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在修复单侧唇裂术后唇红厚薄不均畸形患者的手术中,观察应用单叶唇黏膜瓣与游离唇黏膜片,共同修复此畸形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白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选择年龄为10~23岁的单侧唇裂术后唇红厚薄不均的患者12例,术中首先制备单叶唇黏膜瓣和唇黏膜片,瓣带部位于唇红的最薄处,并于此处行纵向切口,转移该瓣并缝合固定于唇红组织薄弱处的纵向切口内;将游离的唇黏膜片缝合固定于唇红组织薄弱处的纵向切口上.结果 术后7 d,12例患者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移植、固定的黏膜瓣和黏膜片无坏死脱落,左右侧唇红组织厚度一致,唇珠明显.结论 应用单叶唇黏膜瓣与游离唇黏膜片共同修复单侧唇裂术后唇红厚薄不均畸形的方法是可行的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先天性单侧唇裂修复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新生儿单侧唇裂修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足月健康正常体重单侧唇裂患儿,在出生后48h内行唇裂修复术。对手术效果随访,并与婴幼儿期唇裂修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新生儿期修复单侧唇裂,效果理想,经3个月至4年随访.唇修复形态的优良率为92.8%,与婴幼儿组相比唇形态优良率无明显差别,但出血少,费用低,住院时间短,家长普遍满意。结论:对先天性单侧唇裂新生儿进行早期修复是安全的,且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单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二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外科收治18例单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二期修复患者。主要修复方法:⑴瘢痕与红白唇修复;⑵肌肉张力的重置;⑶鼻端综合整形;⑷梨状缘轮廓修复。结果 18例患者术后均一期愈合,外形均得到明显改善。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3~36个月,鼻唇形态自然,效果满意。结论 自体组织的功能性复位,配合自体或人工材料的移植,综合性修复单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可获得良好的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前庭矩形瓣法修复单侧唇裂的临床可行性,评价该方法的优越性。方法:应用遵循整形外科原则的鼻前庭矩形瓣法对80例单侧唇裂患者行立体三维修复。术后对外观及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所有病例均Ⅰ期愈合。随访6个月~3年,除3例患儿红唇唇珠欠丰满,2例患侧鼻翼扁塌,2例切口有轻微瘢痕增长外,其余病例静态、动态效果良好。所有病例患侧唇峰均下降充分,两侧唇峰对称,人中形态好,人中嵴的形态接近正常。修复后的上唇更为丰满、松动,红唇丰满,唇珠明显。结论:应用鼻前庭矩形瓣法进行单侧唇裂的立体三维修复,符合整形外科原则,且不牺牲人中部位的组织及破坏了人中嵴、人中窝等重要美容结构。手术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唇裂术后继发唇鼻畸形的修复安徽省立医院整形外科(230001)徐荣成唇裂由于局部组织发育异常及Ⅰ期手术方法、技巧等诸多原因,术后部分病人遗留不同程度唇、鼻继发畸形。1986年以来我们对160例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病人进行了Ⅱ期修复,绝大部分取得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唇裂患者塑造一个正常唇的美好形态。改进现在常用的手术对人中嵴、人中窝和朱缘弓这三个重要美容结构的塑造中的缺欠,使修复后的上唇丰满、松动。方法 在鼻小柱裂侧面形成一个矩形瓣,将其与人中一起垂直下降,补充裂侧唇人中的长度不足和保持朱缘弓在下降的正常位。结果 3 年来,共用新法修复单侧唇裂23 例,双侧唇裂9 例,继发唇裂畸形14 例。都没有常用方法的缺点。结论 唇裂的鼻小柱侧面皮瓣修复法是较常用手术更符合整形外科从隐蔽处采取组织来修复组织缺损的原则的新方法,可以取得更好的形态效果。  相似文献   

7.
Abbe瓣修整单侧唇裂术后上唇过紧畸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Abbe瓣修复单侧唇裂术后上唇过紧畸形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对7例单侧唇裂术后继发上唇过紧畸形的患者,首先沿上唇正中部全层切开上唇组织,根据上唇过紧程度在下唇中部设计并切取Abbe瓣,以唇动脉为蒂旋转180。插入上唇缺损处分层缝合。2周后断蒂,进一步修整上唇。结果:7例患者上唇过紧得到了有效的松弛,唇红较为丰满,唇珠得到恢复,唇部协调自然。结论:Abbe瓣适合于单侧唇裂术后上唇过紧畸形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改良Black术式修复完全性双侧唇裂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Black术式修复先天完全性双侧唇裂畸形效果.方法 应用改良的Black术式修复先天完全性双侧唇裂畸形36例,其中前唇组织特别短小者19例,皮肤、唇珠组织不足,均采用裂隙侧唇组织修复.结果 术后随访全部受术者3个月至3年,前唇部唇高正常,两侧唇高对称,唇珠丰满,唇弓静态及动态自然,上唇无明显过长、过紧,唇珠与红唇颜色无差异,切口瘢痕不明显,效果满意.结论 改良术式弥补了Black术式修复双侧完全性唇裂前唇组织特别短小的患者时,出现中央唇高不足、唇珠不够丰满的缺陷,使修复的上唇功能及美容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Black术式修复先天完全性双侧唇裂畸形效果.方法 应用改良的Black术式修复先天完全性双侧唇裂畸形36例,其中前唇组织特别短小者19例,皮肤、唇珠组织不足,均采用裂隙侧唇组织修复.结果 术后随访全部受术者3个月至3年,前唇部唇高正常,两侧唇高对称,唇珠丰满,唇弓静态及动态自然,上唇无明显过长、过紧,唇珠与红唇颜色无差异,切口瘢痕不明显,效果满意.结论 改良术式弥补了Black术式修复双侧完全性唇裂前唇组织特别短小的患者时,出现中央唇高不足、唇珠不够丰满的缺陷,使修复的上唇功能及美容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Black术式修复先天完全性双侧唇裂畸形效果.方法 应用改良的Black术式修复先天完全性双侧唇裂畸形36例,其中前唇组织特别短小者19例,皮肤、唇珠组织不足,均采用裂隙侧唇组织修复.结果 术后随访全部受术者3个月至3年,前唇部唇高正常,两侧唇高对称,唇珠丰满,唇弓静态及动态自然,上唇无明显过长、过紧,唇珠与红唇颜色无差异,切口瘢痕不明显,效果满意.结论 改良术式弥补了Black术式修复双侧完全性唇裂前唇组织特别短小的患者时,出现中央唇高不足、唇珠不够丰满的缺陷,使修复的上唇功能及美容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修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唇裂是常见的颌面部先天畸形,表现为上唇部组织的纵形裂开。早期手术修复是治疗唇裂的有效方法。唇裂手术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局部组织发育异常及一期手术方法、技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程度鼻唇畸形,需行二期修复。我科于1998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此类病例52例,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丁晓红  程明涵  王娟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6):1731-1733
目的:探讨Abbe’s瓣修复双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患者的围手术期观察与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2年6月我科收治15例选用Abbe’s瓣修复双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未出现术后并发症,唇交叉瓣成活,伤口愈合良好,鼻唇畸形得到矫正,功能外形大为改观,患者心理状态获得促进和最大程度的康复。结论:安全、有效的围手术期观察与护理是Abbe’s瓣修复双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唇裂术后红唇畸形的整复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占 《中国美容医学》2004,13(5):603-604
唇裂的白唇修复方法以往资料讨论的很多,一般都能达到较完美的修复效果,但对红唇的整复报道甚少。本文作者在双侧白唇高度相等的条件下,根据患者的自然条件,以恢复丰满的红唇、突出唇珠、体现自然对称的唇弓和唇珠旁沟为目的,或恢复为薄线型或双峰型红唇,根据不同的畸形部位和特点选择不同的术式的原则,笔者对10年中所行唇裂或唇裂术后畸形Ⅱ期整复中的红唇整复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笔者收住先天性双侧唇裂修复术后患者1名,第1次手术为原则性的错误,故行唇裂术后鼻唇畸形整复术,手术效果良好,具体总结经验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男性,9岁。因先天性双侧唇裂于2008年在广西某医院行先天性唇裂修复术。患者于2012年来诊,见前唇及前牙槽与鼻小柱粘连,前牙槽长出2颗牙齿,而上唇原两裂隙已在其下方修复闭合,形态非常怪异,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5.
单侧唇裂的个体化修复设计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的临床分型,根据分型制定个体化修复术式,评价手术效果。方法:50例单侧上唇裂患者,平均年龄4.8个月,包括单侧完全性唇裂、单侧不完全性唇裂,根据唇高分为4型,分别对各型应用个体化设计手术方法、制定术后效果评定方法,观察术后近期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后近期唇弓、唇红、唇珠恢复好,鼻畸形得到改善。结论:单侧唇裂修复根据临床分型应用个体化唇裂修复设计,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唇裂患者塑造一个正常唇的美好形态。改进现在常用的手术对人中嵴、人中窝和朱缘弓这三个重要美容结构的塑造中的缺欠,使修复后的上唇丰满、松动。方法在鼻小柱裂侧面形成一个矩形瓣,将其与人中一起垂直下降,补充裂侧唇人中的长度不足和保持朱缘弓在下降的正常位。结果 3年来,共用新法修复单侧唇裂23例,双侧唇裂9例,继发唇裂畸形14例。都没有常用方法的缺点。结论唇裂的鼻小柱侧面皮瓣修复法是较常用手术更符合整形外科从隐蔽处采取组织来修复组织缺损的原则的新方法,可以取得更好的形态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王磊  吕改玲  刘平平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2):1670-1671
上唇过紧畸形是唇腭裂特别是双侧唇裂修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上唇宽度明显变小,唇中部有不同程度的术后瘢痕,唇珠缺如及红唇不显,侧面观时上唇后缩,下唇位于上唇前方(图1~3)。这一畸形产生的原因在于双侧唇裂修复术后瘢痕挛缩和组织短缺。修复该畸形的手术方法有多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用Abbe瓣修复。我科对2002年6月至2007年6月间25例上唇过紧畸形患者采用Abbe瓣法修复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一侧复合组织唇瓣修复双侧唇裂1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在双侧唇裂修复过程中前唇组织不足的困难,作者以裂隙较丰满一侧设计-复合组织唇瓣治疗19例双侧唇裂,获得较好的效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4年半,无前唇过长,过紧等现象。作者详细介绍了唇瓣转位修复的手术方法,并论述了该术式的优点及操作注意事项,认为此法为修补双侧唇裂较为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鼻前庭三角瓣法唇裂修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鼻前庭三角辫法修复Ⅱ度唇裂的手术方法及其优点。方法 鼻前庭三角辫法唇裂修复术按直线法定点,根据鼻底部三角形大小设计鼻前庭三角瓣修复Ⅱ度唇裂,并充分考虑Ⅱ度唇裂特点,在延长患唇时只延长裂隙内侧而不延长外侧,保留和合理利用了上方(鼻孔底部)本该切除的等边三角形皮瓣,使手术效果更令人满意。结果 1993年3月至2000年12月行鼻前庭三角瓣法手术修复208例唇裂患者,随访136例,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6年零5个月,优良率为92.6%。结论 鼻前庭三角瓣法唇裂修复术既保留了直线法与上三角瓣法的优点。又克服了其他方法的不足.适用于Ⅱ度唇裂的修复.  相似文献   

20.
应用对偶三角瓣行唇裂修补术3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先天性唇裂的修复技术。方法:应用对偶三角瓣转移修复不同类型的唇裂患者,使其两瓣互相转移达到延长白唇之目的。结果:本组采用对偶三角瓣修复326例患者,其中Ⅰ度86倒、Ⅱ度178例、Ⅲ度62例,所有治疗术后均为Ⅰ期愈合,唇外形理想。结论:对偶三角瓣修复唇裂具有设计合理、方法简便,修复后的唇部外形丰满、自然,易于掌握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