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圆月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2311-2312,2315
【目的】研究癌症高表达蛋白(Hec 1)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的方法检测15例正常肝组织、20例癌旁组织及30例HCC组织中Hec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在正常肝、癌旁组织及HCC组织中,Hec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25%、66.7%,各组织中Hec1蛋白的表达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c1蛋白的表达与HCC的Ed—mondson分级、侵袭转移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c1的表达与HCC的Ed—mondson分级、侵袭转移显著相关,Hec1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在HCC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对HCC的诊断及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和克隆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相关基因,探索其在肝癌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析肝细胞癌和癌旁正常肝组织间基因的差异表达,获得差异表达基因片段,对其进行克隆,测序,并用RTPCR方法,检测所获得的基因在44对肝细胞癌及相应癌旁正常肝组织中差异表达的情况,分析该基因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克隆了一个肝癌相关基因EEG1,其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正常肝组织,仅为正常组织表达量的0.586±0.346倍(P〈0.05)。EEG1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下调与肝癌的早期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结论差异表达基因EEG1可能在HCC的早期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有望成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TEN基因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肝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46例,2例外伤性肝破裂3例肝血管瘤周围正常肝组织手术切取标本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染色检测。结果:5例正常肝组织,4例阳性表达,阳性率为80%。HCC患者PTEN表达总阳性率为65.2%(30/46),癌旁组织中阳性率为90.9%(30/33)(P〈0.05),PTEN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AFP是否阳性.HBsAg是否阳性,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PTEN阳性表达与肝细胞癌病理分级,包膜的有无及癌栓的有无关系密切。其中高分化组(Ⅰ+Ⅱ级)阳性率为88%(22/25),低分化组(Ⅲ+Ⅳ级)阳性率为47.6%(10/21)。(P〈0.05),包膜完整者阳性率为88.2%(15/17)。无或包膜不完整者,阳性率为68.7%(17/29),有癌栓者38.4%(5/13),无癌栓者80.1%(27/33)(P〈0.05)。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肝癌组织ICAM-1及血清sICAM-1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肝细胞肝癌(HCC)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全自动图像检测40例H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和28例肝硬化组织中ICAM-1的表达,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42例HCC、26例肝硬化患者和22例正常健康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并与甲胎蛋白(AFP)进行同步分析。结果:40例HCC组织ICAM-1表达阳性率为80.0%,高于癌旁和肝硬化组织(P〈0.05),阳性率与组织学分类相关。HCC组织中ICAM-1含量高于癌旁及肝硬化组织(P〈0.05),转移组HCC中ICAM-1的含量也高于非转移组(P〈0.05),而癌旁及肝硬化组织中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HCC患者血清sICAM-1水平高于肝硬化及正常健康组(P〈0.05),HCC伴转移组患者血清中sICAM-1无转移组(P〈0.05),AFP阴性组与阳性组sICAM-1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CC组织中高度表达ICAM-1和血清中高水平的sICAM-1,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HCC发展程度及转移状态,ICAM-1有可能作为HCC的一个新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癌缺失基因-3(DLC-3)在乳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LC-3在62例乳癌组织、23例癌旁组织及20例乳腺腺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乳癌组织中DLC-3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癌组织、癌旁组织及乳房腺病组织中DLC-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74%(11/62)、43.48%(10/23)、60.00%(12/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8.356,P〈0.01)。乳癌组织中DLC-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有关(x2=3.930~5.984,P〈0.05)。结论DLC-3在乳癌组织中呈现低表达或表达缺失,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Her-2表达存在相关性;DLC-3可能在乳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组织中肝素酶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 Hpa)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pa mRNA及Hpa蛋白在肝细胞肝癌、癌旁肝组织及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结果肝癌Hpa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及正常肝组织(P〈0.05),肝癌组织中Hpa mRNA的表达与TNM分期、Edmondson分级和复发有关(P〈0.05)。结论Hpa mRNA及蛋白在肝癌中高表达,并与肝癌的侵袭转移、复发、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SIPA1基因在肝细胞癌( HCC) 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6例HCC组织及其癌旁肝组织和8例正常肝组织中SIPA1的表达情况,研究其与HCC 临床病理学资料及预后的关系.[结果]86 例HCC 中,SIPA1在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和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0%(37/86)和87.2%(75/86),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1).有静脉侵袭的肝癌标本癌旁表达SIPA1低(P<0.05).SIPA1蛋白在癌旁组织中表达存在个体差异,低表达组术后复发率更高(P<0.01),生存期更短(P<0.01).[结论]SIPA1在HCC中发挥肿瘤抑制基因的作用,且对抑制HCC的复发转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中Ezrin和Moesin的表达及其与肝细胞癌分化程度、恶性程度及侵袭的关系。方法以Edmondson分级法对肝癌组织分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3例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Ezrin、Moesin的表达。结果①Ezrin、Moesin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均有表达;②Ezrin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1),肝癌组织中高侵袭组表达显著高于低侵袭组(P〈0.05),并与Edmondson分级显著相关(P〈0.01);③Moesi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肝癌组织中高侵袭组与低侵袭组的表达差异不显著,而与Edmondson分级显著相关(P〈0.01)。结论Ezrin在肝细胞癌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c-myc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肝细胞肝癌中c-myc蛋白表达情况,研究其与肝癌临床特征的关系,探讨c-myc在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9例肝癌组织及癌旁非癌组织中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59例肝癌组织中35例c-myc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59,3%。肿瘤组织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非癌组织(P〈0.05)。c-myc的表达与肝癌的发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无关(P均〉0.05),而与肝癌的转移有关(P〈0.05)。应用Kaplan—Meier法制作累积生存曲线并经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c-myc表达阳性与阴性组患者术后累积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39)。结论c-myc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能促进肝癌的发生发展,HCC患者c-myc表达阳性者预后不良,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0.
IGF-1、HIF—1α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4例HCC及14例正常肝组织中IGF-1和HIF-1α的表达情况,研究其与H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54例HCC中IGF-1、HIF-1α的表达均较正常肝组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x^2=9.112,13.369;P〈0.05)。HCC中IGF-1与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rx=0.539,P〈0.05)。HIF-1α的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P〈0.05),IGF-1在AFP≥400μg/ml的HCC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AFP〈400μg/ml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HCC中IGF-1和HIF-1α表达反映HCC的生物学行为,可作为预测肝癌浸润转移的-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临床护士心理压力源与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玉芬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0):921-922,924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面临的主要心理压力源,为护理管理者有效地帮助护士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评式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内江市2所三级乙等医院287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的心理压力源依次来源于工作强度、职业需求、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家庭经济收入等方面。其中来源于工作强度、人际关系及家庭方面的压力源,不同年龄组护理人员在其压力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存在着多种心理压力源,这些压力源是导致护士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也是护理的安全隐患之一,护理管理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定期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减轻和消除压力,从而提高护士对本职工作的满意度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16.
17.
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调查,探讨家属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采用自拟问卷对参加系列教育的家属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者和家属接受教育次数越多,对疾病知识了解越多;在患者的亲属中患者的父母参加教育比率较大。结论:家属教育对治疗疾病起着积极的作用,应更具有针对性,同时还应该注意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