。切断胸锁乳突肌胸骨头,连同皮瓣一起向上仔细分离胸锁乳突肌。边分离,边将皮瓣与肌肉加以缝线固定…  相似文献   

19.
作者们回顾了自体移植瓣在头颈部整复术中应用的历史,介绍背阔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颈阔肌和胸大肌肌皮瓣的解剖特征及临床应用,详述胸大肌肌皮瓣的操作方法。本文报导67例患者因切除头颈部恶性肿瘤而行的72次肌皮瓣缺损修复术,其中66次为胸大肌瓣,2次斜方肌瓣和4次胸锁乳突肌瓣。应用于治疗口腔粘膜缺损22次,口咽粘膜缺损19次,喉咽粘膜缺损13次,颈段食管缺损1次,皮肤缺损12次,复合移植(骨肌皮瓣)5次。患者伤口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舌根癌的方法.方法分别为2例舌根癌患者实施咽侧入路及下颌骨正中裂开外旋入路切除肿瘤,应用胸骨舌骨肌肌筋膜瓣和胸大肌肌皮瓣修复缺损.结果2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经锻炼逐步恢复了吞咽及语言功能;术后10月和18月复发.结论术前充分检查,准确评估肿瘤范围是选择合适的术式,彻底切除肿瘤的前提;咽侧入路及下颌骨正中裂开外旋入路是切除舌根癌最常用的有效手术径路;胸骨舌骨肌肌筋膜瓣和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是两种有效的修复方法,前者对术后吞咽、语言功能的影响较小,后者可修复局部较大的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