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3 毫秒
1.
全程护理对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玲莉  陈畅  陆彤  黄祝青 《武警医学》2004,15(3):232-233
重型肝炎患者由于大部分肝细胞发生了严重的变性、坏死,现有的病因疗法和对症支持治疗多不能代偿肝细胞功能,致使患者的病死率高达60%~80%。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应用为重型肝炎患者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但人工肝的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在治疗中及治疗后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因此,在人工肝治疗过程中,全程全面的护理对于减少或及时发现并发症尤为关键。我院自2001年6月-2002年10月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传染病房合作期间,对8例重型肝炎患者实施了血浆置换治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采取人工少量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人工少量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各项肝肾功能生理指标变化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100例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68例有效存活,存活率为68%;治疗后无效死亡的有32例,死亡率为32%.结论 年龄≥50岁、胆酶分离、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以及肝脏萎缩等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这为以后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肝衰竭患者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且人工少量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贺永  熊碧君  张勇 《西南军医》2004,6(3):78-79
重型病毒性肝炎所致肝衰竭的治疗一直是临床棘手的问题。近年来人工肝支持系统用于重型肝炎的治疗,尤其是血浆置换(Plasmaexchange ,PE)其对有害物质的消除范围广,同时还补充了肝功能不全病人缺乏的凝血因子、调理素、白蛋白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代偿肝脏的部份代谢功能,减轻了肝脏负担,有利于肝细胞的再生,是治疗重型肝炎的一种有效方法[1~3] 。我科应用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2 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我院住院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2 8例,诊断标准符合2 0 0 0年制定的《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4 ] ,其中男…  相似文献   

4.
周德江 《西南军医》2009,11(5):822-823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治疗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68例早、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人工肝支持治疗,观察人工肝支持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16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人工肝支持治疗后,患者的肝功能及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治疗后早期患者有效率93.3%,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的存活率分别为60.8%、10.8%。结论人工肝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治疗表明,对肝功能有肯定的支持作用,不良反应轻,尤其对早、中期患者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人工肝支持系统在重型肝炎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应用宁波产HP-200型血液净化仪对36例重型病毒性肝炎进行69例次治疗。结果 人工肝治疗组重型肝炎治愈率为64%,明显高于对照组(37%),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后患者TSB、ALT、AST、TBA、G明显下降,CHE显著上升。人工肝的并发症在处理后均能好转。结论人工肝是治疗重型肝炎有效、安全的手段,能显著提高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并给予精心、全面的护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2.1%,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9.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3例酸中毒,血浆过敏反应及血压下降各1例,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或消失。结论对于重型肝炎患者,在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安全、有效,同时经精心护理和密切观察,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物理型 (血液灌流吸附 )及中间型 (血浆置换 )人工肝支持方法对肝衰竭患者肝功能的支持效果、安全性。方法 :4 1例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分别进行血液灌流吸附 (2 4例 5 2例次 )和血浆置换 (17例 3 6例次 )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变化 ,比较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PT变化。结果 :血液灌流吸附和血浆置换治疗后 ,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两种方法治疗后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下降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或P <0 0 1) ,血浆置换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总蛋白下降 ,凝血酶原活动度升高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或P <0 0 1) ,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上述指标变化程度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1或P >0 2 5 )。两种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 :物理型、中间型人工肝对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肝功能均有肯定的支持效果 ,中间型人工肝的支持效果与物理型人工肝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治疗高原地区慢性重型肝炎支持疗效。方法:分析2006年9月—2007年8月我科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16例慢性重型肝炎(来自我省不同海拔高度地区2000m~3680m),共治疗38人次,平均每例患者(1~4)次。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PT、PTA),血氨(NH3)等生化指标及临床症状。结果:每次治疗后患者的谷丙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血氨均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血清白蛋白及凝血酶原活动度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能有效改善高原地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防止因高原低氧环境导致的肝细胞坏死进一步加重,为肝细胞的再生修复及肝移植赢得了时间,是高原地区治疗重型肝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人工肝支持系统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肝功能衰竭是各种严重肝病的终末期表现,在我国以十分常见的重型肝炎为其典型代表,病死率高达60%-80%。迄今为止,传统内科对肝功能衰竭的治疗几无良策。肝脏移植虽为目前肝功能衰竭治疗的最有效手段,但受供体来源、免疫排异、围手术期以及移植费用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尤其是供肝来源的紧缺,使不到10%的肝功能衰竭患者有幸获得肝移植(我国获得肝移植的患者比例更低)。多年来,国内外学者长期致力于体外人工肝支持系统即生物人工肝(bioartificial liver)的研究,以期为肝衰竭患者等待肝移植或通过自身肝再生恢复提供过渡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解放军302医院从美国印地安那州拉夫也城血液净化公司引进国内第一台人工肝脏血液透析吸附装置。该机有精密的电脑及视屏操作控制系统,是当今世界在临床上能提供给人使用的最为先进的肝透析机。用于救治重症肝炎、急性重型肝炎所致的肝昏迷患者及药物中毒者,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国内首台肝透析机在京投入运营@张海陵  相似文献   

11.
超声动态检查对急性重型肝炎病情及预后估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急性重型肝炎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超声诊断技术动态检查32例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并经肝穿刺病检证实的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资料、声像图特点作一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的50例慢性重型肝炎作对照比较。结果急性重型肝炎与慢性重型肝炎首次超声检查在肝脏体积、门脉内径及门脉流速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脏和胆囊壁的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若急性重型肝炎存有下列声像图改变,则提示预后不良:(1)肝脏体积缩小;(2)肝实质呈斑块征;(3)肝内管道结构显示模糊;(4)胆囊充盈差、囊壁增厚;(5)腹水;(6)门脉流速减低。结论 动态超声检查对急性重型肝炎的病情监视及预后估测具有实用临床价值,胆囊壁增厚程度可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临床判定标准前出现。  相似文献   

12.
血浆置换治疗各期慢性重型肝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各期慢性重型肝炎的效果并进行分析比较。方法:治疗组82例,对照组94例,2组病人内科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血浆转换治疗,共211人次。观察2组病人在症状体征、存活率及肝脏功能等方面的改变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早期及中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肝脏功能有所恢复,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患者。晚期患者存活率则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浆置换治疗有助于提高早、中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存活率,而晚期患者治疗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3.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肝功能衰竭2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功能衰竭的病因很多,在我国以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最为常见,预后不良,病死率接近50%-80%。人工肝支持治疗系统给肝衰竭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它主要借助一种体外的机械、理化或生物的装置,清除患者体内蓄积的各种有毒物质,补充必需物质,改善内环境,暂时替代肝脏的部分代谢、解毒和合成功能,为肝细胞再生及进一步的临床治疗赢得宝贵时间,对肝移植患者则可起到过渡的桥梁作用。由于各种条件的局限性,目前国内临床应用最多、技术最成熟的当推非生物型人工肝。我院2004年6月-2006年12月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29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肝脏是借助体外机械、化学或生物性装置,暂时及部分替代肝脏功能,从而协助治疗功能不全,肝衰竭或相关肝脏疾病的方法,我科自2004-01~2005-07对11名重肝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对7名中毒患者进行了血液灌流等治疗,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现将在血浆置换治疗时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人工注射法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病变MRI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注射法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病变MR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疑有肝脏病变和/或经CT及超声检查后诊断为肝脏病变的94例患者进行人工注射法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分析人工注射法动态增强扫描的特点。结果:94例中,肝硬化7例,肝血管瘤16例,肝脏囊肿4例,肝脓肿3例,肝炎性假瘤2例,肝转移瘤10例,原发性肝癌5 2例。结论:肝脏病变MRI动态增强扫描中使用人工注射法可以较好满足临床的诊断需要  相似文献   

16.
曹燕  季代金 《西南国防医药》2012,22(11):1186-1189
目的探讨加强心理干预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行人工肝血浆置换(PE)治疗过程中血压、呼吸、脉搏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共选择符合条件的40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研究,按治疗时间段分为对照组199例和实验组207例。在行首次PE治疗穿刺术前,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实验组除给予常规指导外,还加强了心理干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中的血压、脉搏、呼吸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PE术前,两组患者血压、脉搏、呼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E术中,对照组收缩压和脉搏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或P〈0.01),而呼吸和舒张压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PE首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行PE时,加强心理干预能有效地减轻影响操作的不良因素,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7.
肝性昏迷在肝硬变中最为常见,其次是见于重型肝炎、少数肝癌或其他肝脏疾病。由于肝功能衰竭,不能清除血液中有毒代谢产物,或有毒物质绕过肝脏而到达中枢神经引起的一系列精神、神经症状。(主要由血氨升高、假性神经传导介质所致)。根据肝性昏迷的病因、病程缓急,肝功能损害程度及诱发因素的不同,可分为三期:  相似文献   

18.
MARS人工肝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ARS(MolecularAbsorberRecirculationsystem)人工肝是根据蛋白质分子配位原理设计的一种新型的人工肝。其原理是将患者血液引出体外后 ,通过膜分离 ,白蛋白再生循环液和低流透析后 ,不仅可以清除水溶性游离毒素 ,而且可清除吸附白蛋白结合毒素 ,替代肝脏的解毒功能为肝细胞的再生提供机会和条件 ,达到治疗肝病的目的。 2 0 0 1- 0 6我科引进德国MARS人工肝对 6例肝病患者进行了 14次MARS治疗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均为男性 ,年龄 35~ 5 5岁。诊断慢性重症肝炎 ,其中合…  相似文献   

19.
为观察胃肠外营养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价值 ,对我院住院的重型肝炎患者 2 3例 (诊断符合 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 )分为两组 ,即观察组 :13例 ,男 9例、女 4例 ,年龄 2 3~ 74岁 ,其中乙型肝炎 8例 ,戊型肝炎 1例 ,甲 +乙型 1例 ,乙 +丙型 1例 ,乙 +丁型 1例 ,乙+戊型 1例 ;亚急性重型肝炎 1例 ,慢性重型肝炎 12例 ,Ⅱ度肝性脑病 2例 ,Ⅲ度肝性脑病 1例 ,Ⅳ度肝性脑病 1例。‘对照组 :10例 ,男 8例、女 2例 ,年龄 2 8~ 72岁。其中乙型肝炎 9例 ,戊型肝炎 1例 ;亚急性重型肝炎 1例 ,慢性重型肝炎 9例 ;Ⅱ度肝性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31)I结合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合并重型肝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43例甲亢合并重型肝炎患者按治疗方案分成2组:A 组为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组,B 组为~(131)I 治疗组;其中 B 组又分为2组:B1组为非 ALSS 组,B2组为 ALSS组。分别比较 A、B 组的治愈好转率和 B1、B2组的治愈率,并观察每次 ALSS 治疗后1周内甲状腺激素和肝功能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B 组的治愈好转率(96.0%)明显高于 A 组(61.1%,P<0.05);B2组的治愈率(84.6%)明显高于 B1组(33.3%.P<0.05);每次 ALSS 治疗后甲状腺激素水平和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迅速控制甲亢是治疗甲亢合并重型肝炎的关键;~(131)I 治疗较 ATD 更为有效;ALSS 可提高~(131)I 治疗的治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