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CD44及其变异型在大肠癌浸润转移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远舰  何金  陈泳莲 《上海医学》2000,23(3):151-153
目的 研究细胞粘附分子CD44与大肠癌浸润和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杭CD44标准型(CD44s)和变异型v9(CD44v9)的单抗在人大肠癌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全面分析。结果 CD44s在大肠癌原发灶中呈中等到强烈的表达,而且大肠癌转移灶均有CD44s表达。CD44v9与肿瘤的Dukes’分期和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1),而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nm23H1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South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LSAB法),检测80例大肠癌及正常粘膜DNA中nm23H1杂合性缺失(nm23H1LOH)和石蜡组织切片中nm23H1蛋白表达。结果:80例中45例为杂合子,其中LOH14例,9例有淋巴结转移,31例无LOH者,仅6例有淋巴结转移(P<0.01);nm23H1蛋白表达阴性20例中11例有淋巴结的转移,表达阳性25例中4例有淋巴结转移(P<0.01)。nm23H1LOH和nm23+H1蛋白表达阴性者在DukesC/D期较A、B期多见(P<0.05)。LOH和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组织类型无关。结论:nm23H1LOH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蛋白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检测大肠癌组织DNA中nm23H1LOH和组织切片中nm23H1蛋白表达,可能成为预测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该文利用免疫组化法对6例乳腺癌患者进行CD44v6,C-ERbB-2检测。结果发现:CD44v6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及与C-erbB-2的阳性表达密切相关(P<0.01)。提示CD44v6可作为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CD15nRNA,CD44v6mRNA及nm23H1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 …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Gu H  Ni C  Zhan R 《中华医学杂志》2000,80(11):854-857
目的 探讨CD15mRNA及其蛋白、CD44v6mRNA和nm23H1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催化信号放大(CSA)原 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94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进行了CD15 mRNA及其蛋白、CD44v6 mRNA和nm23H1 mRNA低表达均与乳腺癌患者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复发和预后密切相关。CD15 mRNA和CD44v6  相似文献   

5.
P-选择素在大肠癌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P选择素在大肠癌中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30 例大肠癌组织进行检测,并对其中25 例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 30 例大肠癌中18 例阳性,阳性率为60% 。Dukes A 期、B期和C 期的P选择素阳性染色率分别为16-7% (1/6)、60 % (6/10) 和78-5% (11/14) 。25 例随访结果表明,P 选择素阳性者平均生存期(27-5 月±22-6 月) 和5 年生存率(13-3 %) 低于阴性者(P< 0-05) 。结论 P选择素与大肠癌转移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黏附因子CD44s和CD44v6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58例胃癌及40例胃良性病变的新鲜标本检测CD44s和CD44v6,并应用免疫组化测定PCNAL1。结果 胃癌组CD44s的阳性率(62.1%,36/58)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27.5%,11/40,P<0.01),且与PCNALI(P<0.05)有关。胃癌组CD44v6的阳性率(58.6%,34/58)高于良性病变组(32.5%,13/40,P<0.05),且与肿瘤部位(P<0.05)、淋巴结转移(P<0.05)及PCNALI(P<0.05)有关。CD44s与CD44v6表达在胃良性病变组(Rs=0.59,P<0.01)及胃癌组中(Rs=0.29,P<0.05)存在相关性。结论 CD44s和CD44v6之间存在相关性并在胃癌中表达增强并和增殖活性有关,CD44v6与肿瘤部位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7.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84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CD44V6和nm23-H1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CD44V6和nm23-H1阳性率分别为63.1%和48.8%。伴有淋巴结转移者CD44V6和nm23-H1阳性率分别高于和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均P<0.01),且二指标间呈负相关(P<0.01)。表明转移相关基因和转移抑制基因之间的失衡可能是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肿瘤转移相关基因nm23-H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对4例正常结肠组织、4例结肠腺瘤组织、28例结肠癌组织中的nm23-H1基因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nm23-H1表达强度在正常结肠组织、结肠腺瘤组织、结肠癌组织中的水平差异不大。结肠癌中nm23-H1在伴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强度明显低于不伴淋巴结转移组(P<0.05),Dukes C、D期低于Dukes A、B期(P<0.05)。结论:nm23-H1基因可能参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其表达强度与结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84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CD44V6和nm23-H1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CD44V6和nm23-H1阳性率分别为63.1和48.8%,伴有淋巴结转移者得CD44V6和nm23-H1阳性率分别高于和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均P〈0.01),且二指标间呈负相关(P〈0.01)。表明转移相关基因和转移抑制基因之间的失衡可能是甲状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CD44V6和nm23—H1表达与在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CD44V6和nm23-H1表达与大肠癌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2例大肠癌标本的CD44V6和nm23-H1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CD44V6的高表达和nm23-H1的低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0.05)。结论:CD44V6和nm23-H1表达在大肠癌进展和淋巴结转移中起作用。同时检测CD44V6和nnm23-H1表达可作为预测大肠癌进展程度和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唾液酸化的路易斯寡糖-X (SLeX )抗原和CD44v6基因表达与结直肠癌生物行为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敏催化信号放大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20例结直肠癌组织、30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SLeX抗原与CD44v6基因表达水平,并分析它们与结直肠癌生物行为和临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20例结直肠癌中SLeX抗原和CD44v6基因阳性表达率为89.2%和85.8%,30例正常组织中均为阴性,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1);SLeX抗原和CD44v6基因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分期越晚、分化程度越低、有淋巴结及远处器官转移、患者的生存期越短的癌组织中SLeX抗原和CD44v6基因表达水平越高( P <0.05)。结论 SLeX抗原和CD44v6基因表达参与结直肠癌的侵袭与转移,是判定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层粘连蛋白(LN)和CD44V6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8例大肠癌组织、26例大肠腺瘤组织及18例正常大肠组织中LN和CD44V6的表达,并分析LN和CD44V6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正常大肠粘膜逐步发展为大肠癌的过程中,基底膜缺损率和CD44V6的阳性表达逐渐增加(P<0.05,P<0.01).大肠癌LN和CD44V6的表达与年龄、性别、发生部位和组织类型无关,与癌分化程度和Dukes分期有关(P<0.05).结论:LN和CD44V6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大肠癌浸润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结肠腺癌组织中骨桥蛋白和CD44v6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结肠腺癌组织(有淋巴结转移32例,无淋巴结转移48例)、30例结肠腺瘤组织、20例距结肠肿物(息肉、腺瘤、肿瘤等)5 cm以上的正常组织中骨桥蛋白和CD44v6的表达水平,并分析骨桥蛋白与CD44v6在结肠腺癌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在结肠腺癌组织及其周围淋巴结中,骨桥蛋白和CD44v6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结肠组织和结肠腺瘤组织的表达水平(P<0.05),在有转移的结肠腺癌中骨桥蛋白与CD44v6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转移的结肠腺癌组织(P<0.05)。结肠腺癌组织中骨桥蛋白的表达与CD44v6的表达具有一致性(P<0.05)。结论骨桥蛋白和CD44v6与结肠腺癌的发生、发展相一致,骨桥蛋白与CD44v6联合检测对于明确结肠腺癌发展及预后提供一定依据,对临床诊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肿瘤浸润转移相关基因粘附分子吞噬糖蛋白(CD44v6)、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颈癌手术切除组织60例,正常组织10例,观察肿瘤转移相关基因CD44、TIMP-1的表达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1)60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D44、TIMP-1的表达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1.7%(31/60)、31.7%(19/60)。(2)CD44在不同组织学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中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TIMP-1在不同浸润深度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TIMP-1在晚期高表达,提示可作为联合检测肿瘤负荷的标志物之一。结论提示CD44蛋白的低表达与子宫颈癌的病情发展及转移的发生相关,并提示可作为预后判定的参数。TIMP-1的失活对子宫颈鳞状细胞癌获得浸润转移的潜能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并提示可作为肿瘤的分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D44v6和MMP-2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44v6和MMP-2在55例胆囊癌组织中及60例慢性胆囊炎和50例胆囊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5例胆囊癌患者CD44v6和MMP-2的阳性数分别为46例及41例,阳性率分别为83.64%,74.55%,远远高于慢性胆囊炎患者和胆囊腺瘤患者,同时与组织的分化及侵袭转移程度呈显著性相关。结论:CD44v6和MMP-2在胆囊癌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与胆囊癌的发生,转移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肠癌中唾液酸化的路易斯寡糖-X(Sialyl Lewis-X,SLeX)抗原和CD44v6基因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敏感性的催化信号放大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16例大肠癌、20例癌旁组织和2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SLeX抗原和CD44v6基因蛋白表达,分析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SLeX抗原和CD44v6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大肠癌中分别为81.9%和83.3%,癌旁组织中分别为30%和35%,正常组织中均为阴性,三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SLeX抗原和CD44v6基因蛋白表达具有一致性,且与大肠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坏死、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和预后有关(P<0.05)。结论SLeX抗原和CD44v6基因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的侵袭、转移有关,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大肠癌中SLeX抗原和CD44v6基因蛋白表达可作为判定其预后的新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大肠癌组织中 CD44V6的表达和外周血中 CD44V6的水平,分析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57例大肠癌手术组织和外周血血清标本,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 CD44V6的表达,分析其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CD44V6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63.16%)明显高于其在正常大肠黏膜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P =0.002)。患者血清中 CD44V6为14.62±3.344ng /mL,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为3.22±1.65ng /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肠癌中的CD44V6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分期有关。通过 Kaplan-Meier 生存分析发现,CD44V6高表达的患者五年生存率低于低表达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4V6在大肠癌组织和血清中高表达,并可能成为预测大肠癌浸润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DV6、CD44(H)在大肠和大肠腺瘤中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3例大肠癌及44例大肠腺癌和肿瘤远切端正常大肠粘膜的CD44V6、CD44(H)的表达。结果 CD44V6和CD44(H)的阳性表达率:大肠癌〉大肠腺癌〉肿瘤远切端正常在肠粘膜,P均〈0.001。CD44V6显示与肿瘤浸润(Duks分期)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在有肿瘤转移组中,CE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清中可溶性CD44v6(sCD44v6)含量/CD44v6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定量ELISA方法检测胃癌患者(术前和术后)及健康对照组血清中sCD44v6含量,并以(S-P)免疫组化法测定相应组织中CD44v6蛋白的表达。结果:70例胃癌患者血清中sCD44v6含量(2.15±0.78 ng/ml)明显高于16例正常对照组(1.18±0.43 ng/ml),14树根治性手术后血清中sCD44v6含量(1.21±0.39 ng/ml)比术前(2.67±0.83 ng/ml)明显下降(P<0.01),而6例非根治性手术后(3.29±0.41ng/ml)比术前(3.61+0.49 ng/ml)下降不明显(P>0.05)。而胃癌组织中CD44v6蛋白表达在肠型和弥漫型中有显著差异,不同的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也有显著差异。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清中sCD44v6含量及组织中CD44v6蛋白表达的变化与转移、临床分期、病理分期有关,sCD44v6含量升高可作为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尤其是早期转移)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D44v6、nm2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脏、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005~2008年结直肠癌手术标本159例,均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CD44v6、nm23与肿瘤分化及淋巴、肝转移等情况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6、nm23的表达与淋巴、肝转移有一定的联系(P<0.05~P<0.01)。结论:CD44v6、nm23可以有效地预测结直肠癌转移,特别是肝转移发生的潜能,从而判断结直肠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