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十二经脉为什么先从手太阴肺经开始?手太阴肺经起子中焦的意义何在? 十二经脉的气血传注为“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然而,为什么经脉循行和经穴往往从手太阴肺经谈起?关于这一问题细加考究也不无道理。从肺的位置谈,肺为华盖,居五脏六腑之上而朝百脉,又为三焦中之上焦,从肺的生理功能讲,肺主气、主宣发、主肃降,上焦若雾露之溉,洒陈五脏六腑。而经脉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为气血运行的通路,气与血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有人形  相似文献   

2.
鱼际穴首见于《灵枢.本输》,乃手太阴肺经之荥穴,具有清肺热、利咽喉之功效。临床主要用于咳嗽、咳血、咽喉肿痛、失音、发热、哮喘等肺系疾病[1]。"荥输治外经",作为手太阴肺经之"荥"穴,鱼际又用于治疗手太阴经偱行部位之痹痛,如肩内廉痛及肘挛指肿等。笔者在临床上发现巨刺鱼际穴尚可治疗腨痛,且未见诸相关文献报道。故不揣陋昧,述之于下。考"腨",又写作"踹",《说文》:"腨,腓肠也。"系  相似文献   

3.
风寒犯肺之"肺"实指"肺系之苗窍",有别于肺脏,肺系表证不等于肺脏之病。手太阴肺系有肺脏与肺表之分,肺表即为肺卫,是由肺所系之皮毛、鼻窍、白轮、喉咙以及手太阴肺经经络共同构成,是手太阴肺系中相对于肺脏而存在的一部分。这为丰富肺系表证提供了病位依据,为丰富六经辨证起到了有益的补充,这也是脏腑辨证所不能体现的。《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中仅有足太阳脾经的记载,却没有关于手太阴肺系的描述,与手太阴肺系自身的生理及病理特点有关。肺系主皮毛,司呼吸,关乎卫气,而太阳经系为一身之藩篱,主人之大表,为卫气运行的通道,太阳经气的舒展离不开肺气的宣发,肺气的宣发输布有需要经过膀胱经系之通道,两者生理及病理表现上存在相互依存、不可割舍的关系。《伤寒论》中有手太阴病,但因多在太阳病篇中列出,又多涉及表证,其发病通常与足太阳膀胱病变相兼,因而常作为太阳病兼证或太阳病变证看待,至于其病证之所以在太阳病篇论及,且多与太阳病证相兼,主要原因当归因于肺与膀胱共主人身之大表——皮毛,寒邪侵袭,往往一并受邪,难以割舍,《伤寒论》中将其同归于太阳病篇,有其中之道理。  相似文献   

4.
感冒,俗谓"伤风",系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多为外感风邪、时行流毒所致.我在临床上采用药物敷贴穴位疗法进行治疗,取得一定效果.现介绍如下:一、风寒感冒:主证: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喷嚏鼻塞,流涕咳嗽,胸闷不渴,舌苔薄白,脉来浮紧.此系风寒外束,肌腠不固,肺卫受邪所致,俗称"重伤风".治则:辛温解表.方药用葱豉汤(以下为1日量):葱白连须3~6个(9~12克)、豆豉9~15克.取穴:①太渊、经渠、列缺.太渊乃手太阴肺经"脉之所注"的"俞"穴,它的作用是"俞主体重节痛",乃人体经脉"八大会穴"之一;经渠穴是治疗外感疾病的要穴;列缺穴是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之间互相通连的"联络"之穴,且为人身"五总要穴"之一.②亦可取劳宫穴.它为"手心主脉  相似文献   

5.
问题解答     
问: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 答:气口属于手太阴肺经的动脉,位于掌后高骨寸口动脉处,又叫“寸口”、“脉口”,为手太阴肺经所过,可候肺气。张景岳曰:“气口之义,其名有三:手太阴肺,肺经脉也,肺主气,气之盛衰见于此,故曰气口;肺朝百脉,脉之大会聚于此,故曰脉口;脉出太渊,其长一寸九分,故曰寸口,是名虽三,其实则一耳。”《素问·五脏别论》记载:“气口何以独为五脏  相似文献   

6.
治疗方法选穴:极泉穴、阿是穴。阿是穴位于极泉穴上下1.5寸。共取三穴。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双手抱住枕骨后,露出腋窝,按针灸常规消毒,快速针刺,徐徐进针至得气,泻法留针30分钟。病例:张××,女,20岁,工人。1983年3月10日来诊。患腋臭6年。经针刺极泉穴配阿是穴治疗7次病愈。随访至今未复发。按:本病与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阴肺经有关,因汗乃血之余,又为心之液,为肺之所主。心液外溢,皮腠不宣,故心之液郁久则化热而臭。极泉穴起源于手少阴心经,阿是穴起源于手三阴经,故针刺极泉穴、阿是穴,使汗液分泌归经,玄府开张宣散,腋臭得除。  相似文献   

7.
江成林 《中医研究》2009,22(5):52-53
肺为脏、属阴,大肠为腑、属阳,两者相距甚远。《灵枢·经脉篇》曰:“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其支者,以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又曰:“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肠……”由此可以看出,肺与大肠通过经络的联系,构成了脏腑阴阳表里两经的属络关系。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故二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正>列缺穴,乃手太阴肺经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别名:童玄、腕劳。穴义:肺经经水在此溃缺破散,溢流四方。首见于《灵枢·经脉》:"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于掖下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其病手兑掌热,取之去腕一寸半,别走阳明。"历代中医学文献对列缺穴的主治应用均做了广泛地记载,其主治病症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这些记载为后世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研究资料。为了总结列缺穴临床应用思路与方法,为临床医师  相似文献   

9.
赵寿毛 《中国针灸》2002,22(12):35-43
方法 :①穴取尺泽、曲池、合谷、足三里、血海、膈俞 ,毫针刺用泻法 ;②皮肤瘙痒局部用梅花针轻叩 7遍 ;③用艾条灸患部 2 0分钟。隔日治疗 1次 ,10次为一疗程 ,疗程间休息 7天。结果 :治疗 5 0例成年患者 ,病程最短 3个月 ,最长 2 2年。经 3个疗程治疗后 ,临床痊愈 (症状消失 ) 31例 ;好转(症状明显减轻 ) 18例 ;无效 (治疗后症状未见改善 ) 1例 ,有效率 98 0 %。体会 :尺泽为手太阴肺经合穴 ,肺主皮毛 ,皮肤瘙痒必取之。足三里、曲池、合谷均属阳明经 ,善于开泄。血海属足太阴脾经 ,主血分病 ,足三里、血海、曲池、合谷用泻法 ,以疏风邪而…  相似文献   

10.
1辨经记忆法 根据腧穴的所属经脉记忆腧穴。人体361个经穴,若能辨“经”记忆,便能提纲挈领,执简御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等穴皆属于手太阴肺经腧穴,手太阴肺经属肺,联系咽喉,故上述腧穴均可沿疗咳嗽、哮喘等肺病和咽喉  相似文献   

11.
周敏  牛红月 《吉林中医药》2012,32(9):942-942
咳嗽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临床常缠绵难愈,治疗亦甚棘手.其病因有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肺卫受邪,肺气壅遏,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咳[1].孔最穴属手太阴肺经,位于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为肺经的郄穴[1],具有调理肺气,清利咽喉作用.临床上对于咳嗽先用手循按该穴位处,如有刺痛感、麻木等阳性反应,不论是风热、风寒或风燥型,针刺或按摩都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十四、宣肺化痰法列缺——丰隆列缺为手太阴肺经输穴、络穴,别走阳明,能沟通肺与大肠两经,有疏风解表,宣肺平喘,通络止痛之功;丰隆为足阳明胃经输穴、络穴,别走太阴,能沟通脾、胃两经,有健脾胃、化痰浊,和胃气、降  相似文献   

13.
尺泽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尺泽穴是手太阴肺经之合穴。根据肺经的循行特点以及“合主逆气而泄”的理论, 尺泽穴可调理上焦和中焦气机, 对于上焦和中焦气机升降失常所致的病症, 如 咳嗽、气喘、吐泻应有疗效。实践证明, 尺泽穴对上述病症确有疗效; 另外, 尺泽穴还能治疗急性高热、咽喉肿痛。  相似文献   

14.
穴名选释     
穴位名称是古人对每个穴位特异性能的认识的反映。唐代的《千金要方》曾指出:“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因此,研究穴位的命名对深入认识穴位,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灿烂的民族文化遗产,促进针灸医学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特对各经穴名择要解释如下:一、手太阴经(选释6穴)中府“中”指中气。“府”,《玉篇》:“聚也。”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其气禀中焦胃腑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气(即中气)而生,其脉贯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脉气归聚于此穴而为肺之募、手足太阴之会。中府者意指中焦之气,上归于肺,府聚于此而言。云门“云”指云气。“门”指脉气出入之处。《灵  相似文献   

15.
杨东东教授在梅花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经验中,强调循经络叩刺手太阴肺经,刺激肺经经气,而增强肺卫之气,而鼓邪外出并结合中医辨证论治选取相应经络输穴及采用针灸配合而达到扶正祛邪,活血通络,补益肝肾,益气健脾的作用,充分体现黄帝内经《素问·针解》:"若菀陈则除之者,去恶血也"。  相似文献   

16.
失表刍议     
邪之客表,非由太阴肺经口鼻而入,即由太阳寒水藩篱而袭,虽外侵淫邪不同,所现症状各异,但营卫失谐,肌表郁遏;或太阴失宣,肺气郁闭之机理则同。为使病邪速去肌表,免其传经入里,不失时机地采取表而汗之,宣而透之之法,诚因势利导不二法门。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针对此证,即有“因其轻而扬之,……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等轻宣发汗解表之治法。并为后世汗法奠定了理  相似文献   

17.
<正> 肺与大肠肺为五脏之一,位居胸腔之内,左右各一,上连气管通喉咙,开窃于鼻。肺在脏腑之中位置最高,故有“华盖”之称。肺通过鼻与外界相通,又与皮毛内外相合,最易被外邪侵袭,故有“娇脏”之称。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以辅佐心脏调节气血,并治节全身脏腑之阴阳,故又称为“相傅之官”。大肠为六腑之一,其与肺通过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相互络属而构成脏腑表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伤寒和温病的区别在于:从感邪性质看,伤寒是外感风寒之邪;温病是外感风热之邪。感邪途径,伤寒是从皮毛而入;温病是从口鼻而入。初起的病变部位,伤寒是邪袭足太阳膀胱经;温病是邪袭手太阴肺经。初起脉证,伤寒是恶寒重,发热轻,脉浮紧,  相似文献   

19.
《素问,咳论》“(五脏六腑之咳)此皆聚于胃,关于肺”的论述,是把咳论作了一个总结。提出致咳的两个主要原因:“皮毛先受邪”;“其寒饮食入胃”,说明肺胃为成咳之源。因肺外合皮毛,手太阴肺经又起于中焦,所以咳与肺胃关系密切。高士宋说:“六府以胃为本,五藏以肺为先,故承上文五藏六府之咳而言。此皆聚于胃,而关于肺,聚于胃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关于肺则气逆也”。这个观点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对临证治咳很有意义,笔者试结合所治病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正> 手太阴肺经是十二经脉循环流注的起始经脉,其经自中焦接受脾胃生化之气血,下络大肠,还循胃口,贯膈属肺,然后从肺系横出体表。关于本经从胸部浅出体表的路线和部位,从《灵枢·经脉篇》的原文记载到历代文献的转录,乃至现今各种针灸教材、著作的语释,众口一辞,皆云“从肺系横出腋下”。至于横出腋下的起始穴问题,则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起于云门穴(《针灸甲乙经》等),一云起于中府穴(《铜人俞穴针灸图经》等)。对此,笔者提出以下见解。1.“腋下”实乃“腋上”之误根据解剖学的常识,腋窝位于肩关节的内下方。肩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骨关节盂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