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胺碘酮与洋地黄治疗快速心房颤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92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与洋地黄组。胺碘酮组首剂量给予3mg/kg静脉推注,其后0.8~1mg/min维持,24h总剂量700~1000mg。洋地黄组:近1周未用地戈辛者,予毛花甙C0.2mg静脉推注,30min无效者追加0.2mg,30min仍无效再追加0.2mg,总剂量不大于1.2mg。近1周服用地戈辛者,开始予毛花甙C0.2mg静脉推注,30min无效者追加0.2mg,30min仍无效再追加0.2mg,总剂量不大于0.6mg。结果两组比较,胺碘酮组、洋地黄组控制心室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3%、61%,心室率平均下降幅度为35%和21%,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14±10)min、(30±5)min。两组均有1例出现症状性低血压。结论胺碘酮能安全、有效控制房颤心室率。  相似文献   

2.
王涛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7):991-992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由各种心脏病引起的58例阵发性快速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n=30)和西地兰组(n=28);胺碘酮组:胺碘酮首剂150mg静脉注射后,以1mg/min维持静脉点滴,依心室率情况调整剂量,若15分钟无效,追加胺碘酮150mg静脉注射;西地兰组:近1周未用洋地黄者,以西地兰0.4mg静脉注射,近1周规律应用洋地黄者,以西地兰0.2mg静脉注射,依疗效调整剂量。观察两组复律情况及心室率的变化。结果:胺碘酮组与西地兰组复律成功率分别为70%和46.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快速房颤有效率高,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胺碘酮与毛花苷C治疗快速心房颤动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胺碘酮与毛花苷C治疗快速心房颤动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由各种心脏病引起的80例快速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n=40)和毛花苷C组(n=40)。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负荷量150 mg静注后,以0.8~1.0 mg/min维持静脉点滴,依心室率情况调节胺碘酮剂量。毛花苷C组:近1周未用洋地黄者,以毛花苷C 0.4 mg静脉注射;近1周口服地高辛者,以毛花苷C 0.2 mg静脉注射,依疗效情况调节剂量。观察两组复律情况及心室率的变化。结果胺碘酮组与毛花苷C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2.5%(33/40)和57.5%(23/4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14.2±10.3)min和(30.5±5.1)min,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快速房颤心室率,作用迅速、安全有效,不影响心功能,维持时间长,临床可作为急诊控制快速房颤心室率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胺碘酮与毛花甙C治疗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纤颤(房颤)的疗效。方法:心力衰竭伴快速房颤发作1h~72h,随机分为胺碘酮组(16例)和毛花甙C组(16例),胺碘酮组静脉注射胺碘酮150mg或225mg后改为静脉滴注150mg~450mg;毛花甙C组静脉注射毛花甙C0.4mg~0.8mg,观察患者复律情况、心室率的变化及治疗前后心室射血分数改变。结果:胺碘酮组复律成功11例,毛花甙C组复律成功7例;两组未复律者心室率均明显控制;两组治疗前后心室射血分数改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心力衰竭伴快速房颤的复律疗效胺碘酮高于毛花甙C,两者心室率的控制及对心室射血分数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别。  相似文献   

5.
钮晋红 《江西医药》2005,40(9):528-529
目的比较静脉用胺碘酮、毛花甙C治疗快速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4例快速房颤急诊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毛花甙C组,前者静注胺碘酮,后者脉注毛花甙C.结果胺碘酮组总有效率为88.6%,毛花甙C组总有效率为72.5%,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能有效减慢心率,临床疗效好;但在用药过程中必须持续监测血压及心电图.  相似文献   

6.
靳新东 《医药世界》2010,(8):835-836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西地兰对心力衰竭(心衰)合并快速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方法心衰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给胺碘酮150mg缓慢注射,然后以0.5mg/min维持静脉滴注,24h总量不超过800mg。西地兰组:先用西地兰0.2mg缓慢静脉推注。若20min无效再给0.2mg,24h总量不超过1.0mg,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比较首次用药后不同时刻的心室率变化、24h后复律情况。结果用药后心室率均明显下降,西地兰组起效快于胺碘酮组(P〈0.01),胺碘酮组有效率高于西地兰组(P〈0.05)。结论胺碘酮可有效降低心衰合并快速房颤患者的心室率,并能使部分患者房颤转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胺碘酮与地尔硫[艹卓]对快速心房颤动(房颤)心室率控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4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地尔硫[艹卓]组。胺碘酮组33例,接受负荷量150mg静注后,以0.5~1.0mg/min维持静脉滴注,并据心率变化调节胺碘酮用量;地尔硫[艹卓]组用0.25mg/kg静注后,无效者120min重复应用同剂量地尔硫[艹卓]。每隔5min及每次用药前、后记录心率、血压及临床表现。结果胺碘酮组与地尔硫[艹卓]组控制心室率有效率分别为84.8%和90.3%;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15.1±7.7)min和(8.7±4.1)min。胺碘酮组发生心动过缓2例,对心功能无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率6.1%;地尔硫[艹卓]组心动过缓3例,心功能恶化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5.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控制心室率与地尔硫[艹卓]相比,同样有效。地尔硫[艹卓]起效迅速;但胺碘酮不良反应少,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研究胺碘酮与洋地黄类药物治疗房颤控制心室率的疗效.方法 以110例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胺碘酮组54例,洋地黄组56例,分别静脉给予胺碘酮和毛花苷C.结果 胺碘酮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洋地黄组,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推注胺碘酮治疗房颤的疗效优于洋地黄类药物,在控制心室率方面也优于洋地黄类药物.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观察并比较静脉注射毛花甙C、地尔硫卓及胺碘酮控制老年房颤伴快速心室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急诊诊治的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的老年患者(≥60岁)97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静脉用毛花甙C(A组,30例)组、地尔硫卓(B组,32例)和胺碘酮(C组,35例)组。观察用药前及用药后5、l0、15、30、60、90min患者的心室率、血压、心律变化以及药物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毛花甙C、地尔硫卓和胺碘酮均能有效控制心房纤颤伴快速心室率患者的心室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5%、90%和85%,平均用药有效时间分别为(35.4±15.7)min、(9.7±3.6) min和(18.8±7.6)min。西地兰组恢复窦律6例,低血压l例;地尔硫卓组恢复窦律5例,出现低血压2例,窦缓l例;胺碘酮组恢复窦律8例,窦缓l例;均自行缓解,未发生心衰加重。结论:毛花甙C、地尔硫卓及胺碘酮均能有效、迅速、安全控制老年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患者的心室率。但地尔硫卓、胺碘酮更迅速,而胺碘酮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心律平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6例阵发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40例,给予胺碘酮负荷量150mg静注后,继以0.1mg/min维持静点,依心室率情况调整胺碘酮剂量。心律平组36例,静脉给予心律平70mg,5~10分钟注射完毕,后以0.5~1mg/min维持静点,观察10~20分钟若未转复可重复应用。结果转复率:胺碘酮组87.5%(35/40),心律平组66.7%(24/36),两组转复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胺碘酮组转复后窦律维持率均明显高于心律平组(P<0.05)。结论胺碘酮转复阵发房颤比心律平更加快速、有效、持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并比较静脉注射毛花甙C、地尔硫革及胺碘酮控制老年心房颤动(房颤)伴快速心室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的老年患者97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静脉注射毛花甙C(A组,30例)、地尔硫(艹卓)(B组,32例)和胺碘酮(C组,35例)组.观察用药前及用药后患者的心室率、血压、心律变化、药物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毛花甙C、地尔硫(艹卓)和胺碘酮均能有效控制心房纤颤伴快速心室率患者的心室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7%、91%和86%,平均用药有效时间分别为(35.7±8.1)min、(9.7±2.4) min和(18.8±3.5)min.A组恢复窦律6例,低血压1例;B组恢复窦律5例,低血压2例,窦缓1例;C组恢复窦律8例,窦缓1例;均自行缓解.结论:毛花甙C、地尔硫(艹卓)及胺碘酮均能有效、迅速、安全地控制老年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患者的心室率.但地尔硫(艹卓)更迅速,而胺碘酮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2.
袁永生 《海峡药学》2011,23(5):101-104
目的观察急诊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15例发生于48h内的急诊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治疗组,106例)和普罗帕酮治疗组(对照组,109例)。治疗组首次静脉注射胺碘酮150mg,如未能复律,30min后再次静脉推注150mg,仍未复律则用微量输液泵以0.5~1mg.min-1剂量持续输注,直至复律或无效终止;对照组则静注普罗帕酮(70mg/次)1~2次(根据治疗反应),未能复律时用微量输液泵以0.5~1mg.min-1剂量维持,直至复律或无效终止。观察并记录患者心脏节律、心室率、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总转复率无显著性差异(80.19%/74.31%),但对照组第一次用药转复率显著高于治疗组(45.87%/29.24%),维持用药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23.58%/10.09%)。治疗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心动过缓、长间歇、低血压、面部潮红和全身皮肤灼热感;对照组常见不良反应为心功能不全、窦性心动过缓、低血压和房室传导阻滞。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转复率较高,且较安全,值得在急诊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吕蒙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11):739-741
目的比较伊布利特与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在转复阵发房颤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阵发性房颤患者90例,随机分成依布利特组(A组)、胺碘酮组(B组)、普罗帕酮组(C组),每组30例。于入院10min内,三组分别经静脉注射依布利特1 mg、胺碘酮150 mg、普罗帕酮70 mg。观察10 min后若仍未转复为窦性心律,重复首次剂量。观察开始给药后1、2、4、24 h内房颤的转复率、转复时间、心室率、QT和QRS间期变化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在各时间点房颤的转复率(83.33%)均显著高于其他组。A组转复时间(24.3±10.7)min明显短于其他组。A组不反应发生率(3.33%)明显低于C组,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用药后心率均显著降低,A组给药后QT间期较B组和C组显著延长,B组QT间期在用药各时段无明显变化。C组给药后的QRS间期较A组和B组明显延长,A组和B组的QRS间期用药后无明显变化。结论伊布利特对房颤转复的效果优于胺碘酮和普罗帕酮,伊布利特对心室率和QT间期的影响大于胺碘酮和普罗帕酮,但对QRS间期无明显影响。伊布利特是一种转复房颤快速、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首剂负荷量胺碘酮3mg/kg~5mg/kg,10min内缓慢静脉注射,继之以1.0mg/min~1.5mg/min的速度维持静脉滴注,24h后依病情逐渐减量,可维持静脉滴注72h,静脉应用胺碘酮24h后加用口服胺碘酮600mg/d,30min未转复者可给予1.5mg/kg~3mg/kg的追加负荷量。结果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的有效率可达79.2%,平均转复时间为(35.6±20.8)min。平均转复用药剂量(250±100)mg。1例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1例出现血压下降、恶心、呕吐,余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终止阵发性房颤是安全有效的急诊药物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与单用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快心室率心房颤动(快房颤)的疗效。方法对收入院的快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组(A组)50例,单用胺碘酮组(B组)46例,两组均在常规控制血压、纠正心衰、抗凝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或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胺碘酮起始用量0.2g,3次/d,美托洛尔起始用量12.5~100mg/d,1周后减量。对比观察房颤的转复时间、转复例数、心室率控制情况、3min运动试验的心室率变化。结果A组房颤的转复率94%(47/50),B组90%(41/46);A组转复平均时间4.5d,B组6d;A组心室率控制(安静时<80次/min)平均时间明显短于B组;3min运动试验B组的变异率>A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快房颤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尤其对于控制活动时的心室率更有效,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但应注意窦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5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房颤患者,给予胺碘酮150mg,15~20min后无效再给予75mg,之后以0.5~1.0mg/min静脉滴注24h(24h总量<1200mg)。结果平均负荷量为150~300(170±38)mg,38例转为窦性心律,转复率67.9%,18例仍为房颤,但心室率下降为100次/min以下,不良反应发生率10.7%,无1例心功能恶化。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心房颤动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和美托洛尔控制房颤的快速心室率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50例房颤伴快速心室率的患者分别注射胺碘酮和美托洛尔,并进行心电监护和血压监测,分析心室率和血压变化。结果美托洛尔总有效率92%,平均起效时间10min,最大效率时间平均为15min,胺碘酮组平均起效时间15min,最大效应时间平均30min。结论对快速房颤患者,特别是老年人选用静脉注射胺碘酮能快速、有效的降低房颤时的快速心室率,稳定血液动力学,尤适用于心动能不全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伊布利特转复老年心房颤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心房颤动患者98例,随机分成伊布利特组和胺碘酮组,伊布利特组于30 min内静滴1 mg伊布利特,胺碘酮组于10 min内静注胺碘酮150mg.观察心房颤动的转复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伊布利特组转复房颤的成功率高于胺碘酮组(70.2%vs52.9%,P<0.05),房颤的转复率与本次房颤发作的持续时间有关,持续时间低于24 h的房颤转复率(77.7%)明显高于持续时间高于24 h者(60%).伊布利特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非持续性单形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为12.8%.结论:伊布利特对老年房颤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转复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极化液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新发房颤(AF)的评价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8例AMI后新发房颤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42例,单独组36例。联合组极化液500ml静脉滴注,两组房颤发作时均给予静脉推注胺碘酮150mg负荷量后,继以维持量1.0~1.5mg/kg静脉滴入,15~30min未转复且心室率快者,追加一次胺碘酮1.5mg/kg,至房颤转复停止用药。观察12h内转复率、安全性,QT间期变化等。结果联合组2h内的转复率为19.0%(8/42),12h内的总转复率为88.1%(37/42)。单独组2h内的转复率为16.7%(6/36),12h内的总转复率为63.9%(23/36)。两组间2h以内转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2h内的总转复率(88.1%: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用药前后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极化液联合胺碘酮治疗AMI伴新发AF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胺碘酮注射液在利多卡因治疗无效的室性心动过速和急诊控制房颤、房扑的心室率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方法 98例利多卡因治疗无效的室性心动过速和房颤、房扑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观察控制心室率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控制利多卡因治疗无效的室性心动过速和房颤、房扑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心室率的总有效率为91.84%。结论胺碘酮注射液能有效、迅速、安全控制利多卡因治疗无效的室性心动过速和房颤、房扑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心室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